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幼兒教育》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深受感動。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幼兒教育》讀書心得體會,方便大學習。
我很喜歡幼兒教育這本書,它貼近我們幼兒教師的生活與學習,像一盞指路燈,從不同的角度與方位給我們指明了教育教學的方向。書中有好幾個版塊,每當我一拿到這本書,第一反應就是先看看其中最最讓我體味深刻的卷首。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給了我心靈上的啟迪,精神上的滿足,知識上的提高與視野上的開闊。
我又一次翻開了《幼兒教育》,一冊上,卷首中的鐵杵磨成針幾個大字映入我的眼簾。很小的時候,我就學過。這個故事一直被老師作為教導孩子要有恒心的道德范例,他們希望孩子能像李白一樣領悟其中的道理,用老奶奶鐵杵磨成針的恒心與毅力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不要遇到一點挫折就氣餒、逃避。曾經我也給幼兒們講過。
這個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墒牵跁兴钟辛髓F杵磨成針新釋,難道在這里還有什么我們還沒有參透的道理呢?帶著疑問,我一口氣就讀完了它。讀完后,我又進入了思考,現在的孩子,是新時代的人,同樣的故事,對他們有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他們并沒有對老奶奶磨針的毅力發(fā)出贊嘆聲,而是說:那么費力氣,為什么不去買一根針呢?她真是太笨了。我們也都知道,這個故事對孩子而言,有另一層寓意,就是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難,要堅持到底。但是,又有誰能肯定這條道就不是死胡同?堅持是要的,沒有堅持就沒有勝利,但是,現在的社會,變通則顯得尤為重要。文中說到:變是生命的一般規(guī)律,適者生存,想要適就要變,如果不變通怎能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而不適應又怎能生存?這個實例本身并沒有錯,錯在我們運用它進行教育的視角與方法。教育只有注入時代的信息,才會煥發(fā)出活力,出現新面貌。
感謝《幼兒教育》,讓我的心靈得到啟迪。由此感發(fā):無論什么事,我們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多思考,換一種方位,換一種角度,對我們又會有一種豁然開朗、截然不同的感受與體會。讓我們做一名適應時代的教師,多方位教育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在領悟道理的基礎上,同時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試一試,我們會懂得更多,收獲更多,體驗得更多。
上學期來,借過一本書,書名幾乎忘了,但我還記得是關于幼兒教育的。從小我就很喜歡小孩子。人們都說三歲看老,可見幼兒教育是多么重要。本書的作者是一個留學美國的中國人,她所提倡的正是美國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自然發(fā)展。就是說一切的幼兒教育活動都應該符合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符合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讓孩子在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從而使孩子能夠真正地健康茁壯地發(fā)展。在這本書中,作者總是會提到一所幼兒園,這就是北京的蒙特梭利幼兒園。在這所幼兒園中,學生與老師永遠是平等的,老師永遠都是蹲著和孩子講話的,家長和老師完全可以共同探討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在這所學校里,孩子們還可以享受到盧梭的從做中學的教育方法,很多孩子在這所幼兒園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對自己感到很自信。這所幼兒園的教育模式與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是大相徑庭的。本書的作者也一直對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過早地讓孩子承擔了一些其不應該承擔的東西。無論是從技能還是理論知識上來說我們的教育模式還是灌輸,不停地灌輸從而讓孩子達到成人的目標,這顯然施加給孩子一種無形的壓力,忽視了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忽視了其自身的發(fā)展,使得孩子在失去父母之后全線崩潰。然而今天我們卻又發(fā)現,西方的教育家們在向東方尋求答案。西方的教育學者開始認識到我們傳統(tǒng)教育的優(yōu)點,認為我們的教育能更好得促進孩子的發(fā)展。作為我個人來說,我不僅從書中學到了很多教育方面的知識,比如要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告訴他“你能行,你一定可以的!!”幼兒(0-6歲)身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父母對孩子的言教與身教,外界環(huán)境對孩子早期教育的影響等等。同時我開始清醒得認識到,并不是西方的教育不好就是東方的教育好,或者是東方的教育不好西方的教育好。教育有很大的包容性。西方的和東方都有很多優(yōu)點,可以令人借鑒。同樣,西方和東方的教育也還有很多不足,需要我們共同討論研究,或許某一天,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套中西結合的良好教育模式,讓我們的下一代能更好地成長。我希望在未來的幼兒教育中,教育者可以在充分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的基礎上,用更好的方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變得更強!!
《幼兒教育》雖說是一本雜志,但其中的內容形式是豐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兒教育》,我都深有感觸,因為這本書不僅是針對幼兒教育,對家庭、社會、幼兒園、教育都有很好的認識。一本薄薄的雜志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誠的“教養(yǎng)筆記”、甜蜜的“教師書房”、良好的“家園互動”等等,每個內容形式都寫的如此深動,尤其是教養(yǎng)筆記,真的能讓人受益非淺,也能給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示。
“教養(yǎng)筆記”中的一篇文章讓我很感動,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圖書架旁的碎紙片”,講述的是老師在教室的圖書架上擺了很多新的圖書,可是總是發(fā)現有書的破壞,為此老師利用了晨間談話對孩子進行了愛護圖書的教育??墒菦]過幾天還是有這樣的現象,老師找到了原因,原來是孩子們?yōu)榱苏奂堬w機玩,于是,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一些作業(yè)紙好方便孩子們折紙飛機??蛇^了幾天,圖書封面還是被撕壞了不少,老師再次找出了原因。原來孩子們有了紙飛機的需要后…… 看上去老師已經給予支持但是這種支持還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們初步的需要得到滿足后,他們會產生進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細致的思考,發(fā)現幼兒感興趣的“折飛機”活動中隱含的教育價值,及時提供不同質地、不同大小的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們有時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這些需求,何不站在孩子立場多為他們考慮…
當然《幼兒教育》中還有好多吸引我的欄目及文章,有些文章雖簡短,內涵卻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觀點都是非常值得我們細加品味的。
《幼兒教育》是我們幼兒園專門為教師訂閱的書。自從我開始幼兒教育的生涯,這書已經伴隨我有六個多年頭了,我很喜歡。它貼近我們幼兒教師的生活與學習,像一盞指路燈,從不同的角度與方位給我們指明了教育教學的方向。書中有好幾個版塊,每當我一拿到這本書,第一反應就是先看看其中最最讓我體味深刻的卷首。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給了我心靈上的啟迪,精神上的滿足,知識上的提高與視野上的開闊。
我特別關注幼兒教育關于環(huán)境布置專欄,每每看到我都感觸很大,因為幼兒園里環(huán)境就是影響幼兒和家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欣賞專欄的過程中,其實也不難發(fā)現,書上有不少的環(huán)境布置在我們幼兒園也都有類似的裝飾,看上去令人有種親切感,當然也有很多是我們沒有見過的,創(chuàng)意不錯。但這也并不能就否定我們自己的裝飾,因為我們也有很多不錯的裝飾是她們所沒有的,也稱得上是新穎的設計了。
例如:在樓梯墻上畫有關禮儀圖畫,這樣既可以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時又可起到裝飾墻壁的作用,視覺效果也很不錯;用廢舊的硬紙板做成相框來張貼幼兒的作品;用一次性的餐盤,布置值日生專欄,用廢舊的水杯裝飾成動物掛在房頂來進行裝飾等等。這些都可以說是變廢為寶,同時也間接地激發(fā)了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具有教育意義。但是在總結優(yōu)點的同時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存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操作性不強,不少裝飾也只是可以遠觀,這是一弊端,今后我們應該在考慮美觀的同時更應注重其操作性,一切以促進幼兒的發(fā)展為前提,特別是在班級的區(qū)角環(huán)境布置中,既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更要能讓幼兒動起來,不是只滿足于簡單的為幼兒提供環(huán)境,而應該更加注重為幼兒提供有利于他們參與的環(huán)境,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從而體現環(huán)境的趣味性和操作性。
感謝《幼兒教育》,讓我的心靈得到啟迪。由此感發(fā):無論什么事,我們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多思考,換一種方位,換一種角度,對我們又會有一種豁然開朗、截然不同的感受與體會。讓我們做一名適應時代的教師,多方位教育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在領悟道理的基礎上,同時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試一試,我們會懂得更多,收獲更多,體驗得更多。
《幼兒教育》、《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等五本書是孩子出世后,我托阿兵從上海購買的。書拿到手后,每本都隨手翻開了幾頁,終因孩子小、瑣事纏身而未進行到底。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越來越多的問題擺在我的面前,迫使我覺得自己真的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些關于孩子生理、心理方面的專業(yè)知識。于是我將這些書翻出來,決定騰出時間一一認真拜讀,領會其中精神、要害,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知識與能力。
因為孩子在上幼兒園,屬于學前教育階段,所以首先挑選了《幼兒教育》。翻開這本書,看了幾頁,方知它是為幼師而寫的,是夠專業(yè)的。但這無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嘛,也應該知道如何擔當幼兒的老師。繼續(xù)著……
書在一天天地翻動著,由厚變薄,我也在這翻動中,逐漸了解和明白:為什么要對幼兒進行學前教育;家長、教師在幼兒教育中的角色與作用是不一樣的;游戲是實施幼兒教育的重要工具且有利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教育孩子僅憑家庭或幼兒園是不夠的,只有家園共教,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保證幼兒身心獲得健康地成長。在這些中,我對游戲的認識尤為深刻,可以說有了質的變化。此前,我知道孩子小時以玩為主,也經常給孩子購買各種玩具,任由她玩耍擺弄,而不任何干涉,除非她求助于我。但讀了這本書后,才知曉我們的家庭幼兒玩耍與幼兒園的游戲相比相差甚遠:前者讓孩子玩耍,無非是想通過玩玩具讓孩子安安靜靜地呆在一旁,不過多地纏繞著我們;后者是通過游戲,有意識地開發(fā)孩子的智商、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發(fā)展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是從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出發(fā),寓學習于游戲中的。兩者相比,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是放任自流的、片面的。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全面發(fā)展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是最有利的,但怎樣教育才能獲得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且孩子在發(fā)展中仍能始終地保持愉快的心情去獲得各方面的信息?
其實,教育孩子,難的'不是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獲得,難的是度的把握。是向左好,還是向右好?有時真是難以把握。過于嚴厲,怕不利于孩子本性的發(fā)展;過于寬容,又怕幼苗長不好。真是左右為難。所以,讀《來吧,孩子》時,我是非常能理解和明白池莉關于教育孩子心歷路程的描寫的。
關于孩子的書,我會一直繼續(xù)讀下去,不為別的,只是不想因為我的無知與簡單、粗暴而扭曲了孩子的正常成長。
《幼兒教育》讀書心得體會6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