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作文聽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20__年3月20日,我受鎮(zhèn)教研室安排,前去小南坑小學聆聽了市教育局教研室舉辦的“小學優(yōu)質(zhì)作文課教學觀摩”,其間數(shù)位我市語文教學能手,精心準備了習作課教學,令我受益匪淺。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感覺作文教學是最不易教的;這一次的公開課,;參賽教師的教學風格各不相同,,他們的課堂不但吸引了上課的學生,也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知道作文課能上得如此精彩,下面談談我聽了這一節(jié)作文課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吸引學生的課堂導入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讓學生寫作文首先要培養(yǎng)寫作興趣。在觀摩的幾節(jié)作文課中,教師們都很巧妙地設計了吸引學生而且是與本節(jié)作文課息息相關的導入活動,引起學生對課堂的極大興趣。如陳彩月老師一開始讓一個學生表演動作,讓其他學生猜做做的動作名稱,學生因為感興趣,馬上參與到課堂,即便他一開始可能會抗拒上作文課,但這一有趣的活動引起了他的興趣,他不知不覺地被老師帶進了作文課堂。如果僅僅是把學生帶進了課堂是一個小成功,那陳老師創(chuàng)設的蒙上眼睛畫自己,就是把學生帶進了課堂作文,這是一個大成功,讓學生有事可寫,眼前剛剛發(fā)生的.事容易寫,能寫好。這兩個導入都非常地巧妙,非常地精彩,我覺得對于這節(jié)情境作文課,這樣的設計是非常成功的。
二、巧妙地引導,“幫”學生想要想讓孩子寫東西,就得先讓他的小腦袋里有東西。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平時看書也會積累一些好詞好句,但一旦讓他們運用到作文中就有一定的難度,一可能是想不起來,二是不知道如何應用。但在陳老師的課堂上,她讓孩子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形容自己蒙眼畫畫的情景、心情等,這樣就幫孩子把他們小腦袋里的好詞好句都挖出來,挖出來后一個個板書在黑板上,引學生的回憶,幫助學生再次理解詞語。
三、有條理的板書,引導寫作方式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寫一篇有條理的記敘文,難度應該不大,但為了要照顧全班的學生,陳老師通過清晰的板書,蒙眼畫畫前、蒙眼畫畫時、蒙眼畫畫后、蒙眼畫畫的體會四部分提醒學生寫作時可運用的寫作方式。作文課上到此,我手寫我心,下筆寫作文就這樣水到渠成了。 一節(jié)作文課,學生不但不感覺到累,而且感到樂趣無窮,收獲甚大,這就是一節(jié)成功的作文課。
學習貴在內(nèi)化。學習別人的東西是為了成就自己的東西;在未來的作文教學中,我要將本次作文大賽中好的教學方法好好運用,并不斷探索新的作文指導方法,讓孩子敢寫作文,樂于寫作文,能寫好作文!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推進,廣大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不斷發(fā)生著質(zhì)的變化,我們在不斷探索文本教學的同時,也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作文教學改革。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學生作文變得空而無味?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學生變得談寫色變?通過本次聽吳軼娜老師的作文課,我有幾點收獲:
一、激發(fā)興趣,樂于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在寫作目標的設定上強調(diào)對寫作有興趣、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因此,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第一步。有了興趣,才有表達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吳老師的作文課采用了圖畫、視頻、教師現(xiàn)場表演的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學生在思考和討論后就會逐漸產(chǎn)生表達和寫作的興趣。
寫作興趣一旦被技法,就會有不吐不快的愿望;只要動筆寫,就會有收獲,寫作能力或多或少能得到提高,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新的樂于表達的欲望,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的局面。這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學的最高目標。
二、靈活駕馭,注重生活與寫作相融
你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你們聽了有什么感受?吳老師的一句話震住了全場所有的老師,也將被噪音影響得心不在焉的學生拉回了課堂,這體現(xiàn)了一位語文老師的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教學心理素質(zhì)。
吳老師的一句話教會學生從細微平凡事件中挖掘出深刻,使教學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鼓勵學生向生活細節(jié)要寫作素材。
三、敢于下水,搶先嘗試做示范
吳老師用《鋼牙哥》和《記分冊》來談學生、談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讓學生了解自己,了解生活、學習寫作,從而教會學生寫作。
老師在有感而發(fā)的話題之前先有感而發(fā)了,學生在老師的帶動下有感而發(fā),循著老師的腳步,學生開始關注生活,尋找生活中的觸發(fā)點,有感而發(fā)。這與老師的示范作用是分不開的。
下水作文是老師帶領學生開啟寫作大門的金鑰匙,它讓學生從形象感知作文,從情感了解老師,從方法指導寫作。
作文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教師要始終擺正自己在教學關系中的位置,真正落實學生是主角,教師是配角,但同時是導演的作文教學新觀念,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廣闊空間,創(chuàng)設探究寫作規(guī)律的情景氛圍;讓學生在參與中展示自我,在寫作中感受幸福。
曾聽過一句諢語:“上輩子殺過人,這輩子教作文?!彪m然這句話稍微有點夸大,但卻道出了一線語文教師對于“作文教學“這個老大難的苦水。今天有幸聽了上海市特級教師謝江峰老師的課和第四實驗小學李月明老師,引起了我對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建立動態(tài)的作文教學課堂
就我自己而言,作文教學通常為教作文而教作文,蒼白得猶如一張紙般,尋求的素材都是靜態(tài)的,如《我的好朋友》,于是上作文課啦,老師說:“要求把好朋友與我發(fā)生的難忘的一件事情寫清楚。”同學們問完:“老師要多少字呀?”,他們就拿出筆開始寫。這樣的作文課,枯燥無聊,難怪同學們會說:“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要想同學們喜歡上作文課,我們就要使用有創(chuàng)意的、活潑的教學活動來吸引他們。謝老師和李老師的這兩節(jié)課借助的載體都非常新穎,他們借助繪本和微信這兩個新的訊息,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刺激,引起學生的興趣。兒童的天性具好玩、喜歡新鮮的事物,將新訊息與寫作技巧相結合,讓學生在游戲和趣味活動中獲得愉悅的體驗,才能主動地內(nèi)化寫作技巧,達到作文訓練的目的。
二、引導學生參與
我開過幾次公開課,被說得最多的是教師放不開手,讓學生去表達。這兩節(jié)課,我認識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的魅力。在本次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任務在于引導、協(xié)助、鼓勵,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很高,李明月老師本次的教學中借著讓去聽、去看、去交流和游戲設計等環(huán)節(jié)來激發(fā)學生的潛力。整個課堂的氣氛很好,同學們的參與度很高,真正地覆蓋了整個學生面,避免了學生被動地學,無話可寫的局面。
三、小練筆是作文訓練的立足點
我對于作文的迷思在于作文應該是篇章的整體訓練,而本次的教學活動告訴我們,小練筆在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在基礎的作文教學中,以作文技巧為訓練點的作文課,可以將篇章訓練轉(zhuǎn)化為小練筆。例如謝老師利用學生們的照片讓同學們將一件事情寫得有特點和有意思,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這樣的小片段不會使學生造成心理負擔,也讓學生有話可說,也能達到訓練點。
兩天的小學作文教學比賽于4月19日下午順利結束。這兩天我共聽了10節(jié)作文教學課,幾位參賽教師都精心奉獻了自己在作文教學方面的寶貴經(jīng)驗,拓寬了我的教學思路,讓我受益頗多。
給我印象深刻的兩節(jié)習作課是許文玲老師上的《擊鼓傳花》,她引導學生用游戲、歌曲、音樂等編故事,帶領孩子進入游戲的世界。雷琴老師上的想象作文《展開想象的翅膀》,她讓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成為夢想的主人。課上兩位老師運用新的教學方法,開啟學生智慧,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學生“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充分享受了習作的快樂。
寫作教學一直以來是老師們最頭疼的課,因為無論你怎么想方設法,怎么費盡口舌,總是激發(fā)不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學生們總是怕拿起筆寫作,怕寫不好,怕無話可說,總是不樂于寫作。寫作成了孩子們(尤其是農(nóng)村孩子們)心中最不愿做的事。這兩堂課讓我知道了寫好作文的訣竅:那就是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這樣,孩子們才會有話想說,敢說,有東西想寫,敢寫。在聽課中,我體會頗深的還有兩位教師的教學語言。她們特別注重贊美學生和鼓勵學生的語言,也是值得我借鑒的。教師的語言美也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效率。曾老師講課聲音清脆優(yōu)美,他用自己的熱情和對學生的關心,去激發(fā)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使學生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愛護和幫助,從而快樂地去寫作。而羅老師的語言親切、自然、風趣、充滿情意,學生聽了便“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這兩位教師都把作文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了他們的快樂作文的情緒。
回顧自己的作文教學經(jīng)歷,我覺得作文指導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開啟思路。要引導學生打開思路,不要束縛學生的思路。要給學生指引一條路子,不要給學生套上一個框子。指導過細過死,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必然沒有新意。
2.突出重點。作文指導要少而精,不能面面俱到。要根據(jù)學生實際的寫作能力,根據(jù)每次作文的具體情況,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這樣才能使學生寫出好文章。
3.因材施教。對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作文指導應該是雪中送炭,在他們苦于沒有材料難于表達時,要幫助他們找米下鍋。對于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作文指導應該是錦上添花,要在布局謀篇、遣詞造句上面加以引導,使他們的文章寫得更好一些。
總之,今天的聽課活動使我受益匪淺。在今后的作文教學中,我會更加認真地學習新課程理念,有意識的去實踐和嘗試,用心上好每一節(jié)課,教好每一個學生。我想,只要我們多去學習別人的長處,多積累經(jīng)驗和方法,作文課就會上得輕松而愉快。
前天,我們班用《云雀》這篇課文上了節(jié)語文公開課。老師事先跟我們做了個心理準備,叫我們到時候不要害怕。公開課沒什么了不起的啊,不就是有老師在聽課嗎,可說歸說,想起周圍多了許多目光看你,心里還是不免有些害怕,怕自己在這么多老師面前出洋相,我們先已經(jīng)預習了這篇課文,希望到時候能回答的到位些。
那時,預備鈴一響,我們陸續(xù)回到自己位置上,只見后面已經(jīng)坐滿了老師,他們臉上帶著嚴肅的表情,手上拿著筆記本,默默地注視著我們,這樣氣氛叫我們好是緊張。回到位置我們便都坐的端端正正,那時的我們沒有了平時的喧鬧,也沒有了往常的竊竊私語,課堂上悄然無聲。
似乎是過了很長的時間老師才進來上課的,跟隨老師的還有我們的班主任,她坐在了門口的一張椅子上,觀看我們上課,在我們印象當中她是一位嚴厲的老師,所以那時的氣氛變的更加的緊張了。
老師先讓我們閱讀了整篇文章,有什么不認識的生詞或生字先來認識一下,隨即又讓我們朗讀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然后再讓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可當老師讓我們舉手回答時,教室里沒人敢舉手,平時活躍的同學在這個時候也比較害羞了,老師用期待的眼神望著我們,在老師的鼓勵下幾個小手才舉起來……打破了那時的尷尬。
哎,可見那節(jié)公開課是多么令人膽戰(zhàn)心驚吶!
本學期,在曙小舉行了包河區(qū)小語二片作文教學研討課,我有幸參加。因為近幾年,在包河區(qū)舉行的片級教學活動中,作文教學的確很少,這也是我聽過為數(shù)不多的作文教學課,我倍加關注。聽了葉秋茹和呂虎明兩位老師的作文教學課,我真的受益匪淺。
兩位老師在作文教學中,展現(xiàn)了作文教學的特點,抓住細節(jié),有的放矢的進行作文教學的指導。葉老師在指導學生(說說你聽到了什么聲音?)時,要求學生把話說完整,不時表揚學生:“這樣,畫面和聲音都有了……”從而,讓學生掌握了不同的語境有著不同的聲音,聲音和畫面完美的融為一體,才能做到有聲有色。而呂虎明老師的作文教學同樣也注重了細節(jié)上的指導,特別是在學生遣詞造句方面下了很大的努力。做游戲中,同學們在觀察了臺上“立壁角”的被罰同學表現(xiàn)后,一位同學說:“他害怕得不知手放哪兒才好,最后,只得插入口袋里?!眳卫蠋熀苣托牡刂笇W生再觀察,“你發(fā)現(xiàn)他的手放在什么地方了嗎?”教師演示,學生恍然大悟:“應該說‘掐入’口袋上!”在整個作文教學中,呂老師時刻要求同學們觀察要仔細,用詞要準確。
在作文教學中,兩位老師都注重了學生寫作的創(chuàng)新,只不過側重點不同。葉老師為了不讓學生寫作千篇一律,在指導學生觀看“炒菜”錄像后,隨機出示了“呼呼、轟隆、嘩啦啦”等象聲詞,以及幾個場景“課間活動、惡作劇、洗衣服、玩玩具……”。老師引導學生說:“你覺得,在這個場景中,會出現(xiàn)什么聲音呢?”從而,打開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學生說的場景各不相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體現(xiàn)。唯獨遺憾的是,讓學生準備的時間少了,想象的空間還沒有被完全打開。而呂虎明老師在作文指導中,也體現(xiàn)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他從細節(jié)入手,通過《陷阱》這個游戲,貫穿了作文教學的整個過程。在游戲過程中,通過親身實踐、仔細觀察、老師采訪等手段,深刻地抓住了學生的`表情、動作、語言、心理等,讓學生們感受到了游戲的樂趣和精彩。學生說得個個妙語連珠,個個說得細致入微。學生們沉浸在快樂的游戲之中,沉浸在寫作的樂趣之中。但我想:通過這節(jié)課的指導,學生在寫《陷阱》這篇作文時,應該是得心應手。倘若將這篇習作教學的內(nèi)容再放大一點,如寫其他的事、游戲等,該怎樣做呢?雖然,呂老師在最后也點到了寫游戲時,注意寫好游戲前、游戲時、游戲結束這個過程,但大多數(shù)學生還是會選擇“陷阱”作為此次作文的題目,這不局限了學生。
在作文教學中,怎樣做到兩者的統(tǒng)一,既能讓學生寫出的作文有血有肉,又不缺乏作文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這是我在作文教學中一直深思的問題,也是我不斷實踐追求的一個方向。
開學初,我和語文教研組長徐老師商量著本學期教研計劃,最終決定把語文教研工作重點放在常規(guī)“作文教學”上。為此,制定了語文組作文教研工作計劃。計劃雖有了,但能否有始有終地落實下去,很難!計劃不如變化,先前學校里有許多的工作計劃只是一紙空文,擱在案頭,掛在墻上,成了應付檢查的形式。雖然,我和組長挖空心思制定了計劃,但能否按計劃開展好活動,我倆心里都沒底。
對于常規(guī)教研,很難說語文組有多少人感興趣,真正能夠認真學習、用心鉆研、積極反思的老師太少了。所以,語文教研(學校無論哪科的教研工作),都需要有個耐心的、肯吃苦的帶頭人。我和組長做這個帶頭人責無旁貸,能否帶好頭?不敢說。盡力而為吧!
各年級新課程上了一個單元后,我在八(1)班上第一節(jié)作文公開課,課型是“指導課”,作文的題目是“難忘 的幫助”。語文組的老師聽了課,并組織聽課老師用一節(jié)課來評課,討論這堂課的優(yōu)劣,探究新課標下作文指導課的類型特點。評課的時候,我提出所有的聽課老師必須參加,有課的調(diào)課。大家給我面子,積極響應,都端坐在語文組,由我的公開課說起,就作文公開課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此種情景是學校語文教研活動中少有的,以往聽課仿佛應個差事,聽了算了,很難有這么齊全的.討論。看來今天以教導主任的身份比先前教研組長的身份更方便有效地開展工作。評課前,我倡議,今后所有老師的公開課結束后,全體聽課老師都必須像今天一樣集中認真評課,形成良好的習慣。大家覺得這規(guī)定有意義,表示理解。
大家評課探討的同時,我也積極反思“課堂作文教學”。可能是以前作文教學長期滯后后語文教學改革的發(fā)展,大家對作文課堂教學的認識仍很粗淺,評課時,多數(shù)老師仍停留在課堂細節(jié)的成敗討論上,忽視從宏觀理念上總結經(jīng)驗,集中討論讓每位老師受到啟示。
以下是我的“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后記。
作為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我和同學們一起參加了一堂作文聽課。在這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很多寫作的技巧和方法,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將分享我在這節(jié)課中的心得體會。
在課堂上,老師告訴我們寫作的好處。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優(yōu)秀的作文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同時,寫作也是一項很重要的考察內(nèi)容,只有掌握了寫作的技巧,我們才能在考試中獲得更好的分數(shù)。
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寫作的基本要素,如標題、開頭、結尾等等。她還強調(diào)了文章的.連貫性和邏輯性,讓我們將各個段落之間聯(lián)系起來,確保文章整體上構思清晰。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進行了幾次模仿的練習,通過模仿優(yōu)秀的作文,我們了解了好的文章應該遵循的規(guī)律和風格。但是,復制別人的作品并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更希望有創(chuàng)新,讓自己的作品與眾不同。
寫作需要耐心和勤奮,我們需要不斷地思考和練習,才能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這堂課上,我意識到寫作沒有捷徑,必須要用心去做,才能完成優(yōu)秀的作品。
這節(jié)課不僅讓我明白了寫作的重要性,還讓我學會了寫作的技巧。通過這次聽課,我覺得自己的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我已經(jīng)可以寫出連貫、邏輯和富有文采的文章了。我相信,繼續(xù)努力,我會寫出更好的優(yōu)秀作品。
隨著學習的深入,三年級的同學們開始接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培訓。作為一個學生,聽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過去的學期中,我有幸參加了各種各樣的課堂,不僅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一些重要的.聽課心得。
第一次聽課,老師講授的是語文。我發(fā)現(xiàn)同桌在上課時拿出了小玩具,看到它的時候就情不自禁地玩了起來。我無法專心聽老師的講課,而錯過了一些重要內(nèi)容。后來,我受到了懲罰。我意識到聽課的重要性,因為如果我沒有好好聽課,我將在學習中失去許多。
學會了聆聽之后,了解如何筆記也非常重要。因為當老師講授某個知識點時,筆記會是有用的輔助工具。在志愿者的調(diào)教下,我可以較好地書寫筆記并保存在自己的筆記簿中,方便后來溫故知新。
當然,聽課也不僅僅是坐在課堂上,同學們可以通過旁聽、參觀其他學習班級或者是一些其他課程。充分地利用課余時間,去了解不同的話題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
好的知識離不開實踐,聽課不能死記硬背,將所學知識用于日常生活可以讓所學內(nèi)容更加深刻。對于同學們來說,一些記憶技巧、口訣能讓他們很容易地記得學到的知識。
聽課不僅僅是幫我們學到知識,還是幫助我們快速了解和應用知識的好機會。對于一個好學生,不要完全依賴課后的測試或考試也不能浪費在課堂上的每一份萬字。聽課不僅是為了得到成績好的分數(shù),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知識和經(jīng)驗,它能夠幫助我們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
周六培訓。當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們大家都非常期待。期待著這次精彩的培訓會。隨著時間的腳步,我們很快步入了培訓會的高潮期----許睿老師講評作文課。
溫文爾雅的許老師邁著穩(wěn)重矯健的步伐,微笑著走進教室。掌聲如浪,此起彼伏。緊接著教室里充盈著許睿老師那不嚴肅卻有磁性的聲音。她首先給我們講述了中華文化的精妙之處,給我們分享了文字的精彩。從許老師的口中,我們再次領會到了祖國文化長河的浩瀚與文字的博大精深。是啊,我們深深感到自己只是祖國文化的傳遞者,而我們傳遞的方式就是給學生更好的引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
為了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語文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重要性,許老師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她曾經(jīng)帶著一個金水區(qū)的老師參加哈爾濱的講課大賽。這個老師就按照最傳統(tǒng)的習作方式給學生們上的這一課。最后學生寫的作文質(zhì)量呈棗核型。這是堂成功的`課例。通過這個例子,我們認識到語文最重要的就是大道至簡,主要目的就是教學生由“不會”到“會”。由那堂成功的課引到剛剛劉老師講的那節(jié)作文復習課上。首先,許老師肯定了這是一個探索,是一個勇敢的嘗試,是的,這次嘗試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做好復習,尤其是作文復習,任務是多麼的艱巨。也正是這次嘗試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欠缺系統(tǒng)而全面的功課。但是,由于初次嘗試,問題多多。然后,許老師指出了最致命的錯誤:體裁和題材分不清楚。天下文章莫過于三種體裁:記敘、議論、說明而文學體裁有四種:小說、詩歌、戲劇、散文。所謂題材,即是:寫景、寫人、寫物、最后,許老師又就這節(jié)作文復習課指出了幾點:八單元作文主題不同,不需要牽強的附加在一起。不要拍手,太形式,浮夸。讓學生自己找出全命題作文的題目、半命題作文的題目、自命題作文的題目。教師語言要準確,不可胡說。文學里沒有“念一念”,因為念是有讀有思考,所以要改成“讀一讀”。做完題要把答案寫完整,要關注全體學生。寫作時,讓學生根據(jù)一個要求寫題目(命題),和案例上給的題目進行對比,看看誰的好,好在哪兒。
聽完許老師評的作文課,我們都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在心中默嘆道:真是聽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哇。許老師的一席話讓我感覺醍醐灌頂,一下子明白了作文課例研究的重要性。散場后,我聽到許多老師都感慨,贊許老師的智慧,嘆劉老師的勇敢。是啊,劉老師一石激起千層浪,許老師又給我們以正確的引導。誰能說這不是我們的幸運?這不是港區(qū)小語老師們的幸運呢?
本周是學校安排的互學周,在本次活動中,我聽了甘老師和沈老師的課?,F(xiàn)在,我就沈老師的課說一下自己的聽課體會。沈老師上課的內(nèi)容是pep book 3 unit 4 part a let’s learn&let’s do部分,主要學習一些基本的房間名稱的單詞,了解這些房間相應的作用及能夠簡單描述自己的家。
本課時是小學四年級第四單元(my home)的第一課時。這一單元要學習的是一些基本房間的名稱及一些擺設物品名稱。與前幾個單元一樣,所要學習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這樣的學習內(nèi)容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同時為學生的日常交流開創(chuàng)了空間。同時,此單元的學習為學生在五年級學習各個房間內(nèi)的擺設做準備,把這一內(nèi)容安排在四年級上冊來學習,體現(xiàn)了本套教材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編排意識,又體現(xiàn)了英語知識前后的緊密相關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第一部分為熱身準備。老師主要作了如下設計: 先讓全體學生復習本冊p19let’s chant。以這個let’s chant作為熱身,一是純粹地以進入學習前的熱身;其二利用let’s chant,為新課導入做準備;其三是為鞏固練習時的自編let’s chant做準備。
第二部分主要是單詞的新授部分。出示了五扇門,主要以進入這五扇門來教學,教學第一個單詞bedroom時,老師選擇了由教師來掌握主動,目的主要是這個單詞比較難,第一個教學有利于學生記住,因為最開始的時候?qū)W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教學第二和第三個單詞時由學生自己選擇房間,然后進行教學,這里給了學生主動權也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第四個單詞老師采取加法的形式進入,比如是去房間四,你就可以問一加三是多少,然后得到四,就去第四個房間。教學第五個單詞時,讓學生猜是什么房間,在猜的過程中既讓學生對前面的單詞進行了鞏固,也有利于第五個單詞的引入。在教學這五個單詞中老師運用了四中方法,既不枯燥又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在教學這五個單詞中,老師以肚子餓去廚房吃東西,動畫時間到了去客廳看電視,看完電視有點困了,需去浴洗漱再進臥室睡覺這一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結合來對let’s do進行教學。與此同時,讓學生了解不同房間的不同用途如何用英語來表達。
當所有單詞都教授完畢后,進入單詞鞏固操練,設計此教學時,必須注意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因為這些與這生活相關聯(lián)的單詞學習可能會讓他們覺得平淡為無奇,所以老師設計讓學生把單詞與圖片配對的形式來鞏固,同時還采用了游戲,充分給予他們展現(xiàn)的機會。
在操練過程中,將各圖片貼到墻上,創(chuàng)設情境,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教學很真實,學生很有興趣,積極地投入到表演型的學習中去。
第三部分為拓展訓練。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家,讓學生對家的情感在畫中激好,培養(yǎng)對家的熱愛。
本課時,老師安排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繼而引入到教學,運用真實、直觀、色彩鮮明的圖片和多媒體手段作為優(yōu)勢,在真實的情境中,以學生喜歡的方式操練,幫助學生理解并盡快地掌握所學。整個過程,讓學生在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中進行。
由于領導的關心,使我有幸能夠聽到聊城小學優(yōu)秀教師“送課下鄉(xiāng)”活動中的課,真的讓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同時也讓我領略了市里優(yōu)秀教師前輩的風采?,F(xiàn)就數(shù)學課談一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分數(shù)的意義》是小學三年級的內(nèi)容,這節(jié)課開頭設計非常新穎,老師首先讓學生數(shù)數(shù),學生積極性很高,說出各種各樣的數(shù),老師由此導入課題。讓學生說說這些數(shù)字里有沒有共同點,從而自然的引出分數(shù)的意義的概念,同時也讓學生從自己的發(fā)現(xiàn)中對分數(shù)有了初步的體會。這一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入分數(shù),不但引起了學生注意,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掌握分數(shù)的組成,會判斷分數(shù)的基礎上,這位老師又讓學生用說一說、畫一畫、做一做、折一折、擺一擺。在鞏固聯(lián)系設計上,這位老師也是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這一設計,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一下子沸騰了。直至下課學生們都能被老師的精彩講解所吸引,課堂效果相當好。
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給學生指出了方向,學生的思維是自由的,可以自主思考,也可以同桌互助;學生的思維是主動的,他在自己深入思考探究的同時更渴望和同學交流碰撞。在課堂上,只有當學生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自覺的行為,在自覺的行為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容易被激發(fā),于是在老師小實伎倆后學生便很容易的掉進教學設計的競爭圈套中,于是學習變成了心甘情愿的事情。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中,老師在不斷欣賞著學生的杰作,學生在不斷地從自主探究的成功走向新的成功。不怕學生慢,經(jīng)過他自己的勞動得來的成果他最珍惜,經(jīng)過他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結果是他真正的智慧,他在一段時間內(nèi)消耗的時間會在自主學習的惶然頓悟中用成倍的效率來彌補。正所謂:給學生一個機會,學生就會還老師一個奇跡!
在沙河小學參加了由區(qū)教研室組織的隨筆化作文課題的聽課活動,共四節(jié)課,每一節(jié)課都很精彩。四名老師都是來自實驗小學的老師們,一是丁洪芳老師執(zhí)教的《插上思維的翅膀》,一是劉美老師執(zhí)教的《我是小作家》,一是崔全霞老師執(zhí)教的《老師的尾巴》,一是劉宗順老師的《蘋果、香蕉、大鴨梨》。四節(jié)課都是特色鮮明,風格突出,對于我們一線語文教師如何指導學生作文有很大的意義。聽后感觸良多,讓我深切感受到孩子們能夠拋去以往說到作文就談文色變的情況,而是興趣昂然地與老師沉浸在快樂作文的樂園中,收獲很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該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動筆。作文是學生人語言能力、知識水平、思想素質(zhì)、思維習慣等的綜合反映。怎樣才能使學生愛上作文呢?在小學階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目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是《課程標準》中的重要要求之一。如果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把激發(fā)動機放在首位,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從內(nèi)部產(chǎn)生一種直接動力,變被動應付為主動實踐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正如第二節(jié)課劉美老師的課,抓住了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運用了故事的形式開頭,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課堂上,看到學生睜的大眼睛就知道,他們多么的'喜歡聽故事,有了好的開頭,這堂課能上不好嗎?聽過故事后,老師趁熱打鐵,聽了不少的故事,自己想不想成為小作家,自己來編一個故事呢?孩子們個個磨拳擦掌,躍躍欲試。確定好自己的故事人物后,孩子們便動筆寫了起來時間過的飛快,時間到了。該是學生展示作品的時候了,孩子們伸高了小手,爭著到臺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學生展示作品的過程中,劉老師還不時的給學生做著評價,并修改著。寫的不通順的地方,為什么要刪,要刪這句而不是那句?這些都要給學生講清楚的。作文指導課的關鍵在于你的作文指導如何確實讓學生掌握了,而不是流于表面,流于膚淺,僅僅告訴學生一個方法,那是沒有用的。
聽課回來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么老師在準備課的時間沒有用到多媒體呢?也許在聽覺、視覺、或者是說在觸覺方面讓孩子多一點的感受,會不會更好一些呢!在第一節(jié)課上丁老師的課,學生們或多或少的有些生分,孩子快樂的氣氛并沒有真正的調(diào)動起來,如果孩子們把自己釋放開了,也許他們筆下的文章會更加的精彩。每一個材料都要充分發(fā)揮其作用。舉例提到了細節(jié)的真實性問題,不是為了追求效果去編造一個細節(jié)。真正能夠感動人的,不是技巧性的東西,而是真情實感。一個學生只要能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來,即使沒有一點技巧性的東西,也是能打動聽眾的,這才是最重要的。課堂上生成的東西,是最珍貴的,即便教案上沒有。利用學生寫的東西大做文章,就能生成相當精彩的課堂。
12月5日,我有幸聽了岳英和趙文靜兩位老師的快樂作文教學課。兩位老師演繹了兩堂精彩的作文課堂教學,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她們的課以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向我展示了課堂教學的崇高境界。在此,我針對此次聽課,談談我自己的體會。
一、情境體會與教學目標相結合
情境一直是我們們堅持不懈的教學方法,它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愛上聽課,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從說到寫更具可行性。但只有有效的情景才能更加深刻地體現(xiàn)出教學目標,以及對作文知識的掌握。如:岳英老師的《寫好喜歡的小動物》這節(jié)課中,老師出示了幾則關于動物的謎語,使學生的感情一下子被調(diào)動了起來,并且深刻地明白了謎語的謎面是描述了各種動物的特點,然后讓孩子欣賞可愛的動物圖片,在情境里體會小動物的可愛,從而激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在學生描述小動物時,教師不失時機的語言指導和鼓勵更是增強了孩子的信心,讓孩子喜歡發(fā)言,在聊天發(fā)言中不知不覺地明白怎樣去說才能說服別人,自然而然的做到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且態(tài)度大方有禮。
二、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頻繁
作文課的教學不應單單只是對寫作技法的傳授,教師在上課時并沒有一味地講什么是修辭,敘述文的幾大要素是什么。而是讓孩子們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下,自由地去說、去表達,把自己的想法毫無保留地說出來,作文的形成便是把這些說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用說引寫,讓作文不再無話可說。那么,活躍的氣氛是從哪里來的呢?是老師語言的引導和情境的創(chuàng)設。如:《怎樣使筆下的人物鮮活起來》這課中,老師以有關描寫豬八戒、孫悟空、哪吒的片段引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自由去想為什么一讀這些內(nèi)容就知道所寫的是誰?而謎底揭曉以后這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陷入了思考之中,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說是讓孩子在一個很自由的氣氛中說出自己當時或一瞬間的想法,而這樣的不斷啟發(fā),積少成多,學生自然而然就構思出了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
三、內(nèi)化引導,授之以漁。
作文是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親身經(jīng)歷的事按一定順序真情實感地表達出來。概括為:輸入——內(nèi)化——輸出這樣一個過程。輸入即觀察,觀察看到的、聽到的、做到的。內(nèi)化即思考,包括聯(lián)想、猜想、想象。輸出即運用,運用表達,有序的寫出來。我們平時的作文課為什么會枯燥、單調(diào),學生學得索然無味,教師教得艱難,那是因為平時老師們都忽略了“內(nèi)化”這一環(huán)節(jié)。在這兩節(jié)課的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細致入微地觀察,運用內(nèi)容引路,整理出寫作思路,在師生的思維碰撞下,學生領悟到要把人和動物的特點寫出來需要聯(lián)系活動、展開想象。他們觸類旁通,興趣盎然地選擇喜歡的內(nèi)容,從自己的角度展開寫作。
快樂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樂,這是廣大師生的永遠追求。努力調(diào)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轉(zhuǎn)變態(tài)度,培養(yǎng)習慣,視作文為樂事。惟有如此,才會有新鮮活潑、個性突出、思想豐富的作文涌現(xiàn),教師的快樂也莫過于此吧。
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并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維持下去,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愉快的氣氛中發(fā)揮自己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使他們的整個身心都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而在我平時的教學中沒法達到這個效果。
其次,讓我覺得使用了“班班通”后,教師的教學方便了,再也不用提小黑板了。平時,為了節(jié)約在課堂上抄練習題的時間,總得在課前把部分練習抄在一個小黑板上,從這個教室提到那個教室。再說,一塊小黑板也寫不了幾道題,一節(jié)課下來,黑板要擦好幾次,粉筆灰要吃無數(shù)。不講究的老師一節(jié)課下來,成了一個“粉刷匠”了。使用“班班通”就不一樣了,無論是例題還是相關資料,甚至動畫,一根手指頭就能搞定。而且都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所有的學生都可以看到,且能看得清晰。
另外,我的感悟是要下功夫?qū)W習課件的制作?!鞍喟嗤ā弊鳛榻虒W的一項輔助手段,對我們的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我們的大部分老師對“班班通”和課件制作幾乎是一竅不通。尤其是學校的中青年教師應該成為學習和使用“班班通”設備的先行者,必須掌握這門技術。
最后,呼吁學校盡快組織全校教師進行有效地培訓,爭取使每一個老師會正確使用“班班通”,讓“班班通”在我們的平時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不只是一個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