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
師: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用數(shù)學方法去思考、解決。(板書:實際問題)
師:為了準備乒乓球比賽,老師去商店買乒乓球了。
課件:出示乒乓球和價格。
提問:看了屏幕你們知道了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你根據(jù)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問題來呢?
問題: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
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買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問:哪個問題以前沒有學過?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師: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可以自己先想辦法解決,然后在小組里討論。
學生匯報(板書):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提問:你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電腦閃爍表示圖意。
提問:5表示什么?2呢?“每袋5個”和“每個乒乓球的價錢是2元”這兩個信息有直接聯(lián)系嗎?根據(jù)這兩個信息可以求出什么?(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5×2=10)知道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買6袋要多少元:10×6=60)
提問:誰能說說這種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買6袋要多少元)
方法二:6×5=30(個)
30×2=60(元)
提問:你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電腦閃爍表示圖意。
提問:6表示什么?5呢?“每袋5個”和“買了6袋”這兩個信息有直接聯(lián)系嗎?根據(jù)這兩個信息就可以求出什么?(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6×5=30)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就可以求出什么?(買30個一共要多少元:30×2=60)
提問:這種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再算買30個一共要多少元)
如果學生提出如下解決方法:
2×6=12(元)
12×5=60(元)
教師應讓學生說明理由。
理由可以是:如果每袋只有一個乒乓球,買6袋一共要12元,實際每袋有5個,所以再乘5,就是買6袋乒乓球所需的價錢。如果學生說不出理由,可以告訴學生:這樣算出正確的得數(shù),但道理比較難理解,你們可以繼續(xù)研究。在想不通理由的情況下不用這種方法。
師: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
講述:雖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還可以互相檢驗。
提問:你能用一句話說出剛才我們解決的實際問題有什么特征嗎?(板書:兩步連乘)
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時要怎樣觀察和思考?(要仔細看圖,認真閱讀文字,找到已知的信息,然后找直接關系的兩個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練習鞏固,體會解題思路及方法。
談話:下面,我們就到應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幫小動物們解決兩個問題,好嗎?
1、出示第1題的情景圖,指導學生觀察,收集信息:從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幾個已知條件?問題是什么?
指名把這題的條件和問題連起來,完整地敘述一遍。
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說說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匯報,集體評議,說說解題思路。
2、課件出示。
師:小茄子告訴我們什么?大家一起讀一下。(學生齊讀)
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思考)
交流核對。
3、課件出示。
師: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
學生列式計算,交流核對。
4、完成第5題
(1)出示第5題的情景圖,指導學生觀察,收集信息:從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幾個已知條件?問題是什么?
指名把這題的條件和問題連起來,完整地敘述一遍。
(2)讓學生各自獨立列式解答。
(3)教師組織交流:
指名說說解題思路,根據(jù)學生的口述畫出線段圖:
通過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蘋果樹是桃樹的6倍,掌握這題的兩種解法。
5、對比練習。
(1)商店在運進水果,每輛汽車一次可以運4噸,6輛汽車8次能運多少噸水果?
(2)商店在運進水果,每輛汽車可以運4噸,第一次來了6輛汽車,第二次來了8輛汽車,兩次次一共運進多少噸水果?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評議,辨析兩道應用題的異同點。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第(2)題的兩種解法:
方法一:6+8=14(輛);14×4=56(噸)。
方法二:4×6=24(噸);4×8=32(噸);32+24=56(噸)。
6、第6題。
(1)觀察插圖,你讀懂了什么?
(2)要求8次一共運煤多少噸,一定要先知道什么?
(3)請你把你的想法告訴我們。
7、第7題。
(1)你獲得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2)告訴我們“每人每天組裝8臺電腦”,現(xiàn)在要求幾人幾天?
(3)你打算怎么做?說說你的想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4)小結:這是連乘問題的又一種類型,也有兩種不同的解答。
四、回顧反思,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兩步連乘應用題,你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F(xiàn)在談談你的收獲,好嗎?
《銳角和鈍角》
一、談話情景導入
師:朋友們!你們?nèi)ミ^遵義嗎?去過哪些地方?
生1:去過,去過遵義會議會址。
生2:去過遵義姑媽家。
生3:去過遵義游樂園。
課件出示遵義游樂園的一處場景
師:這是遵義游樂園,你們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木馬、風車。
(利用學生喜歡的游樂園場景導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
二、復習角
師:你們能在這幅圖中找出角嗎?
生積極主動的找到了很多角。
師:你們生活中哪里還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戶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書本上也有角
(讓學生在圖中找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師:這個角是什么角,老師手中拿的這個圖形的角是什么角呢?
生:直角(師把直角圖形貼在了黑板上并指書上也有直角)。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直角,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銳角和鈍角。
揭示課題并板書:銳角和鈍角二、探究銳角和鈍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把這些圖片進行分類(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師:你為什么要這樣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來分的;
(讓學生動手操作對這幾個圖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初步熟知銳角與鈍角有什么特點,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師:現(xiàn)在我們把這兩組角與直角比,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生:這組角比直角小,這組角比直角大。
(老師將這其中的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畫了出來,同時也把直角描了出來。)
2、引導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咱們給它們?nèi)€名字叫老大和老二,那你們認為哪個是哥哥那個是弟弟好呢?
生:這個是弟弟,這個是哥哥。
師引導學生論得出:這個就叫銳角,這個就叫鈍角。
3、深入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銳角和鈍角,請看這是什么角呢?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銳角
師:有三種結果,那到底是什么角呢?同學們想個辦法準確的判斷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量。(用投影儀展示)
通過學生測量反復2次,這個角的一條邊與直角板上的一條邊重合后,另一條邊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條邊的外邊,說明這是一個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讓學生用肉眼觀看,判斷得出了三種不同的結論,讓學生出現(xiàn)了矛盾,激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樣更積極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完成的欲望)
三、聯(lián)系生活,解決問題
1、找游樂園里的`銳角與鈍角(課件出示游樂園,場景圖)
(先找出了很多)
2、找游樂園里物體中的銳角和鈍角
(生找出了相應的銳角和鈍角)
3、找出生活中哪里有銳角和鈍角
生1:紅領巾的三個角有一個鈍角和兩個銳角。
生2:老師眼鏡框上有鈍角;
生3:凳子上有銳角
生4:文具盒上有銳角
生5:玩具上有銳角和鈍角
4、說說這些角的名稱
(生說得很好)
5、用紙折角
(學生折出了各種各樣的銳角和鈍角)
6、用手臂比劃角
(學生用身體的很多部位比劃出了不同的銳角和鈍角,在生活中找角、物體中找角、用紙折角、用手臂比劃角、用身體劃角)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是銳角、鈍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說點什么?
生1:大家好,我是銳角請大家多多關照。
生2:我是鈍角,請大家為我準備更多的三角板,讓我認識更多的角。
生3:我是銳角,請大家別碰我的尖,會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鈍角,我愿意和大家交朋友。
師:小朋友們好,如果我是銳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鈍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結,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識中,又起到了化龍點睛的作用)
課中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
1、從資源開發(fā)的角度看
教師能充分利用挖掘資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圖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體中找角)幫助學生抽象和構建各種角的特征,使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認識各種角。
2、從三維目標角度看
(通過讓學生指出角,分類,描角,比大小等)使學生對銳角、鈍角有了非常明確的概念,從而使學生技能達標率較高(如能正確量角、判斷角、比劃角等特別是人體上找角)
3、知識構建的過程與方法來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際上學生的思想過程與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意識較強,特別在練習部分中的游戲部分更為突出。
較好地滲透了品德教育內(nèi)容(如遵義會議會址,教后的你想對老師談點什么)。
更好地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知識又為生活服務,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理念,屬于數(shù)學學習生活化特點。
4、突破誤區(qū)(即一說到任務深,就要用多媒體,就要怎么樣、怎么樣,但這節(jié)課中多媒體的出現(xiàn)并不多,卻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課中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教學中體現(xiàn)了學生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思想,教學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觀察能力和組織能力,教學中雙邊活動非常到位,真正實現(xiàn)了課堂中學生愛學習,樂學數(shù)學的效果。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數(shù)和整千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的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口算除法的.全過程。滲透轉(zhuǎn)化和遷移類推的數(shù)學思想,加深對口算除法的理解,發(fā)展數(shù)感。
3、情感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彩色手工紙10盒
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1、1、認識盒裝手工紙數(shù)目
師:拿一盒手工紙,讓學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張?
學生猜后教師打開演示:介紹每沓10張,每盒100張。
1、2、師演示、生口答
(1)1盒里面有()沓手工紙,10沓有()個十張;
(2)2沓紙有()張,有()個十張;
(3)80張紙有()沓;
(4)2盒紙有()張,()個百張;
(5)400張能裝()盒,有()個百張。
【設計意圖】通過邊演示邊說想法,明確一沓就是一個十,幾沓就是幾十,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2、探究新知
教學例1
2、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課件出示例1)
把60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給3人,每人得到多少張?
(1)認真審題,獨立學習。
說一說: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決什么問題?你會列算式嗎?(板書:60÷3)
師:為什么用除法計算?(總數(shù)÷份數(shù)=每份數(shù))
想一想:應該怎樣口算?
學生思考后,以小組為單位拿出一盒手工紙或小棒操作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組中與同學說一說。
(2)匯報交流、耐心傾聽。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預設1:60張紙就是6沓,先每人分一沓,共分掉3沓,剩下3沓再每人分一沓,剛好分完。這樣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張。
預設2:60張紙就是6沓,6沓平均分給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張。(課件演示)
預設3:60里有6個十,6個十除以3是2個十,就是20。(板書橫式:6÷3=260÷3=20)
預設4:30×2=60或2×30=60可以得出60÷3=20。(想乘法算除法)
預設5:60—20—20—20=0共減3次,所以60÷3=20。
預設6:20+20+20=60所以60÷3=20。
【設計意圖】教材在這里的編寫意圖,是以直觀為支撐,形數(shù)結合。教師要盡量地多給出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充分的時間內(nèi)親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在自主探索中運用新知轉(zhuǎn)化成舊知即表內(nèi)除法的思想方法,化難為易,理解算理。
(3)算法優(yōu)化,理清算理。
你認為以上算法哪一種比較好?為什么?
請與預設3相同學生再說一說,理解后,其他學生與同桌再互相說一說。
【設計意圖】學生口算除法往往喜歡這樣說: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這是一種描述的語音,是一種機械記憶的方法,這樣的描述有時容易產(chǎn)生誤解。如有學生說出,教師千萬不可回避,應耐心幫助學生理清其中的道理: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算法)。其實這種規(guī)律的總結是預設3(算理)的翻版。口算教學應讓學生充分理解算理,使學生盡可能用較為簡潔的語言表述計算過程。如60÷3表示把60看作6個十,6個十除以3是2個十,就是20;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引導學生將整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轉(zhuǎn)化為表內(nèi)除法。只有這樣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溝通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總結出來的方法才能真正地為以后的學習服務。
(4)揭示課題、鞏固方法。
師:剛才我們計算了60÷3=20(張),它就是口算除法。(板書課題)
搶答題(卡片出示正反兩面)
5÷5=4÷29÷38÷4
50÷5=40÷2__________
根據(jù)前兩組的規(guī)律,讓學生猜一猜后面每一組算式,口算后說出算理。
同學們真厲害,下面有信心再解決一些問題嗎?
600÷3=(課件出示)
2、探索一位數(shù)除整百和整千數(shù)的商
(1)你是怎樣計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匯報后集體訂正)
預設1:6盒除以3,每人得2盒,2盒就是200。
預設2:6個百除以3是2個百,就是200。(讓多名學生再說一說,如不理解可用教具演示。)
(2)那么6000÷3呢?
【設計意圖】在60÷3和600÷3的基礎上,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直接類推出口算方法和結果。
2、3、引導小結:口算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和整千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我們可以把整十數(shù)看成幾個十,把整百數(shù)看成幾個百,把整千數(shù)看成幾個千,轉(zhuǎn)化成表內(nèi)除法再進行口算較為簡便。
1、探索120÷3的口算方法。(課件出示例2)
3個班上手工課一共用去120張彩色手工紙,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張?
認真審題,獨立學習。
說一說: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決什么問題?你會列算式嗎?(板書:120÷3)
師:為什么用除法計算?(總數(shù)÷份數(shù)=每份數(shù))
想一想:應該怎樣口算?
先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可利用盒中的手工紙或小棒邊操作邊說。
匯報交流、耐心傾聽。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預設1:可以把120張看成12沓,12沓除以3是4沓,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生匯報師課件演示)
預設2:可以把120看成12個十,12個十除以3是4個十,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
(3)算法優(yōu)化,理清算理。
你認為以上兩種算法哪一種比較好?為什么?
請與預設2相同的學生再說一說,理解后其他學生再與同桌互相說一說。
(4)1200÷3呢?(板書)
【設計意圖】學生已有第一節(jié)課口算除法的基礎,通過復習用簡潔的語言表述一位數(shù)除法的計算過程,學生會很自然地遷移類推出一位數(shù)出幾百幾十的口算方法,配上直觀操作演示,更加深了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在交流和復述中培養(yǎng)了學生數(shù)學表達能力。
小結:在計算一位數(shù)除幾百幾十時,可以將幾百幾十看作幾個十的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把它轉(zhuǎn)化為表內(nèi)除法。
1、探索66÷3的口算方法。(課件出示例3)
把66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給3人,每人得到多少張?
(1)擺出準備好的66張紙或小棒,讓學生分一分,說一說是怎樣分的?
(2)多名學生說后,教師課件演示,并填空。
先分(),每份分得()沓,再分(),把單張的分成了()份,每份分得()張,分完后每份共有()張。
(3)說明計算方法:66張手工紙有6沓(每沓十張)和6張,也就是66可以分成6個十和6個。先分整沓的,就是把6個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十,再分單張的,就是把6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沓和單張合起來20+2=22,就是所求的結果。
分步算式:60÷3=206÷3=220+2=22(板書)
(4)引導小結
都是“先分后合”把幾十幾分成兩部分: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分別除以幾再相加。將新問題轉(zhuǎn)化為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來解決。
【設計意圖】這是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每一位都能除盡的例題。學生通過邊分手工紙或小棒操作,邊說出口算步驟,讓學生充分理解算理。它采用的是“先分后合——化難為易”,將新問題分兩部分轉(zhuǎn)化成表內(nèi)除法來解決問題。為了降低難度,教師以板書分步算式來解釋口算方法,這樣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為筆算除法打下基礎。
3、課堂練習
3、1、算一算,說一說。
8÷4=()15÷5=()
80÷4=()150÷5=()
800÷4=()1500÷5=()
9÷3=()24÷6=()
90÷3=()240÷6=()
900÷3=()2400÷6=()
你是怎么算的?對比這兩組題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
附答案:
8÷4=(2)15÷5=(3)
80÷4=(20)150÷5=(30)
800÷4=(200)1500÷5=(300)
9÷3=(3)24÷6=(4)
90÷3=(30)240÷6=(40)
900÷3=(300)2400÷6=(400)
左邊這組題商的位數(shù)與被除數(shù)相同。右邊這組題商的位數(shù)比被除數(shù)少一位。
3、2、解決問題。
一共90人,先排成人數(shù)相同的9列,再圍成人數(shù)相同的3個圓圈。
(1)每列多少人?(2)每個圓圈多少人?
附答案:
(1)90÷9=10(人)答:每列10人。
(2)90÷3=30(人)答:第個圓圈30人
又出示了一組“智慧島”習題。
附答案:
20元=200角200÷5=40(枝)答:可以買40枝鉛筆。
20÷2=10(本)答:可以買10本。
4、鞏固提升
4、1、填一填。
2、填出里()的數(shù)。
3、解決問題。
一只東北虎的體重是一只鴕鳥的4倍,是一只企鵝的9倍。
請你自己算一算企鵝和鴕鳥的體重。
附答案:
360÷9=40(千克)答:企鵝的體重是40千克。
360÷4=90(千克)答:企鵝的體重是90千克。
【設計意圖】練習時要求學生靈活運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來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探索規(guī)律,發(fā)現(xiàn)簡便的口算方法,正確口算出結果,注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驗算和反思的習慣。
課后小結
a提問: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b師生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除整百整十數(shù)的口算,這些口算內(nèi)容,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同時又可以為后面學習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打下基礎、加強這局部口算練習,有利于提高計算能力。
板書
口算除法
把兩位數(shù)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分別除以一位數(shù)后再相加。
60÷3=20
600÷3=200
120÷3=40
66÷3=2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根據(jù)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和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估算習慣。
教學重難點
了解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60÷6240÷8320÷4420÷7
450÷9630÷7360÷6400÷5
120÷3160÷4280÷4540÷9
2、說出下列各數(shù)的近似值。
1481938793
二、親身體驗,學習新知
1、引入新課
(1)有124箱貨物,李叔叔三人開了三部車,他們?nèi)似骄咳舜蠹s運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車行駛了4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行多少千米?
(3)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fā)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讓學生根據(jù)除法的含義列出各題的算式。
124÷3223÷4100÷3182÷4
提問:請學生逐一說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說算式意思的過程中,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來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書第13頁主題圖,同時出示例題2
教師:要求“他們?nèi)似骄咳舜蠹s運多少箱?”列式是:124÷3
教師:大約是什么意思?
教師:怎樣進行除法估算?分小組進行討論,然后匯報討論結果。
第一種方法第二種方法
124≈120124=120+4
120÷3=40(或3×40=120)120÷3=40
平均每人大約運40箱剩下的4箱每人還可運1箱,每人大約運41箱。
引導學生對以上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
①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都正確的。
②兩種結果雖然有微小的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問題的合理解決,可以說,這樣的差異在本題的解決中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3、讓學生獨立進行估算。
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
223≈200223=200+23223≈240
200÷4=50200÷4=50240÷4=60
平均每小時約行50千米、55千米、60千米。
教師:以上3種結果都對,說明汽車的速度每小時在50~60之間,當然以55最佳,因為它更接近準確值。
小結:歸納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數(shù)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前幾百)的數(shù),除數(shù)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4、再現(xiàn)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fā)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
①在解決第一題的時候,能將100估成120嗎?為什么?
②在解決第二題的時候。將182估成160合適還是估成200合適?
5、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討論,讓大多數(shù)人明白:在第一題中,只有100元錢,所以估算時不能將100估大,只能估?。辉诘诙}中,已知災民182人,在考慮所需帳篷數(shù)時,應將182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帳篷讓災民度過困難期。
三、鞏固運用
完成教科書第16頁做一做的第1題和第2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怎樣進行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
五、課堂作業(yè):
教材練習三的第3題和第4題。
課后習題
完成練習三作業(yè)題。
《時間的計算》
教學內(nèi)容:P62例1、例2
三維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zhuǎn)換和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游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③“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jīng)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 )分
(1)教師: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讓學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題目1和補充題:3時=( )分 2分=( )秒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shù)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出時間轉(zhuǎn)換的。方法。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略)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題,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jié)課是( )分,課間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時。
3、競賽:
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jīng)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回歸評價:
教師:現(xiàn)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xiàn)在經(jīng)過了幾分?一節(jié)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啊,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
2、學生會用多種方法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對數(shù)學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都喜歡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嗎?今天,草原上要舉行運動會,第一項田徑項目是競走,參賽運動員是喜羊羊與懶羊羊,懶羊羊走長方形的路線,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線。都走一圈,看誰走的快?懶羊羊說:“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走的路短?!?/p>
(大家看圖,出示多媒體課件)
同學們,你們來當評委,看看懶羊羊提的要求合理嗎?
引導:喜羊羊和懶羊羊可不是光憑你們的猜想就能說服的,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讓他們心服口服。你覺得喜羊羊和懶羊羊走的路線與我們所學的哪一個數(shù)學知識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揭題:你們真聰明!老師非常欣賞你們對數(shù)學的敏感。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問題。提問:他倆所走的路程到底怎么算呢?
板書課題: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
二、探索新知:
1、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長方形,動手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長邊,再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短邊。長方形較長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長,較短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寬。請同學們動手量出所需的數(shù)據(jù),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
2、引導: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可以看出你們肯定有成果了,誰愿意給大家展示一下。(學生說教師板書。要求說清這樣做的道理。)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有這三種:
(板書)
(1)6+4+6+4=20(厘米)周長=長+寬+長+寬
(2)6×2+4×2=20(厘米)周長=長×2+寬×2
(3)(6+4)×2=20(厘)周長=(長+寬)×2
3、提問: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說說你的想法。
4、請同學們再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練習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有這兩種:(板書)
(1)5+5+5+5=20(厘米)
邊長+邊長+邊長+邊長=周長
(2)5×4=20(厘米)邊長×4=周長
提問:計算正方形的周長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說說你的想法。
提問:要求正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什么條件(邊長)。
5、提問:懶羊羊也用尺子量出了長方形草坪的長是12米,寬是6米,請你們幫它來算一算這個草坪的周長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寫出計算過程。
6、解決了懶羊羊的問題,那我們就來幫助喜羊羊算出他所走的路程吧!他也量得正方形草坪的邊長是9米。請你算出它的周長。
7、同學們比較一下誰走的路長?(一樣長)
8、談話:原來,他們倆走得一樣多,經(jīng)過科學地計算,懶羊羊心服口服了,他們不再吵了,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賽中。
三、鞏固練習
1、請你量出需要的數(shù)據(jù),并計算它的周長。
2、如果繞籃球場走一圈,要走多少米?籃球場的周長是多少米?
3、試一試:正方形的手帕的邊長使25厘米,他的周長是多少?
它的周長是100厘米。
4、想想做做。
能拼成不同的長方形嗎?它們的周長相等嗎?
四、拓展延伸:
課下練習:
一根長24米的繩子
(1)圍成一個正方形。圍成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米?
(2)圍成一個長方形,如果長方形的長是9米,寬是幾米?
想一想:如果長不是9米,還能圍成哪些長是整數(shù)米的長方形呢?
(讓學生獨立思考,再交流。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圍成的圖形)
五、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2、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在生活中有許多關于周長的有趣的問題,只要我們?nèi)フJ真觀察,去仔細發(fā)現(xiàn),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jīng)歷用平均數(shù)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過程,積累分析和處理數(shù)據(jù)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初步感知“移多補少”“對應”等數(shù)學思想。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平均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學習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教學難點:借助“移多補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三、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引入。
以幻燈片形式出示教師家的書櫥。
現(xiàn)在,我的書架上層有12本書,下層有10本書,我想請同學們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
2、感知課題。
(1)學生思考,想象移動的過程。
(2)教師操作并提問:現(xiàn)在每層都有11本書了,這個11是它們的什么數(shù)?
(3)教師: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shù),通過“移多補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數(shù),就是這幾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平均數(shù)”這個新朋友,好嗎?
(板書:平均數(shù))
(二)探究新知
1、引發(fā)質(zhì)疑,探索新知。
教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到哪些知識?
預設:
(1)平均數(shù)是一個什么數(shù)?
(2)怎樣計算平均數(shù)?
(3)平均數(shù)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義,探求方法。
出示例1,為了保護環(huán)境,學校四年級1班的一組同學利用業(yè)余時間收集礦泉水瓶,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仔細觀察統(tǒng)計圖,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
(1)小紅比小蘭多收集多少個瓶子?
(2)小明再給小亮幾瓶,他倆的瓶子就一樣多?
(3)他們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瓶子?
你怎樣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瓶子?”你怎樣才能讓他們的瓶子數(shù)量一樣多呢?
學生匯報交流。
小結1:求平均數(shù)實際就是把多的補給少的,在數(shù)學上叫做“移多補少”。
小結2:求平均數(shù)也可以采用計算的方法,用他們一共收集的礦泉水瓶個數(shù)總和除以人數(shù),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
(14+12+11+15)÷4=13(個)。
【設計意圖】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過解決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礦泉水瓶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掌握“移多補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數(shù)學方法。
3、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
教師:剛才我們通過移多補少和計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礦泉水瓶,看這個平均數(shù)13,它是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shù)量?
引導學生體會13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shù)量,而是4個人的總體水平。
小結:平均收集13個礦泉水瓶,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數(shù)量,是一個“虛擬”的數(shù),反映了這組收集礦泉水瓶數(shù)的情況。
教師: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過平均數(shù)嗎?舉例說一說。
預設:
(1)本周平均最高氣溫6攝氏度。
(2)三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級2班五位同學平均每人捐10本圖書。
(4)李莉同學平均每天上學路上花費15分鐘。
【設計意圖】初步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實例,感受數(shù)學源于生活。
(三)知識應用
1、判斷。
(1)某小學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個同學一定都捐了3元。
()
(2)學校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隊員身高會超過160厘米,有的隊員身高不到160厘米。
()
(3)小明所在的1班學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強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強矮。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初步感受平均數(shù)的特點:一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比數(shù)據(jù)中最大數(shù)小,比最小數(shù)大。
2、選擇。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噸。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平均用水量的問題,鞏固所學知識,根據(jù)所求問題找準與總數(shù)相對應的份數(shù)。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再看看開始想解決的問題:
(1)平均數(shù)是一個什么數(shù)?
(2)怎樣計算平均數(shù)?
(3)平均數(shù)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現(xiàn)在能解決了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除整百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進行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口算和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用一位數(shù)除的算理,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口答
(1)24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84呢?
(2)42個十,90個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24÷230÷360÷6
48÷484÷480÷290÷3
二、教授新課:
出示主題圖:
根據(jù)你的觀察,你看看這幅圖里面有哪些數(shù)學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識解決途中提出的問題嗎?
1、3次就能運完這60箱,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和你小組里的同學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們手中的工具幫助你說明你的思路。
小組匯報:解題思路
(1)想口訣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第一個問題輕松解決,第二個問題也沒問題
2、王叔叔有600箱西紅柿,他也運3次就運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里面說說。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運240箱黃瓜,也運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運多少箱?
240÷3=
這題如何考慮?
4、小結: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口算除法,在計算時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訣,還可以用以前學的乘法運算來思考,還可以用數(shù)的組成的知識來解決。只要能正確的計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二、課堂練習:做一做
知識介紹:除號的由來
一、總體說明
數(shù)學是為生活服務的。本單元解決問題,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內(nèi)容包括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和運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運用乘法和除法一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和掌握需要兩、三步計算解決問題。教材通過實際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貼近度很高的生動例子,讓學生先從直觀的圖畫中了解信息,再運用了解的信息來解決問題,既培養(yǎng)了學生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運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生動的實例,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4)結合適當?shù)慕滩膬?nèi)容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學設想
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就是要能運用數(shù)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圖畫,了解和收集圖畫中的信息,再運用所學的知識,根據(jù)信息在小組中討論、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然后讓學生解決問題后總結和歸納生活中一般性的規(guī)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建議用5課時安排教學。數(shù)學廣角(單元教案)
一、總體說明
本單元的知識內(nèi)容是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擴展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主要內(nèi)容包括:統(tǒng)計中的重復問題和等式中實物代換問題兩種類型。是在學生學習了統(tǒng)計和等式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統(tǒng)計中出現(xiàn)的重復現(xiàn)象和等式中通過實物進行代換問題。通過運用集合的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解決實際問題。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二、教學目標
(1)理解統(tǒng)計中出現(xiàn)的重復現(xiàn)象,運用集合圖推算事物的數(shù)量。
(2)通過實物代換,初步理解代換思想,推算事物的數(shù)量。
(3)擴展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三、教學設想
根據(jù)奉單元知識內(nèi)容相對比較抽象和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的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采用實物分析的方法進行教學、先讓學生能通過實物理解重復現(xiàn)象和代換思想,再通過適當?shù)木毩暭訌妼W生的思維訓練。使學生能充分理解,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本單元建議用2課時安排教學。
集合的思想
教學內(nèi)容
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08頁例1,練習二十四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能借助具體內(nèi)容,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
難點:用集合直觀圖來表示事物。
教學準備
CAI
教學過程
一、借助熟悉題材,滲透集合思想
1、巧妙設疑,直觀感悟
(1)談話:老師知道同學們有很多的興趣愛好,有的喜歡音樂,有的喜歡美術,有的兩樣都喜歡,老師想進一步了解你們,請允許我對其中的一個小組進行調(diào)查,好嗎?
(2)(指定小組)分別在“音樂”和“美術”下面簽上名字,兩者都喜歡,兩邊都簽。
(3)全班一起統(tǒng)計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人數(shù)。
(4)(故作驚訝):咦,這個小組沒有這么多人呀?問題出在哪兒呢?
(5)四人小組討論發(fā)現(xiàn):統(tǒng)計過程中有學生既喜歡音樂又喜歡美術,是重復的,在計算總?cè)藬?shù)時只能計算一次。
2、圖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兩個小組的集合圈,再把兩個圈進行合并。
(2)讓學生說一說圖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3)讓學生列式求出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說說想法。
(5)師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適當小結。
3、運用集合思想解決問題
(1)情境出示課本P110第1題。
(2)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
(3)同桌交流,重點說說想法。
(4)反饋。(昨天和今天進貨的重復部份用重點號顯示)
二、靈活運用數(shù)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1、談話:小動物在討論在陸地上生活還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來了10種動物,有6種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的,有6種動物可以在水里生活。這里面有幾種動物既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適當給學生介紹“兩棲動物”的常識,擴展學生知識面。)
2、練習二十四第2題
要求:(1)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
(2)班內(nèi)交流方法。
三、全課總結。
1、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
2、小調(diào)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學知識來解決。等量代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掌握書寫格式,理解用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筆算除法的步驟和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再那一位上面。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數(shù),應該與下一位上的數(shù)合在一起繼續(xù)除的道理。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120÷4280÷7300÷5540÷924÷284÷4
93÷369÷3
提問:口算24÷2時你是怎樣想的?
2、計算:
二、親身體驗,學習新知
1、談話: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用豎式計算比較簡單的表內(nèi)除法,現(xiàn)在我們學習稍復雜一點的筆算除法,既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除法。
2、出示教科書第19頁的主題圖。
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畫面內(nèi)容,并用自己的話口述畫面的內(nèi)容。
教師根據(jù)畫面內(nèi)容,編一道除法應用題。
3、出示例1
三年(1)班和三年(2)班參加植樹活動,共種42棵樹,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
(1)提問: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想一想這道題該會怎樣列式:(學生列式:42÷2)
(2)42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誰會口算42÷2?怎樣想?得多少?
(3)出示小棒,擺好42根小棒,怎樣把四個十和兩個一各平均分成兩份?要分得又對又快。
(4)筆算:42÷2。
教師:剛才用分小棒的方法說明同學們口算對了,如果這道題用筆算怎樣算?筆算除法的順序和口算一樣,要從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除起,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怎樣用豎式計算除法。
師一邊講解一邊板書:先寫除法的豎式,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表示4個十,4個十除以2商2個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寫2,用除數(shù)2去乘2個十,積是4個十,表示從被除數(shù)中已經(jīng)分去的數(shù),把4寫在42的十位下面,4減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數(shù)已經(jīng)分完了,個位上還有2,要落下來繼續(xù)除,2除以2得1,要把商寫在個位上,再用除數(shù)2去乘1,積是2,表示從被除數(shù)中分去的數(shù),寫在上面落下來的被除數(shù)2的下面,2減2得0,表示個位上的數(shù)也分完了。
提問:做筆算時,先從哪一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寫在什么位置上?
筆算除法,要從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4、出示例題2
四年(1)班和四年(2)班參加植樹活動,共種了52棵樹,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
(1)先讓學生獨立分析,然后列式,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2)讓學生自行動手操作,弄清算理。
教師:52平均分2份,讓我們一起拿出52根小棒來試著分一分。
①先分5捆,每份2捆,共分去4捆,還剩1捆,余下的1捆怎樣分?
②把余下的1捆拆開,與2根小棒合并起來是12根,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③先分得的2捆,就是2個十,再分得6根,一共分了26根。
教師:用豎式該怎樣計算呢?我們在動手操作時,是先分整捆,也就是用2去除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5,商是2,寫在被除數(shù)十位上面,還剩1(余1捆),余下的1和除數(shù)比較,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余下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2落下來,1個十連同個位上的2合起來是12,再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寫在被除數(shù)個位的上面,正好分完,余數(shù)是0。
(3)比較例題1和例題2的異同。
相同:都是從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除起,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商就要寫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例2是被除數(shù)十位上還有余數(shù),余下的數(shù)要與個位上的數(shù)合起來再除。余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
(4)小結: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兩位數(shù)除法豎式的筆算方法,從被除數(shù)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還有余數(shù),余下的數(shù)要與被除數(shù)個位落下來的數(shù)合并后,繼續(xù)除。每次除后余下的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三、鞏固運用
1、完成教科書第20頁做一做的第1題。
讓學生用競賽的形式開始練習,看一看哪一組算得又對又快,并要求學生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2、完成教科書第20頁做一做的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四第1題。
課后習題
完成練習四相關練習題。
教學內(nèi)容:16頁例2
1、教學目標: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抽象對算式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shù)學。引導學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3、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列示124÷3≈,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5、小結,總結加強。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練習。
四、作業(yè):第18頁6、7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簡單的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是幾十幾的數(shù)),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的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口算除法的全過程。滲透轉(zhuǎn)化和遷移類推的數(shù)學思想,加深對口算除法的理解,發(fā)展數(shù)感。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口算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是幾十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口算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是幾十幾除法的算理。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練習
60÷3=360÷9=80÷4=
300÷6=2400÷6=4000÷5=
2、想一想,填一填
(1)84里有()個十,()個一。
(2)46里有()個十,()個一。
(3)62里有()個十,()個一。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來我們一起看看這道題。
1、動手操作,理解算法
(1)出示例題:
把66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給3人,每人得到多少張?
(2)讀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呢?
生:要把66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3)理解題意并列式
板書:66÷3=
3、學生自己試著做一做并說明理由,可以借助小棒圖。
4、全班交流,說說你的想法。
預設:
生1:66就是6捆和6根小棒,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得到2捆和2根小棒,就是22根小棒。
生2:我是這樣想的:把6個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十,6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一,和起來就是22。
師用多媒體演示分一分
5、借助圖片,理解算理
出示圖片1:
60÷3=20
6÷3=2
20+2=22
小結: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是:先用十位上的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再用個位的數(shù)去除以一位數(shù),最后把兩部分合起來就是商。
6、口算,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96÷3=46÷2=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64÷2=84÷4=77÷7=
28÷2=69÷3=63÷3=
210÷3=350÷5=8100÷9=
420÷6=160÷2=1200÷6=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布置
作業(yè):第13頁練習三,第5題;
第14頁練習三,第7題、第9題、
第10題
一、教學內(nèi)容
1、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2、周長的概念,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3、長度的估計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了解周長的概念,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3、通過對長度和周長的估計,培養(yǎng)學生的長度觀念。
三、編排特點
1、從日常生活中引入幾何概念,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幾何知識。
利用校園的情境認識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樹葉、教科書、小國旗、鐘面)來認識和計算周長。
2、利用活動鞏固對幾何概念的認識。
教材中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活動:涂色、分類、拉一拉平行四邊形、在釘子板上圍平行四邊形、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用長方形紙剪平行四邊形、用七巧板拼圖、實際測量一個物體的周長,等等。這也是由幾何知識的直觀操作性決定的。
3、周長的概念更強調(diào)從一般性的角度引入,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
從任意圖形(包括不規(guī)則圖形)入手,使學生體會到周長是一個一般概念,避免學生產(chǎn)生只有長方形、正方形、圓等規(guī)則圖形才能求周長的思維定勢。此外,通過對一般圖形周長求法的探索,使學生經(jīng)歷長、正方形周長求法的知識形成過程。
四、具體編排
(一)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1、主題圖
提供了一個校園的場景,圖中有很多幾何圖形,其中包括很多四邊形,如學校大門的推拉門上有平行四邊形,人行道上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籃球場是一個長方形、籃板是一個長方形,籃板上有一個長方形的框、羽毛球場地上有很多長方形、足球門上有長方形、梯形,遠處教學樓的樓梯上有平行四邊形、窗戶是長方形的。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進行觀察。有些名詞,如平行四邊形、梯形、菱形雖然沒學過,但如果學生有這方面的知識,教師要給予肯定。通過觀察主題圖,可以看到生活中有各種四邊形。
2、例1(認識四邊形)
讓學生把自己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涂上顏色,從而讓學生通過討論,找出四邊形的特征:有四條直的邊和四個角。由于學生已經(jīng)有了認識長、正方形的基礎,可以利用長、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征歸納四邊形的特征。這也是合情推理(歸納)的一種體現(xiàn)。
可能有的學生一開始認為第三行第二個圖形也是四邊形,認識了四邊形的這兩個特征以后,就能正確地判斷了。
通過本例,學生對小學階段出現(xiàn)的各種特殊四邊形乃至一般四邊形都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在以后的學習中將逐一認識。
3、例2(對四邊形分類)
(1)例1的目的是把四邊形從其他圖形中區(qū)別出來,例2是在四邊形內(nèi)部進行分類。
(2)教材上給出了三種分類結果:
A、長方形、正方形是一類,其他是一類。(突出了長方形、正方形四個角的特征。)
B、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是一類,梯形是一類。(突出所有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的特征。)
C、長方形是一類,正方形和菱形是一類,平行四邊形是一類,梯形是一類。(把第二種分法進一步細分,突出正方形和菱形四邊相等的特征。)
(3)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更多的分法,但是一定要注意讓學生說出分的理由來。(如把平行四邊形分成矩形和一般平行四邊形兩類,或分成鄰邊不相等的和菱形兩類。)
(4)通過本例,可以進一步感性地認識和區(qū)別各種四邊形的特征。
4、“做一做”
第1題,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四邊形,可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第2題,讓學生通過在釘子板上圍不同的四邊形,可以進一步體會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矩形四個角是直角等特征。
5、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及下面的“做一做”
(1)在前面認識四邊形時,學生已經(jīng)見過平行四邊形,這兒是單獨對它進行初步的認識。
(2)通過校園里樓梯上和伸縮門上的平行四邊形使學生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并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小精靈提出的問題“為什么這樣的門能伸縮?”去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點(變形后仍是平行四邊形)。
(3)下面的“做一做”實際上就是對例1問題的回答。通過實驗使學生發(fā)現(xiàn),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而平行四邊形具有可變性,如果把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固定,轉(zhuǎn)化成兩個三角形,就穩(wěn)定了。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這一特性時,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當椅子發(fā)生前后左右晃動時,只要在凳子腿上斜著釘一根木條就固定的例子,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
6、圍、畫、剪平行四邊形
(1)前面已經(jīng)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在這兒也不對平行四邊形下定義,只要求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來,然后讓學生觀察圍出的平行四邊形,說一說它的邊有什么特征,使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2)畫平行四邊形比圍平行四邊形稍難,要讓學生結合圍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來想應該怎樣畫。(首先確定一個頂點,再任意畫出一條邊,然后任意畫出相鄰的邊,這樣就確定了三個頂點,最后一個頂點就不能任意畫了,要使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相等。)
(3)用一張長方形紙剪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很多,教材上只提供了兩種,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剪法來,而且要保證剪出來的是嚴格意義上的平行四邊形,不能僅憑感覺剪出來像平行四邊形就可以了。
7、練習九
第3題,改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很多,體現(xiàn)開放性。
第4題,讓學生通過測量、比較探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邊、角的特征。但只是初步的描述,以后還要學習更數(shù)學化的表述。
(二)周長
1、例1(概念)
(1)給出一組實物和一組幾何圖形,實物有不規(guī)則的,有規(guī)則的。但這些實物和幾何圖形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封閉圖形。
(2)用描述性的的語言來定義周長。
(3)讓學生用自己的&39;方法測量不同物體和圖形的周長,有的是拿繩子把物體圍一圈,再量繩子的長度,有的是分別測量物體的各條邊的長度,再相加。體現(xiàn)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為求長、正方形的周長做準備。
2、例2(長方形的周長)
體現(xiàn)了周長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但在這兒沒有總結出(長+寬)×2的公式,學生只要理解了周長的涵義并會計算就可以了。
3、“做一做”第2題
可以看作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開放性很大,選取的物品表面可以是規(guī)則的,也可以不規(guī)則,采取的方法也是開放的,可以直接測量,也可以先量再計算。
4、例3(正方形的周長)
編排方式同例2。
5、“做一做”第2題
解決的方式多樣,可以看作一個新的2×1的長方形,也可以先算出兩個小正方形的周長,再減去重合的兩條邊的長。
6、練習十
第3、4題都是實際操作的題目,體現(xiàn)開放性。其中第3題還可以讓學生感受一下周長的實際應用,如做衣服時要知道胸圍和腰圍。
(三)長度的估計
對長度的估計不是一節(jié)課上就能完成的任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估計,逐步培養(yǎng)起正確的長度觀念。
1、例4
憑感覺畫出8厘米的線段,完全依靠平時積累的長度的表象。畫完后再用尺量一量,幫助學生重新建立正確的長度表象,培養(yǎng)估計的能力。
2、例5(對周長的估計)
涉及到對鉛筆盒長、寬的估計,周長的估算,對彩紙長度的估計。估計完了以后,可以讓學生實際測量、計算一下,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修正自己的估計策略。
3、“做一做”
第2題,可以先讓學生估計哪條路線近些,哪條路線遠些,再運用數(shù)學知識精確地判斷一下(兩點之間直線段最短)。有兩條路線是同樣長的,要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
第3題,讓學生運用生活經(jīng)驗估計一下,可以直接估計,也可以先估計出一個人的臂展,再估算出5個同學拉成一圈的周長。第2小題也是同樣。
4、練習十一
第2題,利用長度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給人的不同感覺,讓學生先進行估計。然后,可以讓學生實際測量一下
第3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計算策略。當長方形的一面靠墻以后,首先要從圖上判斷是哪一面靠墻,再計算。計算時,可以直接把其他三邊長度相加,也可以用計算出來的周長減去該邊長度。
第4題,由于學生還沒學習24÷2,所以在這兒還不能要求學生用周長的逆運算來解決。可以讓學生通過嘗試的方法來解決,如可以先確定一條邊的長,如1厘米,再看另外一邊,通過數(shù)格子的方法來解決。學生通過探究圍出一個長方形后,可以啟發(fā)學生有規(guī)律地圍出其他圖形(一邊增加1厘米,另一邊減少1厘米)。
第5題,也是一個實踐活動的題目。
五、教學建議
1、選取生活中學生熟悉的素材來幫助學生學習幾何知識。
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把課堂拓展到生活空間中去,并引導他們觀察生活,從現(xiàn)實世界中發(fā)現(xiàn)空間與圖形的素材。例如,可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四邊形。
2、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幾何知識的學習要借助于直觀的觀察、操作等手段,如平行四邊形,要通過觀察、畫一畫、圍一圍、剪一剪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認識。
對于一般圖形的周長的探索,有助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長度觀念的建立,首先是腦中要有某個長度的表象,而這個表象的建立要借助大量的觀察和測量等過程來逐步建立。
3、把握好教學要求。
在這兒只是讓學生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至于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后還要進一步學習。長、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也只是會計算即可,不要求用公式來表示。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三分鐘)
同學們!今天,老師來是和大家初次合作,同學們想了解為什么由我給大家上數(shù)學課?這是我們老師抽簽決定的,第一次先抽教幾年級,一至五年級你覺得會有幾種可能性?抽到那個年級的可能性比較大?第二次抽科目,語數(shù)英你們說會有幾種可能性?哪一科的可能性比較大?
真聰明!今天我們就利用數(shù)學課研究研究生活中的可能性。
(板書課題:可能性)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既活躍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又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身邊到處是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使學生帶著快樂的心情學習數(shù)學。
二、玩一玩:
1、活動一——轉(zhuǎn)盤(五分鐘)
同學們,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出示轉(zhuǎn)盤)現(xiàn)在老師想轉(zhuǎn)動它,大家猜一猜指針最有可能停在哪種顏色上?(學生說)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轉(zhuǎn)動轉(zhuǎn)盤,驗證。
師:老師這里還有兩個轉(zhuǎn)盤,想不想再猜一猜?(出示兩個轉(zhuǎn)盤,學生觀察,判斷)
班內(nèi)集體反饋,重點讓學生說說可能性大的原因。
設計意圖:在判斷的基礎上說明理由,是鍛煉孩子判斷說理的能力,初步讓學生體會為什么某些事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會不同,同時體會可能性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2、活動二——拋紙杯(十二分鐘)
1)問:老師這里有一個紙杯,如果老師把紙杯拋出去,掉到桌面上,大家猜一猜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學生猜,引導學生補充完整三種情況)
2)問:出現(xiàn)這三種情況的可能性一樣大嗎?(學生猜)
3)師: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請同學們拋紙杯,驗證一下。
活動要求:
A、先獨立活動,每人拋5次,把拋的結果記錄在拋紙杯表格中。
B、拋完以后,小組長匯總,把你們小組出現(xiàn)每種情況的次數(shù)進行合計。
C、組長統(tǒng)計完以后,觀察組長記錄的表格,看看你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
D、在活動過程中,注意小伙伴之間的合作,仔細觀察,認真操作,認真記錄。
4)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到小組中,指導學生的活動。
5)班內(nèi)反饋。
A、請學生在班內(nèi)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用出現(xiàn)次數(shù)的多少來證明可能性的大小。
B、看到這種情況,你有問題嗎?(如果學生提不出,教師問)為什么紙杯躺著的可能性大呢?(讓學生說說)
C、與我們的猜測怎么樣?看來,同學們的猜測能力很棒!
過渡語:我們平時都玩過紙牌,現(xiàn)面咱們看一看紙牌中有沒有我們要研究的可能性。
3、活動三——摸紙牌(六分鐘)
第一步:摸紙牌
1)教師出示盒子,內(nèi)裝1黑桃2紅桃?!昂凶永镉?張黑桃,2張紅桃,任意摸出一張,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那種花色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2)盒里再加3張梅花?!叭绻蠋熢俜湃?張梅花,任意摸出一張牌,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那種花色的可能性要大一些?為什么”
(出現(xiàn)三種可能性與牌的顏色有關)
第二步:討論
師:大家看,現(xiàn)在盒子里的牌,怎么樣?(2黑桃2紅桃)如果老師要摸出兩張牌,可能出現(xiàn)哪些結果?
1)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nèi)討論會有哪些結果,填在表格里。
2)班內(nèi)反饋:三種情況(黑黑、紅紅、黑紅)“哪種可能性比較大?”
3)摸牌驗證。9個人上前抽牌驗證,組長紀錄。
4)觀察摸牌記錄,說說發(fā)現(xiàn)?!坝^察你們的摸牌記錄,是不是我們猜測的三種結果,哪種可能性最大?”
第三步:練習(四分鐘)
設計意圖:通過組織兩個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分析生活中的數(shù)學現(xiàn)象。人文性的教學內(nèi)容能有效的接軌學生的生活現(xiàn)實、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通過小組探究,學會合作學習,進一步驗證可能性發(fā)生的大小與什么密切相關,從而為推理和猜測提供理論依據(jù),彌補各自知識上的缺陷。
4、活動四———拋骰子(八分鐘)
師:同學們真棒,都可以當猜測家了。可能性與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
來讀一讀這個小知識。課件出示“你知道嗎?”,學生讀一讀,說一說。
瞧,在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可都是有心人,那比賽中,會怎么樣呢?下面請同桌小朋友,一個當甲、一個當乙,進行比賽,以拋骰子決定勝負,每人拋一次,如果拋到骰子數(shù)大于2,甲勝,在這里打個鉤,如果拋到小于2,乙勝,在這里打個鉤,如果拋到2,重新來一次。
請同桌小朋友一邊玩一邊填寫記錄表。
活動結束,師:哪一桌小朋友愿意把你們玩的結果讓大家一起來分享?
師:你喜歡當甲,還是當乙?并說說為什么?
(甲勝的可能性大,乙勝的可能性?。槭裁凑f甲贏的可能性大,乙贏的可能性小呢?
(甲拋到3,4,5,6就贏,乙拋到1才能贏)
師:我們小朋友真聰明,從實驗中發(fā)現(xiàn),甲只要拋到3,4,5,6就贏,有四次機會,乙只有拋到1才能贏,只有一次機會,結果是甲贏的可能性比較大,乙勝的可能性比較小。那你們覺得這樣的比賽公平嗎?(不公平)
師:那你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他們的比賽變得公平?
小結:我們同學多會動腦筋啊,用自己的智慧,使比賽變得公平而有意義!
設計意圖: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游戲的公平與否,學生可以從自身的實際基礎出發(fā)來解決,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很好的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體現(xiàn)人文性,因為學生需要的不是復制別人的數(shù)學,而是去構建自己的數(shù)學。
三、返回生活,鞏固延伸(兩分鐘)
師: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快樂么?為什么?
師:小朋友今天學到的還真多,你能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說說生活中摸獎的現(xiàn)象嗎?
師:那你想跟周圍摸獎的人說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你快樂嗎?”我們關注的不僅是學生學到了什么知識,而且更加關注學生情感的變化,用數(shù)學知識揭示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進一步體現(xiàn)數(shù)學知識的生活價值。學生在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讓學生保持好奇心繼續(xù)去學習,這才是我們最理想的數(shù)學課堂。
四、思考
1、盒子里裝9個白球,3個黃球,1個紅球,閉上眼任意摸出兩個球,結果有幾種可能,請列舉出來。
設計意圖:學生在前面的學習有了充分的感官認知,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讓學生把感官認知與理論結合起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事物發(fā)生可能性的理性認識和思考。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簡單的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是幾十幾的數(shù)),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的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口算除法的全過程。滲透轉(zhuǎn)化和遷移類推的數(shù)學思想,加深對口算除法的理解,發(fā)展數(shù)感。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口算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是幾十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口算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是幾十幾除法的算理。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練習
60÷3=360÷9=80÷4=
300÷6=2400÷6=4000÷5=
2、想一想,填一填
(1)84里有()個十,()個一。
(2)46里有()個十,()個一。
(3)62里有()個十,()個一。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來我們一起看看這道題。
1、動手操作,理解算法
(1)出示例題:
把66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給3人,每人得到多少張?
(2)讀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呢?
生:要把66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3)理解題意并列式
板書:66÷3=
3、學生自己試著做一做并說明理由,可以借助小棒圖。
4、全班交流,說說你的想法。
預設:
生1:66就是6捆和6根小棒,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得到2捆和2根小棒,就是22根小棒。
生2:我是這樣想的:把6個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十,6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一,和起來就是22。
師用多媒體演示分一分
5、借助圖片,理解算理
出示圖片1:
60÷3=20
6÷3=2
20+2=22
小結: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是:先用十位上的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再用個位的數(shù)去除以一位數(shù),最后把兩部分合起來就是商。
6、口算,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96÷3=46÷2=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64÷2=84÷4=77÷7=
28÷2=69÷3=63÷3=
210÷3=350÷5=8100÷9=
420÷6=160÷2=1200÷6=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布置
作業(yè):第13頁練習三,第5題;
第14頁練習三,第7題、第9題、
第10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