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論壇上掐架,說的是魯迅,王小波,錢鐘書,架掐得沒個所以然,自然最后又可以被人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無聊老話總結過。但是發(fā)現(xiàn)有人為魯迅,王小波反駁,對于錢鐘書說的卻甚少,許是《圍城》很多人看過,但若被人奉上一句不足夠偉大,卻也讓人無話可說,而其他的東西如管錐之類,看得人比較少,真的有人出來挑三撿四,到也無從反駁。不過我自己是比較喜歡《圍城》這本書,不是最喜歡,也足夠寫上兩句,想想自己為什么喜歡《圍城》的理由,和讀到過的別人的感觀卻不大相同,于是記錄下來,也算是一個遲到了十幾年的讀書筆記。
很久很久以前,我那時候還讀瓊瑤小說,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做《秋歌》,里面有一段,我至今一直記得很清楚,一個富家男孩愛上了窮人家的女孩(這真是老掉牙的故事),有一天,男孩帶女孩到他常去的一家餐廳去吃飯,然后就碰到了自己的姐姐和姐夫,姐姐和姐夫不知道女孩背景,很隨意的打招呼,言語間對自己弟弟的女朋友,到也沒什么怠慢之處,但是這個女孩立刻感覺渾身不自在,因為她觀察到姐夫手里一直在玩一把高級跑車的車鑰匙,那種漫不經(jīng)心的隨意姿態(tài)刺激了女孩,于是她回去和男孩就說我們不適合分手云云,后面的當然是瓊瑤的大哭大鬧的那一套,這里就可以不講了,不過這是我人生我第一次意識到出身這種東西在一個人身上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對另外一個世界的人的微妙的刺激。當時的我,滿心為女孩倔強自尊的姿態(tài)而著迷,直到后來的日子里,才漸漸懂得,她的反應實在是有些過度了,卻不能說是她的錯,有時候很多觀念上的差異,并沒有那么大的是非,只是沒有人能夠選擇自己生長在什么樣的家庭里,所以沒有對錯,只有隔膜。
薩特說,存在決定意識,雖然錢財是身外之物,但有時候這身外之物給人的一生所帶來的影響卻是流淌在一個人的血液里,怎么也撇不清的,就像窮人,暴發(fā)戶,和天生的富家子弟對待金錢勢力的態(tài)度絕對不會一樣,雖然窮人并非天生就該受鄙視,但是從個人角度而言,我往往會喜歡后者更多一些,我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心思總是要更單純一些,因為他們在成長的歲月中,不需要練就很深的心機去搶奪生存資源。
這也是我所以喜歡錢鐘書了,其實知識也和錢財一樣同樣是身外之物,有趣的是,他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家學淵源的子弟身上所帶有的那種純粹干凈的讀書人的氣質,就像貴族氣質一樣,不是猛讀幾本書就能夠練就的,錢鐘書抖落學識的姿態(tài)就像有錢人家的孩子玩車鑰匙的姿態(tài)一樣,有一種滿不在乎的氣質,隨便抖抖,卻也不是為了炫耀,因為沒有人會很在乎的炫耀他從小浸淫的空氣,那是只有暴發(fā)戶才做得出來的事情,但就是這種滿不在乎,也已經(jīng)足夠人詬病的了,特別是那種要靠很用功,很努力去讀書,才能抬高自己一點點,才能抖落出來一點點東西的人,那些要靠讀書,要靠抖落學識來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那些把讀書當成很實用的比賽的工具的人,對他們來說,錢鐘書這個老頭,簡直是可惡死了。所以就算不能在學識上批判他,就要盡可能的在其他方面批判他好了。
我偷偷的把這種人,叫做知識暴發(fā)戶,其實這并不是一種人,而是一種讀書的心態(tài),而這種讀書的心態(tài),在現(xiàn)在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很多人的.心里或多或少都是有的。他們并不是壞人,他們甚至是可愛的人,有的是我的朋友,有的把讀書這件事看得很重要,當然,是很重要的和人較量的工具。于是我就看著讀書這么自我私密的事情,這么有趣的事情,有時候就成了論壇里互相貶低的由頭,貶低得彼此又都無趣之極,成了肉博,若是碰到死磕的打法的,就互相背了大籮的書本,引經(jīng)據(jù)典的一本一本朝對方的腦袋砸過去,若是碰到個劍走偏鋒的打法的,除了讀過點書還賺了點錢的,也出不了什么精彩來,無非就是賣狠賣得更厲害些,和窮酸書生比有錢,和有錢的比比讀書罷了??傊褪且A嘛,贏的是什么,也沒個人知道。
這都什么和什么呢?我看得無聊,反倒想起圍城里的一群書生來,在國破家亡的日子里尚且還能保持優(yōu)雅,當初覺得他們都很復雜,現(xiàn)在從頭看來,和現(xiàn)實的讀書人來對比,方鴻建也好,杜辛眉也好,其實都是很單純善良的讀書人,也就是錢鐘書這樣的人寫得出這樣的一群人來,他雖然嘲諷,卻并無心機,其實這和他自己的主人公一樣,可能是有趣而無用的,但在今天,就連這有趣,也成了一種奢侈品了。這種骨子里流淌著讀書人的血液的優(yōu)雅風度,經(jīng)了一個49年,再經(jīng)一次十年,對于這片土地來說,簡直是一種奢侈品,中國沒有貴族,甚至也沒有精神貴族。錢鐘書的風度,雖然不似海明威那種硬漢式的壓力下的風度,卻也別有一番中國式的舉重若輕,誰若說這優(yōu)雅很容易,去看看現(xiàn)在報紙上的論戰(zhàn)滿篇你死我活的政治調調,去看看論壇里動不動就問候老母的掐架,甚至看看別人在給他壓力的時候他自己的反應,他就知道,優(yōu)雅二字,是何其難得了。
惡狠狠的讀書,我有時候看到我身邊帶著痛苦的表情,讀著好多艱深的大部頭的書的朋友,就會想到這個詞,其實愛讀書的人會一不小心就成了知識暴發(fā)戶,所以有錢鐘書這樣的人戳在那里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你會知道,你可以和人比掉書袋,可以和人比賽引經(jīng)據(jù)典,比這些外在的東西,但是,一個讀書人骨子里的干凈和純粹,那種渾然天成的優(yōu)雅氣質,和無所謂的態(tài)度,卻不是一個心懷雜念的人能夠比得了的。知道比不了,就可以放棄比較的心,炫耀的心了。就可以把讀書這件事,放得低些,再低些,低到功利心都無趣了,褪去了,再看看自己還能不能讀得下書,那時候,讀書就反倒變成了快樂的事情了。而這個世界的很多快樂都是這樣來的。
其實這本書在讀到一半的時候我都覺得沒什么意思,甚至不想繼續(xù)讀了,無非就是講一個沒什么能力的留學生回國后的戀愛故事,拖拖沓沓想起來就看一會,想著既然開始讀了勉強也要把他讀完,就硬著頭皮讀下來了,?讀到最后哭了,這本書的核心大概也在最后吧。
方和孫的婚姻,是一個錯誤的結合,草率與失誤,兩個人之間沒有愛情,兩個人的家庭也相差甚大,諸多原因都是造成兩人婚后生活各種矛盾的緣由。
婚后大部分講的就是吵架,各種不和,沒有點點幸福,不知道這樣的婚姻有什么意義,感情也一點一點消散到最后破裂。
看評論其實各說各有理,有人說婚姻必須以愛情為基礎,有人說只要是兩個互不討厭的人就能湊合,至少我現(xiàn)年齡段的得觀念是婚姻必須以愛情為基礎,只是我不知道是對是錯。
有人說婚姻最大的不幸就是兩個互相喜歡的人在一起,也是兩個互相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前者是依據(jù)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不論多喜歡的人結了婚之后都會變,婚前婚后并不是同一人。后者則是依據(jù)一生一次的婚姻不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是種遺憾。我堅持后者。
還有我覺得女孩子找男朋友一定要找有上進心的,一個懦弱無能不求上進的男人是不值得托付的,從方身上就能看得出,什么事都想依靠別人,家里關系依靠孫,找工作依靠朋友,自己沒出息還看不得方比自己有能力,沒能力還脾氣不好,討不得孫家里人歡心,在孫的家里被看不起。
方與孫婚后有過一段講的是方和自己年輕時最喜歡的女孩唐曉芙的內容,雖然是一段帶過但也體現(xiàn)了挺深的道理,方說結了婚在去看看以前的自己,看看以前喜歡的人,什么也算不上,雖然在當時轟轟烈烈,但是現(xiàn)在想起來似乎都不是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人活的久了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就能看淡和放下一些曾經(jīng)覺得不能釋懷的事,所以現(xiàn)在覺得過不去的事,試著不要去太計較,因為早晚都會釋懷。
最后的前言是錢鐘書的夫人楊絳寫的,有一段話深受感觸,不知道怎么形容,羨慕,兩個人互為知音,互相懂對方,一定要是兩個互相欣賞勢均力敵的人才能一直舒服的在一起,一段話說的是楊絳讀完一段圍城文稿,錢鐘書等著她給評論,兩人相視一笑,便了然于心,一個眼神就能讀懂對方的內心所想,我真的不知道有多羨慕,理解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了吧,淚目。
希望自己快點等到那個真正對的人。
《圍城》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杯具。
“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婚姻也罷、事業(yè)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我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以前令方鴻漸向往,之后又無奈于城中的無聊。而在三閭大學著實是一座事業(yè)的圍城,那里面充斥著爾虞我詐、明爭暗斗,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里,應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職責,事業(yè)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無情的大手掌控著。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于這只手,逆來順受的承受朋友的施舍,義無反顧得踏入感情陷阱,事業(yè)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余的,指示方鴻漸徒勞的思想斗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除了方鴻漸,追了蘇文紈二十年的趙新楣總也踏不進她的那一座圍城,之后卻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運;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傳統(tǒng)思想這座圍城;兩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圍城??偠灾?,文中所有人都有自我心中的一座圍城,大多也僅僅是為了一點私立或者是一個面子,這也是民國時期封建思想與崇洋思想的盲目結合所帶來的弊端。
自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歷史這座懷舊圍城之中。錢鐘書先生以這樣幽默的語調,除了批判當時之人或頑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種.種行為,調侃當時老人的迂腐、留學生的傲氣,揭露無謂的婆媳之爭、妯娌之爭、情敵之爭、同事之爭外,真正要闡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逃不出無盡的壓力和束縛,永遠要在無形的四堵墻下過完一生。每一個人都逃不出這樣的命運,只是在于你在這圍墻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終想著去沖出圍城,那你永遠只能獨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價值。
事實上,這座無形的圍城始終是存在的,只是錢鐘書先生把30年代的這座城具體形象化了,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言之鑿鑿其實也是為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當代社會,競爭激烈,高手如云,存在的明爭暗斗、勾心斗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就那還算單純的學生來講,學校、家庭、社會,每一個環(huán)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為都處于一個圍城。同學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里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光明與黑暗,從我們出生起就建造著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拚殺,始終持續(xù)著一顆用心的心去創(chuàng)造這座圍城里的異彩,讓圍城中的生活變的豐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墻,因為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于一座圍城之中。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yè)、學習與娛樂、發(fā)展與落后、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完美,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么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丑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完美,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完美的理想。
《圍城》里,作者寫的是現(xiàn)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這類人,只是“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的人類。
作者把人性的虛榮諷刺得淋漓盡致。對于大學教授,他們借著兵災來吹噓:汪處厚得意地宣揚他南京的房子;陸子瀟流露出戰(zhàn)前有兩三個女人搶著嫁他;李老師亭在上海補筑洋房;方鴻漸也把故鄉(xiāng)老宅放大了好幾倍……“日本人燒了許多空中樓閣的房子,占領了許多烏托邦的產(chǎn)業(yè),破壞了許多單相思的姻緣”。對于方鴻漸的兩個弟媳,則是開了自我嫁裝的虛賬,調查孫柔嘉的陪嫁。人物形象是那么鮮明。
當我讀完全文后,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感到意猶未盡,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這樣都“結束”了嗎?對于主人公的故事,對于整個《圍城》,讓人去細細地思索、靜靜地品味、慢慢地鑒賞。全文最后一句話:“這個時光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于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這種時光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蒼涼與變遷嗎?
讀完《圍城》,從主人公精彩而又獨特的故事前后,我看到了作者所表達的人性和表現(xiàn)的哲理,以及作者在文中生動傳神的描述。筆者認為,這些精髓需要我們去理解、去意會、去感悟……
《圍城》圍的不僅是婚姻,還有生活。
主人公方鴻漸,經(jīng)歷了多次情感波折后,表現(xiàn)出的優(yōu)柔寡斷、不更世事而又玩世不恭的浮華相,令人深思。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嘉柔,方鴻漸陷入了一座又一座城。剛出來,又進入了下一座城,重復的循環(huán)及自身的.缺陷,導致方鴻漸與妻子孫嘉柔吵翻,并對生活失去了希望。
不停地辭職,找工作,換工作,他的生活就是這樣。一個被動、無能、失敗的形象躍然紙上。銀行職員、大學教師、報館資料室主任、投奔趙辛楣,他自己的內心不夠堅定,容易被人牽著走,殊不知,他沖出一個‘圍城’,卻又跳入下一座城。生活似乎跟他開了個大大的玩笑,可他真成了玩笑中的人。
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yè)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你永遠生活在一座城里,不是這座,就是那座。不要想著逃,也不要妄想沖入下一座城。在自己的城里好好生活,活出屬于自己的姿態(tài)。下一座城是個未知,抱有希望而不是妄想,靜靜地等待它的來臨。
圍而不危,愿你在城中活得精彩!
最近有看書的意愿卻總是不能堅持,覺得自己應該多讀讀名著,便跑到圖書館一樓借了錢鐘書的《圍城》這本書,想好好拜讀一番。
說實話,我看不太明白,更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想法。以至于只能一點一點慢慢的推敲,使得我現(xiàn)在還沒有看完這本書。但是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這本書是作者錢鐘書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故事背景是作者生活的年代?;蛟S正因為此故事情節(jié)才顯得更真實,人物才更生動。
主人公方鴻漸是個從中國南方鄉(xiāng)紳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壓力與同鄉(xiāng)周家女子訂親。但在其上大學期間,周氏患病早亡。準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寫的唁電感動,資助他出國求學。方在歐洲游學期間,不理學業(yè)。為了給家人一個交待,方于畢業(yè)前購買了虛構的"克萊登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并隨海外學成的學生回國。在船上與留學生鮑小姐相識并熱戀,但被鮑小姐欺騙感情。同時也遇見了大學同學蘇文紈。到達上海后,在準岳父周先生開辦的銀行任職。此時,方獲得了同學蘇文紈的青睞,又與蘇的表妹唐曉芙一見鐘情,整日周旋于蘇、唐二人之間,但最終與此二人感情破裂,并由此結識了蘇的同學趙辛楣。方鴻漸逐漸與周家不和??箲?zhàn)開始,方家逃難至上海的租界。在趙辛楣的引薦下,與趙辛楣、孫柔嘉、顧爾謙、李梅亭幾人同赴位于內地的三閭大學任教。后與孫柔嘉訂婚,并離開三閭大學回到上海。在趙辛楣的幫助下,方鴻漸在一家報館任職,與孫柔嘉結婚?;楹螅进櫇u夫婦與方家、孫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鴻漸辭職并與孫柔嘉吵翻,逐漸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很多人喜歡《圍城》,或是因為它記敘的貼近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許多感受都觸動到了那曾經(jīng)歷的心里狀態(tài)吧!楊絳在《記錢鐘書與
“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無論婚姻,事業(yè)都在一個圍城中。外面的人想進去,里面的人卻想出來。每個人都陷在一座圍城中,被生活,婚姻,事業(yè)磨礪,打擊和束縛。文中的方鴻漸本就懦弱,沒有與命運抵抗的勇氣,任由命運擺布。最后終逃不過悲涼的結局。
圍城總是存在的吧!學校,家庭……背負著老師,父母甚至爺爺奶奶的期待。有時身心俱疲,想要沖出圍城??僧斦嬲龥_出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不過是進入另一座圍城罷了。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yè),成功與失敗,學習與娛樂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元素,一種色彩當它們存在時,生活才會感到滿足,才會變成彩色的。所以也就不會想到要逃離圍城,也會感到幸福滿足。
《圍城》的象征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本書也從“圍城”這個比喻開始,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人類的“圍城”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著的期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zhí)著與動搖——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
書中,人們明白世道的艱險,可是并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似乎方鴻漸想明白韓學愈文憑的真?zhèn)?,以此找回自我的公道一樣。熟不明白,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這也是被圍之城。而書中的男主角方鴻漸正是這樣一個被動的、無能的、意志不堅定的、經(jīng)不住誘惑的人,更是一個失敗的被圍之人,他的失敗是因為他應對現(xiàn)代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和嚴重的精神危機而缺乏與之對抗所應有的理性、信仰、熱情和力量,也因為他還不算是個卑鄙的人,還有點自知之明,有時候還想堅持一點做人的尊嚴,
可是我們明白,亂世是英雄或梟雄的天下,懦弱者是注定要失敗的。所以,既不作惡也無英雄氣概、既與世無爭又于世無補的方鴻漸,是注定要失敗的。方鴻漸的杯具是現(xiàn)代社會人性異化的結果和比較?!皣侨恕备覀円粯?,作為普通人徒勞于找尋解脫或依附。
“圍城”困境告訴我們人生追求的結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似乎很有點悲觀,但骨子里卻是個嚴厲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一如錢鍾書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終極夢想、終極目的的虛妄,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為一種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義得以被熟悉和承認,使我們明白追求與期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不再墮入虛無。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完美時,那么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丑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那樣的“城”也許不再被“圍”了吧。
你是否覺得圍城給你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感到意猶未盡,故事戛然而止。是啊,一切就這樣都“結束”了嗎對于主人公的故事,對于整個《圍城》,讓人去細細地思考、靜靜地品味、慢慢地鑒賞。全文最終一句話:“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于一切語言、一切啼笑?!边@種時間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蒼涼與變遷嗎圍之城何時才能結束
由《圍城》自會想起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仿佛這句話在任何地方都能符合,對上。如事業(yè),如婚姻等等?!秶@城》是錢鐘書先生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jīng)典,是一部讀來如滋如味,回味無窮的奇書?!秶恰肥且昏蜩蛉缟氖芯賾B(tài)圖,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錢鐘書先生將自己的語言天才并入極其淵博的知識,再添加一些帶有諷刺主義的幽默的調料,此書定有江山。因此,它是一部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卻述說著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故事主要述說了從印度洋上駛來的法國郵船白拉日隆子爵號在上??堪?,小說的主人公是公方鴻漸一踏上闊別四年的故土,就接二連三觸碰到婚姻與愛情,小說以他的生活道路為主線,反映了那個時代某些知識分子,生活和心理的變遷和沉浮。圍繞著生活、職業(yè)、戀愛與婚姻等問題,進行著一場勾心斗角的傾軋和角逐。
對于整個在錢鐘書先生筆下的《圍城》能讓人靜靜的思考與回味,慢慢地思索、品嘗,從精彩的故事前后以文章的最后一句話結尾“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于一切語言,一切痛、笑,這種時間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蒼涼與變遷嗎?
看《圍城》首先給人印象最深的便是里面人物語言的風趣睿智。整本書處處都有新奇形象的比喻,這些比喻或諷刺或幽默,總在適當?shù)臅r候出現(xiàn),給小說的敘述輸入新鮮的血液,仿佛給那炸土豆條抹上番茄醬一般——令人百般回味。當然純粹的搞笑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而《圍城》語言的高明之處在于:它在給人一笑之后還可令人百般品味,在風趣的背后是豐厚的內涵。例如“對于丑人,細看是一種殘忍,除非他是壞人,你要懲罰他”一句,乍一看讀者臉上必定是一笑,然而細細品味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你不得不由衷地認同這一句話,越加品味便越能覺得其哲理之所在。
上面是初看《圍城》時對文字的感觸。而當看完了全文時,我又不得不對人物的命運有所思考。最后鴻漸的命運可以說是當時一些知識分子的命運的真實寫照。他有著一種特有的淳樸。這可以從他買假文憑時候的心理活動中看出,雖然作假,但是卻依然在心理上保持著正直,以讀書人的道德標準約束自己。而他買完假文憑之后,卻不去使用它,因此只在三閭大學混到了個副教授的職位。相比之下,那些買文憑并且厚著臉皮拿出來的人的丑惡嘴臉可見一斑。不得不說這是對黑暗社會的一種真實寫照。
而另一段反映現(xiàn)實的地方,則是他們去三閭大學路上的所見所聞,以及同行的人們的所作所為。公路站長的只認外表穿著,司機的暴躁,李梅亭的乘機倒賣藥品,無不顯示著社會的空虛,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落后與污濁。相比之下,鴻漸倒是有一種特別的可愛了。
而小說描寫鴻漸在上海生活的兩段,其中在戰(zhàn)爭之下,人們的思想?yún)s是麻木的,依然聚會玩樂,上層社會人們的生活依舊腐朽,諷刺意味更為濃重了。
總之,初讀《圍城》一書,以上便是一些膚淺的感受,或許,其中有些更加深層次的含義,要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日后的細細品味才可以得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