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午夜,我讀了《罪與罰》,這本書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說描寫了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從小就認為自己是個無所不能的人,可以為所欲為。為生計所迫,他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房東跟她無辜的妹妹,這起兇殺案震驚全俄。在他經(jīng)歷了場場內(nèi)心痛苦的掙扎后,他最終在教徒索尼雅姑娘的規(guī)勸下,進行了靈魂的懺悔,并且最終投案自首,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的故事。
就是這樣一個殘酷血腥的殺人事件,緊緊纏繞著罪與罰的主題。讀起來真讓人不寒而栗,仿佛我們就置身于其中,仿佛我們就是公拉斯科爾尼科夫。殺人的元兇就是我們自己。如果貼近拉斯科爾尼科夫狂熱的信念,燥郁交加的心理和患病的身體,那么在他殺人之后,那種巨大的恐懼的陰影就一直頑固地籠罩在我們的世界里,使我們感同身受,就像我們也殺了人,仿佛我們的罪也一直在等待審判。本書就我的理解而言,主人公的主要思想就是無政府主義,個人主義。他不考慮殺人后所要承當?shù)淖锕?,如果在他決定殺人之前考慮考慮我想他也就不會陷入無限的恐懼和罪惡中了。
但他那驕傲自大的性格也注定了他將犯下罪惡,讓他從新認識自己的渺小,認識自己的性格缺點,從而升華自己的精神層次。
《罪與罰》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社會心理小說,讀完這本《罪與罰》的時候,我的心已經(jīng)久久不能平靜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已經(jīng)讓我開始對人生的真理從新認識。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功有獎,有罪就有罰,就像《罪與罰》里表現(xiàn)出對于完全違反人和人道的生活的罪惡進行無情揭露和批判。他揭示的城市里貧困人民生活的艱辛,對盧仁的冷酷卑鄙和極端利己主義,地主斯維里加洛夫的荒淫無恥的批判。
《罪與罰》對于我們當今的社會的啟示也是巨大的,當今社會中,人與社會及組織之間同樣存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只有正確的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才能夠從精神上找尋到無限的輕松跟快樂。
拉斯科爾尼科夫一方面善良,樂于助人;另一方面麻木,冷酷。生活的環(huán)境和經(jīng)歷促使他形成了如此復雜、矛盾的性格?;蛟S許多人陰暗的一面會在一生中的某個瞬間被徹底激發(fā),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沖動總在一瞬間。 主人公在殺了放高利貸的老太婆和她的妹妹后,內(nèi)心受到強烈的自我譴責,來自靈魂的拷問,遠遠比肉體所受的苦難更為強烈。陀哥對于主人公心里變化的描寫可謂登峰造極,閱讀時甚至總把自己設想成主人公,入戲太深。
脫離故事,事實上多數(shù)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異常脆弱的,難以經(jīng)受時間和空間的考驗,有時候翻臉并不比翻書慢。
不同的經(jīng)歷會將我們雕琢成不同的模樣,每次遇到氣不過的人和事,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那并非懦弱,而是一種修行。
陀哥說,誰最會哄騙自己,誰才能生活得最快樂。
雖不敢完全贊同這句貌似阿Q生平寫照的話,卻也深知自我理想實現(xiàn)的過程中,偶爾也需要放慢一點節(jié)奏,說沒有邏輯的話,過隨意的生活,也未嘗不可。
那些經(jīng)歷的艱難,只有自己體會得到,冷暖自知,別人無法理解,也不奢求別人理解。歷經(jīng)磨難,卻最終活成了逗比的模樣,奮斗者的模樣,有著生活樂趣的模樣,這樣的人值得尊敬,也是自己想要成為的模樣。
感謝陀哥150多年前寫的故事,在此致敬。
既然長了一顆瘋子般的心,又何必強迫自己活成傻子的模樣。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 陀斯妥耶夫斯基用冷峻峭厲的筆鋒,在《罪與罰》中無情地展示出人性的虛偽、冷酷、殘忍和狡詐。拉斯科爾尼科夫是個因窮困而輟學的法律系大學生,他租住在一家公寓的五層樓斗室內(nèi),靠母親和妹妹從拮據(jù)的生活費中省下來的錢維持生活。 拉斯科爾尼科夫已經(jīng)很久沒交房租,房東太太也停止了伙食供應。在這樣一種窘迫窮困潦倒的狀態(tài)下,他對生活的一切厭倦不堪。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放高利貸的老寡婦阿廖娜,老寡婦的刻薄和富有深深刺傷了拉斯科爾尼科夫的自尊心。他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在他眼中,老寡婦無情,冷酷,對社會毫無用處,是吸人血的虱子。殺機,在他第一次見到老寡婦時就有了。
陀斯妥耶夫斯基用大量篇幅描寫了拉斯科爾尼科夫犯罪的動機和準備。其實一開始拉斯科爾尼科夫就在掙扎。他并不是一個習慣性的罪犯,甚至一想起這個犯罪的念頭,他都覺得骯臟,卑劣,可惡??墒巧鐣幪幙梢姷牟还接植粩嗤苿又姆缸飫訖C。最終,他向老寡婦舉起了斧頭,順便也殺掉了老寡婦的妹妹麗莎維塔。這個妹妹的出現(xiàn)是個意外,他并沒有想過要殺她,只是她出現(xiàn)在了一個不恰當?shù)臅r間。 麗莎維塔是個善良的人,她熱愛上帝,與人為善,她的死不斷拷問著拉斯科爾尼科夫的良心。殺死老寡婦是為民除害,仿佛有一個正義的目的,而殺死麗莎維塔卻僅僅是因為害怕罪行暴露。 拉斯科爾尼科夫不管為自己找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他的內(nèi)心始終都無法回避善良的麗莎維塔。盡管他很聰明,狡猾詭詐的與波爾費利斗智斗勇。但對罪行敗露的恐懼,對人生的絕望,時而亢奮,時而頹廢的復雜心里卻讓他幾乎精神崩潰。殺人,并沒有改變他糟糕的現(xiàn)狀,并沒有實現(xiàn)人生理想,反而更糟糕,更絕望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寫作風格非常銳利,特別對人物復雜的心里從來不吝筆墨,對人性赤裸裸的揭露是入骨三分。拉斯柯尼科夫的內(nèi)心如同一個不可揣測的深淵,包含著人類所有的善良與殘忍、誠實與虛偽,痛苦與微笑、平靜與瘋狂、忠誠與背叛、聰明與詭詐。這其實就是我們的內(nèi)心,只是很多時候,生活的美好粉飾了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看自己過于美好了。
整本《罪與罰》,充滿了絕望和掙扎,但如果只是這樣,這部作品就算不得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個偉大的作家。除了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罪與罰,還有妓女索尼婭的愛和接納,除了罪與罰,還有十字架的救贖。當拉斯科爾尼科夫不顧一切的向索尼婭吐露了實情后,他問索尼婭:“你為何不罵我,卻擁抱我呢?”索尼婭說:“因為全世界沒有比你更不快樂的人了!”。當他問索尼婭這一生的苦難,上帝的回答是什么?索尼婭給他念完了圣經(jīng)中拉撒路死而復活的故事。當他問:“你覺得我卑賤嗎?”索尼婭說:“不,你只是在受苦。”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內(nèi)心因一個妓女的愛,在不自覺中走向了救贖之路。他自首了,并向社會承認了他的罪行。索尼婭是這部作品中最美好的人物,而這種美好的背后,是她的十字架。十字架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說中一再出現(xiàn)的,是“主動選擇悲憫苦難、選擇與他人一起受苦”的象征,是基督救贖人類的象征。拉斯科爾尼科夫自首前,他問索尼婭:“你會離我而去嗎?”索尼婭說:“不會,無論你到何處,我都跟著你?!碑斃箍茽柲峥品蛳蛩髂醽喴旨埽髂醽喗o了他自己帶的十字架,而她帶上了麗莎維塔的十字架。他說:“這是一個象征,意味著我將要背十字架了?!边@個一直不相信上帝的人終于愿意背自己的十字架。耶穌說:“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人的苦難究其原因是因為人的罪。解決苦難和罪的問題最終都會回到圣經(jīng),回到耶穌的十字架。托爾斯泰的《復活》,雨果的《悲慘世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無一不是表達了這個主題。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拉斯科爾尼科夫從心里懺悔他的罪行,從愿意背十字架那刻起,他已經(jīng)脫胎換骨,象拉撒路一樣復活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國著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罪與罰》他以犀利的筆觸無情的剖析那個時代俄國的社會現(xiàn)實,深入地觸及社會底層的各個角落,令人窒息的感到,走投無路就是小說的主旋律。種.種社會的原因把窮苦無告的人們逼到左右為難、進退兩難的困境。
故事發(fā)生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彼得堡的貧民區(qū),在一座公寓的斗室中住著一個窮困的大學生拉斯科爾尼科夫。他原本在法律系就學,但因困輟學,靠著母親和妹妹從拮據(jù)的生活費中節(jié)省下來的錢維持生活,已經(jīng)很久沒有交房租了。房東停止供食,催租甚緊。這個時候他遇到了馬爾美拉陀夫,他是個因失業(yè)而陷入絕境的人,他的長女索尼婭被迫當了街頭妓女。尼科夫聽了,他不想像這樣任人宰割,他想要“證明”自己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有一個心狠手辣放高li貸的老太婆,尼科夫計劃著要殺了她。一晚,他趁他一個人在家的時候,闖進老太婆的房間,將其殺死。但是這時她的妹妹正好從外面趕來,尼科夫在慌亂之中也將其殺死。第二天清晨,他收到傳票十分恐懼,當知道是追繳欠款才松了一口氣。事發(fā)后,他病倒了,幾天不省人事,后來并有所好轉,但是內(nèi)心卻一直處于更痛苦的矛盾沖突中。馬爾梅拉多夫因車禍身亡,尼科夫將身邊僅有的錢接濟孤兒寡母。律師盧仁因為沒有成功娶到尼科夫的妹妹而懷恨在心,想要誣陷索尼婭偷錢,但是尼科夫揭穿了他的無恥行為,因此索尼婭十分感激他。殺人事件之后,雖然他沒有露出痕跡,他無法擺脫內(nèi)心的恐懼,感到美好的感情泯滅,是比法律懲罰更嚴厲的良心懲罰,他意識到他自己的“實驗”失敗了。他懷揣著痛苦的心情來找索尼婭,受到其宗教思想的感召,并且在索尼婭的勸說下,說出了犯罪真相和動機。在索尼婭的勸說下,向警方自首。他被判八年的苦役,來到了西伯利亞。不久之后,索尼婭也來到這里和他相聚。他們決心以懺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難,然后獲得精神上的新生。
書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尼科夫犯罪前后的心里描寫。他具有典型的雙重人格,他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有天賦、正義感,但是同時擁有陰郁、孤僻的性格。他在馬爾美拉陀夫被撞后,看見他們連葬禮的錢也拿不出來,又拿出母親今天剛寄來的錢送給他們一家孤兒寡母。可是這些錢是他的母親以養(yǎng)老金作抵押向別人借的,是他所有的錢了。但他又讓人捉摸不透,他蔑視一切,有時候卻非常注意細節(jié)。正是這種雙重人格之間的激烈沖突,使得他不斷動搖在對自己的“理論”:做“平凡的人”還是“不平凡的人”的肯定和否定之間。
“罪”是開頭,只占了一章,后面寫的全是“罰”。“罪”是貧困生活和觸目皆是的社會不公。“罰”,他現(xiàn)實逃避懲罰,再來接受精神上的懲罰和折磨,也是指自首后的服刑。最后把“罰”導向救贖,從索尼婭一人認罪,到向廣場上的人認罪,尼科夫靈魂擺脫煎熬,走向解脫和救贖。
通過尼克爾,作者揭露了資產(chǎn)階級的“弱肉強食”原則對小資產(chǎn)接濟知識份子的毒害,批判了這一原則的反人道主義的實質。
小說場面轉換很快,場景的推移很迅速,主要情節(jié)過程只用了幾天的時間,在濃縮的時空中容納了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小說的時代色彩和政論色彩十分的鮮明。小說的結構方面,因果到歷史敘述模式的退場和以對話和獨白為中心的新的結構的建立。在對心理現(xiàn)實主義的推進,盡量不脫離人物自我意識以及最大限度挖掘人物潛意識的心理描寫,以“復調”對“獨白”的超越。
罪與罰,是一本非常精彩和特別的小說,這是我經(jīng)過連續(xù)兩天奮戰(zhàn)這本小說后的感想,因為這本書真的是非常的好看。
小說以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懲罰為主線,廣泛地描寫了俄國城市貧民走投無路的悲慘境遇和日趨尖銳的社會矛盾。作者筆下的京城彼得堡是一派暗無天日的景象:草市場上聚集著眼睛被打得發(fā)青的妓女,污濁的河水中掙扎著投河自盡的女工,窮困潦倒的小公務員被馬車撞倒在街頭,發(fā)瘋的女人帶著孩子沿街乞討……與此同時,高利貸老太婆瞪大著兇狠的眼睛,要榨干窮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滿身銅臭的市儈不惜用誘騙、誣陷的手段殘害“小人物”,以達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無度的貴族地主為滿足自己的獸欲,不斷干出令人發(fā)指的勾當……作者懷著真切的同情和滿腔的激憤,將19世紀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貧、絕望和污濁一起無情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然而,作者作出的上述揭露和批判僅僅是從倫理道德觀念和宗教思想出發(fā)的。作者認為一切以暴力抗惡的作法都不足取,因為人無法逃避內(nèi)心的懲罰,在毀滅他人的同時也毀滅了自身。作者還力圖把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犯罪行為歸結為拋棄了對上帝的信仰所致。用索尼婭的話來說,是因為“您離開了上帝,上帝懲罰了您,把您交給了魔鬼!”作者為拉斯柯爾尼科夫安排的一條“新生”之路,實際上就是一條與黑暗現(xiàn)實妥協(xié)的道路,也就是所謂“索尼婭的道路”。作者把索尼婭看作人類苦難的象征,并在她身上體現(xiàn)了虔信上帝,承受不幸,通過痛苦凈化靈魂的思想,作為一個黑暗社會的犧牲品,一個受壓迫最深的女性,索尼婭的形象有著不可低估的典型意義,但是作為一個理想人物,這一形象卻顯得十分蒼白。顯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說中宣揚的這些宗教思想,與整部作品所顯示的強大批判力量是不相協(xié)調的:這里充分表現(xiàn)出作者世界觀的尖銳矛盾。
《罪與罰》中寫的最多的就是罰,“罪”只是僅僅占了全書的前面兩章,而“罰”貫穿了大半。不是身體上的懲罰,而是比這更嚴厲的道德的懲罰。所以法律只是我們一種懲戒犯罪的一種途徑,而另一種就是人內(nèi)心心靈深處的譴責。有時候法律不能使人認識大自己所犯的罪,而心靈深處的譴責則會讓人更明白自己所犯下的錯誤。
罪與罰,這本書主,描寫了社會中的弱者,精神中有無私奉獻與愛的人卻在引導著救贖之路。這是一本真正的好書,非常值得大家閱讀。
對于《罪與罰》,一直想理一理來著,那么恢弘的一個故事,那么酣暢淋漓的閱讀感受——在幾個星期之后,那感受依然在我腦子里團狀團狀的涌出,我知道,它傳達不了這本巨著冰山一角的精華,我也試圖照舊摘出一些妙不可言的句段,但面對我整篇整篇的標記,以及這本書豐富的故事型哲理表達,摘抄根本連它的皮毛都無法再現(xiàn)。且略微整理一番我的感受吧。
一個理想主義者如何面對貧窮呢?一個因付不起學費的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躺在棺材般狹窄的房間里,無止境的幻想,區(qū)別人和人價值的等級,粗劣的飲食、寒酸的衣著,絲毫不會讓他在意。大家眼中他孤僻、自閉,莫名其妙的自負實則都是他自覺自己與他人不凡的區(qū)別,他嘲笑那些只會暢想的凡夫俗子,他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侖一類偉大的人,敢于把毫無價值的虱子一般吸血的人,代替審判者判處死刑,他敢于踏過他們的尸首,做“全人類的恩人”!于是,他有預謀的將一個自私邪惡的放高利貸的老太太用斧頭劈死,連同突然出現(xiàn)的老太太的妹妹。
他收到了母親的信頓時怒不可遏,他不能接受妹妹為了自己而嫁給一個從信里就看得出來道貌岸然、內(nèi)心猥瑣的男人,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貧窮,于是殺人計劃再也不能拖下去了。他覬覦老太太的錢財,也要證明自己的英雄精神,但他并沒有如計劃一般那么無所畏懼,他怕了,驚恐的把贓物放在別處,一邊堅信自己并無罪過,一邊在各類調查中恍惚躲閃,被疑心病折磨的心智混亂。
他的母親和妹妹來了,他們之間那么濃厚的親情,為對方考慮、溫柔地說話,讓人相信,貧窮和高雅并不沖突。拉斯柯爾尼科夫是智慧的,他完全清楚妹妹的未婚夫是什么品格,他就是要利用別人來彰顯自己,無論是談論一件事、還是追求一個未婚妻。他讓這樁原本喜聞樂見的婚事泡湯了,他打算再也不給他的母親和妹妹負擔了,他說要和她們斷離關系,但他托付他的朋友拉祖米欣照顧她們。
對面越來越多顯露的證據(jù),拉斯柯爾尼科夫從不對自己的行為懊悔,雖然他內(nèi)心忌憚無比,但他和警察玩起了斗智斗勇,甚至認為這樣精彩的辯論博弈也在論證自己的不平凡。可是他是痛苦的,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思考的人如何躲得過!而真正的懲罰只有在他清晰的認識到自己所犯下的罪過,只有從那一刻開始,懲罰才是懲罰,而這份漫長的自省都是因為一個叫索尼婭的妓女。
索尼婭,因為對人生絕望,一味沉溺在痛苦中酗酒的父親、驕傲落魄的繼母、三個無血緣關系的弟弟妹妹窘迫的難以生計,便做了妓女,她無私的愛著她的親人,向他們奉獻自己的全部??嚯y和貧窮,還有世人尖銳的諷刺,都不能讓她真正墜落,她虔誠的向上帝懺悔自己的不潔,她不仇恨、不反抗、她對更弱小的生命充滿憐愛。就是這樣一個姑娘,才讓拉斯柯爾尼科夫開始了悔恨和救贖之道。
他所幻想的理想人生,為全人類解惑指點的非凡人生終于破滅了。他自首了,被流放西伯利亞。在這8年流放中,索尼婭一直陪著,起初,破滅的理想讓他心無所依,他真正感受到了所謂的懲罰,在流放的隊伍中,此時的孤僻再也無法自命不凡,他知道那是被人嫌惡和不屑。而當他終于用收獲的笑臉擁抱了索菲亞,這漫長的罪與罰便結束了。
拉祖米欣是一個可愛的男人,從他見了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妹妹第一眼開始就喜歡上她了。他熱愛眼前的生活,不論是努力翻譯掙錢還是和舅舅一起辦聚會,他對杜尼婭的愛熱情、謹慎又無微不至。或許可以從男人對女人的態(tài)度上就能看得出來,他們擁有的本性——誰是虛偽自私的利己主義,誰是擁有對人真誠的奉獻主義。
書里揭露妹妹未婚夫的篇章,實在過癮!讓一個體面的、代表上流社會的紳士一點點顯露自己的粗鄙、惡俗、毫無論點,驚慌的如同潑婦一樣撕咬,真是太暢快!所以,要小心生活里這類“救了你”、“會對你好”的人。
還有一個人,思維德里蓋洛夫!坦蕩蕩的小人,一生癲狂張揚,真正無所畏懼,他也愛杜尼婭,和拉祖米欣相比,他的愛禁忌、背德,不顧一切。但傳統(tǒng)的杜尼婭決不允許自己愛上這樣狂妄的人,若他需要救贖,她倒是能真心的幫他。他自殺了,如他所言,他和拉斯柯爾尼科夫很像。只不過支撐兩個人殺人、和對庸俗世界態(tài)度的理念不同,本質上嘛,都自詡非凡!
還有索尼婭的繼母、思維德里蓋洛夫的妻子、斯柯爾尼科夫的母親、索尼婭一家人辦喪事請來的賓客、酒館里賣唱的女子、聰明的警察、愚蠢得警察局長……就是這些人,就是這個故事。就簡單理一理罷。關于平凡和生命、愛情和陰謀、懲罰和救贖,善良和作惡——就是這些人告訴我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與罰》這本書已經(jīng)在書櫥里擺放了兩年多,這次最后能夠在寒假里去細細地品味它了。
書的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年出生在一個俄國貴族家庭,是19世紀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一生充滿傳奇,28歲時因參與農(nóng)奴解放運動而獲刑,出獄后重返文壇繼續(xù)寫作,被人們公認為是與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并駕齊驅的俄國文學巨匠。
每次讀完一部小說,心里都會百感交集,這部小說也一樣,結局很好,一個人靜下來仔細想一想,卻深深的被小說中的人物震撼。小說描述了貧困交迫的大學生拉斯柯尼科夫,因痛恨放高利貸的老板娘的盤剝,憤而行兇,卻自認為是伸張正義。然而良心的譴責,使其飽受心靈煎熬,最終在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幫忙下,投案自首。
小說中寫的最多的就是“罰”,“罪”只僅僅占了全書一小部分,但“罰”卻貫穿整個文章的中心,這不僅僅僅是身體上的懲罰,還有的是比這更嚴厲的道德上的懲罰。所以法律只是一種懲戒犯罪的一種途徑,而另一種就是人內(nèi)心心靈深處的譴責。有時候法律不能使人真正認識到自已所犯的罪,但是心靈深處的譴責則會讓人更明白自已所犯下的錯誤,并為之深刻地懺悔、自責。這本優(yōu)秀的世界名著還包含了很多東西有待我們?nèi)ダ斫?,或許等以后我再去讀它時,又會有一番見解吧!
《罪與罰》是由俄羅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66年寫的,小說以涉世未深的大學生拉斯科利尼科夫內(nèi)心的“罪罰觀念”為中心,體現(xiàn)了沙俄當時社會動蕩的混亂。
拉斯科利尼科夫。這就是小說中抱負青年,一方面,他認為人是可以分為兩類的:平凡人和不平凡人。而不平凡人是有權利犯罪的,他以拿破侖為例,懷著去實踐自己的夢想,去殺一個有錢老太太,這一點,他是從來都不會后悔的,可是他又殺了老太太的妹妹莉扎薇塔,而莉扎薇塔實善良弱小群體的代表,這是是他后悔導火索;另一方面,他有一顆善良的心,他殺老太太是為了得到錢,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是媽媽和妹妹過上很好的生活。他總是處在憂慮之中,他憤世嫉俗,他懷有夢想,他學拿破侖下定決心殺人完成事業(yè),可是他卻做不到拿上錢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相反,他總是處在自責和自我原諒,自首與悔罪中。他說:“我只不過是不愿攥緊自己口袋里的一個盧布,坐等“普遍幸?!钡牡絹?,而看不見自己的母親在挨餓。”看到這里,讀者也會為他的遭遇嘆一口氣,沒有辦法,或許,如果我們處在那個時代,也會像他一樣的。即使后來莫名其妙的自首入獄,他都不覺得自己有罪,他說:“只要以完全獨立、全面擺脫世俗觀念的觀點來看問題,那么我的思想當然就根本不是那么奇怪了?!笨墒牵@只是一種最幼稚的想法。他不懂為什么自己要自責,不懂為什么要憂慮,為什么沒有人理解?;蛟S這只是成長的煩惱。小說最后,說他是因為愛情獲得了新生,而我認為他只是找到了新的希望罷了。正如他所說有希望的人就是“不平凡的人”。
杜斯托也夫斯基透過《罪與罰》中的對話,先知卓見的提出他的質疑:罪惡真的只是社會問題引發(fā)的嗎?還是在人性深處尚有其他邪惡,是導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會體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號相關?拉斯科納夫顯然不相信改善社會制度之路,他認為這世界就是需要偉人,偉人配擁有權力,偉人也夠資格在破而立的過程中犯罪。這些問題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什么呢?而這本書另一個讓我引發(fā)深思的地方是,社會中的弱者,精神中有無私奉獻與愛的人卻在引導著救贖之路。
我還是非常推薦這本書的。
開始,它看上去非??菰铮悬c像論文,而不是小說。不過看完一半以后,故事情節(jié)就陸續(xù)出來了,開始顯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如果你還沒有看完一半的話,不要因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為精彩的在后面。
故事大致是這樣的。一個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殺了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行兇以后,被她的妹妹發(fā)現(xiàn)了,所以他連著她妹妹也殺了。之后,兇手陷于痛苦之中。但是他不斷地為自己辯護,認為他殺了那個老太婆是為了行俠仗義,是合理的,也是公義的。
他想辦法逃脫警方的追捕,但是心理卻無法得到平安。他寫了論文說明他是屬于那類改變世界的,不服從律法的人。但是,他仍然十分痛苦。他只有向一個身世可憐的女子索尼雅懺悔過。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告訴了她一切。
隨著案情的發(fā)展,他逐漸逃離了警方的調查。證據(jù)都顯得對他的逃脫有利。但是,他最后決定自首,去服苦役。因為他坦白承認,又因為他犯罪以前表現(xiàn)良好,才被判了7年。
不過即使在服苦役的期間,他開始并沒有悔改,還是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他所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他不應該自首。索尼雅在這段時間里面,常常去探望他。最后,他發(fā)現(xiàn)他愛上索尼雅了。從此以后,他開始了正確的反思,比起之后永遠幸福地跟索尼雅生活在一起,7年的苦役就沒什么了。在監(jiān)獄里,他開始閱讀索尼雅給他的那本福音書。
整本小說里面還卷入了很多人和事。有愛他的母親和純潔善良的妹妹,也有陰險的彼得比特羅維奇,也有他的好朋友……等等等等。
這本小說給了我一個信息,那就是,當人犯罪以后,不管你怎么為自己辯護,你的良心并不會輕易放過你。所以,與其爭辯,不如謙卑下來,決心悔改。當人決志悔改之后,所有的心理負擔都會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認罪。
《罪與罰》屬外國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作者名字很長,書中的主人公叫拉斯柯爾尼科夫,名字也很長,很難記。書中人物較多,未寫某一個人或某一類人,而是寫了從達官貴人到底層民眾等各色人的種.種思想沖突,作者沒有抬高某些人,也沒有過度的去貶低某些人,每個人物都顯示著一類相關的思想。有的思想復雜,有的思想簡單,在追尋生存的需要和生活的意義的道路上,個人的認識和努力既豐富多變,又嚴酷緊張,在環(huán)境重壓下,好像所有人都面對著宿命般的困境,但所有人又有無限的可能,雖然希望很微弱、很模糊,負出的代價很沉重,但都在自己的圍城中不斷努力。
拉斯柯爾尼科夫在物質生活匱乏,社會又充滿不公正的情況下,精神一直在掙扎。有時和別人爭論時,也在對自己進行反復的肯定與否定。加之總夢到七歲時,親自看見一匹馬被活活打死的場面,而那匹馬無法自我挽救。在此情況下,對照自己的現(xiàn)狀,他選擇從自己的世界里進行突圍,采取行動,對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進行下手,為了所謂的公正神圣,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強大。他把人分成了兩類,一種是平凡的人,一種是不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必須遵守法律和道德,但是不平凡的人在為實踐自己的理想時,有權力超越。當他殺了老太婆后,卻沒有走向他夢寐的美好生活,而是一直處在自我原諒和自我譴責之中,這種精神上的折磨使其難以忍受,幾盡癲狂。
現(xiàn)實生活中,像拉斯柯爾尼科夫的人較多,你說要絕對公平正義,從來都不可能,只會存在于觀念和幻想之中,人們永遠在追求公平的路上。因為每個人情況不同,天賦有差別,能力有大小,不可能每個人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純粹的起點平等是做不到的,競爭的最后結果更可能導致不公平。只能求得大致的公平、相對的公平。如果追求絕對公平、完全一致,最終導致公平正義的倒退。
雖然求人的事屢見不鮮,無論是升學、看病、生孩子或是辦什么事,很多都得走關系、靠背景,但隨著全社會樹立法治理念,增強遵法、守法、用法意識,自覺做公平正義的守護者后,公平正義的陽光將照亮每個人的追夢之路,讓每個夢想都能開花,中國夢最終會成為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