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課標頒布后,幾個重要概念讓我印象深刻,也產生了一些思考。
一、育人價值概念
新課標提出了“立德樹人”,站位高了,視野開闊了,定位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擔任了文化積淀、傳承的任務,語言是民族文化構成的主要部分或載體,文化的血脈、DNA都體現(xiàn)在語言方面,所以我們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也是文化的銘記,是非常必要的。在育人價值方面,新課標還強調了三觀的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這些都要在中小學階段打好基礎。
這次新課標還特別提到了“以文化人”,教師要關注到語文在育人方面有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實踐落實時應該做到四個字:潤物無聲。不能是穿鞋戴帽的形式主義,應當做到適度教化。
二、語文核心素養(yǎng)概念
舊課標只提了“語文素養(yǎng)”,包括聽、說、讀、寫的能力或者加上文學修養(yǎng),沒有那么明確的界定,而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核心素養(yǎng)”,更明確,界定更清晰。這一概念的提出,終結了長期以來“語文是什么”“教什么”“學什么”“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哪個更根本”等爭論。
核心素養(yǎng)包括四方面,三層次。這樣分用心良苦。但語文學科獨有的、具有本質意義的東西是語言文字運用。要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把其他幾方面帶動起來,融匯到一起,這樣來理解比較好。
這幾個層次中,我們要重點關注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這是義教課標的亮點,也是以前語文教學的弱項。這次課標還講到了思維品質的提升,其實就是語言思維訓練過程中最基本的邏輯思維、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教學時要注意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及對創(chuàng)新的追求,并以此來推動我們的教學。
新課標還提出了和審美創(chuàng)造、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等與審美相關的要求。個人的審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較少提及的,新課標給出了新提醒。在實踐中我們還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我們對待傳統(tǒng)文化,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辯證主義思想,要存精華去糟粕。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不是一項一項完成的,它們是一個整體,彼此不能分開。思維能力的提升、審美能力的提升、文化的傳承和理解,都是要以語言的建構和運用為基礎,這是我們不能忘記的意識。
三、學習任務群概念
學習任務群是比較難以理解、不知道怎么去落實的概念。小學提出了六個任務群。
首先要理清楚學習任務群和課標之間的邏輯關系:課標內容分兩部分,一是課程目標,一是課程內容。程內容就是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就是學習內容,對老師來說就是教學內容。
現(xiàn)在所說的六大學習任務群,其實就是六大學習內容,其實和前面版塊課程目標是相通、甚至重復的。寫出來是為了分出來強調,但我們一線教學要做的是要糅合在一起,要有分有合。
學習任務群首先是作為一種清晰化、集中的表達方式來明確學習內容;其次是提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設定一個情境或典型任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教學的實踐性。這種教學模式的設想和現(xiàn)在通行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區(qū)別,強調的不是一課一課文本為綱地講,也不求知識系統(tǒng)的完備,更不把訓練作為純技巧的練習,這種教學模式是為了改變這一切,讓教師作為組織者,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帶著任務進行伙伴式的學習,完成知識的建構。
小學低年段主要是識字性的閱讀,思辨能力比較弱。怎么做學習任務群?可以用好教材中已有的“綜合性學習”,改變以前那種大量刷題的做法,加強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中高年級都是以單元為主,實際上就是在落實學習任務群了,只是落實的是任務群中的某一方面。我們要積極理解它的好處,減少灌輸性學習,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解決讀書少的問題。具體來說,六個任務群怎么落實,要關注每個單元重點解決什么問題,按照提示,強化情境,強化學習的自主性。
實踐中還要注意:群文教學不能取替單篇教學,學習任務群的提出是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更有條理,也更重視學習的自主性,但我們不要理解為就是組織活動,有些課還是需要老師多講、精講,先要學生讀懂、明白,然后才能開展活動。不要給老師規(guī)定講的比例,老師的講解要努力指向單元目標,要有針對性,啟發(fā)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
四、整本書閱讀概念
現(xiàn)在學生面臨的問題是閱讀量不夠,沒有閱讀量,語文素養(yǎng)是上不去的。有閱讀量和閱讀面,點撥才有效。小學是最好的讀書時間,應鼓勵開展整本書閱讀以逐步改善碎片化、平用化、網絡化的閱讀習慣,給學生磨磨性子。
小學里有“快樂讀書吧”,也是一本一本給學生推薦,也屬于整本書閱讀。整本書閱讀在小學階段的實踐,按照現(xiàn)行教材的方法推進即可。平時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基本閱讀方法,激發(fā)他們愛上讀書的習慣,但不要在教材里完全定死,要有相對自由的書單,提倡學生自己去自由閱讀。越是指定,規(guī)定動作太多,學生閱讀的興趣越低。整本書閱讀雖然是課標的一部分,但不要過分把整本書閱讀擴充化,不要搞過分多的活動,要想辦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有一定的自由度,想辦法讓學生有興趣,不要過分苛求。
這幾個重要概念,是在尊重教學的規(guī)律、教學的個性、老師的主動性,我想,也只有理解透徹了這幾個重要概念,才可能真正讀懂新課標,才可能真正做到守正創(chuàng)新。
當今時代科技的不斷進步、網絡新媒體的迅速普及,使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為契合兒童青少年成長環(huán)境,優(yōu)化學校育人藍圖,進一步明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x年4月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正式頒布。
為了進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內容,更新教育觀念,許昌實驗小學組織全校語文老師聆聽多位專家學者的相關講座。吳教授、張教授、楊教授對新版課標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讀,我可謂是受益匪淺。主要有以下體會:首先,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的集中體現(xiàn)。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的綜合體現(xiàn)?!闭Z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體系。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同時能夠轉化為自己所學,做到活學活用。
其次,高度重視識字與寫字。按照規(guī)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是學生情趣、態(tài)度、審美情趣養(yǎng)成的過程。對比以前減少了寫字數(shù)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xiàn)了多識少寫的思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把漢字轉化成學生生活中已知的圖畫,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把識字寫字教學由難變易。
最后,應重視“整本書閱讀”。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要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整本書閱讀的經驗?!币虼耍谄匠5慕虒W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嘗試閱讀整本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讀過的書;之后讓學生試著理解書中的主要內容,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并向同學們推薦。這樣,能夠在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的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有很多需要我們繼續(xù)深入研讀的部分,想要完全解讀和滲透還需經歷一段較長的時間。我會繼續(xù)不斷學習,在今后的教學工作過程中不斷踐行,結合“雙減”政策,讓新的教育教學惠及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教育新時代的陽光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這段時間,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對新課標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身為一線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和研究,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堅定地朝新課改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走,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接下來,我將結合教學實際說一說“跨學科學習”拓展型學習任務群的感受:
新課改明確指出:語文學科要加強和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以整合的教學觀念去開展教學。整合不僅是一種新的教學觀念,更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它模糊了學科的特性,注重各個學科的互滲、互補。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傳統(tǒng)教學過分強調了語文和數(shù)學這兩大基礎學科,完全忽視了繪畫、音樂、自己認知等多元化的智能培養(yǎng),進而抑制了學生智能的發(fā)揮。所以,要構建一個開放性的教育系統(tǒng),讓人才在各個領域得以充分的發(fā)揮,而整合作為一個全新的理念,沒有任何的經驗可循,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此課題研究才具備了價值。我試圖通過這一研究,將整合的理念轉化為策略探索,以讓小學生在跨學科語文教學下,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為日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02x年新課標中,義務教育學段的語文課程內容主題上,主要包含中華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這些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xiàn),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lián)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群,低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基礎性學習任務群;第二層設置了實用性閱讀、文學閱讀、思辨性閱讀三個發(fā)展型任務群;第三層設置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兩個拓展性學習任務群。本文主要就第三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中的“跨學科學習”,針對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改進。
1、運用多學科知識技能設計并參與校園活動
這里的多學科主要指的是科學、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可以發(fā)揮教育者的指導作用,充當語文活動的設計者,開展多種形式的與語文學習相關的校園活動,如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jié)等。當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三年級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利用不同學習個體的跨學科知識,有計劃、有目標地組織、策劃多樣學習活動,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
這里以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5課《守株待兔》為例,在學完本課后,為了達到激發(fā)孩子們自主學習文言寓言故事的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強聽說訓練的目的,作為語文老師給全班布置了一項跨學科口頭作業(yè):編排并表演課本劇《守株待兔》。為了讓孩子們更加有效地參與,我還明確了課本劇的具體要求:盡量做到忠實原文,可在原文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根據(jù)需要對人物的對話及相關情節(jié)作調整充實;需要有符合主題的背景音樂、視頻背景畫面、簡單的道具裝扮;表演時間在5分鐘以內。任務下發(fā)后,將全班分為6個小組,分別設置了“小小導演“,負責分配各項任務并利用課余時間精心排練。在接下來的兩周,小組內的成員們分工明確,短時間內完成了情節(jié)對話的編寫、背景音樂的設置、視頻背景畫面的制作以及道具服裝的制作。每天晚上放學后,孩子們都自覺主動地進行課本劇的排練,最終在兩周后的班會課上圓滿完成了演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調用了音樂、信息技術、美術等學科掌握的技能,發(fā)展出了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綜合學習的可能性,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了孩子們的審美情趣、品味。
2、參觀了解文化遺產,參與校內外文化主題活動
除了校園文化活動以外,我們偉大祖國的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孩子們去生活中學習、積累語文經驗的重要途徑。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歷史文物、歷史建筑(群)和人類文化遺址;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其為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以及相關的實物、場所,如觀念表達、知識、技能、工具、實物、手工藝品、文化場所。全國各省市地區(qū)都有其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社會各界也以多種形式的文化主題活動為重要載體,使得這些珍貴財富得以保存、傳承。以筆者所在的安徽省為例,較為人熟知的文化遺產主要有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黃山、當涂民歌、淮北花鼓戲、徽派版畫、六尺巷傳說、黃梅戲、徽劇、珠算、宣紙傳統(tǒng)制作技藝、孔雀東南飛傳說、淮北梆子戲、徽墨制作技藝、徽州三雕等。安徽本地的三年級小學生,可以利用假期時間在家長陪同下,組成探究小隊對這些文化遺產進行實地觀察、記錄、參觀、體驗。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學習生活情景中學習語文,不拘泥于語文課本。
(1)這里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紙的發(fā)明》為例,對于生活在遠離傳統(tǒng)造紙工坊,對傳統(tǒng)造紙工藝知之甚少的城市三年級小學生來說,此篇課文距離孩子們的生活較遠,缺乏對傳統(tǒng)造紙技術最基本的具象認識。于是,我開始去各大網絡平臺上搜索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造紙工藝,結果將下一步孩子們課外探究對象鎖定到了宣紙的傳統(tǒng)造紙技藝上。于是,在學完本課后,我布置了一項選做實踐作業(yè):參觀安徽省博物院內的徽州館,有條件的還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組隊前往安徽宣城市實地考察宣紙工藝。但是當時由于疫情的條件限制,我并未作任何探究成果展現(xiàn)上的要求。在課后反思中,我這樣寫道:活動要求應該更加細化,評價標準應該具備為學生探究指明努力方向的作用。可以使得探究成果多樣化,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科學等學科知識,以照片、視頻、調查表、參觀心得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探究成果,讓孩子們真正學會如何跨學科自主探究課本外的“大語文”世界。
3、選擇社會生活問題進行調研并試寫研究報告
進入小學三年級,孩子們經過兩年的成長鍛煉,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認知水平、思辨能力,開始對自己身邊的社會生活現(xiàn)象以及現(xiàn)象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有了較強的探索求知欲。這時候,語文教師可以發(fā)揮“大語文”的強大優(yōu)勢,鼓勵并指導孩子利用課堂所學知識、已有的信息獲取整合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于是從其他綜合學科中獲取的知識技能;充分利用圖書館、互聯(lián)網、社區(qū)生活場景、文化場館等,提高孩子們的交流溝通、團隊協(xié)作、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著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于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課:《該不該實行班干部輪流制》為例,這個主題與三年級的孩子們息息相關,是孩子們較為感興趣的一個話題。老師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辯論會的形式,鼓勵大家就這個話題暢所欲言,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但是三年級的孩子對辯論的形式、規(guī)則了解不多,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條分縷析地說出確切的論點論據(jù)。這就需要孩子們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利用圖書館、互聯(lián)網、校園小記者專訪、撰寫探究小論文等多種形式,為自己選擇的相應論點作論據(jù)。并且還要將提前準備好的素材,在父母的幫助下制作成一張表格或者思維導圖,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為最終的6人小組辯論賽做好準備;此外還可以鼓勵孩子們?yōu)樽约核诘霓q論方設計文化衫圖案以及橫幅標語,制作與本方論題相符的幻燈片解說。這樣,就真正做到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的社會生活問題與其他學科相融合,進行此主題下的深入調查研究。當然,由于每個學校課時安排、學生學情差異較大,教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做靈活調整、創(chuàng)新。
以上僅僅是我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在認真地學習了202x版新課標后,結合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材,針對課標中提出的拓展型任務群中“跨學科學習”具體實施策略上地一點淺顯思考,不到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202x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x年版)》終于頒布了。與年版的課程標準比較,修訂的力度變化之大,是教育界全體有目共睹的。在認真聽取了核心專家對該課程標準的權威解讀之后,我的解讀心得與思考如下。
一、義教新課標修訂變化
本次新課標修訂中最亮眼也是最鮮明的改變就是強化了課程教育中的育人導向,首次點明了語文教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相較于傳統(tǒng)的“三維目標”,該新課標修正則主要圍繞著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此外,新課標在課程內容結構上進行了修正,將語文教學能力作為核心,把其它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實踐活動推到了輔助或者附加的地位,并且設置了與此相配的六個不同的任務群,分別是基礎型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最后,新課標之中加入了對學業(yè)質量的評價,具體闡述了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后應該達到的學業(yè)成就。
二、新課標解讀心得和思考
作為小學教師,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認識到此次的《新課標》在語文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等方面,相較于以往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我們不僅應該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還要能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fā)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
我們首先要依托新課標中的課程結構和育人目標,明確學習任務群的定位和功能,準確理解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圍繞學習主題,以學習任務為導向,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設計基于大任務、大單元、真實情境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加強內容學習和思維發(fā)展的整合,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統(tǒng)籌安排教學活動;注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礎性,培養(yǎng)學生未來學習、生活和發(fā)展所需的基本素養(yǎng)。
4月21日,重磅消息來襲,新課標正式發(fā)布,這也是雙減后的第一個課標,意義重大,能夠幫助我們指明方向。因此,新課標發(fā)布后,我們都在認真地研讀著,探索著。
5月6日下午,我認真觀看了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吳欣歆老師關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x年版)》解讀的線上講座,不禁陷入了沉思,思索著新課標的“變”與“不變”,以及今后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從吳老師的講座我了解到了,新課標主要涉及了五個重大變化。
首先,強調文化自信,學好語文是一個中國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現(xiàn),學科第一次和國家的戰(zhàn)略掛鉤。課時量上,語文占到了20—22%,如此大的課時比重,相信語文的題目廣度會越來越大。
其次,傳統(tǒng)文化分量繼續(xù)加大,小學原來學129首古詩文,現(xiàn)在增加到了160首,懶得背誦的孩子要吃大虧。
再來,語文的考試也有重要變化,除了考基礎、閱讀、作文之外,還會考整本書閱讀,主要考察孩子的提取信息能力,評價人物能力,品味語言能力。
第四,本次還首次提出了學習任務群,原來高中的概念,現(xiàn)在下移到小學初中,原來孩子是一篇一篇的學、現(xiàn)在要一組一組的學。尤其是里面涉及到的實用性閱讀、思辨性閱讀、跨學科學習能力,對學生要求非常高!
最后一點,靠刷題想考好語文的時代徹底過去了,以前語文考試有套路,很多孩子把套路熟悉了,刷題刷多了,語文成績差不了,這次明確規(guī)定了學業(yè)質量的標準,以后教學和考試會高度統(tǒng)一,命題也會更加科學精細,考察的方式會更加靈活,考察的內容會非常主觀,甚至還會和互聯(lián)網相結合,孩子想考高分確實就更難了。
那么,要想知道怎么學,我們需要逆向思考一下,在新課標下,學生將面臨的語文檢測會有哪些趨勢呢?
在新課標下,語文知識的檢測會有四個大趨勢。
第一,生活化。接下來語文所考核的題目,都會設置生活的情境,讓你在生活的情境中,運用語文的知識進行解答。
第二,能力化。以前我們正常學語文,就覺得語文就是多讀書,多背書,感覺背得越多,積累得越多,語文就越好,但那樣學到的知識都是死知識,跟你的能力沒有任何關系。在未來的語文檢測中,它檢測的將會是你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第三,跨學科。在語文學科的檢測中,它所跨的學科主要結合的是什么呢?比如,結合地理知識。例如語文閱讀理解,考一篇說明文,南水北調工程,它會在這篇文章里給你一幅地圖,讓你在這幅地圖里標出南水北調工程的起點和終點,這些屬于常識。再比如,結合數(shù)學知識。語文檢測中會出現(xiàn)一些圖表題,例如圖表題考的是現(xiàn)代中學生上網的數(shù)據(jù),然后問你通過數(shù)據(jù)得到了什么結論?這里就可能涉及到一些加減法,由加減法得出變化,再由變化得出趨勢,這就是跨學科。
第四,五大核心。首先是成長,學生時代是成長的時代,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就是在不斷地成長,所以成長是語文考核的第一核心。其次是生活,因為我們是生活在這個社會,你必須對你所處的環(huán)境有所了解。接著是家國情懷,目前來說,應該是整個語文考核的重中之重,國家需要的是怎樣的人才呢?國家需要的是將來能為這個國家做貢獻的,能夠熱愛這個國家的人才。如果心中一點家國情懷都沒有的孩子,可能有些語文題目,你根本看不懂。最后是文化,在新課標里提出的文化自信,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對革命文化的自信,對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其實文化的自信,它包含在家國情懷之中,當你熱愛我們的國家,你就自然而然會熱愛我們的文化!
新課程標準像石,敲出星星之火;新課程標準像燈,照亮夜行的路;新課程標準像路,能引我們走到黎明。只有跟著新課標的方向前行,我們才不會迷失前進的方向!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跟著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吳欣歆教授一起解讀義務教育新課標,不難發(fā)現(xiàn)語文的課時占比達到了20%-22%,絕對重中之重。在識字量、課外閱讀量、古詩文背誦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課標都沒有增加,主要變化在在知識點的呈現(xiàn)方式、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上等方面,語文的廣度和難度有所提升。作為高年段的一線語文教師,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量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并為之付出實踐,提出了學習任務群的構建,以便我們更好的開展活動。
一、“整本書閱讀”經驗積累
“引導學生了解閱讀的多種策略,運用瀏覽、略讀、精讀等不同閱讀方法;通讀整本書,了解主要內容,關注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系;重視序言、目錄等在整本書閱讀中的作用。設計、組織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師生共讀、同伴共讀,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jié),建立讀書共同體,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閱讀經驗?!?/p>
語文其實是滲透到各個學科中的,包括理科。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閱讀和理解。理解概念、定理和定義,閱讀明白題意,才能談解題。語文在各學科中的地位,就像一座大廈的地基一樣,地基穩(wěn)了,才能穩(wěn)固支撐起整座大廈。在“整本書閱讀”中,學生積累各式各樣的閱讀經驗,倡導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培養(yǎng)學生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是核心中的核心。我們談的經驗則是具體的操作方法和策略?!段饔斡洝肪x與跳讀、《昆蟲記》科普作品的閱讀、《駱駝祥子》圈點與批注,諸如此類,皆屬于閱讀經驗的積累。
二、“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構建
202x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最重要的變化,是在“課程內容”中增加了長達十幾頁的“內容組織與呈現(xiàn)形式”部分,提出了“學習任務群”這個概念?!罢緯喿x”屬于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本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jù)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訂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借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
例如,《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用事實說話”的杰出作品。閱讀紀實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寫的事實,要求學生完成整本書的閱讀,一定要帶著任務去閱讀。
胡適先生說:“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贬槍?02x版《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站在語文教學新的發(fā)展起點,過去和未來接替承續(xù),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同行。面對202x版《語文課程標準》,只要我們保持學習定力,增強自身教學能力,一定可以“積硅步而至千里,匯細流始成江河”。
最近我參加了藍天__的小學語文教師職務培訓。培訓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受益非淺。在培訓學習中,聆聽了喻忠恩、韋筱青、付宏東、師保國等名師的報告,他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我也更堅定了自己教書育人的思想,要逐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去做,完善自己,要堅定不移地熱愛自己的教學事業(yè)。下面我談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
我們常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該有一桶水。那么這桶水從哪里來,而現(xiàn)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新課程實施后,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看,要求教師要專業(yè)化發(fā)展,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教師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閱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閱讀名著、閱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yǎng)。這樣我們的知識才能時時處于更新的狀態(tài),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學生,去引導學生,并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閱讀的快樂,而不是為應付讀書而讀書。
二、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必須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fā)展。這種熱愛,首先應該是溫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yè)。作為教師,應該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種愛也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shù)臒崆?,對他們給予各方面的關注,從心靈上、思想上、身體上、學習上去關心、熱愛、幫助,把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系,變成“我們”的關系。愛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分擔挫折的煩惱。通過培訓,我懂得了怎樣去愛學生。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的成果。
“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恒;“愛”要面向所有學生。
三、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實踐者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師在講臺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現(xiàn)在,需要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四、我們要做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師
教學,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渠道。把傳授語文知識作為語文教師的全部職責,這一直是語文教師教學思想中的誤區(qū)。在語文新課程的教學活動中,要學習語文知識,也要培養(yǎng)語文能力,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把新奇感轉化為求知欲。教師要積極利用教育資源,開發(fā)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材所提供的空間。體現(xiàn)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體。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拓展自己的閱讀面,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guī)律結合起來,努力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無愧于“人類的靈魂工程師”這一稱號。
小學語文教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8月2日至4日,我縣組織了小學語文骨干教師暑期培訓,我幸運地參加了這次培訓活動。培訓內容全面而細致,深刻而生動。從縣教研室__老師的《如何搞好網絡大集體備課》到__老師的《依托集體備課》;從__老師的《小學語文課標的目的和認識》到__老師的外出學習匯報《關于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優(yōu)質課堂觀摩《給予樹》到《揠苗助長》、《“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通過這次培訓讓我了解了很多,學到了很多,不但開闊了眼界,真是受益匪淺。雖然學習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天,但在朱建淑老師的合理安排和精心指導下,我們每位教師都感覺收獲不少,下面將我這幾天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系統(tǒng)學習網絡大集體備課,促進教研網絡化、現(xiàn)代代。
縣教研室朱老師教我們如何加入網絡教研平臺,協(xié)作組等,讓我們學到了一手好活,并對集體備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我認為網絡教研是新時期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教師要想跟上時代的潮流與時俱進,必然要與網絡進行親密接觸。而教師要想在專業(yè)方面有所提高,必然要參加教研活動。網絡教研是一種以網絡為手段開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網絡能給予我們無窮的信息和資源,網絡能使我們的教育資源得到共享。構建高效課堂的根本保障是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備課是否充分,是否有效。網絡大集體備課是把備課的方式由機械重復備課向積累優(yōu)化式備課轉變,個人封閉式備課向合作開放式備課轉變,文本式向電子式備課轉變,為教師減負增效。
二、學會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成長進步。
在培訓期間,我們觀摩了優(yōu)質課堂《給予樹》、《揠苗助長》和蔣軍晶老師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使我們能夠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特別是蔣老師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到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蔣老師對于《紅樓夢》的深刻解讀,對人物王熙鳳的性格把握是那樣準確。教學中,他耐心引導學生通過鳳辣子的衣著、言行來理解人物的內心,他適時點撥,語言風趣,課堂上不時發(fā)出陣陣笑聲。在愉快的學習中,學生最終明白了鳳辣子的真正目的不是關心林黛玉,而是討好賈母、炫耀自己的地位。從中可見蔣老師的教學功底之深厚,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小學語文教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通過本次培訓,豐富了我的教育思想,開闊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更激發(fā)了我教好語文的熱情和信心,我會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