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jīng)之一,《左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蹲髠鳌肥侵袊谝徊繑⑹略敿毜木幠晔分鳎旅媸怯尚【帋淼挠嘘P(guān)《左傳》讀書心得體會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一日晚,我在整理家中的書櫥,偶然翻到一本自己以前的語文書,一時興起,就坐在地上翻看了起來,讀到其中《左傳》的《鄭伯克段于鄢》一文,莊公,一出世即為母所惡;段,莊公之胞弟也,為其母所偏愛。先王在世,其母就有廢長立幼之意;莊公即位,段又恃母愛驕縱無忌。大臣們恐釀禍患,紛紛請除之,莊公卻處之泰然。莊公不是不明白段的禍心,但他的策略是,令其養(yǎng)癰成患,“多行不義,必自斃?!苯K于,段為莊公表面寬容的假象所蒙蔽,利令智昏地率兵伐京。好,機會終于成熟了,莊公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堂堂正正地伐滅段叔而免去了來自任何一方的譴責了。莊公故意放縱其胞弟的篡權(quán)之心,并為之“創(chuàng)造”條件、“創(chuàng)造”機會(當然是設(shè)置的圈套),培養(yǎng)之,引導之,令其事發(fā)后再予收拾,其居心可謂險毒陰深矣。難怪有人評說,鄭莊公乃天下第一大毒人也。聯(lián)系到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頗有感觸。某些調(diào)皮頑劣的學生,不是那么愿意聽取老師的批評,有的則視老師的苦心勸告為兒戲,更有的則干脆頂牛,他們對老師的教誨是那么的反感。教育者見教育不見成效,也就有喪氣、賭氣的時候:算了,讓他去。甚至想,平時里小打小鬧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癢,不如“穿皰”徹底整治痛快。或曰,學校管不了他,將來讓社會去管他,讓法律去管他吧。君不見,不是終于也有那么幾個人,果真被法律“管”上了嗎?
但我竊以為“做人須當講人品,為師更應(yīng)尚師德”,為師者而放棄了教育的職責,是為失德也。對于班中一些頑劣調(diào)皮的學生,盡管有時明知有些話講了也是白講,但作為一名老師,教育乃是我的職責,我必須履行自己的職責。
而同學們尤其是那些經(jīng)常挨老師“訓斥”的“差生”們呢,聽了這段故事,難道就不生一點新的感觸?難道還能高興于老師對自己的不管不問、或曰不敢管不敢問、或曰不愿管不愿問?難道還能將老師對自己的這種聽之任之作為炫耀于同伴的本領(lǐng)?難道還能憎恨那些敢于管教你們的師長并伺機對他們施以報復?難道竟希望教育你的老師變?yōu)猷嵡f公?
鄭莊公其人,學生莫愛,老師莫學。
隱公二年到隱公四年,魯國顯得很安靜,旁邊的衛(wèi)國卻亂得很,三年內(nèi),王位上先后坐過四個人。第一個,是衛(wèi)莊公。衛(wèi)莊公挺有艷福一個人,娶了不少小老婆不說,還有一個相當漂亮的大老婆,是誰呢?就是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的女主角莊姜,她是齊國公主,詩經(jīng)云:齊候之子,衛(wèi)候之妻,東宮之妹,邢候之姨。她長得美,衛(wèi)國人用了種種比喻來贊美她,這些比喻堪稱經(jīng)典,為后世傳唱,“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傳說莊姜是一個非常賢德的女子,她膝下無子,后來莊公娶了陳國兩姐妹,姐姐厲媯,妹妹戴媯,戴媯生了桓公,莊姜很喜歡,就當成自己兒子來養(yǎng)。莊姜的兒子,按禮自然就是繼位之人了,那個時候莊公也老了,他死了以后,桓公順理成章繼了位??上跷粵]有坐幾天,就被他的同父異母兄弟,叫州吁的公子,給滅了。這個州吁是當年他父親相當寵愛的女人的兒子,好暴力,目中無人,莊姜就很不喜歡他。當年朝中有老臣叫石碏的,就給莊公敲過警鐘,說這個娃娃沒被好好教育,以后一定是個禍害。他的推理很簡單:自古以來,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克制的意思)的人,是十分少的,州吁寵愛太多,以后一下子都沒有了,不崩潰就只能造反了??上f公不聽,桓公即位,而被州吁殺了。州吁也是個上進的主,要政績的,他一上位,就決心做一件大事,去清肅上世的恩仇。- 這又要說隱公一年的時候,鄭伯討伐共叔段,當時共叔段的兒子共叔滑流竄到衛(wèi)國,衛(wèi)莊公幫他打鄭國,結(jié)果來來去去鄭衛(wèi)兩國就結(jié)了仇?,F(xiàn)在州吁想去打鄭國,一則他得找個同盟的(鄭國挺強大的,衛(wèi)國單挑肯定不行),二來也得找個合適的借口,最好是借他人之手。他觀看了一下國際形勢,也是碰巧,就在那個時候,宋國和鄭國有了點過節(jié)。那是在隱公三年的時候,宋穆公去世了,他是個講仁義的人,沒有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他哥哥的兒子(后來的宋殤公),只因為當年他哥哥把王位傳給了他。他把自己的兒子馮送到了鄭地居住。鄭國人覺得馮很委屈(不知道馮是不是也覺得其父對自己太不公平,嘰嘰歪歪了幾句),決意幫他(一方面也是利用他,如果馮當上了王,自然強大的鄭就和宋是同盟沒得說)。這個時候,州吁就去找宋國,挑釁殤公打鄭國,說如果宋出兵,他衛(wèi)國就出兵出力,連帶著還有當時與衛(wèi)交好的陳國和蔡國(可惜州吁殺了陳國戴媯的兒子,陳國還與衛(wèi)國交好)。這是在隱公四年的時候。左傳上記載伐鄭有兩次,一次在夏,一次在秋,都很可愛,第一次打了五天,估計是不分彼此;第二次勝了,正好又是秋天,把鄭國的糧食扛了回去(取其禾而還)。
然而州吁老是打仗,國內(nèi)人民不喜歡了,所謂民可以覆舟也,州吁這個道理就算不明白也是有直接感受的,可他還是個愣頭青,扶持他的石厚也沒什么主意,就跑回去問他的父親石碏。石碏當年就警告衛(wèi)莊公關(guān)于州吁的事,也讓自己的兒子石厚少跟州吁往來,結(jié)果都沒聽他的,石碏在莊公死后就告老隱退了?,F(xiàn)在石厚跑回來問父親,怎么樣能夠穩(wěn)固州吁的地位。石碏說,很簡單,去見周天子就行。他還告訴他的兒子,因為陳國正與周交好,陳又與衛(wèi)關(guān)系好,你和州吁去打點一下陳國,通過陳國的關(guān)系去見周天子,就一定見得到。兒子一聽,像是個好辦法,就和州吁去了。哪想到虎毒不食子,石碏卻大義滅親,他一面又去陳國,說州吁和石厚都是弒君(衛(wèi)桓公)之人(而且衛(wèi)桓公無論怎么說,都和陳國有血親關(guān)系阿),自己年老無為,建議陳國把他們殺了。陳國于是把州吁和石厚逮捕起來(自己送上門的),等衛(wèi)國自己發(fā)落。兩個都被殺了。宣公即位。這就是有名的石碏大義滅親,史書謂之曰“純臣”也??瓷先?,也不知道是不是古人都多子,親情總顯得很單薄。兄弟殘殺,父子殘殺,常見得很。可怕。
另外,隱公三年的夏天,魯隱公的親生母親聲子死了,大概是因為隱公乃“攝政”,所以并沒有以大禮葬之書之。又一嘆。
這個年輕人應(yīng)該是鄭莊公的愛子了,而且還算是一個有為的年輕人.婉言謝絕了齊國送來的美女,不知道是為了什么原因?如果是為了政治,通過這次聯(lián)姻,可以加強齊鄭之間的聯(lián)盟,那公子忽應(yīng)該毫不猶豫的答應(yīng)下來,更何況文姜可是有名的美女啊,可以說是財色雙收.為什么?,
現(xiàn)在他又代表鄭莊公出兵幫助齊國抵御北戎的進攻,取得了輝煌的戰(zhàn)績,斬殺三百,俘虜了大良,少良兩個元帥.齊僖公一看,少年有為,又想把自己另外的女兒許配給他,他又拒絕了.
但是,齊國在論功行賞的時候,主持人魯國這個迂腐的教條主義國家,卻沒有把鄭國放在前面,惹得我們的少年英雄很不高興.
后來,四年之后,就爆發(fā)了有郎之戰(zhàn).
在前面的《左傳》里,有三處提到了這位可愛的年輕人。
“隱公三年,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zhì)。王子狐為質(zhì)于鄭,鄭公子忽為質(zhì)于周。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
“隱公七年, 鄭公子忽在王所,故陳侯請妻之。鄭伯許之,乃成昏?!?/p>
“隱公八年,四月甲辰,鄭公子忽如陳逆婦媯。”
現(xiàn)在是恒公六年,公子忽已經(jīng)成婚多年了。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謝絕了齊僖公的婚事,倒是說明了這個小伙子是個性情中人,敢愛敢恨。
在后面的歷史里,這個人物再次出現(xiàn),卻是引發(fā)了一場腥風血雨的王位爭奪戰(zhàn),這個年輕人又一次做出了讓我們驚訝的事情,歷史真的不屬于這樣的年輕人。
鄭莊公這位老英雄,看來還是十分喜歡這個嫡長子的,年紀輕輕地就開始栽培他。當年鄭莊公和周王室關(guān)系緊張的時候,相互交換人質(zhì),公子忽就是人質(zhì)。按照觸龍說趙太后里的說法,這是在給公子忽積累政治資本。后來公子忽在周王室那里和陳侯的女兒成婚,和陳國接了親家。
不過可惜的是,這個親家實力太弱,終其在春秋的歷史長河里,永遠是陪角,連一次象樣的政治作為都沒有,隨時都寄人籬下的茍延殘喘。鄭莊公在和周王室的長葛之戰(zhàn)的時候,陳國迫于壓力,加入到了周聯(lián)軍的行列。可對手又是親家翁,著實讓這個陳侯為難。所以,在兩軍一交戰(zhàn)的時候,陳國首先潰敗,將周聯(lián)軍的左翼讓給了鄭莊公,結(jié)果周聯(lián)軍打敗,周恒王中箭受傷,險些成為鄭國的俘虜。這也算是為鄭國出了一把力吧。
《左傳》是記錄春秋時期社會狀況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檔案,魯史策書,諸侯國史等。記事基本以《春秋》魯十二公為次序,包括諸侯國之間的聘問。會盟、征伐、婚喪、篡弒等,對后世史學,文學都有重要影響。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的規(guī)范、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guān)系、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歷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晉范寧評“春秋三傳”的特色說:“《左傳》艷而富,其失也巫(指多敘鬼神之事)?!豆攘骸非宥?,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p>
在〈隱公〉里面,[臧僖伯諫觀魚]中,魯隱公要到棠地以射魚為娛樂,大臣臧僖伯奉勸他要把精力集中到國家大事上,而不要荒怠正事,指出:“不軌不物,謂之亂政。亂政亟行,所以敗也?!标百也m未能阻止隱公的行動。但他的話足以訓誡。這里了告訴我們,若要作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必須學會察納善言,廣納賢言才能使自己的權(quán)威得到承認,更好的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
在〈桓公〉篇里,[臧哀伯諫納郜鼎]中,宋莊公為了取得魯國的支持,把郜國的大鼎送給了魯國作為賄賂,魯莊公將它置于太廟中。魯大臣臧哀伯這是明示百官可以納賄,是國家衰敗的象征?!皣抑當?,由官邪也?!边@個道理不僅對那時的魯國有用,即使拿到現(xiàn)在也一樣具有普遍意義。就如一個當代的管理者,如果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的話,那么他的下屬也同樣這么做,那么他的管理可以說是一個失敗。同樣在我國現(xiàn)在的反腐進程中有很好的借鑒意義,我國的反腐要從高層抓起,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治本,哪些地方的官員也就不會腐敗,所以我們要做好榜樣,發(fā)揮領(lǐng)導作用。
在〈襄公〉篇里,[子產(chǎn)問政]中,鄭國的執(zhí)政者子產(chǎn)遵循“愛民如子”的原則,把政事當作農(nóng)事,精心料理,表現(xiàn)出他一心為國的品質(zhì)。從子產(chǎn)的作為上看出,我們的當權(quán)者應(yīng)當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用群眾觀點去看待問題,要愛民如子,不能背棄群眾為中心的倒行逆施,要勤政愛民。作為一名管理者更應(yīng)如此,學會體恤下屬。
讀到《鄭伯克段于鄢》一文,莊公,一出世即為母所惡;段,莊公之胞弟也,為其母所偏愛。先王在世,其母就有廢長立幼之意;莊公即位,段又恃母愛驕縱無忌。大臣們恐釀禍患,紛紛請除之,莊公卻處之泰然。莊公不是不明白段的禍心,但他的策略是,令其養(yǎng)癰成患,“多行不義,必自斃?!苯K于,段為莊公表面寬容的假象所蒙蔽,利令智昏地率兵伐京。好,機會終于成熟了,莊公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堂堂正正地伐滅段叔而免去了來自任何一方的譴責了。莊公故意放縱其胞弟的篡權(quán)之心,并為之“創(chuàng)造”條件、“創(chuàng)造”機會(當然是設(shè)置的圈套),培養(yǎng)之,引導之,令其事發(fā)后再予收拾,其居心可謂險毒陰深矣。難怪有人評說,鄭莊公乃天下第一大毒人也。聯(lián)系到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頗有感觸。某些調(diào)皮頑劣的學生,不是那么愿意聽取老師的批評,有的則視老師的苦心勸告為兒戲,更有的則干脆頂牛,他們對老師的教誨是那么的反感。教育者見教育不見成效,
也就有喪氣、賭氣的時候:算了,讓他去。甚至想,平時里小打小鬧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癢,不如“穿皰”徹底整治痛快?;蛟?,學校管不了他,將來讓社會去管他,讓法律去管他吧。君不見,不是終于也有那么幾個人,果真被法律“管”上了嗎?
但我竊以為“做人須當講人品,為師更應(yīng)尚師德”,為師者而放棄了教育的職責,是為失德也。對于班中一些頑劣調(diào)皮的學生,盡管有時明知有些話講了也是白講,但作為一名老師,教育乃是我的職責,我必須履行自己的職責。 而同學們尤其是那些經(jīng)常挨老師“訓斥”的“差生”們呢,聽了這段故事,難道就不生一點新的感觸?難道還能高興于老師對自己的不管不問、或曰不敢管不敢問、或曰不愿管不愿問?難道還能將老師對自己的這種聽之任之作為炫耀于同伴的本領(lǐng)?難道還能憎恨那些敢于管教你們的師長并伺機對他們施以報復?難道竟希望教育你的老師變?yōu)猷嵡f公?
春秋是歷史上一個動亂的時代,周王室衰退,諸侯國勢力膨脹。因為動亂,國家間時時會有被吞并的危險,這就促使各諸侯國在結(jié)合自身地理位置、民眾特點等基礎(chǔ)上勵精圖治,強壯自己,因此各種文化相互碰撞和發(fā)展,可以說,這是中華史上第一個文化繁榮的時期,是一次文化革命。
站在周禮的角度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對君主的忠誠似乎高于對家人的關(guān)愛,這在《石碏諫寵州吁》中可以看見,石碏殺了驕奢淫逸害死桓公而自立的州吁,還殺了自己的兒子石厚,因為他與州吁同黨作亂。如果石碏自己從小傾心教導兒子要追隨明君,石厚或許不會與州吁一同作亂,既然有自己的過失,又為何全部加在兒子身上?為忠于衛(wèi)桓公穩(wěn)定國內(nèi)秩序而大義滅親,這從人道主義上講真太不可思議。但在中國歷史上,這種大義滅親又好像隨處可見。曾聽人講發(fā)生在家鄉(xiāng)時期的真實故事,一個女教師的兒子被人打成右派,很多人在街上游行反對他,他母親也就是這個女教師也在游行隊伍中,因為她是政府的職員,如果不跟著打她的兒子,她的工作也會沒的,所以她不得不在隊伍中高喊“打到某某某(她兒子名字)”,親情在某個時候竟如此淡薄。但也有不同于石碏的“忠”“貞”的代表——荀息,他是另一個諸葛亮,為晉獻公傾盡心力,最后自殺而死。
春秋時雖然禮崩樂壞,但各國仍強調(diào)等級,不僅要向周天子交貢賦,還要將國內(nèi)發(fā)生之事上報。在《王以諸侯伐鄭》中鄭莊公與周桓王打戰(zhàn),周桓王肩膀受傷,當臣子請求追逐周桓王時,鄭伯說“君子不欲多上人,何敢陵天子乎?茍自救也,社稷無損,多矣”。這說明他仍有分封等級的觀念,即使自己強大了,也不敢明著推翻周天子的統(tǒng)治,而是首求自保。
歷朝歷代中都有女人通過獲得君主寵愛改變自己不是嫡子的兒子的命運,使之登上寶座?!蹲髠鳌分杏械湫偷囊焕骸稌x驪姬之亂》,從“亂”字中可以看出,講述者是站在千古之制的基礎(chǔ)上,認為驪姬亂政、禍政,但我認為這可以看成古代女權(quán)意識的萌發(fā),即使驪姬是讓她兒子當國君而非自己,但至少她懂得要用自己的力量改變政治面貌,所以應(yīng)叫“女人改政”??上г谝院蟮某?,女性的`主體意識一直被壓制,男權(quán)社會使得這種意識不能茁壯成長。
讀《左傳》,我才真正深刻感受到一句話“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队猩窠涤谳贰防?,虢公想通過對神的祭祀得到土地,內(nèi)史批評說不聽于民而聽信與神是亡國之道。“國將興,聽于民;將亡,聽于神”的思想是唯物史觀的體現(xiàn),勿信神。強調(diào)以民為本、愛民的,還有《秦輸栗于晉》等。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統(tǒng)治者盡管提出“民為邦本”,但只是講要重視百姓,因為他們是農(nóng)業(yè)的主要生產(chǎn)力,而農(nóng)業(yè)又是統(tǒng)治的根基。古代的民本思想并沒說百姓為國家的主人、民為國主。這就和現(xiàn)代的有本質(zhì)區(qū)別。
另外,春秋的諸侯國們經(jīng)常打著仁德的口號與其他國家打戰(zhàn),因此《左傳》中有一些戰(zhàn)爭篇目,涉及戰(zhàn)爭場面、作戰(zhàn)人員的計謀,如《曹劌論戰(zhàn)》《晉侯及楚人戰(zhàn)于城濮》,還有為維護國家主權(quán)產(chǎn)生的優(yōu)秀外交辭令也是春秋燦爛文化的一部分。
各種宮廷政變,政權(quán)的更迭,春秋處于時代新舊交替之際,大繁榮的思想文化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礎(chǔ)。《左傳》不僅有史學價值,更有文化價值,今天的人應(yīng)多從這里得到更多民族文化的精華。
2021左傳讀書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