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鄉(xiāng)了,又回到了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變了,那陰晦的氣氛彌漫在了黃昏的天空,風掃湖面,蕩起一道道波紋,而氣氛卻壓抑得令人窒息。好一派荒涼的景色
“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讀了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回想起舊時代的荒涼,眼前便不由得浮現(xiàn)出這么一幅景象,若近若遠,若即若離。恍惚間,把我?guī)Щ亓四欠饨ㄉ鐣暮诎怠敖校蠣敗?。閏土的一席話,不僅讓作者,也讓讀者深感悲哀;
朋友們都被時間隱去了,被仆人取代了,那兒時純真的友誼,再難尋覓。
正如文中所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路是靠人們的感覺、信仰、精神走出來的。然而,走上這條路,就再也不能回頭??匆娢羧盏墓枢l(xiāng)變得如此荒涼、昔日的親人、朋友們已變得如此冷漠、昔日的景
色早已被人忘卻……不變的只有那一輪皎潔的明月和那璀璨的群星。
“月是故鄉(xiāng)明”
在那里我看到了人生的物是人非,世態(tài)炎涼——不正如現(xiàn)在的我們么?唯一的的區(qū)別就是,我們的面前早已有了前人踏好的足跡——踏好的路。甚至,還有一些血淋淋的足跡,在那坑洼不平的路上,或少或多,或遠或近
前,徘徊著,彷徨著,迷茫著……
而如今,我認為這句話應該更合適:世上本有路,人走的多了,反倒沒路了。想當前,一篇《赤兔之死》轟動文壇,確是篇佳作,而此后跟風之作如雨后春筍之勢,人人都走上了返古的老路,五千年歷史都不夠后人習作
用例了。
路,要靠自己走,每個人都應該靠自己走出一條路;
以前的人沒有路,靠自己走出一條條路;
現(xiàn)在的人有路,便不費心思去找路了;
作為我們,更應在這個世界中走出自己的路。在舊社會的黑暗之后,走出自己的奕奕光輝。
本文主要圍繞了三個人物來展開描寫,分別是進步的知識分子“我”,普通的農(nóng)名閏土和平庸的小市民楊二嫂。他們?nèi)齻€分別代表了三種等級不同身份的人,在他們身上也展現(xiàn)出了不同的個性。
說“我”是一個進步的知識分子是因為我是一個對生活又思想有希望的人,“我”希望我的小輩們可以有好的生活,不像我和閏土彼此之間產(chǎn)生隔膜。人活在世上就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人沒有了思想就相當于一個植物人,他的思想會慢慢禁錮麻木,所以人貴在精神!另外,我們應該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希望,有所目標。但我們又不可把目標定在“月亮”上太不切實際,俗話說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所以我們要訂制合理的目標,在完成目標之后再繼續(xù)定制目標,這樣我們才可以挑戰(zhàn)自我,突破自我,讓自己盡可能的做得更好!
潤土的思想可以說是已經(jīng)完全的麻木和呆滯,在他的眼中更多的是等級封建制度的約束。對于一些我們不可以改變的外界因素,我們只有接受但我們可以改變可以控制的只有我們自己。我們要在逆境當中找到希望,并有頑強的毅力,決不可隨波逐流。
看了《故鄉(xiāng)》這本書后,長媽媽、閏土、孔乙己……這些人物都讓我無法忘懷,特別是《故鄉(xiāng)》這篇文章中的閏土,讓我對他無法忘懷的原因當然是他童年與中年的巨大差異。
童年的魯迅,因為家境不錯,是個小少爺。他雖然豐衣足食,但卻是寸步難行,哪兒都不準去,童年的閏土家境不太好,所以必須要去看瓜田。他生活艱辛,但充滿快樂。魯迅雖然豐衣足食,但他失去行走的自由。而閏土沒有被限制自由,他可以去做無窮無盡的新鮮事,看看那廣闊無邊的海洋法,而魯迅只能在院子里看那“四角的天空”。
在《故鄉(xiāng)》這本書中,魯迅的童年沒有自由。我覺得沒有自由和無窮無盡的學習,與監(jiān)獄相比也相差不了多少。大人總覺得吃得好、穿得暖、學習好就是一個最好的人,而這些往往是我們最忽略的。
《故鄉(xiāng)》,這是一部令我回味無窮的書。魯迅先生把它一生所經(jīng)歷的那些讓他一輩子都不可能忘記的人、事、物全部都記錄到了這本書中,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他的人生經(jīng)歷。這本書非常好看,希望大家也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