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國截至目前體量最為龐大的法律,民有所呼,法有所應,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為了方便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黨員民法典心得得體會1000字精選最新,歡迎閱讀!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能力和水平。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這部以人民為中心、與時俱進的法典,凝聚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大舉措,也是中國法治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然而,對于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干部而言,如何讓這部體現(xiàn)對公民權利的重視和關切的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仍有太多努力值得期待。
期待“學法知法”存敬畏。法律,治國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學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檢驗黨員領導干部執(zhí)政能力的“試金石”與“基準線”。對法的信仰更多體現(xiàn)在對法的敬畏。民法典系統(tǒng)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guī)范,結合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各領域快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涵蓋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涉及普通民眾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7編加附則、84章、1260款條文、超10萬字內容,以其濃濃的人文關懷,傳遞出了一部良法的溫度?!胺采婆抡撸厣碛兴?,言有所規(guī),行有所止?!备骷夵h員領導干部,理應堅持把學好、用好、宣傳好民法典作為新時代條件下做好各項群眾工作的基本前提,尊重法律、敬畏規(guī)則,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其內容和要點,并依靠法治思維指導實踐、推進工作,絕不能打折扣、搞變通、做選擇、圖應付。
期待“守法用法”握標尺。“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毙聲r代,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zhàn)層出不窮,廣大人民群眾的權益保障需求日益強烈和豐富。民法典打通了民事法律體系“血脈經絡”,實現(xiàn)了對法律條文的“深加工”,為民眾活動提供了更為細致的規(guī)范依據和法律保障,也回應了中國民眾與時俱進的法治需求,體現(xiàn)出時代特征,鐫刻著時代精神。治國者必先受治于法。依法行政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重要內容。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既是守法者又是執(zhí)法者,要想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的高地,就必須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決策,把合法性作為第一道標尺,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讓“言必合法,行必守法”成為一種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的一致共識和執(zhí)政風尚,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責任必須為。
期待“崇法護法”敢斗爭。“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然而,法律的根基在于人們發(fā)自內心的擁護,其力量源于人們堅實的信仰。黨員干部是黨的各項事業(yè)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必須要把學法、守法、護法與依法辦事的具體實踐緊密結合,將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的責任扛在肩上、記在心上、落在行動上。自覺拿起民法典這一有力武器,與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作堅決的斗爭,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風骨氣節(jié)、操守膽魄,真正把法治精神內化于心,把法治能力外化于行,努力破除事業(yè)發(fā)展道路上的各種阻礙,做崇法尊法、擁法護法的忠誠踐行者和堅定捍衛(wèi)者。
民之所呼,立法所向?!胺ǖ洹睍r代,從“法”到“典”,回應更多訴求,不負更多期待!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全黨要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黨員要積極響應總書記號召,做好民法典學習宣傳推廣工作。現(xiàn)階段學習,應當做實“笨”功夫才好。
學習上“笨”一點,勤讀原文,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學習,當個“小學生”“好學生”。民法典是新中國歷史上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體現(xiàn)了“平等和保護”,共7編、1260條,涉及人生幾乎各個階段的所有相關問題,因此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體現(xiàn)“人民至上”思想,是一部“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應當看到,一部法律從頒布到實施,從了解到掌握是個漸進的過程。對于民法典,黨員應當先學一步、先做一步。在此過程中,黨員要做好“領學”“領講”工作,就不能不勤做一些“笨”功夫,原原本本讀原文,一字一句認真領會,要甘當“小學生”,切不可囫圇吞棗、大而化之,以免一知半解,導致消化不良。
調門上“笨”一點,要多做扎根基、打基礎的“馬步”功夫,少一些好高騖遠、嘩眾取寵的“花拳繡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要把自身根基扎牢,把“馬步”扎穩(wěn),做到腳下有根,方能避免“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之憾。教育上有個說法,“欲教人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黨員對民法典的掌握應更透徹一些,準確把握其內在神髓,多做做打基礎、利長遠、扎根基的實事硬功,少一些嘩眾取寵、好高騖遠的調調。要聚力抓實自身學習和帶領群眾一起學,通過典型引路、形象化解讀、口語化宣傳、線上線下全媒體推進等創(chuàng)新舉措和辦法,讓民法典在教和學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讓民法典在學習宣傳和實踐中,一步一步、穩(wěn)扎穩(wěn)打,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成為群眾維護自身權益,開展各類民事活動的有力保障和基本遵循。
心思上“笨”一點,要把握民法典內在精髓,心態(tài)放穩(wěn),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法。民法典的學習宣傳推進工作,不是一陣子的事,而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黨員在開展民法典學習宣傳上,要體現(xiàn)出相應的耐性和韌性。干工作,不能是這邊剛剛發(fā)布,那邊就“關起門來”,一門心思總結經驗,要求立刻出成績、出成果、出特色、出亮點。這樣做和中央對于基層“減負”的精神亦相背離,極易導致基層負擔加重,出現(xiàn)“欲速則不達”。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對民法典的學習宣傳,我們一方面要積極通過各種線上線下途徑,積極營造全民學習、遵守、維護、運用民法典的輿論熱潮;另一方面,對于多數黨員同志來講,還是應把心態(tài)放穩(wěn),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從作風建設角度,把民法典的相關工作做細吃透壓實,讓民法典的融入過程成為干部踐行好的作風,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過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臺,起于壘土?!弊鰧崱氨俊惫Ψ?,才能練出好功夫。民法典的學習,我們要從一開始就把每一步做扎實了、走穩(wěn)當了,才能逐漸跑出“加速度”,跑出“真炫風”。目前階段,我認為還是扎穩(wěn)“馬步”,勤做“笨”功夫才好。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xiàn)和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通過發(fā)揮基層黨組織優(yōu)勢,推動民法典“下基層”“進農村”,做好基層群眾的普法宣傳,讓民法典盡快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
送“典”下鄉(xiāng)要做到先學先悟。民法典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復雜的一部法律,基層黨員干部要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個人自學、集中研討、座談交流等方式帶頭學習,不斷提高自身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帶著問題去學習,重點加強對涉及婚姻繼承、鄰里糾紛、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和基層一線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的學習理解,及時回應農村社會關切,在群眾中形成“榜樣”示范,做到自己先學先悟,帶動基層群眾跟著學、樂意學。
送“典”下鄉(xiāng)要營造宣傳氛圍。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做好宣傳引導工作,結合基層工作實際,充分發(fā)揮駐村干部和村兩委干部作用,采用懸掛橫幅、發(fā)放宣傳資料、解答法律咨詢、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講座等形式,多渠道、多方位進行宣傳,真正做到讓村干部“動起來”,讓宣傳氛圍“活起來”,讓學習熱潮“火起來”,進一步推動法治宣傳進農村、進社區(qū)、進農家,使人民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必須遵循的規(guī)范。
送“典”下鄉(xiāng)要貼近民生日常。民法典的普法工作關鍵在于要貼近基層群眾生活,“數次說教不如一次生動實踐”,可以聯(lián)系司法部門開展“以案說法”活動,邀請群眾參加典型的涉農、鄰里糾紛、婚姻家庭案件的審理,把枯燥的法律條文轉變?yōu)槿嗣袢罕娚磉叺摹盎罾印?,增進群眾對法典的理解。依托農村調委會、便民服務中心等機構,充分發(fā)揮人民調解化解鄰里糾紛的作用,“以法為準、以理為基、以情為引”,通過社會力量和基層組織務實解決民事糾紛,多方面推進民法典實施工作。
送“典”下鄉(xiāng)要樹立良好風尚。在做好民法典宣傳推進的同時,廣泛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引導群眾破除舊風俗,塑造社會文明新鄉(xiāng)風。把民法典中體現(xiàn)的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的平等保護與孝敬父母、鄰里互助、家庭和睦等淳樸鄉(xiāng)風結合起來,將民法典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寫入村規(guī)民約,樹新風、助傳承,建立起學法律、用法律等具有時代特色的新鄉(xiāng)風,引導群眾養(yǎng)成自覺守法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習慣,努力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讓民法典長長久久走進人民心里。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赴七個省區(qū)市考察調研,對基層黨建作出了重要指示。在寧夏考察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建立健全干部擔當作為的激勵機制,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耙褳槊裨旄W鳛樽钪匾恼?,建立健全干部擔當作為的激勵機制,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黨員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響應號召,以奮斗精神擦亮黨員本色。
黨員干部要以“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奮斗精神,扎實走好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最后里程。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guī)劃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脫貧攻堅的“最后一公里”走得格外艱難,這就需要我們建設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作為黨組織的一份子,要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指引,像釘釘子一樣釘實基礎工作,回應群眾關切,解決群眾疑難,實現(xiàn)群眾期盼,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面對挑戰(zhàn)敢于擔當作為,面對挫折敢于迎難而上,真正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沖得上去”。要學會俯下身子,靜下心來,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在“實”字上用力發(fā)力,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透,讓脫貧工作既有“面子”又得“里子”。
黨員干部要以“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奮斗精神,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不正之風。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一些能力欠缺、思想有瑕的干部同志,便開始動起歪腦筋,想起壞主意。他們將“扎扎實實干工作”的信條拋之腦后,一味“走過場”“裝樣子”“喊口號”,把“表態(tài)發(fā)言”當工作落實,把“前景規(guī)劃”當工作成果。這種現(xiàn)象不僅增加了底層工作負擔、減弱了實際工作成效,更為嚴重的是割裂了黨同人民群眾之間的血肉聯(lián)系、敗壞了黨的優(yōu)良作風。黨員干部要遵守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勇于擔當為榮、以逃避責任為恥,不做“表面文章”,不搞“面子工程”,堅決抵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工作上講規(guī)矩、講紀律、講原則,遇事時多擔當、多擔負、多擔責。制定指標符合實際,落實工作符合民情,以飽滿的熱情,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黨員干部要以“心中有民、胸懷天下”的奮斗精神,生動詮釋立法為民、人民至上的深刻內涵。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備受人民關注的法典,不僅標志著中國法治新時代的開啟,也是“人民至上”這一執(zhí)政理念的生動體現(xiàn)。民法典共7編、1260條,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集民法之大成,可謂是“無處不民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能力和水平。”學好民法典是開展相關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黨員干部要爭取先學一步、學深一步,準確把握民法典的立法精神、豐富內涵和價值理念,把民法典弄懂吃透,以民法典來規(guī)范自己一言一行,嚴格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腦中常謀利民之策,心中常思為民之事,把人民利益舉在高處,把百姓思慮擺在前頭,在學好、用好、守好民法典中擦亮“人民至上”的底色。
近日,《求是》雜志發(fā)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文章指出,要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xiàn)和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筆者認為,學習和宣傳民法典要破除三個誤區(qū),切實讓民法典春風化雨教化人心。
破除“不違法就行”的誤區(qū),掀起學法“新高潮”。在我國基層,仍個個別人片面地認為,“無知者無罪”,這是法律意識淡漠造成的。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但是伴隨的相關法律制度并未完全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的需要。目前,在社會上出現(xiàn)了一些不良現(xiàn)象,比如“誰受傷誰有理,誰橫誰有理”“扶不起”等,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不利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不利于國家的法治進程。針對以上問題,首先要做好宣傳教育發(fā)動,可采取電視廣播、兩微一端等多媒體,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官方話語解釋清楚;其次要組織群眾學習起來,采取學生父母一起學,家庭教育小課堂等方式把學法新風吹進千家萬戶;再次是要把懂法作為評定標準,可采取網絡知識競賽,在公園、廣場等人流量大的場所組織開展普法知識擂臺賽,讓群眾主動參與進來,通過案例分析、情景再現(xiàn)等方式提升公民法治意識。通過普法宣傳為群眾立起學法知法懂法的“風向標”。
破除“法律無大用”的誤區(qū),立好尊法“新規(guī)矩”。近年來,一些地方在處理一些問題時法治意識不夠強,不數群眾法治觀念淡漠,遇事不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和維護權益,甚至采取息事寧人方式。針對這種問題,首先要堅持法治底線,以實事求是的原則處理問題,用事實依據說話,不因客觀因素降低原則和底線,不因一時利益影響全局大局;其次是要形成敬畏法律的意識,法律是神圣不容踐踏和褻瀆。日前,網上一段“捉狗”視頻刷爆網絡引起網友的點贊,“遛狗不栓繩”看似小事其實存在大隱患,敬畏法律不僅僅是要知悉更要行動,要讓明知故犯的僥幸心理徹底消除;再次是要養(yǎng)成尊崇法律的自覺,堅持不懈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提高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擴大普法覆蓋面。要讓法治的意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在一人一事的行動中形成自覺,切實把尊崇法律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
破除“人情就是法”的誤區(qū),形成用法“新風尚”。人情世故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流傳下來的風俗禮儀。用好情面可以有效推動工作,反之則會形成不講原則、亂開口子的被動局面,“人情就是法”在有些人的意識中還沒有徹底消除。隨著民法典的頒布,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全民法治意識將會不斷增強。針對“人情就是法”的問題,黨員干部要用引導好“法”,正確處理好“情”與“法”的關系,堅持講政治顧大局、講原則促團結,抵制不利于大局、團結的庸俗關系。要引導信“法”,堅持對中國法治體系建設的高度信任,增強法治規(guī)則意識,自覺遵守、主動融入,讓“法”的公平溫暖人心。要引導護“法”,沖破陳規(guī)陋習的束縛,突破經驗教條的藩籬,進一步解放思想,以實事求是的作風克服慣性思維,敢于同一切損害法律的言行作斗爭,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在主動用法、善于用法中,讓民法典成為“法治中國”進程的堅強保障和有力推手。
黨員民法典心得得體會1000字精選最新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