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故事通過文字來記錄,有的故事通過影像來述說,好記者講好故事帶給你什么樣的感想?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好記者講好故事網絡直播心得感悟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歡!
影片之前,我問自己一個問題,新聞從業(yè)者的使命任務是什么?影片之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最大的體悟,大概就是好記者們好故事中的兩個字:“家”和“國”,在她們的筆下和鏡頭下,“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好記者們的筆尖和鏡頭所向,有最平凡的普通人,也有我們偉大祖國發(fā)生的大事。國的強盛,是桂嘉晨親歷,親見,親聞的的港珠澳大橋的成就,是李承澤激動萬分講述的一帶一路。小家成大國,英雄,可以是偉岸的,也可以是“渺小”。他們可以是澤仁拉姆《家是玉麥,國是中國》中的阿爸們,也可是以實際行動踐行“奉獻終身”的承諾的鐘揚,更可以是最最平民百姓的趙家和和張麗麗。在這些報道中,我們不僅看到的是家和國,更是新聞的溫度和記者們的精神。
體悟之二,好記者講好故事,要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線。崔真真的三雙鞋的故事,無不讓我們謹醒,新媒體時代下對新聞從業(yè)者提出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新聞從業(yè)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技能,加快熟悉新媒體平臺的運用。情懷固然重要,倘若沒有有力的方式將重要的新聞報道出去,那么這個新聞也毫無意義。
最后,我覺得主持人結尾的那句話已經給了我們最直接的答案了,所謂新聞從業(yè)者使命任務,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望共勉!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好記者講好故事。我們持續(xù)看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這里的每位記者講的都非常棒!他們講的每個故事都非常感人,還有值很多得我學習的`精神。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丹講的“大山深處的幼兒園”。那里的好多孩子都不知道早上要刷牙洗臉,當他們看到牙刷時都不知道該怎么用。后來,在李丹阿姨10天的教導下,他們不僅學會了怎么刷牙,還可以完整的說出漢語。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去告訴他們牙刷是怎么用的。當我看到大山里的孩子,冬天還光著黑乎乎的腳丫穿著破涼鞋時,我心里真的非常難過,好想把自己的鞋送給他們穿呀。
這里的幼兒園有5個班,其中4個班里都漏風,里面的桌子椅子都很破。李丹阿姨還在這里認識了一個叫小阿牛的姑娘,她都十歲了還在幼兒園里上一年級的課程,上完課就要去操場上自習,因為他們還要騰出教室讓別的孩子上課。
從這里我體會到,不是每個地方的孩子都像我這樣幸福,有多少兒童還缺衣少食,不能接受好的教育。我要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學校里的每一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實現自己的理想!
媽媽的話:觀看好記者講好故事,我和孩子都感觸很深。每一個故事不僅令我們感動、而且還傳播著一股強大的正能量。這些正能量會在成長的道路上凝聚成一種堅不可摧的力量,激勵著孩子前行!
我覺得從此次《好記者講好故事》的節(jié)目中,我學到最多的就是如何去講好我們的新聞故事,把新聞實事求是的報道出來。從節(jié)目的十個優(yōu)秀記者的分享中,我看到了一個共同點,她們在分享她們的故事的時候,她們的眼里都放著光,她們都很深情。我在想,她們在調查在采訪這個故事的時
候,她們應該都投入了自己百分百的精力和情感,她們都參與了其中,她們都引起了共鳴,她們都被感動了,因此她們才能說出來感動更多的人。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個西藏電視臺的記者澤仁拉姆,她在去采訪的途中險些遇難,險些為了新聞事業(yè)而犧牲,由此我能看出記者對采訪的態(tài)度和信
念,我也能領會到一個好記者所該有的擔當。其次,比較觸動我的是山東廣播電視臺的崔真真記者,她提到了“融媒體”,是的!我們這個時代所需
要的人才就是這種全媒體型的人才,可發(fā)掘新聞線索,可聯系,可采訪,可編寫,可報道,可錄像……一個人可以完成整個新聞的生產過程,我們這個時代需要這樣的全媒體人才。我對習近平所說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要求的理解,就是培養(yǎng)全媒體的全方位的新聞人才!而作為新聞專業(yè)大學生的我們,要努力學習新聞生產的一系列知識,多思考,多實踐,不怕苦,不怕累。真正做到眼睛能看,腦子能想,手能寫,肩能扛,腳能走。最后,我們要做人民的記者,用平實的語言去講好我們的新聞故事,深入老百姓,參與到老百姓之中,與老百姓引起共鳴,最后我們始終都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始終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從今年8月至今,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面向全國新聞戰(zhàn)線開展了“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活動。全國萬余名新聞工作者參加了演講活動,通過講述凡人小事、親身經歷、所見所聞,反映中國邊疆的寬廣,中國力量的鏗鏘和中國精神的偉大,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了當代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10月,來自全國32個省區(qū)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6家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和5家全國性行業(yè)類媒體的131位選手齊聚北京參加選拔賽,用他們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好故事,深情講述深入基層一線的采訪經歷和真實感受,分享新聞事件背后的感人故事,分享他們以導向為靈魂、以真實為生命、以人民為中心的責任擔當,充分展示了當代記者愛崗敬業(yè)的職業(yè)精神和崇德向善的人文情懷,引發(fā)熱烈反響。
“全國新聞戰(zhàn)線《好記者講好故事》——2014年中國記者節(jié)特別節(jié)目”11月8日在中央電視臺舉辦。10位好記者代表通過講述各自的采訪經歷,展示中國記者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弘揚職業(yè)精神、恪守職業(yè)道德的良好形象——
從埃及、利比亞,再到敘利亞,都有他的身影。焦翔,無所畏懼的記錄,從炮火硝煙中歸來,他把青春綻放在硝煙彌漫的中東戰(zhàn)場。
無論你在哪里,我總在這里。簡然,她的聲音陪伴著許多人成長,她用故事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去愛。
一個網站“小”記者對話著“大”人物。李理和郭明義共同攜手,幫助更多人實現中國夢,讓正能量在網絡上蕩滌出晴朗天。
他沒有因為殘疾停下腳步,他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譚里和,一篇報道讓他得到了幫助,棄醫(yī)從文接力新聞工作,他幫助更多人改變命運。
兩岸,僅僅咫尺相望,又好像云水相隔。林懿琳,她用親歷故事喚起了那灣淺淺的鄉(xiāng)愁,無論隔著怎樣一灣海峽,揚起的都是同一把泥土。
新疆人,新疆情懷,教會了他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記者。海米提,一路與新聞同行,拿起話筒,他用心記錄感人故事,用情書寫民族大愛。
臧熹,提出誰是英雄的思考!面對人民的需求,媒體應該通過輿論監(jiān)督發(fā)現問題、探尋真相,促進食品安全制度的完善。
十幾年的采訪足跡,讓陳琴走出了另一條天路。她常說,做對社會有用的新聞,改變西藏人民的生活,是她和同事們的理想。
信仰的傳承,能夠推動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一生守候。鄭晉鳴,三十多年激情燃燒的歲月,他記錄下一位又一位好人的心路歷程。
看似平凡的人,卻迸發(fā)出不平凡的勁頭。孫鐵翔,汶川地震、釣魚島巡航、南海維權,危難面前他從容應對,用平凡人的故事彰顯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
記家國情懷、時代使命者乃為記者,記社會風云、人民冷暖者乃為記者,他們用故事記錄著國家前行的腳步,他們用筆尖詮釋著人間真情,他們用鏡頭溫暖著社會大眾,他們用新聞傳遞著時代正能量。
在演播現場,觀眾們深受感染、產生共鳴,不少人流下了感動的熱淚。來自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岳天舒表示,聽了前輩們的酸甜苦辣,才知道記者職業(yè)并非自己原來所幻想的光鮮靚麗,對新聞工作者的光榮責任與崇高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怎樣才算是一名好記者?他們告訴我們,當你勇于承擔社會的責任、由衷地熱愛這個職業(yè)、渴望幫助更多的人、義無反顧地奔向事實真相時,你就是個好記者。”同樣來自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大一學生張宏璟說,“我們感受到了作為記者的真正力量!”
講好故事、抒真情懷既是激勵別人,也是教育自己。一些參與演講的記者也表示,聽了別人的故事,更堅定了理想信念,堅定了做一名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好記者的追求。今后更加會腳踏實地,眼往下看,發(fā)現越來越多的中國好人,挖掘越來越多的中國好故事,講述越來越多的中國好夢想。
“好記者講好故事”,這些“好故事”好在哪里?是主人公被刻畫得高大偉岸,還是講述者將它描繪得感人至深?又或者故事本身堪稱當代的傳奇?都不是,好故事好在一個“夢”字。
在這些記者所進述的大大小小的故事里,有著大大小小的夢。既有個人的小夢,也有國家的大夢。個人的小夢匯聚在一起,形成了國家的大夢;而國家的大夢中,有著千千萬萬個個人的小夢。
個人小夢
這些故事的主人公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yè),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有夢。
青年人的青春夢
“沙場格桑花”袁遠是西藏軍區(qū)首個女子戰(zhàn)炮班的班長。誰也想不到,當兵前她曾是一名準空姐。從昔日美麗的女神,到如今身板壯碩、聲音渾厚的女漢子。為了實現保家衛(wèi)國的青春夢,她完成了這一艱辛的蛻變。
山村孩子蔣應成,15歲離家獨自求學。為了做好汽車噴漆工作,他沒日沒夜地在車間刻苦練習。汽車噴漆難不難?難。這個項目所允許的最大誤差是0.01毫米——六分之一根頭發(fā)絲的寬度。但年僅21歲的蔣應成憑著他苦練得來的高超技藝,為中國贏得了世界技能大賽的冠軍。懷揣著為國爭光的青春夢,他說:“我一定要贏!”他,做到了。
高考狀元金峰,本該有著光明的前途??伤麉s選擇開了一間垃圾處理工作室,成天與垃圾打交道。這個生意不賺錢,甚至偶爾還會賠錢,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這條路。他想通過收垃圾來留住家鄉(xiāng)的綠水青山。記者對他說,辛苦了。他卻說,從未覺得苦。相信因為他保護生態(tài)的青春夢,杭州的綠水青山將永不褪色。
青年人,祖國未來的中流砥柱。他們或像袁遠一樣志愿參軍,保家衛(wèi)國,為祖國的國防事業(yè)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或像蔣應成一樣,在各自辛苦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為國爭光,為祖國的經濟建設添磚加瓦;或像金峰一樣,用自己的遠見卓識將生態(tài)環(huán)保、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yè)帶到大眾視野中來,親身實踐著“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
正是青年人這一個一個的青春夢,為祖國描繪出了未來燦爛輝煌的藍圖。他們的青春夢,國家的未來夢。
愛林人的綠色夢
陜西榆林,繼承丈夫遺志的牛玉琴在沙海邊緣植樹800多萬棵;全國勞模張應龍將自己500多萬的全部積蓄用來治沙;石光銀老人因種樹痛失愛子卻還在堅持。
內蒙古,綽源林業(yè)局的瞭望員20年守衛(wèi)在摩天嶺上,發(fā)現并報告森林火情50余起;65歲的老黨員李庶坤19年間義務植樹25000余棵。
是什么讓他們把植樹護林作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他們共同擁有的綠色的夢。
“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40周年取得的喜人成果,是這一個一個的綠色的夢編織出來的。植樹造林中這一個個感人故事,也是綠色的夢貫穿始終的。這個夢里,有種樹治沙的苦,更有造福子孫的甜。
戍邊人的衛(wèi)國夢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卓嘎、央宗一家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守在玉麥,不讓國土流失半分。“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當衛(wèi)士。”這是西北邊防民兵馬軍武作出的莊嚴承諾。開山島32年來唯一一次無人值守,是因為誓為祖國守海防的王繼才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國可以很大,可以用960多萬平方公里、1.3億人口來計算;國也可以很小,小到桑杰曲巴畫的國旗石,小到只有馬軍武夫婦二人的軍武哨所,小到劉繼才夫妻每天堅持的只有兩個人的升旗儀式。
他們都擁有一個衛(wèi)國夢。即使吃不上鹽,即使蚊蟲肆虐,即使不通水電,孤獨寂寞,也決不讓祖國的領土減少半分。他們,是中國人能夠驕傲地說出中國國土面積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功臣。
國家大夢
我們常說,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中國夢這個國家大夢,是一項項舉世矚目、名揚四海的成績積累起來的。
一捧黃河水的夢
晉南盆地的五個縣常年干旱缺水,南邊的中條山阻擋著波濤洶涌的黃河,使得他們雖頭枕波濤聲,卻用不著黃河水。
2020年的小浪底引黃工程為他們解決了這一難題。鉆山取水,要在100米近乎垂直的大壩上上上下下。工人師傅們有好幾年都住在大壩上。為了完成這項偉大的工程,他們放棄了休息的時間與和家人團聚的機會。他們用自己的付出,換來了家鄉(xiāng)土地的煥然一新,實現了晉南盆地人民一捧黃河水的夢。
兩岸一家親的夢
說到兩岸一家親,老兵洪建才深有感觸。“八二三”炮戰(zhàn)爆發(fā)時,他在家鄉(xiāng)福建的圍頭村前線運送炮彈。沒想到,這個炮火中走來的老人,卻成了兩岸姻緣第一人——他的女兒洪雙飛嫁到了臺灣,成了臺灣第一位大陸新娘。
金門極度缺水,金門媳婦洪雙飛每次回家都想把家鄉(xiāng)的水帶回金門。從福建的圍頭到臺灣的金門只有5海里的距離,福建向金門供水只有27公里的距離。但是,這么短的供水路卻走了23年。終于,在2020年8月5日,福建正式向全門供水。
兩岸通水,互婚互嫁。水通了,民心也相通了。這個兩岸一家親的夢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
三地共繁榮的夢
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于一體,被英國衛(wèi)報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而這個中國奇跡的背后,是無數人努力辛苦的付出。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的總程師林鳴就是其中之一。33節(jié)沉管對接他無一缺席。即便是三天進行了兩次全麻手術的時候,他也還是放心不下工程。
這些大國工匠們都有一個建成港珠澳大橋的夢。而這個夢推動著粵港澳大灣區(qū)的建設更上一層樓,也為廣東、香港、澳門三地共繁榮的夢插上了翅膀。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國家的大夢是火焰,個人的小夢是星星。好故事中的這個“夢”字,既是個人對未來的期望,更是國家美好的遠景。人民有夢,敢于為夢拼搏,國家才有底氣,敢于繪制更輝煌的畫卷。
有夢的故事,更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