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必備的只有:踏實、認真,只要這樣,面對任何一次考試,任何問題,我們才會解決。下面小編帶來的考試心得體會筆記學生總結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昨天期中考試了,語文題有點出人意料的難!這個學期也被這個考試劃成了相等的兩份,而前面的一份就在每天的忙碌中過去了!回首這兩個月,認識了很多的人,記住了很多人的名字,做了很的事情;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很充實!
這段時間是痛并快樂著。我記住了一句話就是“自己是自己的上帝”。在這個信念的支撐下我終于完成了這個蛻變。接下來的每天對我來說都是嶄新的,我在隱藏一個原來的我,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我。我很享受這種感覺。體會著一種叫做“忘我”的境界。在忙碌中我似乎忘卻了那些原來那些唧唧歪歪的所謂的痛苦,我在“付出就會有回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類似這樣的言論中堅定不移的付出。關于理想,似乎已經(jīng)淡出了我的視線,我也明白理想不是每天都要拿出來晾曬的,而是在長跑目的地的那個只有勝利者才能觸碰的布條。每天只要認真過完今天,也許真的離理想近一點,我也知道,我在向前,我的理想永遠在我的前方。
我似乎健康起來了,在我的頭腦里沒有抱怨,攀比,嫉妒,甚至羨慕!已經(jīng)不在乎原來看似很嚴重的,甚至很重要的事情。我只想讓我自己不斷的提高在這個過程中享受一種內心的安靜與平和,就很好了!
緊張而又快樂的半個學期一轉眼已經(jīng)過去,當檢測我這學期的成果時我卻馬失前蹄了,我不敢說時因為粗心,因為我知道粗心只是因為我不會,有了問題總找借口逃避而不敢勇敢面對解決問題的人是懦夫,我不得不承認我辜負了老師·同學·爸爸的期望,老師對我的培養(yǎng),同學對我的幫助,爸爸對我的鼓勵而我卻讓大家失望了,對不起,姑且不說別人,我怎么對得起自己,秉燭夜讀到深夜,我怎對得起自己花費的精力。
記得去年期末考試,我考的還好,老師讓我上臺演講,同學們說:“你考的不錯?!彪m然嘴里謙虛地說,你也一樣,可是頭卻下意識昂了起來,臺下家長注視自己的爸爸時,我打心眼兒里高興,可是同樣的教室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地方,不同樣的只有爸爸手里拿的那張紙。去年家長的羨慕的眼神變成了如今說不出來的三個字,多丟人,同學們說,沒有關系下次努力,可讓我聽來卻多少有點諷刺的意味,我恨不得找個縫鉆進去。
可是我想了想,孔子說過,人恒過,然后能改,我既然已經(jīng)體驗過失敗苦澀的滋味了,我相信我不會讓自己再體驗這樣的滋味,希望老師爸爸同學可以再給我一個機會,下學期的演講的人還是我,而手里的紙將變回去年那張而我再次昂起我的頭永不底下。
最后給老師和爸爸說聲對不起。
Argument這個部分挺有意思的,因為有人說argument是沒有高頻可言的嘛,我就先把北美范文上的題目看了一遍,然后到網(wǎng)上下載到所有240多條題目G友寫的提綱,看了一遍。考前5天建議每天寫一篇,沒什么大問題,因為錯誤畢竟也就是那幾類。但是要堅持最后幾天每天寫,不然手生的話,到時候可能詞不達意哦。
除了認真?zhèn)淇夹掳鎔re考試外,最重要的事保持心態(tài),泰然處之。無論是備考新版gre考試的作文還是其他,都要善于借鑒前人的備考gre經(jīng)驗,然后消化總結。
這個星期我們學校舉行了月考。數(shù)學和語文試卷都發(fā)下來了。我感覺自己數(shù)學和語文考得都不怎么理想,特別是數(shù)學有好多題目都不應該錯。比如說數(shù)學有一題答的時候抄都抄錯了,還有一題我在復習的時候媽媽已經(jīng)說了很多遍,可我考試的時候把時針和分針畫反了還是錯了,語文試卷上,就是媽媽常常跟我說的“死”分都沒拿到比如課文上的生字也不會寫,課文也背錯了,還把一些原本會做的題目或特別接單的題目做錯了,想想真是可惜。
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嘴上總是嘀咕著,回家媽媽千萬不要說我考試時粗心大意,是個“馬大哈”。
回到家,媽媽就跑出廚房高興地問:“寶貝,今天考得怎樣。”我裝做一種很自然的表情說:“我馬上把試卷拿出來你看看就知道了。"說著,我先把試卷拿了出來,給媽媽,然后開始寫家庭作業(yè)。一會兒,媽媽看完試卷氣急敗壞地說:“你看看,這么多不該錯的題目,一算語文和數(shù)學應該15分不改扣?!?/p>
我聽了默默地點了點頭,心想:我以后在學習中,一定要把知識學牢,做作業(yè),考試時都不能粗心,細心真的很重要,不然分真的會被扣得很慘。
“王梓旭99.5!”“姬夢琪98!”隨著一張張卷子的反動,同學們的分數(shù)一個接一個地被報了出來,我心急如焚,怎么還沒報到我?呀,這不是我的卷子嗎?一個鮮紅的“93”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我失望極了,我竟然考出了這么個“天文數(shù)字?”我怎么也不敢相信!我連忙抓起試卷看了起來,前面的基礎知識部分錯了一道填空題,扣了一分。咦?怎么沒有錯的了呢?那怎么才93分?我翻到作文,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作文扣了6分!原來,我的作文被我寫跑題了!題目上清楚地寫著要寫校園內發(fā)生的事,我卻寫成了校園外的事,南轅北轍??!能不扣分嗎?
考完試那天下午,我和幾個同學來到了學校,幫老師整理試卷,我們正批著品德社會和科學的卷子,王老師把我們叫去看試卷,于是,第一段描寫的事就發(fā)生了。其實,我不是都一次犯這種錯誤了。就拿這學期的期中考試來說吧,我的數(shù)學就只考了93分,錯了兩道題,一道是方位圖,一道是應用題。方位圖上,寫著影劇院在新華書店的45度500米處,我卻看成了影劇院在學校的45度500米處!還有應用題,我把每一步都算好了,單單忘了用總數(shù)去減得數(shù)!這不,7分啊,一分都沒撈著!哎,粗心??!都是粗心惹的禍!回家就是長著一張挨罵的臉??!真是追悔莫及!
幾次考試下來,我也該學會反省了!漸漸地我也長大了,有許多缺點:比如粗心,比如浮躁,比如遇事愛鉆牛角尖等等吧,這些看似小的缺點,很多時候卻釀成了追悔莫及的大事!所以從現(xiàn)在起我一定要改掉這些“小毛病”!排除萬難!克服掉缺點!
在網(wǎng)上搜索較為權威的issue分類和考試地區(qū)的高頻考題(因為各個地方的高頻會稍許有所不同),高頻前100我覺得大家不要每篇都寫,先按照issue 分類,分好了再在每類中寫2篇,同類其他的寫提綱。我基本上每天會精寫2-3篇,先看作文大講堂和北美范文里的思路,有時候覺得這兩本書不知所云,就上網(wǎng)看看其他同學的想法,再加入自己的例子,然后不限時間地寫,寫到滿意為止。我覺得考試的時候issue部分是二選一,基本上可以肯定你碰到的題目至少有一篇是精寫過的高頻,所以高頻每類都至少得寫一篇,有自己內容的寫一篇??记?天不要再寫了,把以前寫過的文章再拿出來背誦背誦就好了,也可以把文章中需要用的例子抽出來,單獨打印,方便記憶。當然前提是這些文章和例子是你消化和精寫出來了,不是別人了東西~至于高頻100以后的那些題目阿,不看也罷了。
考試的時候我是在103和109中選擇,因為我記得109自己備考的時候寫過,印象很深,103只是列了提綱,所以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109,花了30分鐘寫好,然后復查。
今天,我們進行了一次測狀態(tài)的考試,地很簡單,可是不算作文我已經(jīng)扣了十分了,要是老師看不過眼的怎么辦呢?
今天,老師讓我們考了一回試,說是測測我們的狀態(tài),看看我們的狀態(tài)好不好,能不能考過對手十三班。隨著上課鈴的聲響我們的測狀態(tài)考試就開始了,是英華初中的試卷,據(jù)理力爭的“據(jù)”我上去就寫錯了,寫成了居家的“居”接著,按音序排人名,我沒有想到解得另一個讀音,這作文又給排錯了,往后,我也是都因為不細心,錯了幾道題,但是,不算作文我多多少少也已經(jīng)到了六十分,就等于九十分。
后來,老師把卷子收了上去,要批作文,我們小組之內復習,后來老師把尹佳琪叫了上去這是不祥的征兆,果然,老師說了尹佳琪,因為,粗心不認真,我們在底下也害怕老師會把我們叫上去,批評一頓。
考試,我沒考好,可是在后天的免費生考試中我要全力以赴爭取超水平發(fā)揮。
期中考試已經(jīng)結束,我們在感嘆老師批卷子神速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呢?
看著卷子上那鮮紅的分數(shù),有的同學是默默地在心底流淚,而有的同學卻是在高聲歡呼。當然,給自己的目標不同,心態(tài)也是不同的,有的同學得個110分就高興地恨不得繞操場跑上一周,而有的同學同樣考了110分,卻是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但無論怎樣,鮮紅的數(shù)字背后,雖然包含著同學們的努力,但它同時也包含了對考試的態(tài)度。有的同學答完了卷子,把筆一扔,玩手指,咬指甲,盯著卷子發(fā)呆。更有甚者,把卷子做完了,自備紙、彩筆,自娛自樂在那兒上起了美術課。而真正在那兒檢查的同學卻是寥寥無幾。我呢?
這不,現(xiàn)在我正沖著數(shù)學卷子一個大大的紅勾嘆息呢!或許你會奇怪,對了個題是好事呀,嘆什么氣呀?別提了,考試時一看見有“用x表示人數(shù)”這么個題,我立刻就懵了,這是啥情況呀,老師怎么沒講過呢?為了這一道題,我愣是想了將近一個小時,而其實那個題我一開始就做對了,也就是說,我浪費了一個小時的檢查時間。至于檢查,也就只顧得上最后匆匆掃了一眼,以致出現(xiàn)了一個超級幼稚的錯誤。
再瞧瞧英語試卷,本來寫對了的題就愣是改錯了,平時記得很熟的語法,一到關鍵時刻就派不上用場了。平時那單詞條連著三五遍都不帶錯的,一到作文里就不對了。最要命的是語文卷子,卷子剛發(fā)下來,我便習慣性的看了看作文題目。媽呀!題目竟是“我因你而自豪”,我們這么小的年紀有什么可自豪的?神九?運動員?我又不了解他們的事跡,再說了,那種大事又管不了,就這樣十分鐘過去了,搞得我做語文卷子的心情,那叫個一落千丈。最終,結果自然也不會令人滿意。
考試,雖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我們平時的學習態(tài)度,但無論怎樣,終究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