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管理是令中小學教師最為頭疼的事情之一。許多教師之所以課堂管理低效,多是因為其管理思想錯誤和管理方法不當。有多年一線教學經(jīng)驗的教育專家王曉春老師,在本書中力圖幫助廣大教師搞清課堂是什么、課堂管理與其他成人管理的差異,確立正確的課堂管理理念,掌握創(chuàng)建有安全感的、有秩序的、有效的課堂的管理策略。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有關課堂管理會者不難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課堂管理的重要性,同時也急切地想尋求提高課堂管理效率的妙計。王曉春老師的《課堂管理,會者不難》,給了我一些啟示。
一、我認識到了課堂是學習與生活的交匯之處。
以前,我總想當然地以為學生就是應該遵從教師的規(guī)定,該干嘛,不該干嘛,都應由教師說了算。殊不知,學生處在課堂,也有自己的為難之處。我們總是一廂情愿地認為,學生在課堂應該是努力地學習文化知識,努力地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學生不一定會有這種意識,于是我們勃然大怒,覺得自己失敗萬分。其實,只要進行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為他們想一想,或許我們就可以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抱怨。作為教師,當課堂管理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應該清楚,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教師個人對課堂的把握。一個人的注意時間有限,那么我們該思考的是,自己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投其所好,來減少學生的分心時間。比如在課堂上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教學,上英語課時讓孩子們做游戲,唱歌謠,當記者,當小老師,這些形式都是小朋友很喜歡的,課堂管理應用了這些妙計學生在快樂的玩耍中學到了知識,而且對英語的學習培養(yǎng)起了興趣。
二、語言是人們溝通的橋梁,在課堂管理中語言上的技巧尤為重要。
同樣表達一個意思,用不同的形式說的話,會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師的說教語言應該盡量簡短,速戰(zhàn)速決。課堂的主要任務是教學,如果太過冗長,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教師說的第一句話一定要慎重,不要用指責的語氣,避免發(fā)生無謂的爭吵。限制使用“你應該”,這是指揮性的語言,而不是指導性的語言。這對學生的主體性的體現(xiàn)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教師的作用是引導,而不是永遠的發(fā)號施令。用“讓我們”代替“你們”,減少老師高高在上的感覺,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那樣學生才有可能更接近你。
三、課堂管理也需要很多小技巧。
平時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沉默,注視,這是靜態(tài)的方法,這個方法在日常教學中我也在使用,略微有些效果。倒計時,這招也挺管用,時效性很強,但是維持時間不久。評比,這個技巧相對來說比較有用,因為小孩子爭強好勝,集體榮譽感比較強,所以他們會盡力保持安靜來獲得老師的獎勵。還有一個可行的方法是壓低聲音,讓學生意識到老師的變化,進而意識到自己也許出了問題,在短時間內(nèi)進行調(diào)整。
在課堂管理方面渴望得到幫助的我,通過閱讀《課堂管理,會者不難》以后,得到了一些啟發(fā),無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明確了方向,對課堂管理工作增強了信心,相信能改善現(xiàn)在的局面。
在假期里,我讀了王曉春老師的《課堂管理,會者不難》一書,感想頗深。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埋怨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而王老師的這本書為我指明了課堂管理的方向,它既重視理論的探討,又有具體的操作方法讀后我感覺受益匪淺。
課堂是教育教學與管理的交匯之處,二者既矛盾又互相支撐。沒有適當?shù)墓芾?,就不能提供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教師如果講課有藝術,能吸引學生,則管理就相對容易得多。好的管理有教育功能,好的教育教學也有管理功能。因此,我想,要讓自己的課堂管理更有效果,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是一個方面,只有用更精益求精的教學,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從而減少管理的時間和壓力;同樣,也要把管理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使課堂學習更有效率。
王曉春老師認為,課堂是學習與生活的交匯之處,而生活是活潑的、不拘一格的。課堂管理越嚴格,它離生活就越遠,就越缺乏生活的.情趣。課堂不但是個學習的地方,而且是個過日子的地方,過日子太枯燥了是不行的,它需要樂趣。所以,課堂管理過分嚴格,反而會刺激學生在課上干課外的事情,只不過轉(zhuǎn)入地下了。教師首先要考慮如何和與學生交流,其次才是維護“規(guī)矩”的尊嚴。
王老師這本書列舉了大量的生動鮮活的事例,這些事例差不多都是我們親身經(jīng)歷過的,或親眼目睹過的,讓人讀來倍覺親切。更重要的是,許多困繞在我心頭的問題,在他的這本書中,幾乎都能找到答案,找到對策,找到理論依據(jù)。比如有些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但是并未影響他人,或者對他人影響較小,這時候管一管也是必要的,但王老師建議應點到為止,速戰(zhàn)速決,不可和孩子較勁;比如某個孩子遲到,教師批評他五分鐘,這對于全班絕大多數(shù)從未遲到的孩子來說是浪費時間,而且不公平,那么這種情況下王老師建議教師一般簡單詢問一下就可以了,也可連問都不問,先讓他回座位聽課,()課下再詢問也不遲;又如兩個孩子打起架來了,教師只要把他們分開,讓他們不再打下去就好,不宜當時開庭審案。這些建議,對我來說,無疑是黑暗中的明燈,是迷途中的路標,是課堂管理的指南。
王老師在此書中給我們介紹了17種使課堂安靜下來的技巧,分別是:1、不說話,在黑板上寫出要學生做什么;2、沉默、注視;3、請求學生安靜;4、壓低聲音;5、做手勢;6、題外話;7、倒計時;8、評比;9、提示聲等等。
王老師還給我們提供了在處理課堂管理問題時的一些具體做法。1、震動面小的問題,裝作沒看見。2、一定要分清影響課堂秩序與影響教師心情兩種情況。不要把個人情緒問題上升為“紀律”問題。3、能用提醒的,就不批評。提醒的方式要委婉。4、能用表情和肢體語言解決問題,就不靠嘴說。5、能課下解決問題的,就不在課上解決。6、避免“導火索”似的語言。說話不要太尖刻,傷害學生的自尊。還有,不株連、不擴散、不翻老賬、不糾纏,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把學生趕出教室等等。這些看似我們做教師都懂的解決方法,往往在遇到問題時被我們拋到九霄云外,究其原因是我們對管理的認識問題沒有解決。
王老師告訴我們:課堂管理是交流,不是外部控制;課堂管理是質(zhì)的管理而不是量化管理;課堂管理是柔性的,而不應是剛性的;課堂管理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不只是為了教育者的業(yè)績。認識到這些,我們就能正確面對課堂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讓課堂管理不再困難!到時候,我們就可以說:課堂管理,真的不難。
近日,拜讀了王曉春先生的新著《課堂管理,會者不難》,被文中精辟的論述深深地震撼著,觸發(fā)了我對“課堂管理”有了一個顛覆性的認識。僅摘取幾個片段如下:
課堂對于學生,就是一個生活的地方,過日子的地方。他們不但想在這里學知識,而且要交朋友,要游戲,要打架,要了解他人、了解自我。課堂對于學生是多維的。
在一刀切的管理中,個性強的學生往往是“挨刀”的,槍打出頭鳥,然而個性與創(chuàng)造性是分不開的,壓抑了個性,就不可避免地會壓抑創(chuàng)造性。所以,嚴格的管理雖然能提高班級平均分,卻難以出尖子生,反過來,課堂較亂,平均分難免下降,但個別學生卻可能格外出色。
有些教育者提出了學校的“軍事化管理”或“準軍事化管理”的口號,有的教師甚至想把課堂也管成班排那樣,學生一個個像兵馬俑一樣肅立聽講,教師則像長官一樣講話——他們錯就錯在忘記了學校與軍隊本質(zhì)上不同,孩子與成年人本質(zhì)上也不同。學校的管理,課堂的管理,只能是柔性的,而絕不能搞成軍隊那樣的剛性管理。
只要學生嚴重失去安全感,教師自己的安全感也將失去。因為失去安全感的學生有的會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有的則會變得神經(jīng)質(zhì)(也就是管不住自己了),這勢必造成課堂的混亂,最后是教師走進課堂就頭痛,甚至視教室為畏途,還沒進教室就先緊張。這就成了互相感染,師生都失去了安全感,成為所謂“亂堂”。
書中還為我們介紹了一些課堂管理的實用技巧與方法。比如,有些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但是并未影響他人,或者對他人影響較小,這時候管一管也是必要的,但王老師建議應點到為止,速戰(zhàn)速決,不可和孩子較勁;比如某個孩子遲到,教師批評他五分鐘,這對于全班絕大多數(shù)從未遲到的孩子來說是浪費時間,而且不公平,那么這種情況下王老師建議教師一般簡單詢問一下就可以了,也可連問都不問,先讓他回座位聽課,課下再詢問也不遲;又如兩個孩子打起架來了,教師只要把他們分開,讓他們不再打下去就好,不宜當時開庭審案,等等。該書語言淺顯易懂,為中小學教師如何把握課堂管理特點,較快掌握課堂管理藝術帶來了福音。
通過閱讀《課堂管理,會者不難》以后,得到了一些啟發(fā),無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明確了方向,對課堂管理工作增強了信心,相信能改善現(xiàn)在的局面。
本學期我校將《課堂管理,會者不難》這本書作為全校老師的共讀書。
通過觀看書封的作者介紹,我了解到作者王曉春,是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教師觀念更新,班主任工作,問題學生教育等。已出版《給老師一件“新武器”——教育診療》《教育智慧從哪里來》等十幾部專著。
看完作者介紹,我立馬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和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們一線老師,提供課堂管理的什么方法呢?這些方法有效嗎?我能用上嗎?
帶著諸多疑問,我先梳理了本書的目錄。本書共6章。前三章討論“是什么”,側重理論探討。分別是課堂是什么?課堂管理是什么?課堂管理的4個支柱理念。后三章討論“怎么辦”,側重操作方法。分別是如何創(chuàng)建有安全感的課堂?如何創(chuàng)造有秩序的課堂?如何實現(xiàn)有效的課堂?
接下來開始閱讀正文。書中每一個章節(jié),每一個新觀點都仿佛為我打開了一扇新的門窗。
其中,課堂管理的4個支柱理念,我看完之后真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4個支柱理念包括,認清課堂的基本特點,預防意識,大局意識,合理的期望值。
課堂是教學與管理的交匯之處,那么管理,對教學有保障作用,也有干擾作用,課堂是學習與生活的交匯之處,而生活是活潑的,不拘一格的,課堂管理過分嚴格,學生在課上,不該干的事兒會轉(zhuǎn)入到地下,特別厲害的老師,學生不敢造次,只好把自由發(fā)泄到性格溫和一些的教師的課上。
我作為一名帶了10個班級的科學老師,更要明白課堂的這些特點,做到“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防患于未然”。
首先,要對新?lián)蔚陌嗉壌颉邦A防針”,將課堂上的規(guī)矩用合理、清晰、明確,可操作和可驗證性的語言告訴學生,同時要向班主任或其他科任老師,了解這個班的特點,制定預案,比如,有的班級比較活躍,就適合放寬紀律,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了教學任務,可以聽聽歌,做個小游戲的;有的班級里有幾個特別“刺”的學生,課上還做些小動作,作為老師,我們不要當面批評,只需要說聲認真聽課,然后課后單獨找他談談。
同時,要具有大局意識。對于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老師們要迅速作出判斷,哪些是課上必須處理的?哪些是可以課下處理的?不用“胡子眉毛一把抓”,反而亂了教學程序,完不成教學內(nèi)容。
最后,作者提出,老師要有合理的期望值。大部分孩子,都是在家長和老師的嚴格要求下成長,大人把什么事都管到了,孩子無從培養(yǎng)自覺性,所以,無論什么樣的班級,對學生自覺性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我就經(jīng)常會犯期望值太高這樣的錯誤。一堂課下來,氣呼呼地走回辦公室,還和同事們抱怨,這個班的紀律怎么這么差,孩子缺乏自覺性。其實只能怪自己沒有做好課前預案,小題大做。
想要實現(xiàn)有效的課堂。首先,我們要減少課堂時間的浪費。課堂時間用在與教學無關的事情上,就是浪費了課堂時間。其次,要啟動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更重要的是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學生上課的思維含量,就是課堂的科技含量。然后,是增加提問的“含金量”。衡量提問質(zhì)量的主要標準,是看提問能否啟動學生的思維。作者列舉了含金量低的提問,包括提問,設問,表態(tài)問,是非問,選擇問,查找問,記憶問聯(lián)想問。含金量多的提問,包括探究性思考問及探究性思考問。最后,老師要增加作業(yè)的“含金量”。確定家庭作業(yè)的首要原則是少而精。布置作業(yè),要體現(xiàn)人文關懷,細膩而有梯度,周到而不啰嗦,能夠照顧到所有學生。檢查作業(yè),如果有未完成作業(yè)者,可以的,負2分,學期末將負分數(shù)加起來,從期末分中扣除,學生如果想補救,可以在一個很短的期限內(nèi)補做家庭作業(yè),補了之后,還給他1點五分,這種具有人情味的懲罰制度,有利于學生的自我教育。這比打電話叫家長更有效呢!
希望在新學期里,王曉春老師給一線老師支的招,都能靈活運用在課堂上,提醒我們的坑,咱們就別再踏進去了。讓課堂朝著有安全感,有秩序和有效的方向前進!
杜威曾經(jīng)提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都在說明教育和生活的密切關系,雖然我們從上師范就背誦這些名言,但是理解到什么程度,是否落實,都是一個個問號。
最近在讀王曉春《課堂管理,會者不難》一書,感受頗深。作為我最為推崇的一位教師,我對王曉春滿懷敬意,他的所有書我都讀過不止一遍,對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做人做事都有非常大的影響。我也多次向年輕老師推薦他的著作。王老師最大的特點是,說話一針見血,思考問題全面深刻,講真話不講假話、講有用的話不講廢話、講明白的話不講玄虛的話。
拿到這本書,讀到第二節(jié)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他提出了一個樸實的觀點:“課堂是學生過日子的地方?!睂τ诶蠋煻裕钬S富多彩,課堂不是過日子的地方,是工作的地方,是帶領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地方。而課堂對學生而言,不光是學習的地方,還是生活的地方,他們要在這里交朋友、做游戲、了解他人、了解自己……這就像過日子一樣是多維空間。
教師站在講臺上,腦子里想的是自己的教學任務,需要學生不斷來和自己“配合”從而完成任務,學生卻和老師的角度不同,他們想的大不一樣,也不可能把完成學習任務作為第一件大事和唯一的一件事情來做。“如果老師幻想學生和自己保持一致,都是一心一意完成教學任務、絕不分心,就抹殺了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差別。”也正因為不一致,所以學生總想沖破老師設定的束縛和框架,他們要游戲、交友、看課外書、追趕時尚、聊天等,在學生心目中,課堂是過日子的地方,而不是單純學習的地方。
如果老師不理解這一點,認為課堂里只準談學習,別的都是“閑事”,自然就不會更多地眷顧學生的心靈,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興趣。久而久之,課堂在學生眼中就成了一維空間,這樣一來,學校生活枯燥無味、無聊透頂,不產(chǎn)生厭學情緒才是怪事!
我深刻體會到,學生每天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課堂度過,老師不必總是“端著”,也不能一味強調(diào)“學習”“教學”,而是在課堂上顯現(xiàn)出“生活”的一面、“寬容理解”的一面,讓課堂有情有趣、松弛有度。當學生接個話吧時,不必聲色俱厲,一笑了之就是;當學生偷偷看課外書時,不必拍桌打凳,輕輕提醒就是;當學生因為人際交往余怒未消時,不必強求忘記,給他時間慢慢疏解就是;當學生愁眉苦臉煩惱不堪時,不必揪住不放,視而不見就是。
有的老師說:“這還得了,沒有規(guī)矩就行了嗎?學生還不瘋了?”其實,“寬容”不是“縱容”,“嚴格”不是“嚴酷”,“優(yōu)秀教師的本領就是靈活地在師生二者心理需要的結合點附近游動。何謂“靈活”?一定不是“刻板”,不是“打壓”,不是“強制”?!案邏骸?,壓抑的是學生的心靈,限制的是學生的個性,雖然他們表面服從,其實內(nèi)心并不服氣,甚至逆反軟抗,教育效果何在?也只有教師真正“尊重、理解、喚醒、期待”,學生才會自覺自愿、自發(fā)自主、輕松愉快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課堂,學生過日子的地方。 既然是過日子,就不妨放輕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