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的創(chuàng)造并不僅僅是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問題,它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為挽救沉淪中的佛羅倫薩。作者在書中的不同部分對此都有隱喻。比如在《地獄》這折里,作者精心挑選的靈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來自佛羅倫薩,從教職人員到普通的驕、貪、色等人員都給予了不同的懲罰。作者通過眾多靈魂的嘴道出了當世的佛羅倫薩的黑暗,也通過地獄中的魔鬼給出了評判。而在《凈界》和《天堂》里,作者則通過對佛羅倫薩的評判上升到一個整體的層面,通過神人之口委婉道出。這其中包含著作者對自我成長、生活的土地的深厚情感。讀之,大有“怒其不爭”的意味。
以上是從大的方面對《神曲》大意的一點自我見解。而從小的方面看,《神曲》誠然是一曲中世紀拙樸的史詩。在《神曲》里,隨處可見古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的影響。英雄主義、正義,神學的光芒照耀著整部《神曲》,猶如但丁在天堂中看到的天使的光芒,《神曲》本身也散發(fā)著耀眼的金光。然而,《神曲》的金光卻并不全為歌頌金光而寫,而是為了歌頌世俗偉大的道德和信仰而作,這正是《神曲》對古希臘神話的借鑒和突破之處。
然而,由于《神曲》大量地運用古希臘神話的典故,因而初讀給人一種晦澀難懂的感覺,對讀者的西方文學功底有較大的要求。
一部偉大的詩篇,語言是其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神曲》的語言一承西方文學的理性辯論的風格,而與我們熟悉的中國詩歌的語言截然不同。
在《神曲》中,的神人討論莫過于對于信仰和德行的討論,在這兩個討論中,作者用了較大的篇幅來表現(xiàn)這兩個問題,而言語本身已經(jīng)透露了西式語言本身的辯論意味。
“信仰是所有事物之本質(zhì)/也是未見的事物之證據(jù)……”
這種語言與中國注重情感是詩歌語言是多么的不同。也許這就是西方詩學與東方詩學的區(qū)別吧。
恩格斯曾這樣說:“封建的中世紀終結和古代新紀元的開始,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記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詩人但丁?!?/p>
《神曲》是但丁最巨大的作品,但丁畢生的教訓包含戀情、政治、人生觀、宗教觀、宇宙觀均反應其中?!渡袂返耐鈿す倘皇亲诮痰?,但詩中所寫的見聞,大都以事實為題材。詩人與亡靈念叨的是國度的興衰,聽他們傾訴本人的悲苦哀怨,揭穿他們的丑行劣俗。
《神曲》共分三篇:地獄、凈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書共100章?;A情節(jié)架構看似簡略:一天,但丁在森林中迷路,危急之際,羅馬詩人維其略受貝亞德之拜托,率領但丁穿過地獄、凈界。這段旅程中,但丁看到了有些功臣在地獄因生前不同之罪過而遭遇不同的處分,另一些罪人則在凈界里盡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后來貝亞德呈現(xiàn),接替維其略的向?qū)恢?,在迫使但丁對自己的差錯作一番告白后,親身領導但丁游歷天國,但丁最后終于見到上帝。
在但丁的筆下,《神曲》中的地獄是意大利現(xiàn)實情形的映射,天堂是人類幻想到達的凈界,煉獄則是人類從現(xiàn)實走向凈界時所必需閱歷的苦難。但丁盼望人能意識本身的罪行,改過自新,去達到感性天堂的凈界。
和很多中古文學作品一樣,《神曲》除了字面的意思外,還有寓言的意。“從字面說,《神曲》的主題是逝世后靈魂的狀態(tài);從寓言上說,主題就是人憑自在意志去行善行惡,理當受到公平的賞罰。”然而但丁自己也提到“全詩和其中各局部不是為思辨而設的,而是為可能的行動而設的;假如某些章節(jié)的探討方式是思維的方法,目標不在思辨,而在實際行為”這里斷定了他寫《神曲》是為了影響人的實際舉動,就由于如斯因此存在強烈的政治偏向。在〈地獄〉、〈凈界〉、〈天堂〉三篇中,詩人在作品中普遍地、深入地揭露了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現(xiàn)實。
《神曲》分三部地獄、煉獄、天堂。他把這三部詩歌的內(nèi)容描寫的好似中國民間相傳的十八層地獄一樣。但丁將自己做為主人公,積聚幻想地編譯了《神曲》的故事情節(jié)。
讀過《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悲哀,人類的悲哀、社會的悲哀、活著的悲哀。我開始矛盾,如果有地獄就會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陰間為活著所做的錯事受罰,為什么天使神仙們不在他活著的時候給予明示呢?錯,應該是女媧的錯,她在造人的時候就不應該讓人類有思維,不應該讓人類有“痛覺”跟七情六欲。錯的應該是宙斯,他應該在人類知道善、惡、美、丑的時候就將人類滅絕,這樣也省著他在后來的日此文來源于文秘家園里生氣。
我不明白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來為此書命名,名此文來源于文秘家園和內(nèi)容的差別太大了。但丁將自己描寫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經(jīng)歷〈地獄〉的每一層,而〈地獄〉的每一層都像一個刑場,正在“受刑”的人的靈魂在為活在世間時犯的錯受刑。精神上的、肉體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沒做錯過事呢!如果神靈們的職責就是對死去的人施刑,那神靈也是有罪的,為什么對人類不能寬恕些呢?
然后是〈炬獄〉,這里的靈魂們也有錯,只是程度較勁或是已經(jīng)悔晤,然后在這里懺悔、洗過。當洗過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靈魂。
詩中說,天堂天九層,也就是西文神話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類在地球上與病魔斗爭嗎?還是在戲曰:人類之間的戰(zhàn)爭是場電動游戲?
但丁出身貴族家庭,我想這種悲觀的想法是當時的社會和歷史的發(fā)展造成的吧!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經(jīng)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將人們區(qū)分出等級和階級,而資本的積疊過程又將人們劃分等級的過程變得更加赤裸更加惡毒。
也許但丁當初想借用《神曲》中贖罪的地獄來告戒人們應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沒有改變當時的人的心,也沒有感動上帝。人類的剝削在繼續(xù),社會的墮落在繼續(xù)。因果報應依然改變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與貪婪……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劇》,分三部《地獄》、《煉獄》、《天堂》。但丁將自己做為主人公,積聚幻想地編譯了《神曲》的故事情節(jié)。讀過《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悲哀,人類的悲哀、社會的悲哀、活著的悲哀。
但丁描寫的地獄、煉獄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學尤其是中世紀夢幻文學的啟示和影響,如維爾斯在《埃涅阿斯記》中關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導游歷陰間的描寫,中世紀作家達·維隆納的《耶路撒冷天國頌》、《巴比侖地獄詩》和德拉·利瓦的《三卷書》對罪孽的靈魂在地獄接受懲戒,天堂光明、幸福的敘述,都給但丁提供了借鑒。但《神曲》不像中世紀文學作品那樣粗糙庸俗、虛無縹緲,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學、哲學修養(yǎng)和新穎的構思,為三個境界設計了嚴密的結構、清晰的層次。他把地獄、煉獄、天堂各分為9層,蘊含著深邃的道德涵義。在描繪不同境界時,他采用不同的色彩。地獄是懲戒罪孽的境界,色調(diào)凄幽、陰森;煉獄是悔過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轉(zhuǎn)為恬淡、寧靜;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籠罩在一片燦爛、輝煌之中。多層次、多色調(diào)的形象描繪,表達了詩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學、神學觀點,又賦予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實性,奇而不詭,精微致深,使人如身臨其境。
《神曲》堪稱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鮮活的人物畫廊。作為這部史詩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豐富復雜的精神世界,刻畫得最為細微、飽滿。維吉爾和貝婭特麗絲這兩位向?qū)?,雖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鮮明的個性。維吉爾是導師,在對但丁的關懷和教誨中,顯示出父親般和藹、慈祥的性格。貝婭特麗絲是戀人,在對詩人的救助和鼓勵中,顯示出母親般溫柔、莊重的性格。但丁擅長在戲劇性的場面和行動中,以極其準確、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在哀怨欲絕的悲劇性氛圍中,詩人描寫保羅與弗朗齊絲卡這對戀人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品格,在陰暗、憤懣的情境中,詩人勾畫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貪婪、欺詐的性格,無不入木三分?!渡袂分蟹N種驚心動魄和神奇的景象,地獄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如吞噬幽靈的三個頭的惡犬猞拜羅,飛翔于自殺者樹林之上的人面妖鳥,長著三副不同顏色的面孔、三對龐大無比的翅膀的地獄王,滿身污血、頭上盤著青蛇的復仇女神,在但丁的筆下,寥寥幾笑,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勾畫了出來。他們不只是高度寫實的藝術形象,而且出色地烘托了地獄各個特定環(huán)境的氛圍。
每次看完一本書之后,沒有什么語言文字的整理,總覺得缺少點什么;所以打算從現(xiàn)在開始,每次看完一本書都寫點讀后感神馬的,好歹給自己個念想吧。
花了斷斷續(xù)續(xù)兩三個月的時間看完了但丁的名作《神曲》。這本書大概在小學還是初中就知道了,但只是知道它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產(chǎn)物,具體講什么可以說是一無所知。老實說,看完之后,依然十分迷茫的……我最大的收獲就是,終于知道原來歐洲的中世紀,宗教是王道啊……神曲分為三部分:地獄、煉獄、天堂,一聽就像是要講點跟上帝有關的事情。里面講了很多種罪,類似七宗罪那種。但丁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將他所知道的已故名人或同時代的人安排在各個不同的地方,代表著他們犯著不同的罪,接受不同的懲罰。領導他走過前兩部分的則是古羅馬的一位叫維吉爾的詩人,也是但丁很欽佩的一位人物。所以說,里面人物的安排多少也是但丁個人喜惡的表現(xiàn),也是他所在黨派的表現(xiàn)(佛羅倫薩當時分為兩大黨派,叫什么記不清了,反正相互之間有競爭跟迫害神馬的……)
看完《神曲》的另一大感觸即是——但丁看的書真多&東西方文化差距真大!他每首詩基本都要用到大量的隱喻、類比什么的,引用的都是意大利本國文化或者是其他西方古代文化,像我這種肚子里沒多少貨色的人基本是看啥啥不明白。比如說他會經(jīng)常引用希臘神話的典故,但是他的詩句里不會具體指名道姓,而是把那件事或者那個人描述一下,然后引申一下神馬的。如果沒有下面長篇長篇的注釋,估計我那些精彩的段落引用都會直接被我忽略……沒文化,真可怕……
最后總結下,雖然整本書看下來沒有那么理解透徹,好歹我也看過一回了,就當開開眼,知道個大概。等以后有機會有興趣了再回來好好鉆研鉆研。起碼我知道了歐洲中世紀跟宗教之間的密切關系,之后再看到些相關文章,也大概有個底。
嗯,就是這樣了。