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鎖記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一個是二奶奶七巧以及她的女兒長安。對于七巧我開始只覺得的她可恨可嘆但看到最后也覺得她可悲起來。下面給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金鎖記》讀書心得體會,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
我想曹七巧并不是一個值得去可憐的人。
首先,七巧是因為錢才無奈犧牲自己的青春和幸福嫁到姜家的,就極強(qiáng)的金錢情結(jié),為了得到金錢,她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錢“奴隸”。而小說名字《金鎖記》,金鎖,也許就是指七巧內(nèi)心深處的枷鎖,在不斷尋求病態(tài)發(fā)泄與報復(fù)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自私、乖戾、刻毒殘忍。
其次,從心理學(xué)上講,曹七巧身上存在著嚴(yán)重的缺愛感與壓抑感,愛情體驗的缺失與情感體驗的麻木,無助,讓她苦楚不已,充滿著強(qiáng)烈的落寞與感傷,而情思將她纏的越來越深,扼殺了人性中本該存在的溫暖與美好。我得不到的,你們也別想得到,這也許就是曹七巧內(nèi)心的寫照。
第三,從精神角度來看,七巧身上有著濃厚的“艾列屈拉情意綜合癥”,表現(xiàn)為一種“戀子嫉女”,兒子結(jié)婚了,她害怕失去兒子,不愿看到兒子和兒媳恩愛,想方設(shè)法地,不惜采用任何卑劣的手段拆開他們,讓兒子永遠(yuǎn)的留在自己的身邊,看到長安與童世舫自由美好的愛情后,七巧的心理失去了平衡,正是因為女兒在愛情上的春風(fēng)得意,使她產(chǎn)生了“自卑心結(jié)”,以至于設(shè)計扼殺了女兒的婚姻,造成悲涼的結(jié)局。
我想,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悲歡往往是被忽視的,不被理解的。
曹七巧命運多舛,出身并不高貴,被迫嫁給一個殘疾人。一個女子在最美好的年華里油盡燈枯孤獨寂寞的等待著,該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在三十年前的情狀下本該看透一切的,可她卻如此倔強(qiáng)偏執(zhí),一條路走到黑,直接造成了自己女兒的兒女的愛情悲劇,自己得不到幸福,也不讓自己的子女得到。這樣的女子,雖然可憐,卻十分讓人覺得可恨。
曹七巧為何會變化,我想這不單單是她自己所能掌控的事情??v觀全文,曹七巧在最后也沒能認(rèn)清自己,她也許認(rèn)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是她沒打算后悔。也許看清了自己人生的悲涼與荒誕,但是她也沒有否定人生的意義。這也就說明了,其實曹七巧并不是一個人生的悲觀者。只是她的人生中有著太多太多的毀滅性因素的存在。
她活在一個被否定的環(huán)境下,她掙不脫,逃不過,死死地粘在這張網(wǎng)上。被忽悠,被輕賤,被欺騙,被人們的眼光,語言,行為,活活的凌遲掉。千夫所指,無疾而終。
因為承受的太多太多的惡,所以內(nèi)心只有黑暗,她并不是想做惡,只是控制不了惡毒的種子在心中發(fā)芽。她的一生都在被人嫌棄,甚至連子女都想躲開她。于是她用鴉片控制子女,用逼死媳婦來破壞女兒的婚姻和名聲,以之來死死的抓住他們。
但這些都不是她的本意,她只是不想被孤立,只是想要有人去理解她??墒钦l都知道她是什么樣的人,誰都想躲開她。她死的時候,也許也知道兒女們恨她。
其實她早就知道。
其實她都知道。
她只是被心里都野獸控制了而已。
扭曲在沒有光的世界里。
相比起曹七巧,焦母對這個世界依然存在著溫情,存在愛,她愛著自己的兒子,或者說,她,試圖想要讓自己的兒子過得更好。從某種程度上講,我認(rèn)為焦母是曹七巧的前身,她早晚有一天也會變成曹七巧那樣的人。
而從本質(zhì)上講,曹七巧與焦母的初衷幾乎一致,都是為了讓兒子留在自己身邊,覺得只有自己才能照顧好兒子,這種做法是一種覺得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現(xiàn),也從側(cè)面反映了當(dāng)時男權(quán)主義社會制度的冷漠與絕對。
這些內(nèi)心痛苦煎熬的女性,在一個閉塞的社會環(huán)境里隱忍了幾十年,從最初的少女情懷,到老謀深算,精心設(shè)計每一件事。沒有人去關(guān)心他們究竟承受了多少,而只是去指責(zé)她們身上所謂的惡與黑暗。我想這是一種極度片面的看法與理解。他們做錯的事應(yīng)該被恨,可是她們在社會中摸爬滾打,步步為營,被輿論壓迫,磨滅的人性中的溫暖,也同樣值得可憐。
所有的黑暗,悲傷,負(fù)面,的東西,從來都不是我們主觀上愿意去承受的。而是這個世界強(qiáng)加給我們,逼迫我們承受的。一個本該柔軟的女子,一雙大手按到某個骯臟,泥濘,卑微的地方,黑暗一片,沒有辦法逆轉(zhuǎn),只能在鮮血與美好年華的一點點流逝中走向生命的盡頭。而這個時候,門開了,恍惚間重獲自由,面向幾十年來被陰影吞噬的光明,視線里被光線拉出一絲一絲的點,一面一面的線,重新變得光明與美好,曾經(jīng)失去過的,又以另外一種形式回到生活中。
至少看起來是這樣的。
而那黑暗,負(fù)面的東西,持續(xù)三十幾年的壓迫與背叛,痛苦,忍耐,在瞬間涌入心頭,將本該柔軟的心臟腐蝕干凈,她開始以惡意看這個世界,以一種近乎于瘋狂的態(tài)度,方式去試圖保衛(wèi)著自己身邊僅存的溫暖與光明。這無疑是可憐大于可悲的。
張愛玲的《金鎖記》給人的感覺是十分壓抑的,整篇小說讀下來,都很一種很沉很重的壓抑感和漆黑感。偶爾露出的一兩絲光,是黑夜中的螢光,冷冷冰冰的,斑駁離散,于無盡的黑暗中飄蕩。
“月光是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開始就渲染了一種昏暗陳舊冰冷的氣氛。
三十年過去了,月還是那個月,人過去了,事過不去。
七巧悲慘的生命從三十年前就注定了,嫁入姜家撥動了命運的轉(zhuǎn)輪,流年輪轉(zhuǎn),轉(zhuǎn)了三十年,依然舍不得止。轉(zhuǎn)輪滾過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深的血印,有七巧自我的,也有其他人的,當(dāng)然,也少不了長安的。長安那朦朧的愛,也是她唯一的愛,被無情地輾碎了,滿地的碎片叮當(dāng)?shù)仨?,高亢而凄絕。
當(dāng)“童先生”這句話說出來的時候,那裝在水晶瓶里的愛就開始碎了。世舫消失了,只剩下童先生。那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世舫的水晶瓶也碎了,在七巧沉重的枷角劈殺下,輕呼一聲“姜小姐”便跌散落地。
長安和世舫,一個是渴望感情卻感情受挫漂泊多年的浪子,一個是深宅大院情竇初開不諳世事的千金小姐。他們的感情是那么的真,絢美華麗,熠熠生光。又那么假,冰冷得如螢火蟲的光亮,縱使好看,卻黯然神傷。
幸好,一切都在七巧的離去而有所改變,長安最后鼓起勇氣,轉(zhuǎn)動了自我的轉(zhuǎn)輪。三十年前的轉(zhuǎn)輪停了,而新的轉(zhuǎn)輪是否會滾出鮮紅的印痕,這誰能說得清,誰能說得完。
七巧是那個時代中悲催的人,雖然有認(rèn)識到自我的悲哀,卻不想去改變也無力去改變。
長安是夾雜在新時代和舊時代的人,渴望新生活,也發(fā)奮嘗試去過新生活,但卻不敢也無力去反抗舊時代,能做的,只有等時刻的流逝,等時代的改變。也只有到了那一天,他們才有勇氣和潛質(zhì)去真正踏入新時代的門檻,迎接新的生活。
世舫也是夾雜在新舊時代的人,發(fā)奮去領(lǐng)悟新時代的知識,過新時代的生活。但在新時代中飽受挫折便想到了舊時代,幻想著舊時代的好,想重新去接納舊時代的價值觀,到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只是幻想,舊時代的價值觀已經(jīng)不適合他們了。徘徊在新舊價值觀之間,舊時代土崩瓦解才重新邁向新時代。
《金鎖記》寫于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欲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于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chuàng)作的年代并無任何前衛(wèi)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jī)智",為了報復(fù)曾經(jīng)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tài)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作者將現(xiàn)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說推向了極致,細(xì)微地鏤刻著人物變態(tài)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話語產(chǎn)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效果?!督疰i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鑒了民族舊小說的經(jīng)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xiàn)她所要表現(xiàn)的華洋雜處的現(xiàn)代都市生活。
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寫了一個大的封建家族中一個只有名份但卻出身低微、沒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會的受害者,同時也是害人者。主人公的名字叫曹七巧,是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兒,之所以能夠嫁到姜公館這樣的公侯之家,是因為丈夫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很多錢。但嫁到姜家之后,她因出身低微,倍受婆婆、妯娌乃至自已的丫環(huán)的蔑視和冷落,得不到起碼的尊重。她心里喜歡小叔子姜季澤,但季澤卻是只限于和她開開玩笑。于是本來要強(qiáng)、潑辣的她就愈發(fā)口無遮攔,瘋瘋顛顛,別人也就愈瞧不起她。只有她的哥哥嫂子讓著她,是因為向她要東西。十年后成了寡婦的她分到了自已的公館,有了家產(chǎn),她就把全部心力用在了護(hù)住錢財上,為自已帶上了一套金色但沉重的枷鎖。為了錢,她攆走了有意找她的姜季澤,病態(tài)地拆散了女兒的婚姻,故意在兒子、兒媳間制造矛盾。“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表面上看,曹七巧是被金錢迷亂了心性,變成了一個有著“瘋子的審慎和機(jī)智”的狠毒、絕情、病態(tài)的人,但其實是她的人性被所處的環(huán)境逼迫、扭曲的結(jié)果,在當(dāng)時社會中具有普遍性,而這種普遍性是與封建社會的根本相聯(lián)系的。作為女人(不僅是女人),除了生存必需的物質(zhì)外,男女之愛是她們的基本需要。但身處沒落公侯之家的七巧卻連正常的生理和感情需要都得不到滿足。她生命中有三個男人:丈夫、小叔子季澤、兒子長白。丈夫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在她看來是“沒有生命的肉體”,“要是能有點人氣就好了”,她無法得到愛欲的滿足,甚至連她自已也弄不明白怎么會有了兩個孩子。姜家只不過是讓她來侍奉他,她因此最終分到了姜家的財產(chǎn)。季澤是她心中愛著的人,喜歡到了身不由已的地步,但季澤雖然在外面尋花問柳,可在家里卻不敢太造次,只限于和她開開玩笑,他有他的原則。分家后季澤來找她,向她做了表白,但她卻認(rèn)為他是來騙錢的,不是真情,所以把他攆走了。可以看出她的渴望除了性愛之外,還有情愛,但因為猜疑,她放棄了這種機(jī)會。我不認(rèn)為作者只想表現(xiàn)金錢的勝利。但此后,她拋棄了這么多所獲得、保護(hù)的財產(chǎn),就成了她生命的唯一依托。從丈夫、季澤得不到愛,她忍受著情欲的煎熬,產(chǎn)生了瘋狂般報復(fù)的病態(tài)心理,對所有男女之愛充滿忌妒,包括兒子長白、女兒長安。兒子長白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她讓已結(jié)婚的長白整夜陪著她通宵聊天,講小夫妻的性生活,最后逼得兒媳婦自殺身亡。與丈夫結(jié)合只是使她獲得了家產(chǎn),季澤只給了她愛的煎熬,長白則在她的管教下成了一個浪蕩子,連同女兒長安,都成了她病態(tài)心理的犧性品。她生命中的三個男人都不能給她愛,作為女人,她的一生是可悲的一生。更要說明的是,這個“黃金的枷”,不是她自已愿意戴的,是社會強(qiáng)加在她身上的。最后她被金鎖壓瘋了,想摘也摘不掉了。
張愛玲關(guān)注人性,表現(xiàn)人性,《金鎖記》寫的就是人性受到壓抑以至扭曲的故事,小說充滿了“人生味。小說沒有痛訴,沒有反抗,只給人一種蒼涼的感覺。
張愛玲的代表作《金鎖記》寫了一個只有名分但卻出身低微、沒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半生,不同于很多言情小說或肥皂劇里的“瑪麗蘇”,《金鎖記》的主人公曹七巧既是封建社會的被害者,同時也是害人者。
作者嫻熟的寫作手法與故事的悲涼凄愴同樣令人感慨,張愛玲沒有放很多筆墨在對她的直接描寫上,開端即寫了兩個丫鬟背地里對她的牢騷和謾罵,地位的輕賤可以想見,寥寥四五千字,便把七巧嫁給一個軟骨病人當(dāng)上姜公館二奶奶的事以及她越來越扭曲的性格交代得一清二楚,小說沒有痛訴,沒有反抗,只有絲絲蒼涼藏匿在文中的各個角落里,滲在主人公銹跡斑斑的心路歷程里,讓人啞然。
不同于《傾城之戀》的浪漫唯美,它對人性的剖析更加發(fā)人深省,評論家傅雷曾經(jīng)點評說;“毫無疑問,《金鎖記》是張女士最完美之作,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痹u論家夏志清甚至給出“《金鎖記》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钡馁澴u(yù)。
“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他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睆男再|(zhì)上講,這是一部控訴舊社會的文學(xué)作品,但縱然封建社會是導(dǎo)致七巧悲慘命運的主要原因,卻也是她自作自受。
她并不是沒有機(jī)會獲得一份真情。
在她分得家產(chǎn)后,她丈夫的弟弟向她表明了心意,七巧本也是喜歡他的,卻因為猜疑他是為了拿他的錢,而把他攆走了。原文里這樣寫:“他想她的錢──她賣掉她的一生換來的幾個錢?僅僅這一轉(zhuǎn)念便使她暴怒起來?!彼释媲?,但更愿意做錢財?shù)母接埂G楦猩系目杖?,讓她產(chǎn)生了瘋狂般報復(fù)的病態(tài)心理,命運對不起她,她就要報復(fù)到兒女身上,逼死了兒媳婦,拆散女兒的愛情,終讓七巧淪為金鎖的囚徒三十年。
舊社會的毒瘤固然可怕,但孤獨一生何嘗不是以怨報怨種下的因?故事的結(jié)局是曹七巧在悔恨中死去,她的故事真正結(jié)束了嗎?我在原文中最后一段找到了答案——“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睂?一切都沒有結(jié)束,如今的社會就是它的續(xù)篇。
許多人心里都有個曹七巧,這個曹七巧或大或小,或深或重地植入人的靈魂,禁錮人內(nèi)心深處清澈的泓流?!叭巳舸蛭乙蝗?,我必還他十拳?!薄八腥丝拷沂菫榱苏ト∥业睦妗保@樣的思想有如兇猛的毒蛇緊緊纏繞我們的心靈,給心扉上了最牢靠的桎梏,給價值觀壓迫扭曲得不成人形。如果每個人都想曹七巧那樣活著,那會怎樣呢?這又讓我想起小說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曹七巧的各種行徑,讓她女兒的情感受到了巨大創(chuàng)傷,她的女兒萬念俱灰,漸漸放棄了一切上進(jìn)的思想,學(xué)會了挑是非,使小壞,舉止言談越來越像七巧。這便是“惡”的傳遞吧,命運對你不公,你也要禍害其他人,而其他人也成了禍害人的人。
我不禁感嘆,如果七巧不是以怨報怨,而是以德報怨,也許別人會幫她掙脫心靈的“黃金枷鎖”也說不定,金錢上的滿足是彌補(bǔ)不了心靈的空虛的,你對別人善良,別人亦會對你善良,就讓我們別再犯疑心病,不要等得年華不再時才后悔莫及,人生只有一次,總要抱有真誠善良的心才不枉來世一遭啊!
《金鎖記》讀后感作文5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