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酥
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qū)流傳至今。
瓜果
在七夕這個特殊的節(jié)日,瓜果當然必不可少!七夕時吃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有些人喜歡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等繪成“花瓜”.
雞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只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后,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綠豆芽
在廣州,節(jié)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發(fā)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每年農歷的七月七日,即七夕,七夕節(jié)是我國有悠久傳統的民族節(jié)日,又稱乞巧節(jié)、女兒節(jié)、少女節(jié)、七娘會、仙緣會、雙七節(jié)、香橋會、仙橋會、天緣會、巧節(jié)會等。農歷的七月七日這一天還有魁星節(jié)、曬書節(jié)、神仙節(jié)、七夕水、盤古王節(jié)(七月節(jié))以及耕牛生日等節(jié)日名稱。名稱不同,其過節(jié)的民俗內容也不同。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名稱,這么多的不同過節(jié)方式,就是因為這個日子積淀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和人們對生活詮釋,所以難以放棄??v觀“七夕”在我國的發(fā)展史,凡是動亂時期它是最容易被人們淡化的,凡是安定時期又是最讓人掛牽的?,F在又到了一個重新掛牽“七夕”的時期 了。
七夕節(jié)的真正含義是情人節(jié)和少女節(jié),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七夕節(jié)發(fā)源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jié)日,在七夕節(jié)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xù)了下來。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jié)被我國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姐誕,又稱七娘會、七娘媽誕等。七姐(織女星)是編織云彩、紡織業(yè)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其誕辰。
1. 乞巧活動
七夕節(jié)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qū)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七夕乞巧的應節(jié)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2.拜織女
在七夕的夜晚,如果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在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還有在瓶子里插上鮮花和束紅紙,花前置一個小香爐,就可以向織女星默禱,默念自己的心事。拜織女的少女們都要齋戒一天,沐浴停當。
3.染指甲
說到七夕染指甲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很奇怪,而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就是染指甲,四川省諸多縣志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俗。許多地區(qū)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jié)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fā),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jié)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4.婦女洗發(fā)
平時洗頭發(fā)是很平凡的事情,那么在七夕這天婦女洗發(fā)有什么不同的意義呢?傳說在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圣力量。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fā),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里的圣水凈發(fā),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1、七夕文化歌頌了忠貞不渝的婚愛觀,體現了人們對理想愛情的向往和追求,它傳承發(fā)揚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美德,體現的是一種強烈的責任心,不同于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愛情觀。在農耕社會中,家庭不但是一個基本的生產生活單元,而且是社會構成的細胞,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弘揚牛郎織女故事傳說倡導的追求美好生活和堅貞愛情的婚姻愛情觀,在當前西方文化的沖擊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談到中華民族的婚愛觀,就提起宋人秦觀的《鵲橋仙》中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句話,既是對中華民族婚愛觀的一個概括,又對它產生了強大的推動作用。他不是單純地對牛女悲劇的同情,而是以一個新的視角,謳歌真摯、純潔、堅貞的愛情。在責任心的驅使下,雖遠隔萬里,長期分離,卻還能夠保持婚姻的穩(wěn)定性、長久性,不僅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即使在現在這都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在這里責任與愛情達到了統一。從另一個視角看,這也是導致中國封建社會中婦女婚愛悲劇的重要原因。
2、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顒芋w現了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勇于創(chuàng)造,不斷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文化精神就是在歷史上起了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作用,成為歷史發(fā)展的內在思想源泉。文化精神既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大多數人民所接受領會,又是一個民族的生命之所在。一個失去精神支撐的人如同一具僵尸,一個失去文化精神的民族就等于該民族的消失。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就是這種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乞巧活動的開展就是激勵人們追求聰明才智,不斷創(chuàng)新,自強不息,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年年創(chuàng)新,代代傳承,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人是社會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故人的素質的提高,是社會發(fā)展的第一要素,乞巧活動恰恰就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而開展的。
如果讓乞巧活動進一步適應現代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將會產生更大的積極作用。乞巧看重的是人們素質的提高,而祈福更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祈福從根本上講就是祈求平安、幸福、和諧、和平,它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和合文化的精神實質。從某種意義上說,儒家文化精神的價值取向是中和,道家文化和墨家文化精神的價值取向亦是中和,而民間文化追求和合圓滿的精神更是以上文化精神的根源。因此,和合是中國文化精神的精髓。從最近接觸的資料來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民間在七夕祭活動中也非??粗仄砀?,祈求平安、幸福、和諧、和平。足見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動的開展對于當前構建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