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的目的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沒有興趣就沒有智力的發(fā)展。興趣是注意和理解的先決條件。
我的理解是:
人的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形成的。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很有必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愛好,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以達到相應的學習目的。而在發(fā)現和激發(fā)興趣階段教師和家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在興趣的導向性和穩(wěn)定性放面,孩子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發(fā)現和引領。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是有個性的他們的活動受需要和興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然而,由于孩子們的心智不成熟,所以興趣缺乏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所以需要老師和家長通過一定的策略的引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的內容必須符合本身的興趣,否則孩子不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家長、老師應該通過觀察,發(fā)掘孩子的興趣,并針對興趣所在,設計、提供相關的學習課程,孩子才會樂在學習之中。如果給孩子留下一點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尋找真正感興趣的東西,由家長、老師來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方向,并適時地給予他們鼓勵,肯定他們。
其次,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大家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所以三遷故居就是為幼年時期的孟子選擇一個好的讀書環(huán)境,這個故事啟迪我們一定的學習環(huán)境在人的成才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力。所以古往今來,人們一直重視環(huán)境的影響。這就說明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興趣,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非常必要的。再次,合理有效的機制。鼓勵和賞識是最好的強心劑,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興趣的持續(xù)性。成功的體驗是可以讓興趣變成熱愛的魔法棒。所以我們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孩子們得到自我表現的機會,以期獲得成功的歡樂,體驗勝利的欣慰,增強自信心。
最近在讀教育家懷特海的《教育的目的》,書中到處可見智慧之光,閃爍著教育的真諦,有我國古人老莊哲學之感,書中也很多西歐文化的名人故事等,小字部分十分精彩,補充歐洲古典文化常識,由于譯文不太流暢,自己對歐洲古典文化了解不多,閱讀起來頗為費勁?!督逃哪康摹芬粫杏泻芏嘤^點對我來說很新穎,我也很認同。
教育家懷特海在書中P11頁指出,現在教育的問題是----如何讓學生借助樹木來認識樹林。與我古人所提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有英雄所見略同啊!因為教育者常常被一顆樹木困住,反而往往看不到整片森林。特別是現在的老師是某學科的老師,往往只注重本學科知識的傳授,那么就更容易犯錯誤。
書中說道:教育的目標是塑造既有廣泛文化修養(yǎng)(哲學般深邃.藝術般高雅)又在某個特殊方面有專業(yè)知識(促使社會進步騰飛)的人才。自我發(fā)展才是最有價值的智力發(fā)展。通常在16-30歲;訓練這種自我發(fā)展,最重要的應是12歲之前從母親那里受到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尤其是母親對孩子教育影響至關重要。所以,有人說一個民族的未來決定于這個民族母親的整體素質。
書中還指出,智力發(fā)展的訓練是思維活動的訓練,但反對的是不能與其它東西進行融會貫通的死知識,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識是相當有害的! 與此相聯系的是填鴨式的灌輸式教育,因其會對被動接受,不能激起任何思想的火花。所以教授兒童小而精的科目,才讓他們進行自由想象和組合,感受發(fā)現世界的喜悅,他會發(fā)現,他所學到的東西,能夠幫助他理解在他的生命中所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
所以目前,我們學校正在做的課程改革,推進落實的項目式學習,是適應時代要求,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落實的項目式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從森林的角度認識樹木,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