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心得可以讓人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價值觀。優(yōu)秀的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體會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受到披頭士樂隊的歌曲《Norwegian Wood》的靈感啟發(fā)創(chuàng)作出了《挪威的森林》這本小說,我當時選擇看這本書就是因為它“洋氣”的名字不過它的同名歌曲聽起來一般般,可能是我的品味太low了。
在看這本小說之前,看過這本小說的朋友告訴我這本書挺黃的,但是這反而激發(fā)了我對它的興趣,沒有點黃色情節(jié)的還是日本的小說嗎?在看完這本小說以后發(fā)現(xiàn)朋友說的一點都不靠譜,只有內(nèi)心齷齪的人才會把這本小說看成黃色小說!這是一本很好的青春小說,很適合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去讀,書中主人公所經(jīng)歷的或許能給現(xiàn)在迷茫的我們一些啟示。
現(xiàn)在來說說這本小說吧。小說主要圍繞主人公渡邊的兩段戀情展開情節(jié),初戀是自己曾經(jīng)的同學木月的女朋友直子,他們?nèi)齻€人本就是好朋友,在木月突然自殺之后直子的精神變得異常,她陷在木月的死亡陰影之中走不出來,雖然她也渴望外面精彩豐富的世界,但是沉重的心理負擔一直壓著她喘不過氣來,在住進療養(yǎng)院后精神雖有好轉(zhuǎn)最后還是在內(nèi)心深處的痛苦中掙扎徘徊抑郁而死。渡邊的另一段戀情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子綠子,在父母相繼去世后,她變得孤獨因而染上了一些不良習慣,不過她的性格本就開朗,所以主人公和她在一起的時候很輕松自在。主人公渡邊在經(jīng)歷的這兩段戀情,有青春的迷茫,不羈,沖動,很能代表青年人在處理兩性和感情關(guān)系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在青春期的迷失中找到自我。
其實這本小說中我最感興趣的人物是渡邊的舍友永澤,永澤外號是敢死隊,他擁有不凡的能力,良好的家世,在外人看來非常完美。永澤十分誠實,從不文過飾非,但是他對愛情極度冷漠,把找女人當成是對欲望的發(fā)泄,很坦誠的告訴渡邊他睡過七十多個女孩,為了出國深造他拋棄了多年的女友,可以看出他把婚姻視為一種束縛。從永澤這人身上反應了現(xiàn)代人許多問題——冷漠,不信任,從未真正的對別人敞開過心扉,將自己的心與外界隔絕起來?,F(xiàn)今的人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便是:自己的幸福要靠自己爭取。在這個迷茫的年紀,我對未來還沒有太多的想法,在這個功利性越來越突出的社會人們的交往也變得沒那么單純了,如何在此中尋找到一個平衡點還需要我去學習去思考,但是無論如何,我要做到不害怕孤獨,敢做自己,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只能靠自己去爭取。
翻過最后一頁合上書本,《挪威的森林》終于被我看完了!
《挪威的森林》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這本書,幾次在書店也都有想買的沖動,或許是那時民族感比較強因為作者是日本人便一直拖著沒買,后來因為找不到喜歡的封面,又拖了下來。今年寒假實在沒忍住到底還是買了。
雖然以前就聽人說起過這本書里面有開放的情節(jié),也有心里準備,但是真正看到了之后還是有些尷尬。不是接受不了,畢竟都是19歲的人了!以前看的書就算有類似情節(jié)基本也會一筆帶過,決不做過多的形容??吹贸鲎g者在這方面也做出了許多努力,極力想掩蓋這一部分但為了不破壞結(jié)構(gòu)該保留的還是保留下來了。
我還能說什么呢?感嘆日本民風開放,文風也如此。
小說讓我印象深刻的也不只有開放的文風。男主角的感情故事是一大看點,但我不在意這個,畢竟是愛情小說,感情不曲折還說的過去嗎?
木月是這本書里第一個死的人,但我感覺他好像一直活著,像一縷魂飄蕩在這本書的每一頁,活在每個人的腦海里甚至侵入我這個讀者的大腦,讓我感覺他好像真的存在。驚嘆村上的筆上功夫,如果不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沉淀是達不到這種境界。
我想每個人都會在年少時遇見這么一兩個人。你對她(他)付出了很多注意力,知道她今天穿什么,知道她喜歡什么顏色,知道她的行為習慣。但就是這樣的人有一天會突然悄悄的離你而去,然后留下自己一個人回憶。那時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孤獨是從美好的回憶里生出來的。
敢死隊是我認為和木月對立的人物。用上了發(fā)條的機器形容他我覺得很合適,只要發(fā)條轉(zhuǎn)足了他就根本停不下來。全書他是一個很輕松的角色,渾身散發(fā)出不自知的喜感。男主角每當快心煩意亂就想想他,然后“噗嗤”一聲就什么煩惱都沒有了,快樂的回憶總能沖散憂愁。雖然他也離開了,但他沒有選擇死亡,我相信他會活著而且有很規(guī)范的生活。他也確實活著,活在全書,活在我的心里。
書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和朋友交換了意見,她說:“村上筆下的世界都是荒唐的,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也在分裂自己”。書中每一個角色我認為都是對立的,例如:直子和綠子、木月和敢死隊。。。玲子算是一個緩沖,確實在這么極端的精神世界里如果沒有一個緩沖那會讓人很受不了。
永澤是個我想成為的人,做什么都可以憑喜好去做最好,他追求的世界只有自己很難容得下旁人,他的三觀不是每天柴米油鹽,他永遠不會停追求的腳步。我渴望成為這樣的人,但是不可能的,因為我清楚自己肩上的責任,不可能只為自己。我很喜歡初美這樣的人,她是所有少年憧憬的類型,來源于內(nèi)心的沖動、饑渴,她的吸引力由內(nèi)而外,只是端坐著就像被太陽染紅的柔和的云引人注目!但最后云還是散了,我第一次這么清楚的感受到什么是瞬間美麗,是被時間擦去的紅色晚霞。
全書有許多過場人物,他們出場很有氣氛,但并沒有存在多久。人這一輩子遇見很多人,有些人你認為自己會和他發(fā)生很多故事,其實并沒有,彼此只是過客或許會留下印象這么簡單。
這是本由人組成的書,每個人都會選擇不通軌跡,一群人散了一段故事也就結(jié)束了,但會有新的故事。而在故事結(jié)束之前我們能否有勇氣留下適合自己的人?等到了最孤單的時候心里最需要的是誰的慰籍!渡邊在最后在機場的人群中,躲在電話廳里呼喊著綠子。我很欣慰他在最后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對方也回應了……只是直子。
愛上一個人會把她放在心里很久,即使從來不提也不會忘記對方名字。我不認為這是對現(xiàn)任的不忠,因為有了對方才有了現(xiàn)在的自己。一起經(jīng)歷的事很久不去想肯定會很模糊,可人不能永遠只為過去活著。還是要走出來,也不必擔心那些離開的人,用一顆堅強誠實的心讓他們活在自己心里!
世界變大了,心卻變小了,高度發(fā)達的物質(zhì)文明把生活塑造得越來越完美,卻把心雕刻得越來越粗鄙,把社會變得越來越繁華,而心卻在這種繁華中漸漸落寞。
《挪威的森林》中展現(xiàn)的就是一群人在冷酷的現(xiàn)實社會面前的困惑與苦惱,他們孤獨,寂寞,卻無法排遣,于是便開始把玩孤獨,把玩寂寞,把玩無奈……《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佳作之一,他給我們展現(xiàn)的就是一個孤獨,腐化,墮落的世界。作家借此來表達現(xiàn)代人在機械化、科技化的現(xiàn)實社會中生存的悲哀與生存的困惑。
“我真的太寂寞了,非常非常的寂寞……”阿綠總是像一頭黑夜被遺棄在荒漠中的狼向世界發(fā)出最沉痛的哀鳴。他們都很寂寞,所以需要被在乎的感覺,而這種在乎不一定是喜歡和愛,在乎只是寂寞中的人急切需要、時刻需要的鎮(zhèn)痛劑,僅此而已。在他們的世界里,愛情不再是愛情,愛情是被褻瀆被蹂躪的對象,他們只是打著愛情的幌子獲取上的滿足與快感來融化寂寞,腐蝕孤獨。他們只靠啃食那點可憐的低級的肉體的快感在世上茍延殘喘。
像永澤與初美,初美從來不管他多么濫情,她只需要他在她身邊,陪伴她,哪怕他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軀殼,而她相信這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因為事情到最后只能變好!所以她在腦海中獨自編織美妙的夢想,夢總是美的,而悲哀的是一個人在把夢編織好之后要被現(xiàn)實壓迫得不得不萬念俱灰地親手撕碎自己的夢,然后惡狠狠地告訴自己這永遠只能是夢。明知道在扭曲變形的世界里,愛情只是一個人寂寞時的玩物,而她卻要冒險。很長時間之后,當初美發(fā)現(xiàn)她與永澤之間的愛情除了肉體上的占有外,其他的全是一片令人絕望的慘白時,她呆滯的眼神向永澤發(fā)出絕望的質(zhì)問:難道有了我,你還不能滿足?他冷冷地說:“并非不能滿足,在我的心里面有某種東西渴求那樣做。但我只能活在那種饑渴感之中。這就是我,有什么法子?”他無法把愛情當愛情,他只有把玩孤獨把玩無奈,他才能活。
而女人天性的善良與軟弱終究決定了她們沒有勇氣與毅力去陪男人玩這種游戲,所以初美選擇走向死亡,用死來詮釋生的另一種方式。初美選擇了死,永澤選擇了生,人不論是生還是死,都會有一種信仰,一個人之所以死,是因為她(他)相信死比生更好,而一個人之所以選擇生,哪怕是痛不欲絕地生,是因為他(她)相信好死不如賴活著。而對于渡邊君、直子來說,生活的信仰就是那些最低級的肉體性行為所拼湊起來的碎片,他們饑餓的時候啃“寂寞”,獨孤的時候玩“寂寞”。渡邊君一直放不下直子,可在放不下的同時卻又玩弄阿綠,兩個女人便是他的世界。直子在療養(yǎng)院那段時間,他在和阿綠玩“寂寞”的同時又在心里想像直子回來之后生活會有多么多么的美好,而支撐著這些信念的只不過是那些碎片拼湊的庸俗。這,也是愛情嗎?
直子,是因為適應不了這種扭曲的社會,所以她到療養(yǎng)院來,把自己扔進和她一樣需要寧靜與安然的人群里,而療養(yǎng)院的主治醫(yī)生告訴她們:“你們之所以不能在外界生活,是因為你適應不了那種扭曲,既然不能改變,你們就應該讓自己有一個適度的心理空間去接受那種扭曲……?!敝弊?,她在努力啊,她想活著,簡單地活著??墒屡c愿違,她適應不了那種扭曲,所以她越是強迫越是更糟,后來出現(xiàn)嚴重的幻聽。她沒有片刻的安寧,她崩潰了。在一個寂寞的深夜,她走向了茫茫的森林,用一根寂寞的布帶讓自己告別了世界,一個人孤苦地咀嚼著死亡……是的,對她來說,死亡才是最輕易的割舍。
《挪威的森林》的旋律開始在浩渺的黑夜中哀鳴,久久沒有散去。而當渡邊君知道直子死了之后,他深知,他與直子徹底地永別了。茫然苦楚之時,他想起了阿綠,他撥通了阿綠的電話,阿綠在電話的另一端沉默了好久,可最后還是低沉卻平靜的聲音:現(xiàn)在你在哪里?“我現(xiàn)在在哪里?”渡邊君自問道,如今他在什么地方?他猜不著,到底這里是哪里?映入他眼簾的只是不知何處去的人蔓,神色匆匆地從他身邊走過去,而他只能站在那個不知名的地方,不停地呼喚阿綠的名字……也許他已經(jīng)不需要知道自己在哪里了,只知道或許從阿綠那里可以獲得某種讓他排遣寂寞、無奈的鎮(zhèn)痛劑,繼續(xù)活下去。
夏日午后,站在舊式的胡同中透過交錯的電線桿,望著并不太藍的天空,兩旁的行人似乎是在穿梭,但卻聽不到糟雜的聲音,就連呼吸的聲音也不能感受到,我只是在享受這種靜,心靈的靜,真想投入于靜中不再回來,這實在是很享受的。初讀村上春樹的作品被吸引,似乎在作品中體驗,又似乎是個旁觀者。
“傳說,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會讓人迷路的森林。那種,人進得去卻出不來的巨大原始森林。”生活就像這片挪威的森林,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我們都要走進去,因此我們才不可避免的對生活感到迷茫和痛苦??墒敲悦:屯纯嗟脑搭^在哪里呢?在長大和成熟起來的過程中。我們在長大,我們在不斷地在明白這個世界,在知曉這個世界,自己也在不斷變化著,來適應這個世界,融入這個世界。可是變化的過程哪有這么容易!我們必須放棄一些,忘記一些,改變一些,適應一些:但是其中有很多我們是不想做的,不愿做的,甚至不得不違心去做的。所以我們看到,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知心的交流少了,恭維的話卻多了;信任的眼神少了,說的謊話卻多了;幼稚的想法少了,生活給我們的壓迫卻多了;對事情單純的看法少了;每個人的心卻變得復雜了。但是我們?nèi)砸砷L,不要去過分改變自己。
也許,是時候我們要重新學會與他人相處了。從無目的的和別人交往,倒有目的的和別人交往;從無保留的和別人交流,到有保留的和別人交流;從對人沒有戒心,到對人有戒心……最后,讓我們放棄這種原始的,純凈的,尋求個人理解與被理解的相處方式。而是要自己承受痛苦,在別人面前隱藏些東西。這是社會帶給我們的改變嗎?我愕然了……
可是,這種轉(zhuǎn)變有時候不那么容易,所以我們就看到,《挪威的森林》里的很多人在挪威的森林里迷失了方向。木月首先死了17歲死在一個成長的年齡?;蛟S他承受不了成長帶來的變化,或許他不敢面對成長,總之他以死來作為回避成熟的方式。而對于直子來說,本來她可以握著他的手,小心但是堅定地走過成長的道路,可是,木月的死帶給她的是,要自己去對待未知。就像直子自己說的那樣:“在他(木月)死了以后,我就不知道應該怎樣同別人交往了,甚至不知道究竟怎樣才算愛上一個人?!睂Τ砷L的恐懼最后也把直子推入了死亡的深淵。即使有療養(yǎng)基地可以讓直子身心放松,即使渡邊作為直子“同外部世界相連的鏈條”,也無法把直子從迷茫和痛苦中解救出來。不只是直子和木月,初美,直子的姐姐,直子父親的弟弟,不都是在這個成熟的年齡段,在對成熟的恐懼,迷茫和痛苦中了結(jié)了自己的生命嗎?玲子,也是作為其中的一員,僅僅是沒有失去生命罷了。
而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會像主人公渡邊一樣在迷茫和痛苦中完成這些轉(zhuǎn)變,即使我們自己并不了解為何迷茫,即使這種轉(zhuǎn)變是被環(huán)境所逼迫的。而像永澤,看上去是能勇敢且完全的適應這些轉(zhuǎn)變,但是,永澤的內(nèi)心也痛苦,他自己也不想完成這種轉(zhuǎn)變,只不過,他用自己的“奮斗”成功逼自己完成轉(zhuǎn)變,而不是等社會來逼他轉(zhuǎn)變。這也是大人物與普通人的區(qū)別。
當面對成長的痛苦,我們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痛苦,都想有人來分擔我們的痛苦。對于迷茫,我們也想通過與人的交流消除迷茫。因此,我們才尋求理解與被理解??墒?,完全的理解與被理解不可能達到,自己的痛苦別人不可能完全體會,我們也依舊在尋求理解和被理解的道路上迷茫。并且,越是尋求百分百的理解,其實也就與成長的主要方面所抵觸:“我們不能尋求這種相處方式,而是要自己承受痛苦,在別人面前隱藏些東西。”所以,村上才要把玩孤獨。因為孤獨是不可避免的,是無可奈何的,是每個人最終都要經(jīng)歷的。這也就是渡邊與人格格不入的原因。還記得渡邊在看望直子回來后,回到新宿唱片店里打工時,看到周圍的一切感到陌生和茫無頭緒嗎?因為他孤獨,而自己甘心孤獨,自己將在這種孤獨中完成人生的蛻變,最后成熟起來。
直子所在的療養(yǎng)基地,更像是一個現(xiàn)實世界中的伊甸園。在那里,我們可以不必完成這種蛻變,不必作出轉(zhuǎn)變,可以依舊保持那種相處的方式。所以在渡邊剛來看直子時,會感到那里吃飯的氣氛很奇怪,因為渡邊自己已經(jīng)完成了部分的蛻變了。也正是在直子面前,渡邊才拿出自己已經(jīng)蛻變的部分對直子說:“來吧,沒有木月沒關(guān)系,有我陪你渡過難關(guān)呢。”可是,村上的設(shè)計很有意思:它讓這個不必蛻變的伊甸園中住的都是精神病人。也就是要借此表達:不完成蛻變的人,在那些完成了蛻變的人看來,就是不健全的。
《挪威的森林》我讀了這么多遍,沒想到直到前些天,我才像完成大一統(tǒng)理論似的把每一個分割的感想統(tǒng)一起來,其實,也是在前些天,我才把自己這些年的生活中的迷茫和痛苦看透。當然,隨著我的長大,很多想法還會發(fā)生變化,但是,不會變得就是,我希望自己和每一個我認識的人,都能勇敢的面對蛻變,勇敢地完成蛻變,并能在蛻變中保持一些東西永遠不會改變。
青春,充滿著迷惑與無奈、反叛與率真、大膽與可愛。對于度過了燦爛青春的人們而言,提到青春,難免會有一種錯過了什么的感傷。在村上的作品中反復吟哦、揮之不去的青春傷逝感,構(gòu)成了他特有的感傷要素。有段時間,我反復閱讀品味著他的《挪威的森林》,自己整個就像被淹沒在這種情愫里,使你感悟到成長背后的創(chuàng)傷。
讀著、讀著,我感到成長的艱辛和苦澀就像是生命中永不褪色的底片,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樹以其閱歷和智慧賦予往事一種平凡而雋永的意蘊,他向我們展示了少男少女們自然好奇的世界和無所畏懼的心靈。有的人,有的事,我們不能也不愿忘記,不是因為那人那事有什么奇特之處,而是因為他們與我們的往事或是我們所經(jīng)歷的成長曾有過這種那種的聯(lián)系。我們所經(jīng)歷的內(nèi)心生活,所領(lǐng)悟的某種哲理,總是會影響著我們對于過去的`表達和理解,這一切使我們的往事煥發(fā)不同的光彩。我由衷感嘆,不管怎樣,惟有寬容青春的生活,才能了解青春的真正意味。
早在高中時期就已拜讀過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最近又不由自主重拾此書,品讀一番。每讀一次,內(nèi)心都感到現(xiàn)實世界如此地虛無縹緲,恍然如夢。
主人公總是一副與外人無交集的狀態(tài),少有的朋友也是死亡、失蹤、不滿,兩位摯友皆以死亡告終,主人公卻依舊平靜生活,雖然內(nèi)心難受,卻以平淡對人生,在孤獨與面對中體驗生活。
“把過去的東西全都處理掉,也好獲得新生?!边^去已是過去,未來尚需憧憬。我們坐在現(xiàn)實的長椅上,唯有望向那時光的盡頭,又怎有時間回望以往,正如你所說“不翻頁,生活如何繼續(xù)?”只要不被頁面的灰塵迷濕了眼,我們依舊前行。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鄙懦夫作的勾當。”自己無需同情,無能就是無能,失敗就是失敗,沒什么好說的,沒什么好推脫的,自己不夠格那就用努力去彌補,沒啥大不了,拼搏自佳,我們不要做懦夫,人當頂天立地,存于宇宙。
“努力,指得是主動而有目的的活動,我們要明確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如何獲得,主動去營造機會,并且要有針對性,這樣的努力方能不白費,但要做到光而不耀。人,成功要更加虛心,不能耀眼,老子言: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要對等的”不對等的關(guān)系都是不健康的,只能是短暫的,只會讓低微的人對處于關(guān)系優(yōu)者產(chǎn)生厭惡。沒有人能永遠守護另一個人因為那是不平等的,可惜直到畢業(yè)前我們才領(lǐng)悟,不過至少還不算太遲,對等才能健康。
“朋友也是要記住的,在記憶被沖淡以前,我們需要永銘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