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訪教師心得體會及感悟有哪些呢?家訪是踐行家校共育,為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保駕護航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年P于家訪教師心得體會及感悟5篇,希望大家喜歡!
我們開車孫莊子鄉(xiāng)石門村,對幾名學生進行了家訪。其中學生董寶成的家訪過程使我印象深刻。
一路蜿蜒曲折終于走到了平整的村落,跟著引路村民的腳步我們走到了董寶成家的門口,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用一根鐵絲當鎖子的銹跡斑斑的破舊鐵門,費了很大勁才打開這面咿呀作響的門,走進院子里,我們仿佛進入了動物農場,圈著的豬,拴著的羊,滿院跑的雞鴨,以及滿院的糞便,讓我們不禁感到心酸,孩子們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活的?進到家里,我只能用家徒四壁來形容這個家,墻都是土坯墻,白一片黃一片的,涂料刷的不均勻,家里一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的一張桌子也是堆滿了雜物。我們和幾個孩子進到家里都尷尬的站著,因為根本沒有可坐的地方,到是孩子說了一句,老師,你們就坐在炕上吧。
忍著心中的五味雜陳,開始了我們的家訪活動,孫老師給他們簡要介紹了我校教育的理念,談了談我們學校在孩子教育方向的辦法,以及我們學校是如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面對面促膝暢談,學生和家長感到了溫暖,當時只有董寶成和他的姐姐在家,父母已經出去打工了,禮貌懂事的她,一直微笑著聽我們說完了話,最后緩緩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弟弟頑皮,希望老師們耐心的教導,還當著老師們的面教育弟弟在學校聽老師話,努力學習,別辜負老師們的期望。樸素的話語透露著真誠,曾經教過姐姐的老師們對姐姐的話贊許不已。
此次的活動很多家長對老師的到來,接待的非常熱情,他們覺得溫暖,倍感興奮,學生本人感到,原來自己并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師的心中不是可有可無的,老師們也在注視和關心著自己,學生們興奮的心情溢于言表,家長熱情的招待包含了千言萬語。
“千師家訪”活動也讓我受益非淺,走出學生的家門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這樣的孩子,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都要靠他們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而小學教育,是他們改變自己命運的基礎,這副擔子在我們的肩上沉甸甸的,這個使命也會督促我一步一步的走穩(wěn)自己的教育生涯!
西坡底村,距離學校11里地,這是我們的首站。村在山里面,車子開不進去,我們只能把車停在村口,步行進村。由于前兩天剛下完雨,村里的道路泥濘難行,穿過一座簡易的小廣場,躲過幾只狗的狂嘯,我們終于來到貧困生張同學的家里。
初到家門外,破舊的墻壁讓人十分驚訝,也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張同學家的實際情況。走進家門,院內的景象更是觸目驚心。屋子沒有門、沒有窗,我們去的時間正值炎炎夏日,蒼蠅在屋內飛來飛去。屋內真可以用一貧如洗來形容,家里什么家電都沒有,只有一個大土炕和幾床破被子。孩子穿著學校的校服,已經看不出原來的原色,詢問是沒有任何換洗的衣服。我們的心中都酸酸的,幾個女老師差點落下淚來。
孩子母親患有癲癇,幾乎每日都會發(fā)作,現在已經完全喪失了工作能力,甚至是生活能力。吃喝拉撒全都靠人照顧,如果她癲癇發(fā)作了而身邊沒有人的話,后果不堪設想。孩子父親已經60多歲了,現在仍在每天下地勞作,因為父親的收入是全家的經濟來源。提到家庭,孩子父親也在抱怨,不知道自己哪一天就干不動了,那時候老婆孩子怎么養(yǎng)。
我們的帶隊領導是校長。許校長誠心地與他的家長交流,具體了解他的家庭狀況、生活環(huán)境、學生的個性、在家的表現,也了解到家長的希望、要求,和家長一起探討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同時鼓勵張同學堅強懂事,在逆境中磨勵人生,努力拼搏,立志自強,用知識改變命運。
這一次的家訪活動,我們了解到許多學生的父母都是務農的,沒有固定收入。因為貧窮都沒有上過學,每個家庭至少有兩個孩子。居住條件差,學習環(huán)境差,父母每天早出晚歸為生存奔波根本無暇關心孩子學習。通過走訪,了解了學生的情況,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學校大多是貧困生,而在我們班,貧困生就占了70%。這些孩子和所有城市里的孩子一樣,渴望知識,渴望成長。他們有著城市孩子所沒有的淳樸,吃苦耐勞,堅強的意志力,自理能力強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但是在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養(yǎng)成習慣等方面卻不容易教育,因為父母忙碌和沒有文化,家庭教育缺失,學生的視野狹窄。作為他們的老師,我們以后應該把工作做的更細致一些,更要有耐心一些,關鍵還是要有一顆愛心。父母忙于生計,孩子的愛的缺失,那么作為老師就應該多給這些孩子愛心。我想,即使是父母沒有文化,即使家境貧寒,只要學校能給一個寬松的充滿愛的環(huán)境,這些孩子一樣都會很優(yōu)秀的!
我們一行來到了孫莊子村,一路上下著小雨,天氣有些涼。進村后我們深入幾個學生家中,進行家訪,感受頗深。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去孫文喆家里。
剛進村子,就看見孫文喆的媽媽站在村口迎接我們,家長上前熱情的拉住我們的手,一路把我們帶進家里,進到屋里,忙前忙后的沏茶,端上自家產的水果。屋子里擺設井然有序、干凈整潔,就連茶幾上綠蘿的葉子都是不帶一點灰塵的。我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家訪對于我來說很緊張,家長的熱情招待給我增加了信心,使我更想和他們面對面聊一聊。
孫文喆聽到老師的到來,趕快跑出來打招呼,他在幫弟弟輔導作業(yè),我們幾位老師參觀了他和弟弟的屋子,房間收拾的十分整潔,陳設很簡單,但卻很溫馨。
我們到客廳坐下來,家長介紹:全家只靠爸爸務農養(yǎng)家,供倆孩子上學,經濟并不寬裕,但好在孩子們很懂事兒。孫文喆在家中制訂了許多的假期計劃,認真完成自己的作業(yè),還要幫弟弟輔導作業(yè),同時空暇時給忙碌的爸媽做飯、干家務。經過家長的一番介紹我才明白,孩子在學校的自理能力那么強、幫助班里學生也是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高主任談了談我們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思想,班主任老師說到孫文喆,滿臉都透露著滿意的表情,她說他是我們班里男生中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更是一個好班長。完成好學習任務的同時,協助老師完成各項工作。同時孫文喆各方面全面發(fā)展,他也是我校的“小小舞蹈家”,他參加的比賽多次獲獎。
最后孫文喆把自己的想法統(tǒng)統(tǒng)都講給老師聽,家長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對孩子的表現越來越滿意。
此次活動中我感受很深,家長的熱情,孩子的期望,這使我們肩上的重擔更重了,我們會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很多家長反應:老師說的,孩子就會聽進去。這句話給了我們多大的鼓勵。每當這些山村孩子們,用渴望的眼睛看著我,我心中的信念都會再響起一次:我一定讓你們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們要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4月15號,在提前和負責家訪的學生溝通后,我和班主任王海生老師一同前行,走訪了5名學生。此前我對班里的學生們十分著急,有的學生晚交作業(yè),有的學習狀態(tài)不好,有的成績不理想等等,盡管此前我們已經在班級教師群、單獨溝通了孩子們存在的問題,在家訪路上,利用前行時間又和班主任商榷一番,為此次家訪確定了幾個主要了解方向。不知不覺,一路下來,已經到達第一位學生處,開始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學習狀態(tài)詢問、手機使用情況、學習存在的問題、筆記、整理本的完成情況進行一一檢查與指導。
疫情期間,在家學習是一把雙刃劍,學生能享受家里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但也會受到很多誘惑,容易懶散起來,效率低下。我本以為可能看到學生偷懶的狀態(tài),腦海里已經快速閃現如何糾正他的懶散,幫助他回復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相關策略,但令人驚奇的是,學生們準備充分,當我看到學生整理本分類明確、井井有條,感到十分的欣慰,也對學生給予了鼓勵和肯定。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當我看到親切的學生,他們誠懇的態(tài)度,求知的認真,求學的進取,我也不再手足無措,感到充滿力量。和每一位學生深入談心,幫助他們克服疫情期間的學習問題。與學生們達成了共識,不要隨性而為,要全力以赴,對自己負責,居家學習期間,秉持“慎獨”的修行。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該時刻保持和學生共同成長,勸學生自律的同時,自己也要做到,努力工作,不隨性而為,活在當下,每天都有新進步!
作為年輕的班主任,我總在思考這樣的一些問題,怎樣能使學生對我敞開心扉,怎么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給予他們一點點溫暖呢?正巧學校給我實踐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平臺。借著這次機會,暑假的第一個星期,我去了陳同學家進行了家訪。
陳同學平時在學校里性情溫和、待人誠懇,課堂上遵守紀律,但總是沉默不語,不會主動積極地回答老師問題。經過兩個小時的家訪,我了解到,陳同學主要是由媽媽負責她的學習生活,家長向我反映,孩子在家很懂事,能理解媽媽的難處,從不向媽媽提出過分的要求。暑假生活開始了一個星期了,每天都會在家拖地打掃衛(wèi)生,在媽媽的監(jiān)督下,制作了一張暑期生活規(guī)劃表,各門功課每天完成的作業(yè)量都有一個清晰的規(guī)劃,遵循著“今日事今日畢”的原則,作業(yè)從不拖拉。
陳同學初一剛進來的學習成績還是不錯的,處于班級的中上游。但較初一上學期而言,這個學期的成績有了明顯的退步。平時課堂上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注重理性思維的一些學科成績明顯處于下滑的趨勢,面對政史地生小四門的背誦也是能偷懶就偷懶。這就導致了幾次考試都處于班級中下游水平了。小陳同學自己也很心急,她對自己的成績做了一個較為全面的分析,客觀地指出了自己學習上的問題,對自己的薄弱科目也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宛如一個小大人。
在和陳媽媽的交流過程中,了解到在期末復習的最后幾天,由于家中親人的離世,無人監(jiān)督陳同學的作業(yè)完成情況,所以孩子只完成了老師布置的筆頭作業(yè),對于背誦的作業(yè)選擇性地忽視了。小陳同學的媽媽對我來家訪很是高興,和我交流了很多關于孩子的情況,說了很多趣事,這個小女生在媽媽面前就是個小話癆,每天媽媽接送她上下學,她總是有說不完的話,把一天中發(fā)生的故事要完整給媽媽復述一遍。
通過家訪,我和小陳同學以及她的媽媽達成共識,手機一定是底線,作為父母一定要守好這條底線,在即將到來的初二學年,要用自己的努力去面對學習,面對生活。不能給自己的學習生涯留下遺憾。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我們針對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