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向往的是什么?
一片樹林、一片大地、一個藍天,這是一個多么完美的世界。當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構成了一個巨大的變化:一座小屋、一個村莊、一個城鎮(zhèn)……一個步伐、一輛自行車、一輛轎車……不明白這個世界是在進步還是在退化?人手所創(chuàng)造的不明白得否滿足于他們的心意?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當你貧乏的時候,追求的是財富;當你動蕩的時候,追求的是安定。而如今這個時代,繁華的城鎮(zhèn)里高樓拔地而起、街道上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忙碌中建設著社會的發(fā)展。這景象本應貼合人類的追求,但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城鎮(zhèn)人們卻開始向往農村的環(huán)境。這似乎有點矛盾,從落后的農村到發(fā)展的城鎮(zhèn),從發(fā)展的城鎮(zhèn)又到落后的農村。
《邊城》所展此刻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能夠計數(shù)?!痹谌缃瘢擎?zhèn)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fā)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后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huán)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干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huán)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么向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蛟S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并且在現(xiàn)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卷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筑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這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墻,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我與外界的聯(lián)絡。
而在《邊城》里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盍似呤辏瑥亩畾q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么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我的職務對于本人的好處,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里活下去?!痹趯懙街魅斯浯涞臅r候是:“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后,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蔽恼略趯懙秸乒芩a頭順順時說:“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yè)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情緒……為人卻那么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說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婪呕磉_,不拘常套小節(jié)……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只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只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著拖船攏岸。”
“美麗總是令人憂愁”?!哆叧恰纷髡咴诮o我們展現(xiàn)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yōu)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應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本就應是圓滿完美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不得志而前后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著與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涌流心頭?!包S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云”、“聽著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幾薄薄凄涼?!?、“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為一只渡船與一只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逼渲?,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作為“水鴨子”的大老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二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fā)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著翠翠幼小的心靈。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透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期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向得不到實現(xiàn)。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邊城》作者沈從文所流露的這些思想,無意之中跟道家的思想又有巧合之處。
在那里,也讓我想起兩句話,作為結束:
“我們的心如不安息在你的懷中,便不會安寧。”——奧古斯丁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能夠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薄d
《邊城》營造了一個使人難忘的美麗世界: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寬約二十米卻清澈透明的小溪。但書中的人物,卻比這美景更令人難忘。
《邊城》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感情故事。雖然以杯具收場,我卻喜歡書中的每一個淳樸善良的人物:
翠翠的爺爺。當了一輩子的船夫,卻從沒有收人家一分錢。這要是換到此刻來看的話,我們有可能會覺得這樣的人不存在,可是,在書中,老船夫的形象卻十分真實。他淳樸的形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每一個帶著一點兒“傻氣”的行為,使人發(fā)笑——端午節(jié)時,為了堅守崗位,將翠翠一個人扔在了城里頭;將自我的燒酒分給別人喝……我在覺得好笑之余,也對他更加喜愛,喜愛他淳樸善良的心。這也許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吧。
文中淡化了錢的意義。即便是最有錢的順順,也是十分慷慨。可見,文中的邊城是一個重義輕利的地方,沒有一股濃厚的商業(yè)氣息,使人覺得簡便。隨著金錢的淡化,全書的主題也更加突出。全書中的淳樸的人情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更深。于是,一個個鮮明可愛的人物形象便留在了我的大腦里:熱誠質樸的楊馬兵,豪爽大度的順順……他們都是完美道德品質的象征,都體現(xiàn)了夢想人生的內涵。
大老和二老的兄弟情義也讓我覺得很感動。當二老向大老說出自我的心事之后,兄弟兩人并沒有反目成仇,而是經過“公平競爭”來分出勝負。這也體現(xiàn)了書中的人物淳樸的特點。
故事雖最終以杯具結尾,卻留給了人們遐想的空間“也許明天就回來!”讀到這一句話,令我無盡感慨。我不禁為作者巧妙的構思所折服,只一句話,就讓故事的結局使人容易理解了許多。這樣一個結尾,讓人意猶未盡。
讀邊城,是一種享受。邊城里的文字處處是鮮活的,處處是淳樸善良的風味人情,卻每每讀起,都會不由自主地憂傷,為主人公的命運,也為淳樸善良的人情的消逝而憂傷。在此刻這個被鋼筋水泥包圍的城市里,還有多少擁有這樣的品質的人呢?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沈從文先生用筆描繪的一幅美麗的風俗畫卷,展示了湘西民間獨具的民俗美、風情美。湘西山城充滿了安靜活潑,生機盎然的風暴美:天朗、風輕、水清。可以寄托作者和讀者深沉而真摯的愛,寄托著哀愁、憐憫和希望。
沈從文對自己說:我認識美,學會思索,水對我有極大的關系。水流過這個靜謐、悠然的湘西小鎮(zhèn),帶來翠翠的故事,故事平淡,但卻融入茶峒恬淡自然的山光水色之中。所以這種平凡的感情,總會給人留下一抹遐想,單純的似水流過,靜靜的,淡淡的。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理想的夢境,他將對山水的熱愛化作文字融入夢境,。茶峒自然風景清新雋秀,江水清麗綿延,江上的渡船每日運行于山水之間,儼然點綴了這如詩的夢。在這樣的夢境足,卻也有淡淡的憂愁。沈從文先生還說美麗總使人憂愁。這或許也是一種美的境界。
故事的女主人公翠翠是美麗、純樸、善良的,她還聰明、乖巧,不諳世事。湘西的清風、麗日給她健壯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她一雙碧玉般澈透的眸子。翠翠對老船夫的感情真摯而感人,對儺送二老的感情朦朧卻執(zhí)著。對生活,她找不到方向,但卻可以樂觀地面對,老船夫也是個純樸、善良的人,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著渡船,他忠于自己的職業(yè),不求回報。他不但不收別人渡船的錢,卻還經常送別人東西。他不思索自己職業(yè)對于本人的意義,只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里活下去。他唯一耽憂的是自己孫女將來的生活,最后卻還是在失望和遺憾中死去。天保和儺送兩個好兄弟同時愛上了翠翠,兩人相約采用了美麗而浪漫的走馬路唱情歌給心愛的人的競爭方式,天保因先走了車路,所以怎么也不肯先開口,當他聽到弟弟的唱聲后,自知不是對手便暗然去,最后心灰意冷葬身河水之中,而弟弟儺送為了翠翠寧可不要碾坊,卻也因為誤會和天保的死而選擇遠行,留給翠翠無期的等待。
因為美總是殘缺的,所以故事就在憂愁和遺憾中收場。我除了被美麗的鄉(xiāng)村風光和純樸的風土人情感動之外,還感動于翠翠那執(zhí)著無悔的等待,比起現(xiàn)在社會的浮躁,還有多少人會如此執(zhí)著浪漫的情愫呢?
《邊城》給了我們許多啟示,即使孤獨也要執(zhí)著地追求至真至善至美。它還引發(fā)了我們對人性的思考,對于來之不易的幸福的守候。
在喧鬧的城市,被鋼筋和水泥包圍的世界,很難想象那副農村特有的畫面。
”在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小溪既為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于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只方頭渡船?!币苍S我們不曾想象,在這“世外桃源”中有著如此凄美的愛情。愛情,同那啞啞的聲音同竹管聲振蕩在寂靜空氣里,也使那條小溪有了一絲熱鬧的氣息。
故事的開始與結束都圍繞著小溪,因此,小溪也有了另外一成含義。它孕育了勤勞的茶峒人民,也讓渡船這一線索變得自然。
讀邊城,是一種享受。邊城里的文字是鮮活的,處處是濕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可每每讀起便會不由自主的憂傷。
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與一個十幾歲的小孩,靠渡船為生。他們的生活是拮據的,但他們也是快樂的,有了歌聲的陪伴,他們不寂寞,有了善良村民的幫助,他門也容入了社會。
文中的人都淡化了錢,爺爺擺渡死不肯收錢,反而到處請人喝酒,買豬肉互相推錢,小鎮(zhèn)里婚嫁自由,只要兒女們喜歡。即便是文中最有錢的順順,也是一個不十分在意錢的人,慷慨得很。而小鎮(zhèn)里,有錢人家的兒子喜歡窮人家的姑娘,拋了門當戶對的聘禮,要娶窮人家姑娘,也不是什么新聞??梢?,邊城,這樣一個地方,是重義輕利的,不為商業(yè)氣息所熏染變質。
翠翠和順順的兩個兒子,翠翠的父母的愛情,讓整個小說變得帶有淡淡的憂傷?!坝星槿私K成眷屬”這句話在小說中始終沒有得到體現(xiàn)。也許這是作者那個時代的悲哀。愛上一個人沒有錯,但兄弟兩沒有與別人一樣,哥哥為了弟弟,毅然放棄,一人將痛苦承擔。然而,他的死亡給翠翠,翠催的爺爺,他的兄弟造成了難一挽回的悲痛。他的弟弟將一切責任都歸到自己身上,從此,白塔下在也沒有蕩漾著那動聽的歌。曾經兄弟兩在百塔許下的諾言最終被溪水沖刷的無影無蹤。
端午節(jié),在小說中有被作者賦予了新的含義,二老在那天結識了翠翠,有在那天大老與翠翠相遇。愛情在端午這天開始,鴨子,這一普通的動物,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小說中的人物,也在作者筆下刻畫得栩栩如生。翠翠,一個封建時期女性的代表,”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后,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提起渡船,無人不知那個豪爽老人,當然,可以說每個人都擺渡,所以知道她,但是,從文中人們對老人的熟悉和態(tài)度可以看出,人們對他性格的尊敬,甚至他去買東西,“一定有許多鋪子上商人送他粽子與其他東西,作為對這個忠于職守的劃船人一點敬意”。
而順順的兩個兒子,他們崇尚愛情,又有兄弟情,鄙視金錢,敢愛敢憎,他們生存在所謂的世外桃源,承載著圖畫的完美與歷史的厚重。他們無法擺脫如畫般靜止的命運與生活。這潛在流動的悲劇命運。
等過第一個秋,等過第二個秋,等等等等,等到哭了為何愛戀依舊,她等她的承諾,她等他的回頭,等到黃葉滑落,等到燕兒飛過,等等等到了最后,竟忘記了承諾。
翠翠,你是否還站在斑駁的小木船上,靜靜地,靜靜地等待,你的心是否早已隨他徘徊于遠端的垂陽,久久不歸呢?我明白世上最苦的味道便是等待,靜坐在那兒,等,等著生命的流逝卻無法挽留。等時過境遷,卻不流一滴眼淚。你曾告訴過我,你喜歡等,因為等能讓你感覺你正一步步與他相遇。你喜歡等的味道,因為它是時間,記憶沉淀而醞釀的。
你等,你聞著等的味道,時間卻在時鐘的畫面穿梭,指針在你等待逆向轉動,你和他的記憶,排山倒海而來……
這湘西邊遠的小城原本是靜謐的;這破舊的渡口原本是殘缺的;這時間流淌的故事,原來是沒有的;然而因為渡口承載了他和你的承諾,故事因為有了你的等待,這小城開始布滿了馨香。你難以忘記你和他邂逅的那一刻,那一刻你和他交換了生命的誓約,從此你用等譜寫人生的奏鳴曲,你每天聞著等待的味道等待著,等待著那個也許明天就會回來的他,也許永遠也不會回來的他!
“我不知道風是向哪一個方向吹,你的溫存,我的靡醉?!贝浯洌闶欠窀杏X到徐志摩的唏噓正如你一樣呢?誰都不愿看見你一天又一天地守望在渡口上,苦苦地等待。如果我是沈從文,我必定不會讓你日復一日地等待。因為我知道等待的味道很苦,很苦。你必定會在雨中與他再次邂逅,可惜!我是沈從文嗎?我不是,所以我只能猶如一列火車從你身邊緩緩駛過,用幾滴和著我對你的愛憐,同情的淚珠告訴你:對不起,我無能為力!不過殘缺也可以是一種美吧!盡管我不知道你下一刻是否能邂逅他,但我知道濃郁的山色鎖不了你的情,曲折的流水圈不住你的愛。你始終會秉持永不灰飛煙滅的信念,一直地等等等……
流水墜月,遮不了山的青蔥;寂靜憶風,蓋不了水的閑適;時間流淌,帶下走你對他的等待。你一直在等待的`味道中,一直地等,等著他再次出現(xiàn)于渡口。等……
茶峒是個美麗的小山城,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翠翠和她的祖父就住在城口,每天給進城的人渡船是他們的工作,有時祖父進城打酒,翠翠就和她的小黃狗為客人渡船,而小黃狗也聽話地為主人拉繩引船,動作嫻熟敏捷。這樣,生活過得平淡而又快樂。
不知不覺翠翠到了要嫁人的年齡,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慢慢走到了盡頭。我覺得那是個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的愛情,當看到翠翠第二次遇見了二老的時候,我開始幻想他們以后甜蜜的戀愛,可是當向翠翠提親的大老下船出了事后,我知道翠翠的快樂將一去不復返了。的確,自那以后,翠翠的生活一天一天地發(fā)生著改變,致使最后永遠失去了她的祖父,也失去了每天為人過渡的那條船。
合上書,我的心里很難過,為翠翠的遭遇,也為她的祖父,因為他們是多么善良的人,多么快樂的人。翠翠常要爺爺唱歌給她聽,而爺爺又粗又啞的嗓子唱起山歌來卻又顯得那么質樸、那么憨厚,總逗得在一邊和黃狗玩耍的翠翠開心地笑。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畫面,有山,有水,有鳥鳴,有歌聲,有歡笑,……而現(xiàn)在全被打破了。故事雖然用灰色的背景為翠翠的未來打上了一個省略號,以悲劇收場,但我卻非常喜歡《邊城》,喜歡《邊城》里每一個善良樸實的角色,尤其是翠翠的爺爺。
他的大半輩子都在管理這艘渡船,卻從來不收人家一分錢,有時客人想答謝他放了些錢在船上,他是追上好幾里也一定要把錢還給人家,所以人們拿這位倔強的老頭也沒辦法,只好在他進城買東西的時候多給他加些肉,加些酒來酬謝了。平時他還會托人買些上等煙草,過渡的時候誰需要就慷慨奉獻;到了天熱些他還會和翠翠準備一大缸水,里面放了些清熱、解毒的草藥給每位客人喝。爺爺是個老實人,為翠翠的未來擔心,卻從不把煩惱告訴她,只是緊鎖在眉頭里一個人承擔。可以說在那個雷電交加的晚上,爺爺走得是不安心的,因為他并沒有把翠翠的終生大事操辦好。
還有翠翠的不食人間煙火,順順的慷慨大方,儺送二老的樸實真摯,天保的豪爽英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間每天都在發(fā)生悲歡離合,這和時代的背景是分不開的,但撇開那些令人傷心的悲劇去看里面的每個人、每個風景、每個生活片斷,你會驚異地發(fā)現(xiàn),沈從文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多么美麗的世外桃源,那里純樸的民風是我們這個霓虹閃爍的大都市里所沒有的,它好似一股清泉,它又似一縷清風,吹走了我臉上的塵土,帶來一絲溫馨。多么希望在邊城能看到翠翠像以前一樣地快樂地生活著,而那條祖父渡了大半輩子的船會依然來往于溪間,那條黃狗也應該守在門前等待一桌噴香的晚飯……在當代社會,物質生活充裕,但生活的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卻相對弱化。我們呼喚文學作品中的純凈而美好的風景和人情,期待它由“童話變?yōu)楝F(xiàn)實”。
一九三四年春天,沈從文完成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邊城》。這時,“四一二政變”已經開始了七年,這段時間,全國大量文人墨客慘遭屠殺,“白色恐怖”始終盤繞在中華大地的上空,而在東北,三一年又發(fā)生了“九一八”事變。當時中國可以說是黑暗無日,民不聊生,使人看不到一絲希望。就是這樣的背景之下,《邊城》破淤而出。
初看《邊城》,其書名很容易讓人想起另一位同時代大家的作品——《圍城》。如果說前者把婚姻比作城,那么《邊城》中翠翠與儺送短暫的小“愛情”,城是入不了,僅能算作“邊城”。內容不必多說,翠翠的愛情悲劇讓人很容易看懂,真正的閃光點所在,是它所描繪的世外桃源般的環(huán)境。
邊城地處偏遠,不受當時亂世的影響,民風淳樸,當官的近民愛民,怎么不令當時的人們所向往?就像現(xiàn)在天天做題做得頭大的高中生,看見路邊無憂無慮嬉笑的幼兒怎么不羨慕?《邊城》不僅僅是沈從文聊以自慰的著作,而是對當時飽受戰(zhàn)亂的人們的一處可受心靈避免摧殘的永無鄉(xiāng)。加廖《西西佛斯的神話》中曾寫過:“一個人只要學會了回憶,就不再會孤獨,哪怕在世上生活一日,你也能毫無困難地憑回憶在囚牢中獨處百年?!彼裕谢貞浀?,被其喚起回憶;沒有的,便“制造”“回憶”,讓人有所依靠。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東晉末年,朝野大亂,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陶淵明創(chuàng)作了《桃花源記》。而三十年代,沈從文創(chuàng)作了另一個永無鄉(xiāng),即《邊城》。
放眼現(xiàn)在,浮躁之氣彌漫整個社會,人們除了要為工作付出大量的精力之外,還需要去對付人與人之間的一發(fā)發(fā)“暗箭”。許多人厭倦亦或飽經了這種生活,開始自我挖掘,自我逃避起來,就像《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里計算士那樣,僅留下一個影子在人間,而把靈魂與肉體留在冷酷仙境之中。更有的人來一句“花發(fā)多風雨,人生足別離,唯有再見才是人生?!比缓蟊阆駢魰r代的跳樓“夢之隊”一樣結束自己的生命,太為消沉!
好在沈從文構造了一處永無鄉(xiāng),一處僅用文字構成的永無鄉(xiāng)。陷入迷途亦或絕望的人,暫住一番又何妨?
從河的這岸渡到那岸,從城的這頭走到那頭,將歌從這山唱到那山,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
讀邊城,像是被沈先生的文字拉著、拽著浸入小鄉(xiāng)的夢中。美滋滋的,飄飄然的,邊城的夢,小鄉(xiāng)的人,我們的生活,兜兜轉轉、相互交織......
書中的小城,依山傍水,湖泊,篷船,城墻,吊腳樓......茶峒帶著它獨有的松散愜意與慵懶進入我們的眼簾;婦人,戎兵,纖夫,紅薯,扁擔......這是那些以前有的,現(xiàn)在未來也必然所有的,擔著我們生活的點滴,擔著我們生活的希望。這生活在小城中的人,在那樣日子里,同我們一樣,隱隱約約的有著對人事愛憎必然的期待。
城外的河街又是另外一番光景。酒樓,雜貨鋪,茶館,不僅粉飾了河街的素面,給人們的生活也平添了許多點綴。這里的人們平常、甚至庸俗,婦女將自己的感情封于男人身上,將自己的愛憎揉進了生活中,滲入血液,這是小城人們的淳樸與憧憬。
城內的天保與儺送,城外的翠翠,因那些廟會結下了不可了斷的緣。有情有義的城,是素淡不輕粉飾而又耀著光輝的城,那城太過理想離我們太遙遠。
我們重新聽起這首歌,歌中唱著翠翠,唱著儺送,唱著河,唱著船,唱著美好的愛情和淳樸的生活。懷著對美好愛情憧憬的翠翠與爺爺進城去看廟會,在那晚,翠翠找不到爺爺,在河頭遇到了儺送,小伙子邀翠翠到自家的茶館里,翠翠以為是傳言中那誘人的壞人,拒絕了,但那人卻在她心里打翻了五味瓶。一連幾日,山的那頭有歌聲傳來,翠翠輕輕地把靈魂浮起,看天上的星星,卻轉瞬即逝......
以后的那些日子里,我想翠翠大概常想起儺送在河那岸的歌聲。而其中不清不楚的曖昧讓天保帶著迷惑逝世,在河的災難中,在水的蕩滌里;使爺爺帶著不安讓小蛆吃掉了;所有的一切頭也不回的走離了故事。只是、只是在冬天又修好了那個白塔,只是,一切都成為過往。在邊城里,美好的事物自己是有歸屬的。天保走了以后,儺送也消失了蹤跡,遠去的,遠去的是背影還是歌?是人還是情......其實,什么也未曾走遠,什么也未曾離開,他們都還在城內,只是分隔在河兩側,他們只是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在彼此的生活中匆匆走過。但正如作者所言,一切都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最終難免產生了悲劇。
一切都仿佛是個夢,從昨日到今日,夢醒了,兩手空空,只留下了記憶,邊城帶著素淡的光輝,質樸中自有其蘊藉,雋永之致是唯一可觸碰的回憶。
從河的那岸再渡到這岸,從城的那頭再走到這頭,將歌從那山再唱到這山,那人也許“明天”會來。邊城的夢,小鄉(xiāng)的人,我們的生活未完待續(xù)......
《邊城》是湘西的偉大的作家沈從文先生的一篇描寫湘西人民美好而又淳樸的人性的文章,看了這部小說我不得不為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的美好而又遺憾的愛情所感動。女主人公從小生活在湘西這片純潔的土地上,所以她是一個非常善良的姑娘,她與男主人公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相見后愛上了彼此,但是,因為他們的善良,他們在哥哥出事后,不能什么都不管的相愛,男主人公還是深深的愛著女主人公,但是他在最后還是選擇了離開女主人公,可見當時的湘西人民是非常的善良的。
今天,當有些男女相愛時他們根本不管不顧別人的感受,他們認為只要有愛情就夠了,就這樣他們進入了婚姻,但是,結婚不久就會發(fā)現(xiàn)不適合又離婚。他們的愛情僅僅只是所謂的愛情而以。而邊城中的女主人公在男主人公離開之后還是每一天都等著男主人公回來,這才是偉大的愛情,雖然不知道結果,但還是等著自己的愛人,想一想,現(xiàn)在的許多女人,當遇到比自己的男朋友有錢的人時根本就不顧曾經的感情多么的偉大。而是一切都是向前看,馬上拋棄自己沒錢但是愛自己的男朋友。這種女生是否應該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價值觀呢。
除了愛情而外,這篇文章中的一些湘西當?shù)氐挠星橛辛x的人,也是值得一看的,他們的一些美好的品質也是現(xiàn)代人所缺少的。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能夠計數(shù)?!?/p>
《邊城》里的文字總是不經意的撩撥著我的心弦,文中處處浸潤著湘楚景色,處處是淳厚質樸的風味人情,字里行間飄散著一種淡淡的詩意。讀起它時你便會被憂傷圍繞,像是觸及到了什么,是懷念兒時那個有著暖陽的冬日午后?還是此刻這個讓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p>
這便是沈從文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隱忍著什么。翠翠,這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她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在夢中能夠用歌聲將她帶到很遠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取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文中的結局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復著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p>
沈從文先生從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著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靈世界,融入湘西這片純樸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群溫良率直的人們中,他用詩一般的語言的輕聲述說著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為愛得這般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著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為何取名《邊城》,在心里它就這么“遙遠”嗎?還是在沈從文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著什么?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都有一座“邊城”嗎?也許那座悲天憫人的城已經隨著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給我們的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