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植根于中華歷史文化的沃土,女排的性格是中華民族性格的燦爛映射。世界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中,一脈相承綿延至今的只有中國,5000年里數不盡的挫折,生成了中華民族永不低頭的倔強、愈挫愈奮的耐力、從容應對的智慧。精神強大是民族復興的開始,也是民族復興的必然。30多年來,中國女排創(chuàng)造了“五連冠”的神話,9次獲得世界冠軍,顯露出祖國至上、頑強拼搏、勝不驕敗不餒的英者風范,成為中華民族歷經苦難艱辛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動見證。女排姑娘們的勇毅和堅定,極大激揚了中國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人民日報 2019年9月25日)
每次看到女排在賽場拼搏時都會想起自己帶過的班級,班級里有八個可愛的足球女將,從一年級經過層層選拔進入校級足球隊開始,她們就開啟了艱苦奮斗努力拼搏的訓練、比賽模式,每次看到隊員帶傷依舊奔跑在賽場上,眼淚就不爭氣的往下流。很多人說足球會影響他們的成績,頑強的八個女孩用事實告訴所有人,體育不僅不讓成績下降反而激勵她們更加珍惜學習機會。由于個人原因雖然不能與她們再次并肩,但我心里一直祝福著她們。
“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國家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我們仍然并且將長期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和困難,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也有可能出現,除了奮發(fā)圖強、勇敢斗爭,我們別無選擇。我們要以女排精神為支柱,保持昂揚斗志和磐石般定力,我們一定能在新征程上贏得新勝利!
傳奇的故事,傳奇的導演,傳奇的演員,終究誕生一部傳奇的電影。
中國女排奪冠的那一天,全國人都哭了。我并不是一個懂排球的人,但是我能感受到女排奪冠帶來的榮耀。當中國國旗在里約奧運會上升起的那一刻,我為女排感到無比的驕傲,因為他們是中國的代表,而我是一名中國人。
陳可辛作為一個香港著名導演,在香港影壇舉足輕重。他的電影細膩感人,電影《中國合伙人》成功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這部電影也是一個改編真實故事,把新東方傳奇故事演繹的惟妙惟肖。《中國合伙人》和《奪冠》雖然是兩部不同性質的電影,但我覺得在情感、失敗與成功矛盾、勝利帶來的榮譽等方面都會有異曲同工之妙。畢竟是出自同一導演之手。我相信導演能夠把他極強的感情塑造能力與這部電影相融合,讓國人為女排感到驕傲,為里約奪冠那一刻感到驕傲,為身為中國人而驕傲。
傳奇的故事,傳奇的導演,傳奇的演員,三個傳奇合為一部傳奇的電影。七分保底,八分穩(wěn)了,九分有望。
《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的故事,說到中國女排,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女排精神”。
中國體育界最不缺的就是冠軍,各種項目的世界冠軍數不勝數,但冠軍背后能夠總結成精神的項目卻不多。改革開放前,中國體育界有兩面紅旗:一個是中國登山隊,另一個是中國乒乓球隊。這兩支隊伍是當時中國體育界最優(yōu)秀的團隊,分別創(chuàng)造了“中國登山精神”和“乒乓精神”。而在改革開放后,“女排精神”叫得更響,更深入人心。
1981年,在日本舉辦的世界杯上,中國女排同樣以七戰(zhàn)全勝的戰(zhàn)績,先后戰(zhàn)勝美國、日本等世界勁旅,首得世界冠軍。從排球運動本身來講,東方人能夠拿到排球項目的世界冠軍并非易事。排球是集體項目,又是“高人”項目,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和要求,必然不是一般的訓練就能取得成就的,而是需要一種精神和動力的鼓舞和追求。中國女排隊員在賽場拼搏的身影,讓無數國人熱血沸騰。
此后,以袁偉民指導為教練核心的團隊和老一代的女排姑娘們,在“五連冠”(1981—1986年)中凝聚締造了“女排精神”。這種精神就是“頑強拼搏、艱苦奮斗,團結協(xié)作、為國爭光”的女排精神。
袁偉民受到了陳景潤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啟發(fā),他認為陳景潤在中國科學技術落后的情況下,依然攻克了這個數學謎題,靠的就是“迷”。于是,袁偉民將這股“迷”勁兒帶入中國女排,要求隊員們對排球也要極度專注和熱愛。在訓練時,他要求隊員們拼盡全力,克服苦累和傷病等困難。在比賽中,他要求隊員們極度專注,無論對手強弱都不能松懈。為了讓隊員記住比賽中的一個教訓,袁偉民會在賽后把所有球員留下加練,一直練到很晚才離開。
精神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從嘴里喊出來的,而是在日復一日的訓練比賽中奮斗出來的,歷練出來的,凝聚出來的。袁偉民一再強調“拼搏”“嚴格”“協(xié)作”,說出來感覺很虛,但這正是女排精神的體現。憑著在日常訓練中鍛煉出來的堅強的意志和扎實的技術,中國女排連續(xù)拿下了五個世界冠軍,創(chuàng)造了輝煌,成為中國女排不斷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傳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