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問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師的學習、提高,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那么教師的教研也一樣對教師很重要,那么通過教研過后,你有什么研修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小學教師個人教研總結,希望你喜歡。
在這個生機勃勃的五月,我有幸參加了木洞片區(qū)首次語文教研活動。教師們扎實深厚的基本功,獨到智慧的教學設計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這就是我們身邊的課堂:沒有過多地追求形式,沒有刻意地去運用多媒體,沒有過度追求課堂的熱鬧。引起了我對教學的思考:
一、以讀為主,讀中悟。
葉圣陶先生說過:“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蔽以诮虒W中也進行了嘗試,可結果并不是很成功。這次聽了冉老師的課,她用“三讀”的方法,讓學生以讀為主,自讀自悟,結果學生既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又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課文,輕松而愉快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原來冉老師為學生的每一次閱讀都提出了正確、合理的閱讀要求:一讀: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說說本文主要講了什么?(讓學生大概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二讀:默讀課文,課文給我們介紹了玻璃家族哪些新成員,他們各自神奇的地方在哪里?邊讀邊勾畫,找關鍵詞概括他們的神奇之處。(既閱讀的任務,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又有學法指導,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三讀:1、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選自己喜歡的對話)2、提示:找到角色,合理分工,抓角色神態(tài)、表情、動作,注意角色語氣。(在閱讀要求中默默地交給了學生朗讀課文的技巧)。三次閱讀帶著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要求,層層遞進。正因為有了冉老師的正確引領,學生們才能在短時間里自讀自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教給學習方法
聽了三位老師的課,又一處值得學習的是他們的課堂教學中都默默地滲透著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從題目的理解、詩意的理解、課題的質疑、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等方面都交給了學生方法。其中連老師對“題”字的理解給我很深的啟發(fā)。平時我在教學中遇到這種情況,只要學生說出了字的意思,我只會追問:“你是怎么理解的?”學生回答后就予以表揚,并沒有繼續(xù)讓學生尋找更多的理解字詞的方法。而連老師卻為孩子們歸納了看注釋、查字典、善于提問、上網查資料、多讀等多種理解字詞的方法,供學生今后的學習中運用。
三、教學中的激勵性評價
在課堂中,教師的評價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及時、準確的激勵性評價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冉老師的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很會發(fā)現”、“真會觀察”、“真細心”、“找的很準確”、“要是在朗讀時加上動作,就夠好了”……不僅僅是學習好的同學能等到她的表揚,幾乎每一個參與學習的孩子都能等到她準確的稱贊。正因為如此,她的課堂上孩子們總是那么踴躍的發(fā)言,課堂氣氛是那么的活躍。可見,激勵性評價的作用可真不小!
“三人行,必有我?guī)?”這次活動真是讓我受益匪淺,他們的優(yōu)點指導我今后的教學,他們的不足之處也提醒著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真是不虛此行!
我校語文教研組于20__年10月份舉行了第一輪聽評課活動,參加了教研組的這次活動,我學會了許多的教育教學方法,對小學語文高、中、低年段教學理念有了一定的認識。語文組教研聽課活動,能夠領略到別的教師課堂上的精彩教學,對于自身的教學起到了取長補短的作用。開展語文教師優(yōu)秀備課展示,讓我得到了展示的平臺,得到了相互學習的機會。
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互相啟發(fā)、共同探究,使學生有所發(fā)現、學有所得,培養(yǎng)他們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教師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fā)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我們教師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愿學,樂學,越學越愛學。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的主導作用絕對不應該因為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我們教師要盡可能多地尊重學生,盡可能多地要求學生。
一方面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伙伴的權利;一方面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有力的指導、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其重點,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學習的平臺,也就是創(chuàng)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時時、人人都有提問、發(fā)表、交流、展示的機會。二是精心組織學習活動,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漸提高語文素養(yǎng),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今后,我要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積極投身新課程改革,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何解讀這個核心理念呢?我認為:一是我們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二是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空間得到充分的張揚。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正確處理“主導”和“主體”的關系,使教師的“導”落在關鍵上和點子上,成為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發(fā)展的方向和途徑,全身心地投身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大兵團作戰(zhàn)”,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誘導學生主動參與。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币彩菍W好語文的先導。學生的興趣離不開教師精心誘導和激發(fā)。因此,教師要把準學生的心理脈搏,點燃火花,想方設法增強他們學習的“心理優(yōu)勢”。
1、再現情境誘趣。
心理學研究說明:新異的刺激物能引起學生的興奮和興趣。因此,教師要從教材內容出發(fā),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努力實現教學方式的多變性,做到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形成一個互動互助的勢態(tài),構建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平臺,提高學生自主參與的興趣。
2、感情朗讀生趣。
感情朗讀是最高檔次的朗讀訓練。那介入角色的朗讀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不但陶冶了學生思想情操,而且使學生生趣添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全程參與。
崔巒同志說,在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目標中,我們看重的不僅是教學的結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學生參與學習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經歷知識發(fā)生和形成及應用的全過程,實現過程和結論的最佳結合。使學生在自始至終的參與中有所“體驗”,有所“發(fā)表”。引導他們總結學習規(guī)律,在學會中悟法,在會學中用法,自己去獵取知識,不斷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逐步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社會綜合實踐能力,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實踐表明:學習方法的總結,知識的坡度和跨度比較大,學生的回答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一點半星的。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總結和歸納,不斷增加其智慧含量,逐步形成規(guī)律性的東西。這樣總結出來的方法才有遷移性和指導性。
三、精心設計提問和課堂練習,啟導學生全員參與。
課堂提問要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著眼于全體學生,多為中下生著想。一般要體現下面的特性:(1)目標性——提問要圍繞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進行,努力使提問真正成為達標的階梯;
(2)層次性——為了照顧中下生,提問要從教學目標所設計的大問題中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使小問題成為大問題的鋪墊;(3)漸進性——提問要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可思考可接受,圍繞目標逐步推進,分步到位;(4)靈活性——教師的提問若中下生接受不了,這要以學生的學出發(fā),及時地、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提問,順學而導。
心理學家認為:新的需要和原有水平或主觀內部狀態(tài)的對立統一,構成兒童思維發(fā)展的內部矛盾,形成思維發(fā)展的動力。課堂提問應當符合這種需要,不斷滿足每一層次學生新的需求。
課堂練習的設計在體現知識變?yōu)槟芰Φ幕A上要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好中差,啟導學生全員參與,讓每一個層次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存在的,中下生越多,差異性就越大。作為一個教師,要承認差異,多想辦法,因材施教,分步到位,喚起中下生的良知,激發(fā)他們的內驅力,就能使他們從厭學—好學—勤學—優(yōu)學,逐步跟上隊,獲得大面積提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研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