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300字讀后感

| 新華0

人生300字讀后感篇1

一個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國西北年輕農(nóng)民,受困于農(nóng)村傳統(tǒng)觀念、社會飛速變化中的種.種不公,以及自身的自卑心理,懷才不遇、渴望實現(xiàn)自我價值。故事的環(huán)境背景是西北農(nóng)村,與我生活的環(huán)境有很大差異,然而那種小人物的奮斗故事卻能夠很快抓住我的心,不僅僅是因為它和我喜愛的另一部路遙著名小說《平凡的世界》有幾分相似,更因為它與大多數(shù)讀者(比如說我)的心理體驗相貼近。

沒有人的人生路是筆直、順利的,從小到大,我們的生理與智力都由弱變強,沒有人剛剛降生時就強悍,應對周圍的世界和自我的生活,沒有人有絕對的自信。一句話,我們都以前是弱者,都是經(jīng)過無數(shù)的努力,才成為此刻的自我。于是,在高加林身上,我們無一例外地看到了自我的影子,我們能夠體會他被人頂替了民辦教師職位后的憤恨,能夠體會有知識有抱負的他,應對自我重新成為農(nóng)民這一現(xiàn)實時的苦悶,甚至當他獲得巧珍的感情時,作為讀者的我,內心也浸潤著清涼的感動,對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學作品的神奇之處在于,它在制造距離的同時,也制造了關聯(lián)性,讓你在別人身上看到了自我,讓你與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覺地產(chǎn)生“同感”。

小說的上半部分并不十分精彩,卻為下半部的跌宕鋪墊著情節(jié)與情緒的背景。命運的不公與不幸、逆境中的感情、冰冷中的溫暖、不屈不撓的自我奮斗……上半部以加林的自我實現(xiàn)為小結,然而所謂的“自我實現(xiàn)”,卻又來的讓人摸不著頭腦:一個幾十年不見的叔叔轉業(yè)回鄉(xiāng)在縣里任局長,被人輕視的家庭所以而揚眉吐氣,加林也所以被叔叔身邊的溜須拍馬者順理成章地安排了有前途的職業(yè),擺脫了他的農(nóng)民身份。

然而,為他高興之余,內心總有些許不安。下半部分故事的發(fā)展一波三折,來到縣城的高加林果然一展他的才能,事業(yè)平步青云,而他也收獲了新的感情。在感情的兩難抉擇中,他衡量的標準不再是內心的感受,而是現(xiàn)實的利益。為了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了從縣城到真正的大城市,他用“缺少共同語言”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騙了自我,放下為他付出一切的淳樸的農(nóng)家女巧珍。他成為了另一個人,不再是那個為我所熟悉、同情的小人物高加林,而是一個看不清自我、為眼前利益放下生活原則的迷途青年。

此時,讀者和看著加林長大的德順爺爺一樣悲哀,為了加林的迷失自我而感到惋惜和痛心。

可是,在我們滿以為出賣原則的人將和新歡奔赴幸福新生活,而故事將成為淳樸善良的巧珍孤苦一生的杯具時,作者又借命運之力和所有人開了個玩笑:受傷的小人捅了背后一刀,踢爆了加林借“后門”獲得職位的秘密,剛正不阿的叔叔沒有袒護親屬,春風得意的青年即將再次面臨成為農(nóng)民的命運。急轉直下的故事進展不僅僅驚得主人公半天回可是神兒,連對他由同情、贊許到憤恨、不齒的讀者,也無法不感到錯愕。

路遙并非故意玩弄情節(jié),事實上,人生本也如此。有人說,人生無常,然而作者在此就是在探討,無常的人生中,冥冥中亦有定數(shù)。這聽上去像是封建迷信思想,不妨打個比方:

人們常說“足球是圓的”,但這“定律”常常只能局限于一場球賽,偶然因素幾乎能夠主宰比賽、決定最終的勝負,而如果將探討的范圍擴大到一整個賽事,甚至某隊或某國多年的足球事業(yè)發(fā)展,我們看到的就不再是“足球是圓的”,我們看到的是“性格決定命運”,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黃亞萍父親說的,“生活永遠都是公正的”。而用時興的話說,就是“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于是,一切回到原點,加林重新回到農(nóng)村老家,成為農(nóng)民,只是他身邊已不再有大小姐黃亞萍那“高雅”的愛,更可悲的是,他把自我最珍貴的寶貝給弄丟了——癡情淳樸的巧珍已嫁做他人婦。

加林就是我們每個人,他和我們一樣,有信念、敢追求,但也有我們都有的弱點。很多人不也和他一樣,為了到達目標,有時甚至出賣原則。德順爺爺對加林愛得深切,由愛而生恨,但恨是以愛為基礎,恨其不堅持,卻并不一棒子打死。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會走彎路,跌倒了敢爬起來,人生還要繼續(xù)。

回過頭來看,巧珍的美是美到極致的。那不僅僅是因為小說中的她是農(nóng)村遠近聞名的俊女子、身體像白楊樹般苗條,更是因為她的純粹。她愛得純粹,沒有半點虛假,也不摻雜半點個人利益。加林的需要,她總是最懂,就連分手后她對自我婚事的決定,也是為了他——她明白加林仍然在內心中愛著她,為了禁絕他對自我的留戀,讓他勇敢地追尋自我的“幸?!?,她在悲痛中很快地把自我嫁掉了。就像德順爺爺所說,巧珍的心像金子一樣。她雖然斗大的字不識一升,但她勇于追求,更重要的是,她一向堅持自我的生活信念和原則,從未改變。

這個時代的大多數(shù)讀者,依然會被樸實、美麗的巧珍感動,會為她的善良以及為愛甘愿奉獻一切的純真而贊嘆不已,但已經(jīng)很少有人愿意以她為榜樣,只求付出不問回報了。追求結果而忽略過程,在夢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原本應有的微妙平衡之間,毫不猶豫地選取后者,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大悲哀。

人生300字讀后感篇2

《人生》具體背景我沒有查證,應該在改革開放萌芽期,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以農(nóng)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xiàn),有激情、勤奮、才華、理想,在現(xiàn)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任堅持努力去實現(xiàn)夢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虛榮充斥著他矛盾的內心,并最終被沖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nóng)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于追求、熱愛生命、忠于現(xiàn)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著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美好寄托。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里長大,但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也使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女性的黃亞萍任性而敢于追求,男性的也敢于追求,但男性的理性、努力也時時左右他的行為。高明樓的圓通、眼界和眼光,馬栓的圓滑,德順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劉立本的精明。

這本小說是朋友推薦的,總希望能找到一些什么,可越是期望越是失望,直至被去除教師資格的高加林在農(nóng)田里對德順說“德順爺爺,我一開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嘗個遍,以后就什么苦活也不怕了?!辈疟徽鸷?。人最怕面對的是脆弱自己,大的是內心的堅韌。

社會是現(xiàn)實的,人生的岔口也有很多,選擇也就很多。在面對成績,成功時要保持冷靜,要戒躁戒躁,找到原本的自己,真實的自己。在失意的時候,在給自己希望,想想美好未來,重新看待自己,相信一切都會變好。在普通中,在平凡中要耐得住性子,需要努力積累,只有在積累后才能抓住機會,如果高加林沒有才華,也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通訊干事。要有堅韌的性格,在困難面前理清思路,克服困難,堅定不移的走出自己的路。

高加林還是高加林,雖然故事結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夢想不熄滅,此段經(jīng)歷會成為他最為寶貴的財富。人要有夢想,要有激情,要吃苦耐勞,要敢于折騰,敢于寂寞。

人生300字讀后感篇3

今日,我讀了路遙的短篇小說《人生》,故事情節(jié)深深地感動了我,多次流下眼淚。巧珍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她漂亮、善解人意、要強、有眼力,異常是當她愛一個人的時候,那種徹頭徹尾的勁,即使他負了她,可他仍執(zhí)迷地去愛他,默默地,執(zhí)迷地去愛他,并為他做事。她又有堅強的一面,當高家林和她斷絕戀愛關系與另一個女孩相愛后,她毅然的理解了這個現(xiàn)實,盡管她深愛高家林,在別人看來,她不尋短見,也會神經(jīng)病的,可是她非但沒有,反而比以前更能干了,她熱愛生活,每每看到綠油油的田地,她什么都忘了,用書上的話說:大地能包忍任何痛苦。

我想,我也要像巧珍一樣,愛一個人就去愛他到永遠,我之所以多次掉下眼淚,可能也在于我想到了自我的處境吧!讀完書后,真痛快。記得小時候,每當看完一部電視劇,我總期望有個完美的結局,總期望每個人的結果都像自我頭腦中的一樣夢想,否則,自我會很生氣,覺得不美,可此刻,也許自我長大了,對于什么樣的結局都能認可,都能理解,有時,作品的杯具會更美!

本篇日記寫于99年12月5日,當時自我正值大學一年級,八年后的今日,初為人母的我,重新翻開日記,感慨頗深,抄寫過來,與大家一齊回憶一段大學讀小說的時光!

人生300字讀后感篇4

讀完路遙的《人生》,有幾個小感觸,雖然我的閱歷有限,但是這其中的道理似乎也明白!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么幾步,個性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yè)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取的。

人們常說,浮的高,跌得重。無論到了什么時候,做人的根本不能丟……

再有,最重要的一點:…………高加林失去了他的‘金子’,一輩子再也不會有了……縱然他疼得撕心裂肺……

說得再俗一點,我覺得人生就像打麻將,不管手里的這副牌是好是壞,亦或是不留神發(fā)錯一張牌,你都得按照排場的規(guī)矩認認真真的玩下去,不能隨便就把牌一推,說,不玩了!

所以,我們都要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利用這一切去創(chuàng)造我們魅力四射的人生吧!2011年,祝福,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

人生300字讀后感篇5

《人生》以它所描繪出的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逼真的生活畫面、活生生的人情世態(tài)以及主人公對理想、愛情的追求,贏得了眾多讀者的喜愛,尤其是男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令人回味不已。

故事中的高加林,他有自己的理想、感情和人生觀,他不愿像他的父輩們那樣,為了溫飽一輩子廝守匍匐在黃土地上,他有知識、有文化,他要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理想,渴求一種新的人生。就這點來說,高加林具有新一代青年的思想和氣質——創(chuàng)造、開拓、不滿足于現(xiàn)狀。然而,高加林的種.種努力并沒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反倒被現(xiàn)實給“嘲弄”了:在那個偏遠的小山村里,他的民辦教師地位被無端擠掉,唯一能夠顯山露水的機會被剝奪了,他痛苦、傷心、憤懣。新一代農(nóng)村青年形象的高加林,與高家莊這個落后、愚昧、閉塞的小山村是格格不入的。因此,高加林進城的心理成為必然。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終于踏進了城里,來到了一個嶄新的天地,一個能讓他施展才干,盡情揮灑才華的天地;生活的召喚,理想的憧憬,使他干勁十足。深夜搶險救災,不顧疲勞連夜改寫報道,他切實為自己的人生奮斗著,拼搏著。

高加林那蔑視世俗、自強不息的闖勁和干勁讓人感動。然而他也有自身的弱點,當他看到家鄉(xiāng)貧窮、愚昧、落后的一面時,不但沒有想方設法去改變家鄉(xiāng)的現(xiàn)實,反而選擇了逃避現(xiàn)實。他認為,擺脫了家鄉(xiāng)小山村的羈絆,到外面的世界就可以一顯身手了,可正是由于他的這種軟弱自私,才致使他走過了一段遺憾的人生。

故事中的另一個容易爭論的問題,就是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糾葛。有人認為高加林是現(xiàn)代生活中的“陳世美”,而我卻不這樣看,我認為他們的分手是現(xiàn)實的必然?,F(xiàn)代青年對愛情的追求,大多是以志同道合、有共同語言為基礎。劉巧珍雖然有中國農(nóng)村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溫柔善良、勤勞賢惠、通情達理,而且長得俏麗,然而她缺乏知識、沒有文化,與高加林少有共同言語,更談不上志同道合,他們的愛情沒有堅實的基礎,是不牢固的,所以在愛情和事業(yè)的選擇上,高加林選擇了后者,這是必然的;而后來高加林和黃亞萍分手后,家鄉(xiāng)那個曾為他愛至癡狂卻又被他拋棄的姑娘巧珍也另嫁了——在這雙重打擊下,高加林幾乎崩潰了,他背著鋪蓋卷,灰心喪氣、滿腹辛酸地回到家鄉(xiāng)。

山依舊,水依舊,橋還是那座橋,一樣的景,兩樣的情,一曲《叫聲哥哥,你快回來》蕩氣回腸,令人肝腸寸斷,得到的失去了,失去的卻永遠不能再得到,那悲痛的哭聲,傾訴了高加林多少的委屈,懊悔和辛酸啊!此時,一條彎曲的路在他腳下延伸,這是一條漫漫的人生路啊!他該怎樣去走呢?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我們該怎樣留下自己的腳印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深思,都要嚴肅對待的問題。

人生300字讀后感篇6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僅有幾步,異常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yè)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

這是路遙所寫的人生這本書的開篇,在楓哥的提議下我靜下心來細讀這本書,對于閱歷尚淺的我也許看不穿書里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可是也漸漸領略了社會的真實與殘忍,而這些都和自我所作出的選擇有著密切的關系。高加林,在3次作出自我人生的重大選擇時都為自我的選擇埋單了。第一次他選擇和秀珍在一齊的時候忍受了村里人的冷嘲熱諷,第二次他選擇和秀珍分手和亞萍在一齊的時候,他徹底失去了自我一生中最應當珍惜的人,他親愛的秀珍選擇了嫁給那個自我并不喜歡的馬栓,第三次他選擇和亞萍分手踏踏實實的回到自我所在的生產(chǎn)隊的時候,此時他已經(jīng)是一無所有的人。

一個人的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選擇,這些選擇鑄就了你的一生,你的未來也在這些選擇里埋下了種子,你不明白這個種子會結出什么果子,你也不明白這個選擇給你帶來的是幸運還是禍害。對于高加林所作出的選擇,以一個旁觀人的角度來看,一個人若是被太多的誘惑牽絆住,研究太多的名利,權衡太多什么才是最適宜的,最終卻把真正的自我最應當珍惜的璞玉給丟掉了,并且再也找不回來了。我不明白一個人要怎樣樣才能看清楚自我真正想要的,而不是適合自我的?,F(xiàn)實中有太多的利益糾葛,太多的紛爭,太多的忽略,所以我們一錯再錯,我們一心以為能在我們做出最適合自我的選擇時會遇見我們期待的幸福,卻不知我們已經(jīng)去了自我不明白的深淵,是不是僅有掉入深淵后我們才明白我們錯了,大錯特錯了呢

當結局漸漸清晰,我們沒大哭或者大笑,沒有絕望,沒有放棄對生活的期望,也許這就是我們在經(jīng)歷一切之后的笑看風淡云輕吧,我們明白我們真正長大了,成熟了,能夠去踏實本分的去做自我應當去做的事了,能夠坦然理解自我的命運了,也許這才是最重要的吧!

人生300字讀后感篇7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發(fā)表于1982年。

一向以來,我都比較喜歡看有故事情節(jié)的作品,而《人生》也就是以它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小說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個才貌雙全農(nóng)村青年高中畢業(yè)后沒能走進夢寐以求的城市,回到農(nóng)村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那時的他已經(jīng)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xiàn)他的才能而又使他充滿期望的職業(yè),但是好景不長,他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當上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然而,心性極高的他又怎能安于現(xiàn)狀呢?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時,他義無反顧地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當上了縣里的通訊干事,一個有頭有臉,風風光光的"記者",成了城里引人矚目的人才。事實上,他確實也是相當出色的,他辛勤、樸實、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憑著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里大顯身手。但是最后有一天,高加林進城的背后原因被人告發(fā)了,他要應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yǎng)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云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應對生他養(yǎng)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理解了德順爺爺?shù)囊环?,而后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對于高加林的才華我是佩服的,對于高加林工作旅程中的變遷我是同情的,對于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我也是理解的。然而,對于高加林的感情我卻不明白該說什么好。正如小說中描述的,農(nóng)村姑娘劉巧珍美麗,善良,她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就在高加林離開講臺,失意無奈的時候,她的愛給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但當高加林重新離開土地,走進城市,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時,心靈的天平就一下子傾斜了。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xiàn)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jīng)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取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當巧珍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復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xiàn)了出來。在經(jīng)過反復思考后,他最后理解了黃亞萍的愛,無情地拒絕了深深愛著他的姑娘巧珍。更令人感傷的是,當高加林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取后,巧珍沒有任何言語含淚理解了,她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勸他在外照顧好自己,但是淚水卻流下了臉頰。我被這無私的愛而感動著,也被巧珍那堅強和豁達而感動著。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吧!

“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個性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yè)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這是寫在《人生》扉頁上的一段話,路遙借用柳青的這段話概括了高加林的人生,當然,也啟發(fā)了我們的人生。我想,人生就如這段話一樣,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能欣然一笑。

高加林在人生不得意的時候依然點燃理想的火種,照亮了生命里漆黑的路途。他的生活道路真的遇上很多岔道口。之后,他憑著真才實學平步青云了,但在感情這個岔道口前,他走錯了——他拋棄了昔日和他同甘共苦的愛人巧珍。

是的,在未來的生活里,我們也會遇到許多的岔道口。我們在持續(xù)生活熱情的時候,或者,真的要增加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

最后,引用路遙寫在《人生》序言里面的一段話,讓我們共勉,同時這也是我要對我自己以及和我一樣處境的人要說的話。

我們要有堅強的性格。一個軟弱的人不能長期勝任艱苦的勞動。性格的堅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堅定的基礎上的。一個人要對社會、事業(yè)等方面沒有正確的認識和堅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堅定性。而一個經(jīng)常動搖的人怎樣可能去完成一項艱難困苦的事業(yè)?

性格也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長期社會生活中構成的。我們不僅僅要在工作實踐中,更重要的是就應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尋找困難,在不斷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性格。不要羨慕安逸和享樂,不要陶醉在一時的順利和勝利中,我們應不斷的強迫自己自找苦吃!

對生活就應永遠持續(xù)熱情!……”

人生300字讀后感篇8

靜靜地看完路遙的《人生》,讓我的心無法平靜,一直深思領悟著那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人生是什么?有人說人生如五彩泡沫,所有的追求最后都是一場幻滅;有人說人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都要去嘗;而我想人生是一盤棋,每人只能下一盤棋,但誰都不能保證全盤運籌帷幄,步步為營,但我們依然是人生的主宰者,要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地等待五彩幻想的破滅,更不要被動地品嘗命運強加的各種滋味。

《人生》以改革時期陜北高原的城鄉(xiāng)生活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yè)的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的曲折人生過程。高加林與農(nóng)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紛,也正是選擇悲劇的體現(xiàn)。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曲的奇妙在于故事的曲折,人生的奇妙在于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fā)生什么,高加林是高中畢業(yè)的文化青年,他眼中那崇高的職位——民辦教師,被村支書的兒子擠下去,他卻只能做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對此結局他是抗拒的,他不甘愿這樣碌碌無為下去,他為此郁悶,甚至連去縣城賣饃都難以啟齒,就在此低谷期,他遇上了巧珍,是愛情的力量,使他渡過難關,決心做一輩子農(nóng)民。但由于叔父回鄉(xiāng),他當上了通訊員,情節(jié)的曲折跌宕,激起我心中的浪花,加林的前半生,是官僚勢力澆滅了他夢想的火苗,又是愛情像溫存了他的夢想,最終是官僚主義再次成就了他。我不禁感嘆道,改革開放時期官僚主義是多么腐朽,而自由而萌發(fā)的愛情是多么珍貴又偉大啊!

正值他事業(yè)平步直上的時候,卻遇到了感情的糾葛,他的高中同學黃亞萍,是個典型的新時代的女青年,她愛上了高加林,不顧他人的眼光毅然與男朋友分手了。高加林經(jīng)過思想斗爭后,為了未來的前程,還是與巧珍分手。他的這種羅曼.蒂克的愛情是他想要的,是大膽炙熱的,甚至有點讓他飄飄然,不習慣于黃亞萍,這種糾結是加林的選擇所逾越的彷徨,加林、亞萍和巧珍,我認為他們都有錯,誰都沒錯,他們錯在選擇時雖然在痛苦的深淵里掙扎過,但最終還是選擇偏向自已利益的一方。然而他們?yōu)榱俗约?,又是為了自己理想,有什么錯呢?

正值加林事業(yè)愛情春風得意之時,一場災難難似的打擊向他襲來,他的事業(yè)墮入了低谷,失去了他的理想工作,他的愛情也就此了結,亞萍與巧珍都與他向背而去,鄉(xiāng)親們并不有冷嘲熱諷,而是同情熱心伸出一雙雙粗實的大手,正如德順爺爺所說:“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個死狗了。”最終加林深受感動“一雙失去光彩的眼睛重新飄蕩起亮點火星”撲到這片土地上。

漫漫人生路,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嘴角能流淌出幾個小小的故事,不也無憾嗎?

42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