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通往夢想的一個途徑,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凈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閱歷,益于人生。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優(yōu)秀的讀書心得600字,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小說,我想正如錢鐘書先生在序言里所說,他寫的是某一類人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生活,“那個時代背景”即抗戰(zhàn)時期,但我認為不要過多地對于此本書的政治意味進行解讀,而只把它當做一本頗有趣味的小說來欣賞,回到小說文本,體驗到原汁原味的東西。
文章的主題即書名——圍城,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
這一觀點太深刻,太令人感同身受了,具體分析原因,是因為事物都有兩面性,城外的人只看到光鮮亮麗的一面,城里的人體驗到了里頭種種滋味所以后悔不迭,又開始懷念起城外的生活。
城外的人擁有向往,城里的人擁有回憶?!跋蛲?,“回憶”這兩個詞都是摻雜水分的,“向往”撇開了生活中的不如意,“回憶”就更稀奇了,就算我們從前體驗過城外的生活,有多么多么地讓人不耐,孤獨,而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孤獨變成了自由,不耐變成了享受,我們有意無意地遺忘不甚美好的回憶,不斷放大那些令我們愉悅的瞬間,要不怎么說,回憶總是難忘呢。
就像主人公方鴻漸,一個本領沒多大,空有一身驕傲的留洋青年,結婚前談不上向往,卻也是有自己心儀的女孩,想把她娶進家門,最后呢,娶的卻是孫柔嘉,一腳踏入了“圍城”,起先還能夠咂出婚姻的好處,譬如什么兩個人有個伴,不至于一個人這么寂寞的想法,對于孫柔嘉,雖然方鴻漸本人不承認,但從文章字里行間可看得出,他是有幾分喜歡,幾分愛意的,只是這情人間的愛,在后來回到上海后,被家長里短的瑣碎生活給磨啊磨,磨得夫妻間相看兩厭,都開始后悔自己當初的選擇,甚至大吵大鬧,不可開交。
我倒是看出一點來,我想這一點在婚姻生活中尤其重要——對于對方家庭的了解。
方鴻漸和孫柔嘉結婚太草率了,孫柔嘉傾心于他,而方鴻漸呢,也半推半就,但更多的還是受不了別人的閑言蜚語,關于這一點我很是納悶,難道別人傳一對男女之間的八卦,這對男女就必須在一起嗎?或許是那個時代的緣故,留過洋的學識青年也不免存在這樣的保守觀念。
在學校就訂了婚,結婚也是在趙辛楣的勸說下,回家的路上就領了證,以至于回到上海,方家嫌孫家不懂禮數(shù),孫家嫌方家墨守成規(guī),夾在兩個家庭中的年輕人,可能有安穩(wěn)日子過嗎?當然不可能,這就是矛盾所在之處,爭吵由此產(chǎn)生。
我還挺喜歡方鴻漸的,有些小毛病,但很溫和的一個人,在和孫柔嘉的幾次爭吵里,都是他放下身段哄自己的妻子,每次都處于被動地位,被孫柔嘉牽著鼻子走,都說女人是水做的,丈夫呵護妻子這當然沒問題,但有幾處我覺得孫柔嘉這女人實在做得過分了,太過自我,說話也不經(jīng)腦子,道理是有,但是有些話實在不能用她的方式來說。
第一次她生氣是因為方鴻漸出去和趙辛楣吃飯而冷落了她,盡管這是事先她自己答應的,女人果然口是心非,不滿意也不說,只等男人猜,猜不中還要沖他發(fā)脾氣。
她不喜歡方鴻漸和趙辛楣來往,干涉丈夫和別人的友誼,這的確是夫妻間會干的事,畢竟親密到不分你我,但方鴻漸不喜歡她的姑母,因為姑母一家對他的輕視,她有過收斂嗎?沒有,這個時候她又把自己當孫家的人,而把鴻漸拋到一邊了,反而怨丈夫不知趣,得罪自己的家人,這可真諷刺。
或許有人說,家人和朋友是不一樣的,那么,再來看看她對方家的態(tài)度罷,嫌他們古板,不肯陪方鴻漸回去,能推就推,讓自己的丈夫難做,孫家不滿意方鴻漸這個女婿,也沒見他怎么和方鴻漸站在同一戰(zhàn)線上,守護丈夫的自尊心,反而在吵架時拿工作來說事,嚷自己工資是他的兩倍……
方家?guī)筒涣锁櫇u什么,而孫柔嘉的姑母能幫她找一份如此體面,工資又高的工作,孫柔嘉的內心是有優(yōu)越感的,她自己或許都沒有察覺,話語里有意無意的鄙視和瞧不起。有些事不是你占著這個理就能肆無忌憚傷害別人,她為什么不稍微體諒一下丈夫的自尊心呢。
趙辛楣這個人爽快不計較,方鴻漸交那么一個朋友沒什么問題,但就像方鴻漸和孫柔嘉結婚后,趙辛楣就不能在方鴻漸面前議論孫柔嘉一樣,夫妻,朋友,孰親孰疏,這到婚后就自然地劃出了界線,朋友不可能再像之前單身時那么要好,所以和趙辛楣的疏遠我認為也是可預見的。并且他們本來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偶爾的交集已經(jīng)很稀奇了,脫離了三閭大學這個共同的環(huán)境,從今往后還不是各自生活在別處,這是朋友之間,不可避免的事。
《圍城》不是一本多么嚴肅的文學,我在看的時候多處笑出聲,楊絳先生寫在書后的結語更是有意思,“我認為《管錐編》、《談藝錄》的作者是個好學深思的鐘書,《槐聚詩存》的作者是個憂世傷生的鐘書,《圍城》的作者呢,就是個癡氣的鐘書”,像這樣的文學大家,于我們平常人而言,就是一朵朵的高嶺之花不可攀,但在楊絳先生的闡述里,錢鐘書先生的“癡氣”讓他如此地平易近人,也只有這樣的先生,才能寫出一本妙語連珠的《圍城》罷。
這是關于親情、回憶、思念的敘述,它有個通俗不過的主題——我們仨。
這本書講述了錢鐘書溫馨的家。在這個家中三個人互相守護的感人故事。它好像一抹清風,那么的清新,吹散著噪熱,陪伴我的暑假。
簡單的三個字,卻包含著一個家庭的互愛,不多不少,似他們每句話前加上的“我們仨”成為了彼此之間的默契。
故事從夢引入,“在一個不知是什么的地方,太陽已經(jīng)落山,黃昏薄暮,楊絳竟然走丟了,她著急,她喊著錢鐘書的名字,聲音在空空的曠野中。”當她向錢鐘書講起這個夢時,錢鐘書只是淡淡地說,老了。
是啊,轉眼間,他們老了,兩位一起走了大半生的風雨,無論一個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經(jīng)了然于心。
在這樣一個學者的家庭里,女兒圓圓是異?;钴S的,為這個家庭帶來許多的歡笑。她是他們的女兒,可有時卻像兩位老人的跨齡好友。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卻總是相處的愉快,家里始終洋溢著溫馨。
好景不長久,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輕易的失散,抒發(fā)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千古遺憾。楊絳開始對人生價值和意義開始思考,作者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和豐厚的人生經(jīng)歷為基礎,探討生老病死這一人生規(guī)律,并給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我們仨最終只剩下一個,哪怕再輝煌,也不可能再和從前一樣了,但她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家人已離去,親情過往的點點,卻被真切地記錄在心中,記錄在《我們仨》。
掩上書,一種感慨由然而生。家,是每個人的避風港灣,無論你在外面多么的勞累,多么的辛苦,回到家,你會徹底的放松下來。所以,家,需要我們家中的每個人都用心的去經(jīng)營,讓它被愛包圍,讓它充滿溫馨、充滿溫暖。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愛我們的家人,珍惜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楊絳淡然的文筆,細膩的思考把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進行放大,用自己的心把它們串成一串閃耀奪目的項鏈。即使“_”的慘不人道,在那段扭曲心靈的歷史中,楊絳忍受著世道無常的變化。她并沒有對命運抱怨,她只是淡淡的回憶,淡淡的敘述,使我們沉入她的靜思,去理解,去賞析她的命運,去評析她的為人。
當初的我們仨,現(xiàn)在,獨留楊絳一人形影孤零,她在_中活在對兒女,丈夫的美好回憶中,幾十年中,楊絳,見到了太多太多,錢鐘書和錢瑗相繼離她而去,所有的悲歡與離合,所有的潮起與潮落,她早已釋懷,以至于悲喜無常,淡定自如了,但是這樣卻還是給我一種淡淡的悲傷凄涼。
楊絳在命運面前是渺小的,她無法決定命運齒輪如何轉動,無法預測命運在下一秒鐘如何轉動。她所能做的就是聽天由命,任憑命運的各種不公,她就是笑笑,把它當作歷練,磨練自己的性格。畢竟她無法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也不像海倫有一個好老師,她在命運中只能靠自己,只能去無條件承受,所以她的內心是強大的,而她只能沉淀在我們仨的回憶之中來緩沖自己受到的傷害。
楊絳活在一種滄桑的幸福中,她一直在尋找自己那曾經(jīng)的家,她不敢祈求太多,她只是希望在亂世中可以和自己的一家幸??鞓返纳钕氯?。
最遠的是家鄉(xiāng),最難到達的是家鄉(xiāng),家在夢里。
假期期間,為了豐富學習生活,提高自身素養(yǎng),我閱讀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問題》,感受頗多。
通過學習,認識到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政黨的科學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學說經(jīng)歷了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兩個重要發(fā)展階段。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和恩格斯觀點和學說體系,它闡述了無產(chǎn)階級和一切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科學理論,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科學世界觀和行動指南,是一個完備和不斷發(fā)展的理論體系,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馬克思列寧主義創(chuàng)立于19世紀40年代。1848年《共產(chǎn)黨宣言》的發(fā)表,表明馬克思主義的公開問世。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的集中概括和闡述,馬克思主義涉及的問題非常廣泛,其理論內容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
1、馬克思主義哲學,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是無產(chǎn)階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是研究社會生產(chǎn)關系即經(jīng)濟關系的科學,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fā)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chǎn),交換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chǎn)品分配的規(guī)律。馬克思主義的剩余價值學說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chǎn)和剝削的秘密,論證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chǎn)社會化與生產(chǎn)資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的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勝利;
3、科學社會主義,奠基于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認識之上,使社會主義有空想變成了科學,它闡述了資本主義的滅亡、社會主義勝利的必然性及階級斗爭學說、國家學說和黨的建設學說等。
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它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一個新階段,是帝國主義和無產(chǎn)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和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理論和策略。
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就要在實踐中用發(fā)展了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和推動工作,用發(fā)展了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和推動當今社會的進步,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當今中國社會政治和經(jīng)濟領域存在的實際問題,是我們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目的。馬克思在自然唯物主義和古典經(jīng)濟學基礎上發(fā)現(xiàn)的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規(guī)律以及在空想社會主義基礎上提出的以經(jīng)濟平等和政治民主為根本原則的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模式,這都是馬克思對人類社會做出的卓越貢獻。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立場以及社會主義理想的內核,我們應當繼續(xù)堅持和發(fā)展。
針對當今中國存在的許多非常突出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我們應當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虔誠地研究如何解決這些擺在面前的實際問題,這才是有深遠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的。否則,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就成了無的放矢。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是變與不變的統(tǒng)一。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含義,關鍵在于區(qū)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運用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體問題得出的具體結論。要做到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必須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哲學發(fā)展的偉大變革,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徹底的唯物主義哲學。學習這門課程對于學習其他課程是一個宏觀角度理解的基礎。通過閱讀,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會提高覺悟。
人都喜歡用“平凡”這個詞來描述自我,用它的反義詞——“偉大”來形容他人。的確,在茫茫的人海中,我們每個人只是海中的一朵小浪花,看似渺小,但并不代表不重要。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正是透過一群平凡的小人物,全景式地描述了中國現(xiàn)代城鄉(xiāng)生活,以孫少平等人物為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在復雜的矛盾糾葛里所展現(xiàn)的人物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fā)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著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啟迪。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我認為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透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jīng)歷,展現(xiàn)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jīng)過自學到達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yōu)良的品質,包括不好高騖遠。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們的自卑與懦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學會欣賞。那種戰(zhàn)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xiàn)出自卑里的堅強讓我敬畏,因為那也是一種精神。戰(zhàn)勝困難,擺脫束縛,讓人們對完美生活的向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感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xiàn)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述著人性中的善與美,丑與惡。在他的世界里,人的的優(yōu)點就是認識到自我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xiàn)。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取了平凡。
當我費力的打開第一頁的時候,就被一個雨雪描述的場面給吸引住了:“......系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玲玲的飄灑著......”我喜歡景物描述,給人美的享受,這可能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過度的十分自然,跨越了近n年的季節(jié)變化,相同的季節(jié)不一樣的手法描述,讓我大覽宏圖。
最讓我賞識的是,從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給我們引發(fā)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怎樣去生活,和我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思考,書中多次提到對人生的贛臺,這可能是這本書的深邃所在,也是這本書的精華。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必須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就應使我們偉大!什么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現(xiàn)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并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盡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盡管社會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后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其中穿插了兩個交錯復雜的感情故事。孫少平是幸福的,因為有田曉霞的出現(xiàn)。即使他們最終不能到一齊,他們都是幸福的。這也是孫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點,他遇到了田曉霞。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我的真愛呢?對于很多人來說,孫少平的感情是讓人羨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寫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這么認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畫到了極致。我甚至感覺少安就是身邊的某一個人。他小時候因為無錢讀書而退學,他與潤葉的感情是那么的讓人惋惜。是的,沒有浪漫。少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對于家他沒有一點點的自私。為了維持生活,他放下了潤葉。盡管書中說他對潤葉是一種兄妹之情,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他接到潤葉給他告白信時他的那種喜悅,甚至抓狂。潤葉這么好的人,少安沒有理由不喜歡。只是我們的少安有太強的責任心,他在潛意識里認為他無法給愛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談感情。他只有婚姻,沒有感情。他的老婆務必須是一個能與他一齊撐起這個家的人。再說到少安的事業(yè),能夠這么說,少安是一個很精明很勤勞并且思想很先進的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能夠發(fā)家致富并不超出我們的意料,他的經(jīng)歷卻是幾經(jīng)坎坷,幾度起伏。多么的現(xiàn)實啊,付出才會收獲。有得當然有失,事業(yè)上如日中天時他的妻子卻病入膏肓。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絕筆。
《平凡的世界》對我的影響也許我此刻還無法預測,有一點是肯定的,它給予我一種來自靈魂的震撼。我開始變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覺世界是多么的完美。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于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著自我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有遠大的理想很好,想過平凡的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
人總是在不經(jīng)意的時候與他人緊密相連,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奇跡,這是一偶然,也是一種必然,這正是《解憂雜貨店》告訴我的。
《解憂雜貨店》這本書主要敘述了三位失意的年輕人在一個半夜盜竊后潛逃到一座廢棄已久的“浪矢雜貨店”中,奇跡地與三十二年前的人通信,解除來新人的煩惱,改變了來信人的命運。最后,三人都得到不同的人生啟發(fā)。
同樣,也給我一個全新的人生啟發(fā)?!叭恕边@個字的結構就是互相支撐,無論是書中的三位對人生彷徨的年輕人,還是現(xiàn)在的我們,我們都需要互相幫助、扶持、被需要。而正是他們三人的內心原有的善良,讓他們在寄信和寫信的過程中,也漸漸認清了自己,改過自新,并感悟到:無論干過什么壞事的人都有資格,有能力去幫助別人,即使前途迷茫,也可以重新再來,找對正確的方向,無怨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
每當讀到深處,我會想到,在生活中也是一樣,即使再強的人,也有需要幫助的時候,而在這時,即使自己是很卑微的人,也可以幫助到別人。正如,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在別的同學不會做一道題的時候,如果自己會,就主動上前去幫助他;在別人摔倒的時候,匆忙走上前去把他扶起;在別人傷心難過的時候,走上前去安慰他……這些微不足道的舉動,都是你的人生價值,都能為之,盡管彼此不認識,也沒關系,只要是發(fā)自內心的呼喚,就能給他人帶來巨大的力量。
我覺得《解憂雜貨店》這本書是一本奇跡小說,在豐富我的閱歷時,也能慢慢地接觸我心中的疑惑和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