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舉行升國旗儀式,是莊嚴的,在升旗議式中,我們都要做到肅立致敬。升國旗、唱國歌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莊嚴肅立、目視徐徐上升的國旗、向其行注目禮,為了方便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2021年中學國旗下講話稿大全,歡迎閱讀!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標題是《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報答父母》。
宋慶齡說:“知識是從刻苦勞動中得來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jié)果?!笨v觀古今中外的成功者,無一不是這樣。貝多芬的刻苦練琴,使《命運交響曲》聞名于世;曹雪芹的刻苦寫作,使《紅樓夢》成為經(jīng)典;巴爾扎克的刻苦書寫,使《人間喜劇》成為文學遺產(chǎn);愛迪生刻苦鉆研,使鎢絲成為光明的使者。由此可見,所有的成才都來源于刻苦學習,而刻苦學習的源泉在于堅定而遠大的志向,正如大文豪蘇軾所說“古之成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遠大的志向是明燈,讓我們在黑暗中依然能看見光明;遠大的志向是航標,指引著我們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擁有明確的目標,讓人更容易成才。
陳勝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豪情,才不愿在田間當一輩子農(nóng)夫;周恩來懷抱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最終成為一代偉人;少年毛澤東曾留下“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的豪言壯語,才使得他發(fā)奮讀書,最終領導中國革命走向成功,讓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人。
理想是人生成才的動力,讓我們馬不停蹄的向著既定的目標而奮斗著,不知疲憊,直到實現(xiàn)。
有人會問,我們刻苦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是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感恩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中聆聽老師的講課時;當我們坐在飯桌前吃著可口的飯菜時,我們可曾想到從嗷嗷待哺的嬰兒成為今天的青年,父母要付出多少血汗?我們是否想過有一天要用自己的努力來回報他們,有首歌寫得好“是誰供兒女上學,是誰教兒女做人,是父母的辛勤操勞支撐起兒女溫馨的家,父母是天,父母是地,父母是兒女永遠的恩人。”
同學們“三更燈火五更鳴,正是男兒讀書時?!弊屛覀兣W習,用學問把自己武裝起來,因為,給自己最好的禮物是學習,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成才!
我的演講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各位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復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yōu)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眮喞锸慷嗟抡f的話,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人來到人世,除了脾氣會因為天性而有所不同外,其他的東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響和教育的結(jié)果,是自己發(fā)展的結(jié)果。從遠古的歷史走來,今天我們來重溫這句話,感受這句話,仍是感慨萬千。這充分說明人追求優(yōu)秀,成為優(yōu)秀,形成優(yōu)秀是各個社會所提倡的,所需要的。也是個人,集體,國家,乃至整個人類取得更加文明,更加良好生存和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優(yōu)秀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時間和過程,我們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習慣有很多種,有刻苦勤奮的習慣、有禮貌守紀的習慣,有負責任的習慣等等,當然也有做事拖拉、敷衍了事的習慣,有不守時的習慣等等...而優(yōu)秀,則是要把所有美好都集中一身的好習慣。俄國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你有了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你有了壞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因此,我們從現(xiàn)在起就要把優(yōu)秀變成一種習慣,使優(yōu)秀行為習以為常。
同學們、老師們: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失敗的人讓懶惰成為一種習慣,成功的人讓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成功的人無論做什么事,都會斗志昂揚,都會鍥而不舍,都會一絲不茍,都將努力做到最好,做到極致!,讓我們始終保持一顆優(yōu)秀的心,超越自我,讓優(yōu)秀成為習慣,成功也就成為習慣,我們的人生也定會因優(yōu)秀和成功而顯得絢麗多姿,異彩紛呈!
讓生命之花在優(yōu)秀中綻放!
謝謝大家!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伴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鮮艷的五星紅旗再次在我們的眼前冉冉升起--一個充滿希望的新學期開始了。在這里我首先祝愿全體師生在新學期里取得更大的進步。
過去一個學期記錄著每一個老師和同學的辛勤,蘊含著我們集體的智慧。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伙伴,新的輝煌和成就需要全校師生抖擻精神,以高昂的干勁、踏實的作風和嶄新的思路去做好每一項工作。
老師們,讓我們繼續(xù)發(fā)揚愛生敬業(yè)、甘于奉獻的優(yōu)良作風;認清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自覺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論,更新觀念,積極探索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提升思想境界,以高尚的師德實踐"為人師表"、"身正為范"的教育諾言,以純潔的心靈塑造祖國花朵的靈魂,以健康的人格魅力帶動學生的品格養(yǎng)成,從而營造和諧健康,洋溢著人文色彩的人際氛圍,努力實踐教育促進人的發(fā)展的崇高目標。
同學們,作為莘莘學子,你們首先要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和大好的青春時光,從點滴做起,專心致志、爭取以優(yōu)異成績回報父母、回報學校。當今社會的競爭主流是知識和人才的競爭,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育,沒有豐富的知識,就難以在未來的高科技社會中立足,更談不上報答父母,奉獻社會了。所以你們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積極主動地學習,發(fā)揚頑強拼搏、不怕困難、敢于競爭的精神,勤于思考、善于總結(jié)、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為進一步提高學習成績而努力。還有,你們要繼續(xù)發(fā)揚遵規(guī)守紀的良好習慣,嚴格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學校的管理制度,加強責任感,不斷規(guī)范自身的言行,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及早成為一名具有品格高尚、人格健全、志向遠大的優(yōu)秀學生。
德國哲學家海德說過:"春天不播種,夏天就不會生長,秋天就不會有收獲,冬天就不能有品嘗。"在這萬物復蘇、草長鶯飛的陽春二月,我們播下希望的種子。希望是青樹綠葉上閃光的露珠,希望是地平線上四射的陽光??赡芪覀冊S多同學在新學年開始也種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為自己制定了一個新的奮斗目標,立下了一些雄心壯志。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朝著既定的目標要堅持不懈地努力。
老師們、同學們,新的學期里,我希望每位老師、每位同學都能繼續(xù)發(fā)揚過去認真工作、努力學習的良好作風,謙虛謹慎、銳意進取,共同攜手,為開創(chuàng)美好明天而共同努力!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一個學期即將過去,新的一年悄然臨近。我們像遠行的航船,伴著激浪和長風已經(jīng)解纜揚帆;又像沖刺的運動員,伴著清脆的槍響和助陣的吶喊,沖出起跑線;也像不知疲倦的探秘者,背著沉重的行囊,伴著松濤走進深山;更像大地的一名耕耘者,初春來到就開始耕耘和護理自己那豐富、殷實、肥沃和健康的心田。其實,我們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應該有航船的執(zhí)著、運動員的頑強、探秘者的自信和耕耘者的勤奮。正是這些優(yōu)秀的品格猶如通行證一樣,引導人們走向成功之路;又像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引導人們從漫漫長夜走向光明的未來。優(yōu)秀品格于人生之重要不言而喻,所以有人說,品格決定命運。
品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不變的。優(yōu)秀的品格,可以培養(yǎng),可以塑造,并且這種塑造大多不是在波瀾壯闊的運動中,不是在驚天動地的事業(yè)里,也并非在崇高偉大的實踐中,而是在平凡的生活里,尋常的交往中甚至是索然寡味的日子里。從日常生活一些司空見慣的小事中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朱德軍長的一件小事,令挑米的紅軍將士肅然起敬;車夫的一件小事,使其形象在魯迅先生心中馬上高大起來。習以為常的言行,都會成為培養(yǎng)人生命亮點的因子,決不可有半點馬虎。忽視了它,就是忽視了習慣,忽視了品格,忽視了生命,如果這樣,不管你的理想是多么遠大,志向是多么崇高,你都不會登上可飽覽無限風光的頂峰。
新年開始,是樹立目標的開始,是反思和審視自己的開始,是鼓足勇氣、繼續(xù)奮斗的開始,是重塑優(yōu)秀品格的開始,既然一個美好的開始已經(jīng)出現(xiàn),大家就要抓住這個開始去奮斗。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快樂,奮斗成功!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_規(guī)之孝道。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孝道始終是社會推崇的主旋律。他崇尚幼敬長,下尊上,子女孝敬父母,照顧長輩,共享天倫之樂。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每時每刻都不能忘記。烏鴉有反哺之孝,羊羔有跪乳之恩,動物尚且如此,作為21世紀的小學生,我們更應該做到。
黃香溫席,王祥求魚,木蘭從軍,眾多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廣為流傳。古人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把孝道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可我們呢?我們在家是嬌貴的“小皇帝,小公主”,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在家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管,養(yǎng)成了想什么就要什么的壞習慣。失去了孝道,失去了博愛,失去了傳統(tǒng)美德。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就要自覺接受一些傳統(tǒng)美德。孝道其實離我們很近,給下班回家的媽媽倒一杯熱茶,捶一捶后背;給疲憊的爸爸準備一盆洗腳水,睡前燙燙腳;陪年邁的爺爺奶奶說說話,逛逛街。
同學們,你們在家做的怎么樣呢?不妨從今天開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詮釋對孝道的理解!
讓我們來重新溫習一遍_規(guī)之孝道吧!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