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心得體會

| HT1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瓦爾登湖》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1

這是一本字寧靜恬淡、充滿智慧的書。其分析生活,批判習俗處,語語驚人,字字閃光,見解獨特,耐人尋味。這是散文大家徐遲這么評價《瓦爾登湖》的。鄙人不才,見識淺陋,未能將梭羅的這本寧靜而又意蘊悠遠的書讀透,但也憑借自己的一點見解有感,與各位一起去品嘗瓦爾登湖的一縷和風,一泓清水,是從紙上得來,從別的角度看大自然的機會。

梭羅并非隱士

我也挺想過這樣的生活:乘一葉扁舟,望江畔漁火??磧砂肚嗌綄ψ茫吠硐记锼簧?,竹林小筑,書卷滿屋。當然這也只是想了,可美國十九世紀的梭羅卻做到了。不盡相同的是,他在農(nóng)場生活,他觀察著自然萬物,還有行色匆匆的人,而我,只在一隅之地,獨觀罷了。梭羅在書中說到:“我步入?yún)擦?,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后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jié)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從來沒有活過?!睂Π?,活的深刻,有人說,梭羅就是中國的陶淵明,愛隱居山水之中。可筆者認為,他與陶淵明,是不同的。他隱居與瓦爾登湖畔是為了遠離人群,去親近大自然,他有的是澄澈的心境,與獨立的,質(zhì)樸的氣質(zhì)。反觀陶淵明,出于對官場腐敗的無能為力,污濁的世事令其心力交瘁,從而逃離這樣的環(huán)境,多少有點避世的意味。《海上鋼琴師》有句話是這么說的:“繁華的都市應(yīng)有盡有,唯獨沒有盡頭?!笔朗逻^于繁復,而索羅在湖畔靜靜思索,好像用他靈魂深處的眼在世事面前洞若觀火。他不是單純的隱士,從來不是。他不愿坐在船艙里,寧愿站在世界的前與甲板上,因為在那里,他更能看清群峰中的皓月。他告訴我,如果一個人能自信地朝他的夢想方向前進,努力地經(jīng)營他向往的生活,他通常會與意想不到的成功不期而遇。而陶淵明他并沒有這樣的勇氣與斗志?;蛟S是時代的不同吧,同樣的山水詩意卻造就不一樣的人。

瓦爾登湖并不平靜

這本書大概出版于1854年,那個時候美國正興起淘金熱,社會矛盾突出,很多人的都趕往加州,希望有一夜暴富的機會,是美國立國之后迷茫和價值缺失的時代。然而梭羅作為哈佛大學的畢業(yè)生,并沒有急于尋找獲取錢財?shù)墓ぷ鳎桥艿搅撕呑约和ㄟ^雙手探索生活的本質(zhì),拋出所有的雜念,在一個最接近原始的環(huán)境中生活。筆者之所以認為瓦爾登湖不平靜,是因為梭羅從來不是在里面簡單的寫流水賬。從紅螞蟻大戰(zhàn)紅松鼠,從觀察獵狐犬的活動,觀察到大自然的美妙,可以看出他生活地多姿多彩,這是多少人可欲而不可求的事?從記賬來反應(yīng)他對俗氣的消費方式的反駁,他并沒有脫離社會,并將他的經(jīng)歷,寫入這本書,化為一縷清風,吹拂當時那污濁浮躁的社會,也因如此,瓦爾登湖不平靜。再這,也許會有人認為這本書平淡無奇,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曲折的故事,但是我認為,只有這種深刻的理性中帶來的反思與力量,才是當下社會浮躁人群最需要,也是最缺少的。這不是一本平平淡淡的書,而是在一字一句中,含有對人生的大智慧。

梭羅并不孤獨

梭羅在書中有言:“我愛獨處,我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比獨處更好的伙伴了。在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外出,到人們中間去時,比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更為孤獨。”很多人在看完書之后,都不禁感嘆,那種一個人看盡日出出落的日子盡管很美好,但的確也很寂寞,很難熬。但我覺得,這不是熬,這是一種生活方式?,F(xiàn)在這個社會熙熙攘攘,我們?yōu)榱怂^的名與利,為了所謂的前程拼盡全力,今天和別人比,明天又和另外的人比。好像所有的輸贏和美麗都在那張排名表上,超越別人則欣喜若狂,排名落后則自我懷疑,而卻沒有人能靜下來,認真想想如何做一個有趣的人。試想梭羅在寧靜的湖邊,記錄自己認為有趣的事,和大自然對話,和自己暢談,世界開始變得豐盈飽滿,是一種不需要外人打擾的有趣,可以深刻的思考腦袋瓜里面奇奇怪怪的東西,這是一件和美妙的事情。這樣的生活又怎么能叫作孤獨呢?我一直相信,孤獨是心與心的距離,而并非腿與腿的距離。就如梭羅在書中說到:“無論兩條腿如何努力,也無法讓兩顆心的距離更加接近.”我并不是說向往一種無欲無求的狀態(tài),而是希望自己時刻保持清醒,掙脫世間的繁雜的虛榮,去向往心中那片無詬的星空。同時也因有我們,梭羅并不孤獨。

最后用梭羅書中的一句話結(jié)尾,這也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重要的一句話。

只有我們清醒的時候,黎明的日子才會到來?!笥?/p>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2

我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蕩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彼贿m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閱讀,靜靜地讀,讀得靜靜。我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瓦爾登湖》是屬于心靈的。

這本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片:兩行向遠方延伸的鐵軌中間,立著無數(shù)挺拔的大樹。這是否是本書在以一種含蓄的方式暗示著我們別的一點什么?梭羅說:“來到這片樹林是因為想過一種經(jīng)過省察的生活,去面對人生最本質(zhì)的問題。”我在想,在現(xiàn)實的世界里,現(xiàn)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環(huán)境之前,是否也該多一些自省與自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瓦爾登湖》又是屬于現(xiàn)時代的。由此,《瓦爾登湖》在閱讀空間中占有兩個起點和終點,那就是心靈和現(xiàn)時代。

梭羅原是個要在人世有所作為而不是個出世的人,然而在兩年多的湖邊生活后,他看破了“紅塵”,感到人世擾擾,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個人的貪婪,他要對之心平氣和,一無所求。當然,一個人從對人世有所求到無所求,這是一場艱難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觀照梭羅的這條起伏的心靈歷程,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里,要一個人對生活無所求,那是苛刻,但對“所求”多一些節(jié)制,則是理性。我們無法也無需戒絕自己對生活的“所求”,但同時是否也該有些出世的精神來面對這個不復簡單的世界?在越來越考究的生活中,心靈的羅盤仍固執(zhí)地指向簡單和質(zhì)樸。因此,斑斕的節(jié)目和濃釅的咖啡之外,讀一讀《瓦爾登湖》,讓心沾染一點湖水的靜謐清涼,多一分恬淡與灑脫,少一分浮躁,其實不是時髦,而是必需。種豆、筑屋、焙制面包,對大多數(shù)享受城市文明的人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來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誰向往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來越緊張,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萎縮的今天,有此夢想的人又能到何處實現(xiàn)呢?

現(xiàn)代生活給人類提供了幾乎隨心所欲的舒適,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潔少塵,而地下水卻在不斷地下沉,天空出現(xiàn)臭氧空洞,酸雨腐蝕我們的視覺。我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又給自己埋下了生態(tài)陷阱,因而只能用回歸自然來安慰自己的無奈。我們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時,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為子孫的我們,卻顛倒過來,蹂躪、奴役、稱霸自然。然而笑容還沒來得及綻放,歷史這塊魔方已經(jīng)從正面翻轉(zhuǎn)到反面:水土在流失,大地在沙漠化,物種在減少,人間變成污染的煙塵世界,自然又在嘲弄企圖稱霸地球的人類了。

如果我們少一些貪婪,少一些索取,如果人間多一處瓦爾登湖,人類就會多一條后路。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3

我沒有看過梭羅其他的作品,只讀了他最有名的《瓦爾登湖》,但足以讓我從中窺到上述他所有的特質(zhì)。他出生于美國建國50年后,成長于開始工業(yè)化的大時代,身邊的世界一方面仍在靠大量移民建國、無法擺脫舊歐洲最底層封建思想的束縛,另一方面社會在飛速的發(fā)展中不斷產(chǎn)生新的事物、新的生活方式及新的思想。這與當下的社會現(xiàn)實多么的相似,只是美國變成了中國,工業(yè)化變成了信息化而已。我們應(yīng)對飛速變化的世界的同時,怎樣才能保持一顆追求純凈美好的內(nèi)心,不被時代的喧囂所裹挾,梭羅給了一種答案!

作為一名自然主義者,梭羅對于自然,特別是瓦爾登湖所在區(qū)域的描寫,占據(jù)了大量的篇幅。甚至單辟章節(jié),詳盡描繪了村莊、湖、冬天的湖、森林、莊稼地、禽獸,也記載了他在這如畫而單純的環(huán)境中,如何閱讀、種地、垂釣、建造居所、社交。在記述中穿插大量他的思考,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給我感觸較深的有如下幾點:

他詳細的記錄了他的開銷,精確到每一分錢。如他建造湖邊的小屋,置辦所有家居陳設(shè),開荒種地。他記錄這些,是想表達,想滿足生存所需,靠自己動手,只需花費極少的金錢和消耗極少的自然資源。但是無論是過程,還是最終呈現(xiàn)的結(jié)果,都讓人陶醉其中。

他記錄這些,實際上是想倡導一種與社會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為此他對照了愛爾蘭移民,為了能交得起房租,維持每日有咖啡的生活,不得不花更長的時間去做更多的工作,因而需要吃更多的東西以維持體力。但最終呈現(xiàn)在梭羅眼中的,是破敗的房屋,凌亂的房間,以及全家人空洞無辜的眼神!我們當下的奮斗,有多少成分與那些愛爾蘭移民一樣,陶醉于辛勤的付出,把些許的物質(zhì)享受當做獎勵,在這個不涉及精神世界的循環(huán)中消耗生命呢?

他對自然的愛,透過字面汩汩涌出,讓你也好像身臨其境,盡管相隔已近200年,我甚至不由得想:

瓦爾登湖現(xiàn)在是什么樣子?還如梭羅描述的一樣嗎?

以往外國作家對自然的描繪,總感覺與本國作家的不同,但梭羅是第一個通過寫作能讓我身臨其境的外國人,他筆下的自然,就好似中國的水墨山水,淡雅而悠遠,留白處讓你掩卷冥思!讓你不自主的走到戶外,看那些你已看過無數(shù)次的景物,竟在腦海中閃回梭羅的句子!到底什么打動了我,對于我來說是他將自己退到無比渺小的地方,去感恩自然的一切饋贈吧!

好的作家不是天才造就!就如同我不相信這世界有多少天才。全書中,梭羅對于各種典故、言論信手拈來,無比貼切。援引希臘及羅馬神話倒正常,但是還有對于中國的孔子、孟子、曾子的引用,就讓我尤為敬佩了!相比當代,那是一個信息的蠻荒時代,梭羅需要多么強烈的求知欲望,才能積累下如此的淵博學識,而且領(lǐng)會其中的含義!他不是受到某種挫折,或是有出世的想法才隱居湖畔,你能看到貫穿他一生的精神追求,與古來先哲的精神溝通后,短暫的隱居可能只是一種實踐!

梭羅被同時代的人視作偏執(zhí)狂,直到他死后40年,才被重新定義,《瓦爾登湖》也被擺上了世界文學的殿堂;這多么像梵高,另一個我深深熱愛的炙熱滾燙的藝術(shù)家。他們都不被時代所接受,也許這給他們造成了一些困擾,但是他們都沒有因此而羈絆,為了追逐自己的終極,甘愿受盡世人眼中的磨難,他們真的是為了創(chuàng)作出傳世的作品嗎?不是的,他們是為了成就自己偉大而高尚的靈魂,最終將精神的升華通過某種藝術(shù)方式傳遞出來,因與世人的追求是如此的不同,才讓人們,那些如移民般只為活著而活著的我們,打開了一條窺視生命本真的窄縫,如果你愿意,可以整頓身形鉆過去,那怕被那條縫隙劃的傷痕累累,但相信那邊的陽光,足矣照耀你的靈魂!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4

如今再讀梭羅的《瓦爾登湖》,再一次感受到了初讀時的心動,我獨自一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捧著它,像是在尋找生命最本真的意義。

《瓦爾登湖》以春天開始,經(jīng)歷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結(jié)束,這正是一個生命的輪回,終點又是起點,生命開始復蘇。這本書分為經(jīng)濟篇,補充詩篇,窮困的托詞,我生活的地方;我為何生活,閱讀,聲音,寂寞,訪客,種豆,村子,湖,貝克田莊,更高的規(guī)律,禽獸為鄰,室內(nèi)的取暖,舊居民:冬天的訪客,冬天的禽獸,冬天的湖,春天,結(jié)束語,一共二十個章節(jié)。書的開篇中就提到:“當我寫后面那些篇頁,或者后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時候,我是在孤獨的生活著?!惫陋氁蝗藭r,更容易思考,更容易體味生存的意義。書中不止一次的探討到寂寞孤獨。“大部分時間內(nèi),我覺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兒,即使是最好的伴兒,不久也要厭倦,弄得很糟糕。我愛孤獨。我沒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边€有“我并不比湖中高聲大笑的潛水鳥更孤獨,我并不比瓦爾登湖更寂寞。我倒要問問這孤獨的湖有誰作伴?然而在它的蔚藍的水波上,卻有著不是藍色的魔鬼,而是藍色的天使呢。太陽是寂寞的,除非烏云滿天,有時候就好像有兩個太陽,但那一個是假的。上帝是孤獨的,——可是魔鬼就絕不孤獨;他看到許多伙伴;他是要結(jié)成幫的。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場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張豆葉,一枝酢醬草,或一只馬蠅,或一只大黃蜂更孤獨。我不比密爾溪,或一只風信雞,或北極星,或南風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溶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獨?!币苍S只有將自己置身于寂寞的梭羅才有權(quán)利去談?wù)摷拍淖涛逗鸵嫣?。梭羅的《瓦爾登湖》看上去是分離的一篇一篇,每篇里又瑣碎的講了許多生活的細節(jié)、感悟。但是實際上這些瑣碎在一起才構(gòu)成了完整的生活。它們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經(jīng)濟、閱讀、禽獸、湖、冬天、春天、室內(nèi)取暖、種植等等。第一篇,經(jīng)濟篇,我從沒看到過關(guān)于經(jīng)濟的文字可以寫成這樣的詩意和哲理。很奇怪的是,雖然作者的思想和時代相悖,但文字讀來并沒有半分消極和孤獨,有的只是作者不斷向上的不屈精神和勇氣,以及那種自給自足的安靜從容和坦然。將眼光收回來,當今社會里的人們,似乎在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世界中迷失了。窮盡他們的一生去追逐身外之物,錢財。殊不知生活的意義究竟是什么,他們不停的用錢財?shù)睦鄯e的多少來區(qū)別、彰顯自己的身份。他們用極盡奢華的物品來裝飾他們的房屋和外表。殊不知勞力士和幾塊錢的電子手表是一個用途,價錢的懸殊卻改變不了本質(zhì)的用途。那又有什么意義呢。人們在對物質(zhì)的無限追求中漸漸遺失了自己最初的夢想,放棄了對簡單生活的追求,對心靈豐富的向往。

第十二篇和第十五篇都是講瓦爾登湖的動物。翻閱了大半本的《瓦爾登湖》,老實說好多段落都看不太懂,唯講動物那些章節(jié)顯得尤為妙趣橫生,讓人讀來頗覺新鮮。第一個引人注意的動物是公雞,那最平常不過的家禽在作者的筆下忽然神氣而可憐的不得了。作者梭羅是這樣形容它們的:公雞,原本是野雞,他們的啼叫是這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勝過一切其他動物,可惜大多時候填補它們聲音空白的是它們的太太——母雞們的聒噪,這也就難怪它們最終只能是家禽了,更不要說雞腿雞蛋什么的了。這些話忍不住讓人拼命想回憶起公雞晨鳴的樂音,結(jié)果竟是茫然,只除了來自書面的機械的“喔喔”聲。至于母雞,也只記得它們每次下完蛋后倒是“咯咯”地歡叫個不停的。

瓦爾登湖怎么可以有那么多野生動物呢?似乎作者每天都和它們隨便打著招呼。熟悉的有螞蟻,可是那里的螞蟻又是多么地象戰(zhàn)士啊,那一場螞蟻大戰(zhàn)讓人讀了真是不敢小瞧那微小生物了??蓯鄣淖屓藨z的鷓鴣幼雛,它們只服從母親和自己的本能哦,它們的長著豐滿小羽毛的身子和落葉枯枝融為一體,可以保持同一個姿勢呆在那里一動不動,當一個生人拿起它或踏著它時,它依然那樣呆著一動不動,或者拿純潔的眼睛看著你。最最搞怪的當然是潛水鳥了,它總是發(fā)出狂笑,當它從湖面的這頭潛到那頭,把獵者或觀察者大大戲弄了一番后。那是怎樣的鳥啊,可以深入到湖底魚兒中去的鳥。

說到底人類也是動物啊,高級動物罷了。作者預言,人類進步的結(jié)果必然是放棄肉食,正如野蠻人向文明靠近后,放棄了人吃人的惡習一樣。我不知道人類是不是終有一天會放棄肉食,只是很好奇兔子的叫聲。作者在書中說:兔子到了末路,呼喊得真象一個小孩。關(guān)于兔子,最深刻的印象是一只野兔撞到了樹干,卻并沒有見著我們的文字記載過一只被追捕的可憐兔子。

這個寒假因為有瓦爾登湖的陪伴而充滿生機與活力,我真想親眼去看看梭羅筆下的那一片凈土。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瓦爾登湖》。

這是一本讓人心歸寧靜,充滿希望的智慧大作,書中充滿了梭羅對社會,對制度,對人類,對生命等等不凡的見解,當人們逐漸失去田園的寧靜,它便被整個世界閱讀和懷念。

初讀時我有很多不解,看到前面的章節(jié),覺得生澀無聊又難以理解。作者說自己在湖邊種了哪些東西花了多少錢多少成本等等,從敘述的方式來看,感覺比我往日所看的文章遜色多了。

后來,他給予我最大的震撼還是書中對生命、對理想、對自由的向往和推崇,啟發(fā)我們尋找生命最本真的意義。他說:“最富有的時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貧窮的。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個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過自得其樂的生活,抱著振奮樂觀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宮一般。犯不著千辛萬苦求新,無論衣服還是朋友。把舊的翻新,回到它們中去。萬事萬物沒有變,是我們在變?!边@句話閃爍著人性的光芒,讓人對財富觀有更深的理解。

其實,金錢和幸福不是相等的,因為幸福是一種從心底發(fā)出的滿足感,金錢雖然能滿足你的需要但它不是支撐我們幸福的原因。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所以他覺得“佩戴任何的肩章,都比不上我這一次榮?!?/p>

的確,我見過一號難求的老專家騎車去看病,也見過服務(wù)生開好車來上班,我并不反對有人對物質(zhì)生活品質(zhì)的追求,但我覺得人更應(yīng)該清楚的是,智慧與思想的充實才能夠讓自己的內(nèi)心更加滿足。王安石說:“圣人內(nèi)求,世人外求?!比?,只有直視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才能獲得最終的幸福,我們追求一生也不過是希望滿足于內(nèi)心的平和而已。而梭羅這樣的感悟,正是他不斷探索自己內(nèi)心和社會聯(lián)結(jié)開出的芳香果實。

他一個人跑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開始了獨居生活,他喜愛東方文化,閱讀了大量東方著作,也很贊同道家思想,古人的隱逸生活與梭羅的獨居相似,都是為了尋找世間遺失的純凈與美好,而不同之處就在于古人是歷經(jīng)滄桑后的看破紅塵,梭羅卻是與生俱來的自覺的超然物外。不同于陶淵明這樣的避世隱居,歸隱田園,梭羅不是逃避現(xiàn)實,而是追求現(xiàn)實,是對生命本質(zhì)的一種探索。千年之前陶淵明筆下的那方神奇的水土——桃花源,千百年來多少仁人志士渴望的精神圣地,又在梭羅的筆下重現(xiàn)了。

讓我們追隨著梭羅的足跡,拋棄物質(zhì)所帶來的煩悶與苦惱,感受恬靜的美,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6

第一次讀《瓦爾登湖》是在大學,十八九歲的中文系少女,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是梭羅的單純與真誠,是他豐饒的內(nèi)心,是他對大自然的熱愛。第二次讀《瓦爾登湖》是一年前,四十多歲的中年女人,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是作者追問真心的勇氣,是堅守初心的執(zhí)著,是他對生活本質(zhì)的洞悉,對世界的深情。

《瓦爾登湖》不是一部小說,不能靠曲折動人的情節(jié),來抓住讀者的心?!锻郀柕呛芬膊皇且槐驹娂荒芸磕毜恼Z言與新奇的意象,來引發(fā)讀者無盡的想象。這,只是一本生活隨筆集,沒有什么情節(jié),也沒有什么華麗的辭藻。

人們把梭羅稱為“自然主義文學的始祖”,或許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他感興趣的生活主角是大自然,是大自然中的生靈,大自然中的聲音,以及那些以自然狀態(tài)生活著的人們。二是因為他對自然的書寫,采用的是最質(zhì)樸的形式,平實而簡潔。作者博覽群書,卻讓人感覺不到掉書袋的賣弄與晦澀。書中記錄的生活是簡單而真實的,一個人的生活日常,所思所想。書中記錄生活的方式,也是最為素樸的,沒有一絲粉飾,不帶一點夸張。書中的語言,睿智、真誠、簡潔、淺白,同時又時時透著幾分幽默。

一個讀完大學,喜歡哲學、歷史和文學藝術(shù)的年輕人,突然做出一個決定,帶上一點兒錢,帶上一點兒最簡單的生活用品,去瓦爾登湖邊生活。在那里,他親手搭起一座小木屋,一盞燈,一張小桌,幾把椅子,兩個煮飯的鍋,幾件餐具,成了他的全部家當。

他的新家,位置選得剛剛好。這里可以讓他享受寧靜,平日里少有村里人光顧,也聽不到鄰居的吵鬧聲;這里又不會讓他的生活與世隔絕,旁邊的小村離得不遠,走路十幾分鐘就能去那里的小商店買些所需的東西;一條鐵路就在不遠處,一天中能聽到幾次火車的轟鳴聲;在這里他能見到那個沉靜寂寞而又快活的伐木工人,也能見到一兩個因好奇而前來造訪的村民。

他的新家雖然簡樸,卻有最美的房間裝飾畫,那是窗外隨時撲入眼底的風景,有時是一片茫茫雪野上幾行細碎的動物足跡,有時是向晚的余暉灑落在林間的空地上。他的新家有最美的后花園,有樹林,有鳥鳴,有湖水的微波,有湖中自在的游魚。

他家里有最可愛的寵物,啄木鳥在篤篤篤地啄樹;知更鳥剛在屋子對面的松樹上做了一個新窩;一只浣熊在林間游蕩,幾只山鷸在泥土里翻找蟲子。他家里能聽到最好聽的音樂,那是鳥兒們在山核桃樹林里歌唱;那是熟透了的果實突然落在地上,那是鷓鴣在拍打翅膀,那是一只蒼鶻在唱著哀傷的歌。

梭羅有一支妙筆。這支筆,總能讓人看到他所看到的,聽到他所聽到的,仿佛身臨其境一般。這支筆,總能讓你跟他一起笑,跟他一起思索,仿佛你就站在他的身旁。

有時,我會設(shè)想一下梭羅的樣子,一個身形高大瘦削的年輕人,眼睛不大,眼底卻透著智慧與善意的光。在陌生人面前,他有些羞澀,有些沉默,有些不善言辭;在心意相投的朋友面前,他卻能眉飛色舞,侃侃而談,風趣而幽默。大部分時間,他不多言,臉上沒有什么笑意,甚至有幾分冷漠。其實,他的心里住著熱情、住著愛;住著雷霆風雨,住著風平浪靜;住著冷靜,住著幽默。這樣一個人,我想和他相識,一起坐坐,一起聊聊。只是,不知道,他愿意不愿意。

四十多歲的我,工作二十年,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的生活充實而忙碌???,有時我也會問自己,為什么活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走在大街上,看著身邊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有時會想,大家如此忙碌究竟是為了什么?;蛟S很多人都會回答,為了生活,為了自己,為了家人。如今,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里,生活豐富多彩,商品琳瑯滿目,很多人已不必為維持基本生活而奔波勞碌。不過,或許你也像我一樣,總能聽到或看到身邊太多的不滿足,想要更大的房子,想買更豪華的車子,想用更高級的化妝品,想穿更大牌的服裝,希望孩子能上最好的學校,盼著老公體貼又多金。

欲望像是一根導火索,一旦點燃就會四處蔓延,越燒越烈;欲望像是一種超強傳染病,自身的免疫力稍低,就會被傳染,且一發(fā)而不可收拾。人們忙碌著,為了這張似乎永遠也填不滿的欲望之口;人們焦慮著,擔心欲望的肥皂泡會突然被碰破,希望的一切在瞬間成為泡影。

不知道,你是否也像我一樣,有時會站在某處發(fā)呆,似乎迷失了努力的方向;不知道,你是否也像我一樣,有時會突然追問,自己的存在有什么價值,自己真心想要的是什么樣的生活。這時候,或許讀一讀《瓦爾登湖》是個不錯的選擇?;蛟S,你我不必像梭羅一樣,去找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離群索居?;蛟S,你我可以像梭羅一樣,找個時間,給自己尋一片心境,體會一下簡單生活的樂趣,聽聽大自然的聲音,看看花開花落、草長鶯飛?;蛟S那時,我們心中的焦慮會少些,更少些,甚至會慢慢消失。

陶淵明有詩云“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問問自己的真心,想想自己的初心,知道自己的真心,記著自己的初心,無論生活在何處,我們都能做到恬然沉靜而內(nèi)心篤定吧,就像梭羅一樣??匆槐緯?,掩卷細思之后,重返生活的我們,心境早已不同。

或許,這就是梭羅送給我們的禮物;或許,這就是《瓦爾登湖》帶給我們的驚喜吧。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7

今天我終于讀完美國亨利戴維梭羅的《瓦爾登湖》(李暮譯本),歷時十天。

梭羅是作家、實用主義哲學家,三十多歲時在出生地馬薩諸塞州康科爾德鎮(zhèn)的瓦爾登湖岸上,親手建造了木屋,在那兒靠自己雙手度過了兩年多的時間。本書便是對那兩年多的時光的記錄與總結(jié)。

第一章《經(jīng)濟》,梭羅從衣住行食方面講了他的經(jīng)濟觀——從簡。就住而言,我還清晰地記著他的木屋——一間不大的帶大窗而無窗簾的房子。室內(nèi)只有一張床、一張三腳桌、兩把椅子、一個壁爐;室外有一給矮棚類的廚房。他的家具極簡,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家具也是一種拖累。他還在這章中談到了“慈善”。他認為人們對慈善有太多的溢美之辭,事實上正直和慈善是一個人必需的也是普通的?!八纳屏疾皇蔷植康模虝旱男袨?,而是過剩的、持久的,不僅沒有任何的損耗,而且對他來說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彼岢氖恰耙环N將萬惡隱藏起來的慈善”。

總的來說,這兩年他過得簡單而安寧,生活得充實而明智。

第二章,他審視“我生活的地方”,自問“我為何而活”。他生活的地方時清幽迷人、美麗和諧的,然而鐵路使這些減分不少。它就是一條城市剝削當?shù)氐耐ǖ?。從別的章節(jié)可以更多地了解“我生活的地方”。那兒飛禽走獸種類繁多,且極具靈性;那兒的村民勤儉淳樸但也有愚昧無知的一面;那兒還有好多還有好多了不起的人,如精通歷法、演算的智慧內(nèi)藏、真誠憨厚、孤獨快樂的伐木人,又如那閱歷豐富、健康快樂的隱居老太太,還如那充滿智慧的獵人等等。

他大概可以用清醒從容不迫來回答自己的問題。文中大量出現(xiàn)“清醒”“從容”等字眼。“虛偽與困惑已被尊稱為最健全的真理,而真實確實荒誕不經(jīng)。”此番與更是旗幟鮮明地表明他的立場——清醒地活著,分辨虛偽和真實,不在甚或在困惑中。

第三章《閱讀》,它十分犀利的道出“文盲”的定義:一種是完全目不識丁的市民,另一種是只限于兒童讀物或低級趣味的讀者。這真讓我臉紅啊!多少年沒碰這些思想性、建設(shè)性的讀物了,除了課本、輔導書,該最多的還是那些無營養(yǎng)的言情小說。

讀書既是一種消遣,也是一種智慧積累、精神升華的過程。而所讀之書不僅只限于有字之書,而傾聽大自然的《聲音》、世俗的《聲音》,品味《種豆》的樂趣,與飛鳥山禽為鄰,賞平靜唯美的《湖》,與山野之人攀談交友,那一個又不是在讀一本獲益無窮的無字之書呢!

很多人認為梭羅是《寂寞》孤單的,因為他周圍并無人家。而梭羅并不這樣認為,市場由不知名的人來參觀他的小屋,盡管他不在好像他也不喜歡。他還可以看到不認識的人,他還把小松針、雨等周圍事物當作有生命有感情的人對待,所以他不孤獨。最重要的是,他相信之這時會享受孤獨的,孤獨與距離、離群無關(guān),他還堅信孔子的“德不孤,必有鄰”。

便有了下一章的《訪客》。即使他隱居如此,還會有很多人不較路程、招待地來訪問他。

《瓦爾登湖》講湖?書中有兩章特意寫湖,而我卻將湖一筆帶過?瓦爾登湖的特點是近看綠色,遠看藍色,用水杯裝起來看是透明的,冬天湖水結(jié)冰又是白色(我也不懂為什么這就能說明它特純凈)。我認為,它平靜透明,正如作者所追求的那樣,擁有一顆寧靜、純潔的心靈活在這世界上。

我對那些敘事性、議論性的文字關(guān)注較多,也記錄下許多文字來作為學習,但梭羅最想傳達的精髓我不知又學到了幾分,即擁有一顆寧靜而純潔的心靈,過得簡單而安寧,生活得充實而明智。

“只有我們醒著,黎明才是黎明。”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8

自由,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所高呼的口號;自由能使人釋放出生命最本真的狀態(tài),帶來一種拘束下所品味不到的快樂。因此,追求自由成為了人們所孜孜不倦并為之付出努力的事業(yè),而“為自由而戰(zhàn)!”則成為眾多中外影視文學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臺詞……

羅蘭夫人曾說“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熊培云也說,自由在高處。貌似現(xiàn)在的我們沒有資格享受自由,那么她究竟在哪里?

我想,熊先生為我指明了自由的方向—《自由在高處》。

自由總是和約束、限制對應(yīng)的。熊先生是一位文筆犀利的作家,這是我讀完該書的第一印象,在書中,他以冷靜、客觀、尖銳的語言為我們展現(xiàn)了當下社會的偽自由,抨擊了那些“自由”的行為,并呼吁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自由,深入思考,以體會自由之美。他講到:“我們的‘正義'只在五米之內(nèi),而我們的‘自由'則在千里之外”。我在思考:我們中華民族十三億兒女,若每個人的正義只不過是一個半徑為五米的圓,則不足以將正義伸向這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倘若每個人的“自由”是一個半徑過千里的圓,那么“自由之神”則可以覆蓋整個銀河系??勺杂刹皇悄硞€人、某個時期的自由,而是每個人心靈與思想的自由,我們有權(quán)利享受自由,同時有義務(wù)尊重他人的自由。

然而追求自由之路絕非坦途。幾年過去了,我在自由路上已走了不少路程,可那自由卻未曾閃耀出一點光芒。因為我發(fā)現(xiàn)在自己和他人的自由間我很難找到平衡點,在物質(zhì)與精神的自由間我很難做出取舍。

我不禁開始失去了信心,也反思我所做的一切,難道自由就那么遙不可及嗎?我陷入了沉思。這時,一個聲音在我的耳邊響起“孩子,自由在高處!”

我恍然大悟:“自由在高不在遠!”隨即,我從書包取出《自由在高處》,以一種全新的心態(tài)去讀她,品味她。自由在高處,所謂的“高”是道德的至高點,是率真地活出自我而又不絲毫地影響他人。

此次閱訖,熊先生又多了一種身份—思想家。他終于讓我明白:自由并非因寄所托,放浪于形骸之外,而是精神、思想上的自由,她更是對于人性的解放與救贖。

拘束,它扼殺了人性,扭曲了真理。它通過競爭、獎勵、攀比、劃級分層的手段,使一個自由的靈魂心甘情愿地成為制度的奴隸,并為虎作倀,將魔爪伸向下一個純潔的靈魂。

而自由,作為人性的救世主,她教會我們?nèi)捤?、去愛、去欣賞;學會曠達、舍棄;學會救贖自我,更學會救贖他人。一時間,我想起了羅本島上的曼德拉,看見了瓦爾登湖畔喂馬劈柴的梭羅,聞見了肖申克監(jiān)獄中泥土的氣息,聽見了集中營孩子的笑聲,嘗到了基督山伯爵那兩行淚水的味道,摸到了柏林墻上東德人民期待自由的心……

自由之路,不是靠行走完成的,而是需要攀登來到達的,因為自由在高處!集中營不是用來殺人的,而是用來玩游戲的,因為自由就在我們的心中!

自由在高不在遠,思想在深不在廣!這既是熊先生教給我的,也是人性教給我的。

我們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卻也在自由之中。去吧,去追求高處的自由!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9

當我讀完《瓦爾登湖》這篇文章時,我的心猶如大海般不能平靜。這本書寫于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fā)展時期,在當時的背景下,人們追逐利益,想盡一切的辦法來使自己獲得更高的權(quán)利和更多的金錢。工業(yè)文明、喧囂社會擠壓著人類、侵蝕著人性。而在這個大背景下,畢業(yè)于哈佛的這位智者,他單身只影,拿了一柄斧頭,跑進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他特立獨行,懷著一顆向往自然的心,寧靜地踏上了這段心靈的路途。而在這個被稱為“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間里,孤獨在思想中!

“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閑暇的余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后,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升直到艷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彼o靜地卸載城市的喧囂,用心寫下孤獨。每次看他的書都是一種震撼,他思考人生,讓我的心如凈水般澄澈。他讓我感到敬畏,原來一個人的生活可以是這樣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簡單而又芳香撲鼻,雖平靜的生活。漸漸的我也發(fā)現(xiàn),當我沉浸在梭羅細膩的描述中時,自己也漸漸變得心安理得、從容淡定。用心感受作者在簡單生活中心態(tài)變化的微妙,學會以相同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就獲得了一種真知。

“我只是說學生應(yīng)該如此這般多多思考,我是說他們不應(yīng)該游戲人生或僅僅研究人生,而應(yīng)該從頭到尾的體驗人生,要知道社會是在花高價錢支持著他們。年輕人應(yīng)該立即嘗試人生的實踐,否則他怎么能更好的學會生活呢?”書中是在闡述美國當時的教育問題,我們不妨將此種認識移到更小的范圍——我們自身。試想我們是不是也該多多思考呢?研究人生、體驗人生、實踐人生、更好的學會生活不也正是我們所必須的嗎?我們是不是應(yīng)該以此作為視窗看到更深刻的意義?

梭羅說:“不錯,賺足了車費的人最后終能上車,假如到那時他們還沒死的話,但是倒了那時,他們或許已經(jīng)失去了開朗的心情和旅游的欲望。犧牲最美好的年華辛苦賺錢,為的就是在最沒價值的辰光里享受那令人懷疑的自由?!?/p>

讀來是如此的形象生動,以旅游為喻,人生許多事情不也如此嗎?獨自一人出游,今天就可以出發(fā),而和別人一道出游,則要等到別人準備就緒,或許要等很長時間方可動身。這與我曾經(jīng)聽過的“有些事你現(xiàn)在不做,你就永遠不會做了?!笔峭瑯拥牡览?,若你懂得,你也會如我現(xiàn)在所想,人生許多事情是容不得等待的,更多時候需要一份風風火火的沖動和激情,也可以說,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任何時候都為時不晚。無需顧慮太多,則可以在流轉(zhuǎn)的光年里刻下更多明媚的印跡。

讓我們黎明即起,輕手輕腳,泰然自若,用或不用早餐,讓人來人往,讓鐘聲響起——我們下定了決心,如此好好的過上一天,不用舉手認輸,不用隨波逐流。

《瓦爾登湖》心得體會10

每次讀這本書,我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好書。和梭羅所說的一樣:“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觀看著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我想說的是,讀這本書,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丈量自己的生活。

帶著諷刺去批判著人類的盲目,帶著幽默去痛斥人類的無為。對于人,他的信仰除了所謂的上帝就是那些所謂的統(tǒng)治階級,這對生活在基層的人民而言,生來位卑,他們活著就像一部機器,為了不讓自己在勞動市場上貶值,拋棄了氣概,拋棄了自尊。是的,他們的勞動力升值了,可悲哀的是他們的智慧卻在貶值,難道這就是“安逸者”?這正如梭羅所言:“你剛走出了失望之城,又走進絕望之鄉(xiāng)。”

上帝沒有賦予任何人任何權(quán)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來未帶一草一木,死后又不帶走一縷一線。奴隸的生涯終究是由失望壘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絕望筑成的荒墓,與其這樣,為何不摒棄這些浮躁,還靈魂一份通透,回歸自然的寧靜呢?設(shè)想一下,當你面對這博大的自然,它給予你的是新鮮的空氣,甜美的果實,突然間,你是否感覺自己成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憊地奔逐在它的懷抱里。

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羅還記錄了很多很多,終點就是起點,四季的輪回正是生命的蘇醒沉睡,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溫水,讓人沉浸,心靈正被一點一點洗滌,靈魂正被一點一點安靜。

淡泊是智者的動力,像是一把折扇,送來徐徐清風,拂去一片焦慮;又像是一面鏡子,照清嬌容的面貌,看清人性的本質(zhì);還像是一首詩詞,念時如癡如醉,回味時百感交集。

月下共飲,湖邊共賞。邀君在這片湖水前共冥,邀君在這份淡泊中共尋那份靜謐!

504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